900 likes | 1.03k Views
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漫谈. 商洛学院教授 王思怀 2014/9/25. 9 月 15 日至 18 日在北京举行. 出席这次全会的有,中央委员 194 人,候补中央委员 163 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和有关方面负责同志列席了会议。党的十七大代表中部分基层党务工作者、基层党员和从事党建工作研究的专家学者也列席了会议。 全会由中央政治局主持。. 主要议程: 听取和讨论了胡锦涛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 审议通过了 《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 。习近平就 《 决定 ( 讨论稿 )》 向全会作了说明。.
E N D
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漫谈 商洛学院教授 王思怀 2014/9/25
9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 出席这次全会的有,中央委员194人,候补中央委员163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和有关方面负责同志列席了会议。党的十七大代表中部分基层党务工作者、基层党员和从事党建工作研究的专家学者也列席了会议。 全会由中央政治局主持。
主要议程: 听取和讨论了胡锦涛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 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习近平就《决定(讨论稿)》向全会作了说明。
一 十七届四中全会的主题
主题: 研究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问题。 作为唯一的执政党,党建重要性凸显!故历来重视----
毛泽东首先把党的建设作为一个“伟大的工程”提出来,侧重于革命党的战斗力建设毛泽东首先把党的建设作为一个“伟大的工程”提出来,侧重于革命党的战斗力建设
邓小平把党的建设“伟大的工程”明确与“执政”联系起来邓小平把党的建设“伟大的工程”明确与“执政”联系起来
江泽民明确提出党的建设的“新的伟大工程”,并初步把它与执政能力建设联系起来江泽民明确提出党的建设的“新的伟大工程”,并初步把它与执政能力建设联系起来
胡锦涛进一步提出“新的伟大工程”就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其根本目的是要达到永保党的先进性胡锦涛进一步提出“新的伟大工程”就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其根本目的是要达到永保党的先进性
1990年3月12日,中共十三届六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要求全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发扬党的密切联系群众优良传统,克服各种脱离群众的弊病,加强党的建设,更加紧密地依靠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1990年3月12日,中共十三届六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要求全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发扬党的密切联系群众优良传统,克服各种脱离群众的弊病,加强党的建设,更加紧密地依靠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
1994年9月25~28日 十四届四中全会 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党建新的伟大工程的鲜明目标。
2001年9月,十五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明确了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2001年9月,十五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明确了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
十六届四中全会 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 2004年9月16~19日
2007年10月15日,十七大对党的建设作出总体部署、提出明确要求,强调必须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自身建设,使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2007年10月15日,十七大对党的建设作出总体部署、提出明确要求,强调必须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自身建设,使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今年的全会确定什么主题?2009年3月,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中央政治局会议讨论决定: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重点研究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问题。今年的全会确定什么主题?2009年3月,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中央政治局会议讨论决定: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重点研究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问题。 • 确定这样的主题,是由世情、国情、党情决定的:
世情---- •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世界经济格局发生新变化,国际力量对比出现新态势,全球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呈现新特点,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仍占优势,综合国力竞争和各种力量较量更趋激烈,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给我国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A、和平与发展仍是世界的主题。 总体和平, 局部战争, 总体缓和, 局部紧张, 总体稳定, 局部动荡。 世界很不安宁。
B、世界格局多极化的趋势在曲折中发展,多极与单极斗争十分激烈。美国追求单极,世界其他国家主张多极。“单极与多极的矛盾,称霸与反霸的斗争,将成为二十一世纪相当一个时期内国际斗争的焦点。” • C、经济全球化成为当今世界不可抗拒的发展潮流。“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既给各国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条件,也不同程度地带来了风险” 。
D、世界科技突飞猛进,促使综合国力的竞争十分激烈。在发达国家,科学技术对生产力发展的贡献率,20世纪初为5%—20%,20世纪中叶为50%,而到20世纪末已经上升到80%以上。人类的科技知识19世纪是每50年增加一倍,20世纪中叶是10年,当前则是3—5年。 1945年第一台计算机问世后经几代更新发展性能提高了100万倍。
10月29日,随着第一台国产每秒钟1206万亿次的峰值速度,超级计算机“天河一号”在湖南长沙亮相,作为算盘这一古老计算器的发明者,中国拥有了历史上计算速度最快的工具。也使中国成为继美国之后世界上第二个能够研制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的国家。 这个速度意味着,如果用“天河一号”计算一天,一台当前主流微机得算160年。“天河一号”的存储量,则相当于4个国家图书馆藏书量之和。 科学家预计,未来10年左右时间,世界上将研制出运算速度超过每秒百万万亿次(即10的18次方)的超级计算机。这个速度是目前世界上最快计算机的1000倍。 中国科学院院士周兴铭说,宇宙的年龄是150亿年,换算成秒大概是百万万亿秒。也就是说如果从宇宙大爆炸的那一刻开始,每秒钟进行一次计算,一直到今天才能完成这个数量级的计算。
钢铁大王卡内基,靠产业资本,成百万富翁,近100年;钢铁大王卡内基,靠产业资本,成百万富翁,近100年; 石油大王洛克菲勒,靠资源资本,成千万富翁,50年; 电脑奇才比尔.盖茨,靠人才资源,成百亿富翁,10年 [首富比尔.盖茨,坐拥500多亿美元,可买哥斯达黎加; “股神”巴菲特,400亿,朝鲜; 零售王爱丽丝.沃尔顿,193亿,莫桑比克; 纽约市长布隆伯格,175亿,赞比亚; “金融巨鳄”索罗斯,130亿,冰岛; 美国“赌王”谢尔登.阿德尔森,90亿,巴哈马; 拍卖网站电子港湾创始人彼埃尔.奥米迪亚,55亿,索马里; 导演乔治.卢斯卡,30亿,圭亚那。]
科技飞快发展是一把双刃剑,正如狄更斯描写第一次产业革命时的英国那样:科技飞快发展是一把双刃剑,正如狄更斯描写第一次产业革命时的英国那样: 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 这是一个令人绝望的冬天, 这是一个充满希望的春天, 我们面前什么也没有, 我们面前什么都有。
E、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受严重挫折。从1989年到1990年,波兰、匈亚利、民主德国、保加利亚、捷克斯洛伐克、阿尔巴尼亚等国家,先后改变国家的社会主义性质,执政的共产党纷纷丧失政权,反对派上台执政。1991年12月,苏共又丧失政权,苏联解体。这些剧变都给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带来严重的考验,留下了值得认真总结的深刻历史教训。E、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受严重挫折。从1989年到1990年,波兰、匈亚利、民主德国、保加利亚、捷克斯洛伐克、阿尔巴尼亚等国家,先后改变国家的社会主义性质,执政的共产党纷纷丧失政权,反对派上台执政。1991年12月,苏共又丧失政权,苏联解体。这些剧变都给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带来严重的考验,留下了值得认真总结的深刻历史教训。 【徐志宏,秦宣主编《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第80页:社会主义的最大挫折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从1989年下半年到1991年底,苏东各国发生剧变,使世界社会主义事业遭受最严重的挫折。社会主义国家由原来的15个减少到5个,土地面积损失70%,由原来占世界陆地面积的24%减少到现在的7.5%;人口损失32%,由原来的16亿,占全球人口的32%,减少到现在的12.7亿,占全球人口的23.5%。世界各国共产党从原来的180个左右减少为130个左右,少了50个,这50个共产党,有的解散了,有的更名改姓了,有的无声无息了。】
库恩《江泽民传》164页写到,“稍容一点夸张的话,可以说推倒共产党执政的政权在波兰用了10年,匈亚利10个月,民主德国10周,捷克斯洛伐克10天,罗马尼亚10小时”。库恩《江泽民传》164页写到,“稍容一点夸张的话,可以说推倒共产党执政的政权在波兰用了10年,匈亚利10个月,民主德国10周,捷克斯洛伐克10天,罗马尼亚10小时”。
中央对外联络部部长.王家瑞(《求是》2009、20):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呈现出“五个重大”、“五个更加”的动态性特征---- • 世界经济受到重大冲击,发展问题更加突出; • 国际力量对比发生重大变化,世界多极化前景更加明朗; • 主要大国对外战略出现重大调整,相互合作与竞争更加明显; • 国际体系面临重大变革,各种国际力量博弈更加复杂; • 国际思想文化领域出现重大动向,软实力之争更加激烈。
国情---- • 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八年、执政六十年、领导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相继实现了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民族独立、人民当家作主新社会的历史性转变,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性转变,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综合国力大幅跃升,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国际地位显著提高,中华民族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 总的来看,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同时我国发展呈现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出现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 我国正处在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党情---- • 当前,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党的建设状况、党员队伍素质总体上同党肩负的历史使命是适应的。同时,党内也存在不少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不符合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问题,主要是:A一些党员、干部忽视理论学习、学用脱节,理想信念动摇,对马克思主义信仰不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缺乏信心;B一些党组织贯彻民主集中制不力,有的对中央决策部署执行不认真,有的对党员民主权利保障落实不到位,一些党员干部法治意识、纪律观念淡薄;C一些领导班子整体作用发挥不够,推动科学发展、处理复杂问题能力不够,一些地方和部门选人用人公信度不高,跑官要官、买官卖官等问题屡禁不止;D一些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不强,有的软弱涣散,有的领域党组织覆盖面不广,部分党员党员意识淡化、先锋模范作用不明显;E有些领导干部宗旨意识淡薄,脱离群众、脱离实际,不讲原则、不负责任,言行不一、弄虚作假,铺张浪费、奢靡享乐,个人主义突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重;F一些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中发生的腐败案件影响恶劣,一些领域腐败现象易发多发。
这些问题严重削弱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严重损害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严重影响党的执政地位巩固和执政使命实现,必须引起全党警醒,抓紧加以解决。这些问题严重削弱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严重损害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严重影响党的执政地位巩固和执政使命实现,必须引起全党警醒,抓紧加以解决。
对中国共产党的现状进行科学分析: A、党肩负的历史任务更加艰巨; B、党员队伍发生重大变化(来源更广;数量更大;质量喜忧参半): 1921年7月(一大)57人;1922年6月(二大)195人;1923年6月(三大)432人;1925年1月(四大)994人;1927年4月(五大)5.7万人;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1万多人;1928年6月(六大)4万多人; 1934年30多万人; 1937年初4万多人; 1940年80多万人;1945年4月(七大)121万人; 1947年12月270多万人; 1949年10月448万人; 1950年500万人; 1954年650万人;1956年9月(八大)1073万人;
1992年10月(十四大)5100万人; 1992年底5200多万人; 1994年5400万人; 1995年6月5500万人; 1996年6月5700万人;1997年9月(十五大)5800多万人; 1998年底6100万人; 1999年底6300多万人; 2004年底6960.3万; 2005年底7080万; 2006年底7239.1万; 2007年底7415.3万; 2008年底7593.1万。 1959年夏1350万人; 1961年6月1700万人;1969年4月(九大)2200万人;1973年8月(十大)2800万人;1977年8月(十一大)3500多万人; 1980年3800多万人; 1981年6月3892万人;1982年9月(十二大)3965万人; 1983年10月(十二届二中全会)4000万人; 1985年9月4200万人; 1986年4400万人;1987年10月(十三大)4600万人; 1988年7月4700万人; 1990年春4900万人; 1991年5000多万人;
C、干部新老交替力度加大,带来活力,也带来挑战; D、阶级基础增强,群众基础扩大; E、持续执政60年,面临长期执政的考验。苏联解体、国民党下台的教训; F、党员干部中出现了一些急待解决的问题(理想信念、腐败等)。
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对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和紧迫。全党必须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常怀忧党之心,恪尽兴党之责,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继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确保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对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和紧迫。全党必须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常怀忧党之心,恪尽兴党之责,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继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确保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党的先进性和党的执政地位都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不等于永远先进;过去拥有不等于现在拥有,现在拥有不等于永远拥有。
中央同时决定:成立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文件起草组,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直接领导下,负责决定的起草工作。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习近平,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贺国强具体负责起草组工作。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央宣传部部长刘云山,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央组织部部长李源潮等领导同志参加起草组工作。 起草组由49名来自有关地区和部门的负责同志以及长期研究党建问题的专家学者组成。 3月18日,在起草组第一次全体会议上,胡锦涛总书记对文件起草工作提出明确要求: “一要加强学习,搞好理论武装;二要深入调研,总结实践经验;三要解放思想,勇于开拓创新;四要聚精会神,全力投入工作”……
历时6个月的决定起草工作,由此拉开帷幕。 胡锦涛总书记在起草组第一次全体会议上提出了需要重点研究讨论的六大课题——进一步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问题;进一步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问题;进一步建设高素质领导班子问题;进一步加强干部队伍建设问题;进一步加强基层党的建设问题;进一步加强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问题。这六大课题正是《决定》3-8部分的内容。
党中央高度重视决定的起草工作。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先后4次召开会议、中央政治局先后2次召开会议,审议决定稿,提出了许多重要的修改意见。 从3月下旬至4月初,起草组组成7个调研组,分赴河北、吉林、黑龙江、江苏、浙江、安徽、山东、湖南、广西、四川、贵州、甘肃12个省份,就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进行深入调研。调研期间,起草组成员共召开52个座谈会,同580多位领导干部、专家学者、基层群众进行交流,并到100个农村、社区、企业等基层单位实地调研,形成了7份有分量、有见解的调研报告。起草组还委托中央和国家机关18个部门开展专题调研,形成了25份专题调研报告。
讨论、研究、起草;再讨论、再研究、再修改……6个多月里,起草组共召开9次全体会议、数十次小组会议、39次工作班子会议,共起草了文件框架稿7稿、文件稿37稿。 会议期间还有25+4修改。9月18日下午,决定草案摆在每一位中央委员、候补中央委员的坐席前。集中了全党智慧、凝聚了全党共识的决定稿,获得全会一致通过。
《决定》要求:“各级党组织要认真贯彻本决定精神”;“确保党的建设各项部署落到实处”;“各级党组织书记要切实履行抓党建第一责任人职责”。 • 中纪委9月19日就召开四中全会,…… • 陕西省委11届4次全会9月28日通过学习贯彻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要求各级党组织要把学习四中全会精神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各级党委中心组要列出专题,集中学习;党支部要组织党员干部原原本本、认真研读《决定》;理论工作者要紧扣四中全会精神,推出一批有深度、有分量,通俗易懂的理论成果。并在省级层面对《决定》目标任务进行了分解。
二 《决定》的框 架和基本内容
《决定》八个部分可分三大块: • 第一块是第一部分,主要讲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建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 第二块是第二部分,主要讲党建的基本经验; • 第三块是三----八部分,主要是从建设学习型政党、民主集中制、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基层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败斗争6个方面对党建工作进行部署。 • 《决定》亮点迭出:
——首次在全党范围内明确提出严峻、真切、现实的“四大考验”: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首次在全党范围内明确提出严峻、真切、现实的“四大考验”: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
——首次从执政党建设的角度总结出6条党建的基本经验: • 第一,坚持把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水平(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 第二,坚持把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同推进党领导的伟大事业紧密结合起来,保证党始终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 第三,坚持以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保证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把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执政党建设的根本任务)。
第四,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使党始终得到人民群众支持和拥护)。 第四,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使党始终得到人民群众支持和拥护)。 • 第五,坚持改革创新,增强党的生机活力。 • 第六,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提高管党治党水平(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 • 六条基本经验是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重要指导原则 • [基本理论.17大;基本路线.13大;基本纲领.15大;基本经验.16大]
——在党的全会文件中首次提出“以德为先用人标准”: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把干部的德放在首要位置,是保持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根本要求和重要保证。选拔任用干部既要看才、更要看德,把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干部选拔上来。重点看是否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是否确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是否真抓实干、敢于负责、锐意进取,是否作风正派、清正廉洁、情趣健康。注重从履行岗位职责、完成急难险重任务、关键时刻表现、对待个人名利等方面考察干部的德。坚持正确用人导向,使选拔出来的干部组织放心、群众满意,让能干事者有机会、干成事者有舞台,不让老实人吃亏,不让投机钻营者得利。——在党的全会文件中首次提出“以德为先用人标准”: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把干部的德放在首要位置,是保持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根本要求和重要保证。选拔任用干部既要看才、更要看德,把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干部选拔上来。重点看是否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是否确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是否真抓实干、敢于负责、锐意进取,是否作风正派、清正廉洁、情趣健康。注重从履行岗位职责、完成急难险重任务、关键时刻表现、对待个人名利等方面考察干部的德。坚持正确用人导向,使选拔出来的干部组织放心、群众满意,让能干事者有机会、干成事者有舞台,不让老实人吃亏,不让投机钻营者得利。
----首次提出“选好配强党政正职领导干部”,“建立来自基层一线党政领导干部培养选拔链”:选好配强党政正职领导干部,着力抓好县委书记队伍建设。建立领导班子定期务虚制度,加强对本地区本部门重大问题研究。 • 建立来自基层一线党政领导干部培养选拔链,大力选拔经过艰苦复杂环境磨练、重大斗争考验、实践证明优秀、有培养前途的年轻干部,扎实抓好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加强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党外干部培养选拔,做到系统培养、择优使用。合理使用各年龄段干部,切实解决领导干部任职年龄层层递减问题(1000、6000、40000)。 • 完善干部交流制度,加大重要部门、关键岗位、东中西部地区干部交流力度,疏通党政机关干部、企事业单位干部交流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