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0 likes | 925 Views
十件雕塑. 1. 秦俑 製作者: 佚名 高度:約 1.8 公尺 製作於: 約公元 210 年 ( 秦代 ) 出土: 中國陝西省縣秦始皇陵墓. 在中國古代,人們相信人去世後,如將他生前所擁有或想要的東西當作祭品供奉,死者的靈魂便可以在陰間繼續擁有。 一些權貴人士把活生生的奴僕、禽畜等一併殉葬。直至周朝才逐漸放棄,而改以木俑或陶俑代替。. 兵馬俑和真人真馬一樣大小,形體比例準確,神態各異。. 甚至鞋底的釘. 他們的頭髮. 護身甲冑. 都被刻劃得非常細緻。. 不同的軍種及軍階,亦有不同的服飾。他們都是個別塑造而成的。由於秦俑足踝細小,故必須是實心才可負擔重量。.
E N D
1.秦俑 製作者:佚名 高度:約1.8公尺 製作於:約公元210年(秦代) 出土:中國陝西省縣秦始皇陵墓1.秦俑 製作者:佚名 高度:約1.8公尺 製作於:約公元210年(秦代) 出土:中國陝西省縣秦始皇陵墓
在中國古代,人們相信人去世後,如將他生前所擁有或想要的東西當作祭品供奉,死者的靈魂便可以在陰間繼續擁有。在中國古代,人們相信人去世後,如將他生前所擁有或想要的東西當作祭品供奉,死者的靈魂便可以在陰間繼續擁有。 一些權貴人士把活生生的奴僕、禽畜等一併殉葬。直至周朝才逐漸放棄,而改以木俑或陶俑代替。
兵馬俑和真人真馬一樣大小,形體比例準確,神態各異。兵馬俑和真人真馬一樣大小,形體比例準確,神態各異。
甚至鞋底的釘 他們的頭髮 護身甲冑 都被刻劃得非常細緻。
不同的軍種及軍階,亦有不同的服飾。他們都是個別塑造而成的。由於秦俑足踝細小,故必須是實心才可負擔重量。不同的軍種及軍階,亦有不同的服飾。他們都是個別塑造而成的。由於秦俑足踝細小,故必須是實心才可負擔重量。
然後再將預先模製的頭部和手臂加在軀體上。 至於所穿戴的服飾有些是利用工具直接在陶俑上雕刻,亦有些是用陶土塑造後黏上 軀體則以泥條築法,由下而上盤捏。 最後表面敷上一層細緻的黏土作皮膚 待全部完成後,再加上一層彩繪。 造成中空。
秦俑採用陶泥作材料,不但較青銅和石材易於處理,且製作時間較短,亦是容易大量生產的原因。秦俑採用陶泥作材料,不但較青銅和石材易於處理,且製作時間較短,亦是容易大量生產的原因。
2.擊鼓說唱陶俑 製作者:佚名 高度:50公分 製作於:約公元100年(東漢) 出土:中國陝四川成都天迴山2.擊鼓說唱陶俑 製作者:佚名 高度:50公分 製作於:約公元100年(東漢) 出土:中國陝四川成都天迴山
漢朝時人們相信,當人去世後,通過一些實物及各式模樣的陪葬品放進墓中,可供死者帶到陰間享用,因此漢墓中常發現除一般用品外,還包括僕人、樂師及雜耍者的陶俑,目的是供死者在陰間使喚及娛樂。說唱俑,便是作為娛樂的陶俑。漢朝時人們相信,當人去世後,通過一些實物及各式模樣的陪葬品放進墓中,可供死者帶到陰間享用,因此漢墓中常發現除一般用品外,還包括僕人、樂師及雜耍者的陶俑,目的是供死者在陰間使喚及娛樂。說唱俑,便是作為娛樂的陶俑。
下挾扁蕔 右手握桴欲擊。 他頭上戴著 有花飾的頭巾 左臂繫有 珠玉串成的鍊子 下身穿著長褲 一腳前伸 一腳曲膝地站在 一圓盤座上 上身袒露
俳優說唱俑,令人看後忍俊不禁,為他的愉悅之情所感染。俳優說唱俑,令人看後忍俊不禁,為他的愉悅之情所感染。 他臉部表情豐富,喜笑顏開,手舞足蹈在說唱,神態有趣。而圓形的底座使造活潑之餘更能保持平穩和厚重。
說書者在介紹小說時,為配合內容及加強效果,每每利用誇張的表情,手舞足蹈地說唱以吸引人們注意。故這批說書俑,可以說是當時民間藝人多姿多釆的表演的一個很具體的生活寫照,也為研究中國古代民間藝術者提供寶貴資料。說書者在介紹小說時,為配合內容及加強效果,每每利用誇張的表情,手舞足蹈地說唱以吸引人們注意。故這批說書俑,可以說是當時民間藝人多姿多釆的表演的一個很具體的生活寫照,也為研究中國古代民間藝術者提供寶貴資料。
3.盧舍那佛 製作者:佚名 高度:約17.14公尺 製作於:約公元664-675年間(唐代) 出土:中國河南省洛陽龍門石窟奉先寺3.盧舍那佛 製作者:佚名 高度:約17.14公尺 製作於:約公元664-675年間(唐代) 出土:中國河南省洛陽龍門石窟奉先寺
佛教源於印度,印度的佛教徒喜在山的洞窟裡鑽研佛經,及在洞窟裡雕刻或繪畫壁畫。這種洞窟藝術漸傳入中國。佛教源於印度,印度的佛教徒喜在山的洞窟裡鑽研佛經,及在洞窟裡雕刻或繪畫壁畫。這種洞窟藝術漸傳入中國。
唐時國勢大盛,人民生活富足,文物藝術得以高度發展。而佛教藝術亦因佛教的盛行而大放光彩。唐時國勢大盛,人民生活富足,文物藝術得以高度發展。而佛教藝術亦因佛教的盛行而大放光彩。
佛教的洞窟藝術傳入後,自西向東伸延。中國北方漸出現了很多石窟寺。龍門石窟恰在這連串石窟寺的中央。佛教的洞窟藝術傳入後,自西向東伸延。中國北方漸出現了很多石窟寺。龍門石窟恰在這連串石窟寺的中央。
盧舍那佛所座的像龕被稱為「奉先寺」,「盧舍那」意為「大日如來」,亦稱「光明遍照」,喻此佛光明照十方。佛像是依山石雕鑿而成,高達17公尺多,頭部4公尺,耳朵長1.3公尺,是龍門石窟中最宏偉的一尊佛像。盧舍那佛所座的像龕被稱為「奉先寺」,「盧舍那」意為「大日如來」,亦稱「光明遍照」,喻此佛光明照十方。佛像是依山石雕鑿而成,高達17公尺多,頭部4公尺,耳朵長1.3公尺,是龍門石窟中最宏偉的一尊佛像。
盧舍那佛造型的健康,堅實和典雅帶給人們奮發和希望,實在是唐朝盛世一作形神俱佳的優秀雕塑作品。盧舍那佛造型的健康,堅實和典雅帶給人們奮發和希望,實在是唐朝盛世一作形神俱佳的優秀雕塑作品。
4.頭盔面具製作者:佚名高度:37公分製作於:約公元1800-1900年間現藏於:Musee Royal de 1’ Afriue Centrale, Belgium
非洲的各種藝術品中,面具可說是非洲部落文化的一個主要表現形式。非洲的面具並不是單純地作為裝飾及觀賞,而是另有實際的用途。面具很多時和神權扯上關係。在很多宗教儀式或典禮上,人們穿上精巧艷麗的服飾,戴上表現人物或動物面部特徵的面具,希望藉此將真正世界與看不見的世界作聯繫及溝通。非洲的各種藝術品中,面具可說是非洲部落文化的一個主要表現形式。非洲的面具並不是單純地作為裝飾及觀賞,而是另有實際的用途。面具很多時和神權扯上關係。在很多宗教儀式或典禮上,人們穿上精巧艷麗的服飾,戴上表現人物或動物面部特徵的面具,希望藉此將真正世界與看不見的世界作聯繫及溝通。
它的造型往往因用途及部族的風格而有不的表現方式,從具象至抽象的造型都有。有些看來有趣,但大多是造型奇特、恐怖或駭人的,藉此作鎮壓、驅邪或召喚神靈,以達到祈福、消災或治病的目的。它的造型往往因用途及部族的風格而有不的表現方式,從具象至抽象的造型都有。有些看來有趣,但大多是造型奇特、恐怖或駭人的,藉此作鎮壓、驅邪或召喚神靈,以達到祈福、消災或治病的目的。
圖中是一件屬於十九至二十世紀非洲中部扎伊爾的巴庫巴部族所製作的一個非常精緻的面具,用木、黃銅、貝轂、種子和代表王室祖先的念珠作裝飾。這面具可像頭盔般直接戴上,以代表監察男孩行成年儀式的原始祖先。這頭盔面具有顯著的非洲面具的特徵,便是前額凸起,臉部有不同裝飾。圖中是一件屬於十九至二十世紀非洲中部扎伊爾的巴庫巴部族所製作的一個非常精緻的面具,用木、黃銅、貝轂、種子和代表王室祖先的念珠作裝飾。這面具可像頭盔般直接戴上,以代表監察男孩行成年儀式的原始祖先。這頭盔面具有顯著的非洲面具的特徵,便是前額凸起,臉部有不同裝飾。
非洲人的表現手法直接、大膽、誇張、強烈。他們不受慣常西方藝術審美標準支配,而保有濃烈的傳統色彩及近乎抽象的原始部族藝術特色。非洲人的表現手法直接、大膽、誇張、強烈。他們不受慣常西方藝術審美標準支配,而保有濃烈的傳統色彩及近乎抽象的原始部族藝術特色。
非洲面具多用當地天然物料製作及裝飾。如: 貝殼 木頭 還有樹枯、石卵、象牙、羽毛等。
5.武士像柱 製作者:佚名 高度:4.6公尺 製作於:公元900-1200年間 現存於:墨西哥的圖拉(Tula, Mexico)
美洲幅員廣大,由於地形及自然環境變化多端,從而促成多元化的文化發展。美洲幅員廣大,由於地形及自然環境變化多端,從而促成多元化的文化發展。
北極的愛斯基摩人愛在所捕獲的海象、海豹等的牙齒及骨頭上雕刻精緻複雜的圖案。北極的愛斯基摩人愛在所捕獲的海象、海豹等的牙齒及骨頭上雕刻精緻複雜的圖案。
而印第安人因以遊牧狩獵為生而分居各地,形成許多單獨的部族及各自流傳的神話與傳說。他們通過圖畫、雕像、圖騰將這些神話和傳說形神象化。而印第安人因以遊牧狩獵為生而分居各地,形成許多單獨的部族及各自流傳的神話與傳說。他們通過圖畫、雕像、圖騰將這些神話和傳說形神象化。
中、南美洲的遊牧民族務農後,生活安定,亦有了餘暇,藝術的發展遂加速興盛起來。中、南美洲的遊牧民族務農後,生活安定,亦有了餘暇,藝術的發展遂加速興盛起來。
中、南美洲這兩個地區當時都在神權政治的統治下,故藝術發展也與宗教扯上莫大的關係。大量的人力用於建築大規模的紀念金字塔和神廟上。圖中所見的武士像柱便是用於支撐神廟的擬人化的支柱群。中、南美洲這兩個地區當時都在神權政治的統治下,故藝術發展也與宗教扯上莫大的關係。大量的人力用於建築大規模的紀念金字塔和神廟上。圖中所見的武士像柱便是用於支撐神廟的擬人化的支柱群。
武士像柱建於大約十至十三世紀期間,高約4.6公尺,用玄武岩雕成。他們胸前所佩戴的有翅膀的勛章,是象徵所尊崇的神--鳥和蛇結合的羽毛蛇,以示對衪的敬意。武士像柱建於大約十至十三世紀期間,高約4.6公尺,用玄武岩雕成。他們胸前所佩戴的有翅膀的勛章,是象徵所尊崇的神--鳥和蛇結合的羽毛蛇,以示對衪的敬意。
人類史前藝術總是與發展生產和提高自己生存條件有關,因此作品主題和內容多是集中於狩獵、漁牧、種植,從而帶入祈求風調雨順,消災解困的宗教及崇拜上。人類史前藝術總是與發展生產和提高自己生存條件有關,因此作品主題和內容多是集中於狩獵、漁牧、種植,從而帶入祈求風調雨順,消災解困的宗教及崇拜上。
6.擲鐵餅者 製作者:米隆 高度:約1.73公尺 製作於:公元前450年 現藏:羅馬國立美術館6.擲鐵餅者 製作者:米隆 高度:約1.73公尺 製作於:公元前450年 現藏:羅馬國立美術館
米隆出生於約公元前480年,長期住在雅典,他的《擲鐵餅者》原作是青銅鑄造的。圖中所見是羅馬時期的大理石摹仿製品,現存於羅馬國立美術館內。米隆出生於約公元前480年,長期住在雅典,他的《擲鐵餅者》原作是青銅鑄造的。圖中所見是羅馬時期的大理石摹仿製品,現存於羅馬國立美術館內。
塑像高1.73公尺,造型生動,表現了運動員擲鐵餅時一瞬間的動作。運動員弓腰扭身,右腿彎曲,左腿移後,腳尖點地,重心落在右腳,而左手順勢向右膝方向擺動。塑像高1.73公尺,造型生動,表現了運動員擲鐵餅時一瞬間的動作。運動員弓腰扭身,右腿彎曲,左腿移後,腳尖點地,重心落在右腳,而左手順勢向右膝方向擺動。
7.聖殤 製作者:米開朗基羅 高度:約1.75公尺 製作於:公元1497-1499年間 現藏於:羅馬梵蒂岡聖彼得大教堂7.聖殤 製作者:米開朗基羅 高度:約1.75公尺 製作於:公元1497-1499年間 現藏於:羅馬梵蒂岡聖彼得大教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