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0 likes | 447 Views
《 土木工程实用力学 》. 课程整体设计介绍. 马景善 浙江同技科技职业学院 2008·5. 课程整体设计介绍. 课程设置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队伍 实践条件 课程特色. 课程定位. 课程设计. 1. 2. 一、课程设置. 课程定位. 1.
E N D
《土木工程实用力学》 课程整体设计介绍 马景善 浙江同技科技职业学院 2008·5
课程整体设计介绍 • 课程设置 • 教学内容 • 教学方法与手段 • 教学队伍 • 实践条件 • 课程特色
课程定位 课程设计 1 2 一、课程设置
课程定位 1 《土木工程实用力学》是我院建筑设计技术、建筑施工技术、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水利工程等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由传统的《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和《结构力学》三大力学整合而成。通过几年的实践,根据高职教育的定位和各专业能力培养要求,从实用出发,进行了课程改革建设,构建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和计算机机算实训三位一体的课程内容体系。为后续《建筑结构》、《建筑施工》、《地基与基础》、《水工建筑物》、《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等课程建立学习平台打下坚实基础。
课程设计 2 1.理论教学突出以外力(荷载、约束反力)的平衡、内力的分布规律(轴力图、剪力图、弯矩图)、应力的计算方法及分布、应变的概念及变形的计算。形成了“三力一变”为核心内容的教学模块和知识单元; 2.实验教学突出工程进场材料强度、塑性指标的检测能力; 3.计算机机算实训强化手算与机算相结合的结构内力分析与计算能力,初步培养学生结构计算的建模能力。
内容选取 内容组织与安排 表现条件 3 2 1 二、教学内容
内容选取 1 根据各专业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选取八个教学模块作为理论教学内容 ;选取二项实验作为实践教学内容;选取二种结构体系作为计算机机算实训内容。
内容组织与安排 2 本课程在内容组织与安排上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按照 《土木工程实用力学》理论教学大纲 《土木工程实用力学》实验教学大纲 《土木工程实用力学》实训教学大纲 内容实施课程教学的组织与安排。
表现形式 3 1.教材选用十一五规划教材; 2.按课程设计要求,制作多媒体课件; 3.利用校园网,建立网上学习平台,满足网络课程教学需要。
网络教学环境 4 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 教学设计 3 2 1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设计 1 1.传统教学模式与现代多媒体教学相结合; 2.通过网上教学平台的建设,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3.组织《土木工程实用力学》课程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根据不同专业特点,合理调整教学内容; 5.网上虚拟实验与操作性实验教学相结合; 6.开放式实验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7.手算与机算相结合,为专业技能培养打下坚实基础。
教学方法 2 1.注重高中与高职的衔接,通过对学过的其他相关学科中与该理论具有相似性、但学生又易于理解的知识去讲解,使学生理解该门课程中的理论知识; 2.对于难以理解的理论知识实行启发式、讨论式教学,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 3.在课堂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通过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案例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4.将传统的板书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用多媒体把工程实例形象地展示给学生,教师依据工程实例导入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将工程实例简化成力学计算简图再对其分析计算、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翔实,充满趣味性,全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职业能力发展。
教学手段 3 为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重视多媒体课件和网络技术的应用,并充分使用动画演示、虚拟实验、实训、图片演示、网站链接、视频、在线交流等现代教育技术。建立了校内网络课程教学平台,利用网络技术作为学习内容和学习资源的获取工具。
网络教学环境 4 学院建成了网上资源检索系统和网上教学平台,架构合理,硬件环境能够支撑网络课程的正常运行,学生可以方便的利用网络查阅各种图书与期刊信息和与课程相关的多媒体课件、电子教案、实验指导书、实训指导书、案例集、习题库,实现了教学资源共享;同时为师生提供了相互交流的信息平台,方便教师进行网上指导和答疑;逐步建成网上题库,方便学生的自测和自评。逐步实现提高教学效率、改善教学效果的最终目标。
教师队伍结构 主讲教师 2 1 四、教学队伍
主讲教师 1
教师队伍结构 2
实训条件 实验条件 1 2 五、实践条件
实验条件 1
实训条件 2
六、课程特色 • 依据高职培养目标和教育特点,构建理论教学、 实验教学和计算机机算实训课程内容体系。 • 优化课程结构,整合课程内容,不再进行轴向拉伸和压缩、剪切、扭转、受弯构件、组合变形构件等强度计算、压杆的稳定性验算,突出以外力(荷载、约束反力)的平衡、内力的分布规律(轴力图、剪力图、弯矩图)、应力的计算方法及分布、应变的概念及变形的计算——“三力一变”为核心内容的教学模块、知识单元,为后续课程建立学习平台打下坚实基础。
建立与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教、学、做体系,进行多媒体与黑板演练教学,采用网络平台让学生进行开放式学习,增加开放式实验让学生亲自实践;手算与机算相结合的结构内力计算机机算实训,实现传统与现代、基础与前沿、传统教学与现代技术的优化结合。建立与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教、学、做体系,进行多媒体与黑板演练教学,采用网络平台让学生进行开放式学习,增加开放式实验让学生亲自实践;手算与机算相结合的结构内力计算机机算实训,实现传统与现代、基础与前沿、传统教学与现代技术的优化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