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0 likes | 913 Views
传输网络规划. V1.1. 课程目标. 了解传输网络的规划流程 了解传输网络层次划分的方法 掌握如何进行传输网络规划. 什么是规划. 如果说,广义的规划就是指向未来的一系列思考、步骤与措施 , 那么本次规划实践的确让规划回家了,什么是未来 . 未来是一种趋势,而这种趋势牢牢根植于历史和现在 狭义的理解,规划是指制定或实施某种计划的过程,而广义的理解,规划则是指人类基于对研究对象变化规律的认识,根据现存条件,对未来活动有意识、有系统地安排 , 也可以说是人类的一种特有能力
E N D
传输网络规划 V1.1
课程目标 • 了解传输网络的规划流程 • 了解传输网络层次划分的方法 • 掌握如何进行传输网络规划
什么是规划 • 如果说,广义的规划就是指向未来的一系列思考、步骤与措施,那么本次规划实践的确让规划回家了,什么是未来.未来是一种趋势,而这种趋势牢牢根植于历史和现在 • 狭义的理解,规划是指制定或实施某种计划的过程,而广义的理解,规划则是指人类基于对研究对象变化规律的认识,根据现存条件,对未来活动有意识、有系统地安排,也可以说是人类的一种特有能力 • 以强调规划的社会性为特征的美国规划院校联合会(ACSP)在国际互联网上的定义是:“规划是通过把专业知识应用于实践行动来改良社会”,表明美国规划工作的根本目的是促进社会发展
课程大纲 • 网络规划前的准备 • SDH网络规划流程 • 3G对传输网络的影响
了解当地的经济、地理、人口情况 • 市场竞争情况的分析 • 了解传输设备特点及能力 • 了解要承载业务的特点及数量 • 了解现有传输网络的瓶颈 • 了解目前的技术发展情况
了解当地的经济、地理、人口情况 • “由于市场庞大、电信普及率较低,中国电信运营业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仍将潜力巨大,而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和监管水平提高将会使这种潜力逐步发挥出来。为占有这种潜力,传统电信运营商需要密切关注电信服务需求的变化和新技术带来的挑战” • “在客户空间方面,2006至2010年个人、家庭和政企客户空间都呈继续增长的态势,且增长中存在许多富有意义的特征,典型的有老龄化进程逐渐提高老龄客户的重要性、城镇化致使城镇人口与家庭数不断接近甚至超过农村人口和家庭数、公务员数和中小企业数呈现出稳定增长的态势等等”
市场竞争情况的分析 6X Source: Alcatel Study 2005 • TDM语音及专线业务的比例持续下降,但绝对值仍将缓慢增长,并长期存在; • 视频分发、宽带接入以及L2/L3-VPN业务成为主流,业务全IP化趋势明显。
了解传输设备特点及能力 • 有哲人说: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富兰克林也说过:“宝贝放错了就是垃圾!”可见,凡事都要讲究一个“适”字,因此我们在规划前一定要了解不同设备的特点,将他们放到应该放的位置
了解要承载业务的特点及数量 • 语音、数据、流媒体 • 2M,10M,100M,1000M • ATM、POS、FE、GE • 对业务质量的要求 • 。。。。。。
了解现有传输网络的瓶颈 • 业务提供能力 • 多业务接入能力 • 安全性 • 能否快速提供业务调度 • 可扩展性 • 。。。。。。
了解目前的技术发展情况 • SDH • MSTP • DWDM、CWDM • 基于SDH的ASON • OTN • 。。。。。。
课程大纲 • 网络规划前的准备 • SDH网络规划流程 • 3G对传输网络的影响
传输网络规划流程 信息收集 规划站点 规划保护方式和网络拓扑 规划硬件 规划业务 规划IP及ID 规划时钟 规划公务
传统移动网络结构分析 PSTN GMSC GGSN Internet Gi PDN HLR/AUC Gc Gn Gr VLR MSC SGSN MSC/VLR Gs GPRS Gb A PCU BSS BSC Abis BTS BTS
长途骨干层 Other cities GMSC TMSC TMSC GMSC 本地/城域核心层 MSC MSC/BSC MSC/BSC MSC/BSC 接入层
传输站点的选择 • 通过对GSM网络及GPRS网络及数据流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 移动台与BTS之间的通信通过空中接口进行,不需要传输设备 • BTS与BSC之间通过地面传输进行业务传递,需要传输设备 • 由于BSC通常与MSC放在通信机房内,所以BSC与MSC不需要传输设备 • 不同的MSC、TMSC、GMSC等放在不同的通信机房,距离较远,需要传输设备 • 对于基站分布比较广泛的大城市,基站到BSC的距离比较长,还需要选择合适的站点作为业务汇聚站点
传输站点的选择 • 不同的MSC之间有大量的业务需要调度,因此在MSC站点放置传输设备,用于MSC之间的业务调度 • 一般BSC与MSC等核心交换节点放在同一个机房,因此在核心节点机房和BTS站放置传输设备用于BSC和BTS之间的业务调度 • 根据网络大小决定在BTS和BSC之间是否设置汇聚节点完成BTS业务的汇聚
SDH设备的保护方式 • 二纤双向/单向通道保护环 • 二纤双向复用段保护环 • 四纤双向复用段保护环 • 1+1/1∶1保护链 哪种保护方式更好?
传统移动网络中的业务信号流分析 Server PSTN PDN GMSC GGSN SGSN MSC 本地/城域核心层 Data service BSC PCU Voice service 接入层 BTS
接入层 本地/城域核心层 GSM短消息业务流分析 SC_Orig MS BTS BSC MSC/VLR MS BTS BSC MSC/VLR HLR_Dest
保护方式规划 • 从上面的业务信号流分析我们发现,所有移动台的业务都要经过BTS送到BSC,再又BSC送到MSC,属汇聚型业务,因此接入层可以选择二纤通道保护环 • MSC之间要完成大量业务的调度,属分散型业务,因此核心层可以选择二纤双向共享复用段保护环 • 四纤复用段环虽然也适用于分散型业务,但需要提供具有不同路由的4对光缆保护才有意义,对光纤资源要求较高,所以一般不采用 • 考虑到业务配置的方便性,对于2.5G以上速率的网络也应该采用复用段保护
单节点接入的缺陷 单节点失效 会造成大面积业务中断 核心环 核心环 汇聚子架 汇聚子架 汇聚子架 汇聚环 汇聚环
长链的缺陷 BSC BTS BITS 基站需要从BSC提取时钟, 长链造成时钟劣化,另外链形网没有保护,中间节点故障会带来较大面积业务中断
大环的缺陷 环上节点过多,降低了单个节点的业务接入容量,大环故障节点多,不利于维护
拓扑结构规划 • 尽量按层规划网络拓扑结构 • 尽量选择环形拓扑方式 • 环间尽量选择双节点互联 • 不易组长链和大环,建议汇聚环环上节点不超过6个,接入环环上节点不超过8个
小区裂变对传输的要求 BTS BSC 通过小区裂变,增加新基站,传输设备需要增加新站点,要求传输设备能够提供足够的光口 BSC BTS BSC
通过扩频进行扩容 通过扩频方式扩容,要求传输设备能够进行速率的平滑升级
灵活的监控方式 EMS 如果汇聚层与接入层采用不同厂家的设备,如何解决监控问题? 接入层设备使用环节较复杂,要求能够提供灵活的监控方式
接入层设备的特点 • 接入层设备应该具有扩容能力,能从155M平滑升级到622M • 接入层设设备应该具有较多光口,便于新站点的加入 • 接入层设备应该能够提供灵活的监控方式 • 接入层设备应该能够提供灵活的安装方式 • 接入层设备应该能够提供灵活的供电方式 • 接入层设备应该能够提供较小的体积 • 接入层设备对运行环境的要求应该比较低
接入层设备的硬件配置 • 选择满足接入层特点的设备 • 根据上下业务的数量选择支路板,一般每个基站预留4个2M • 根据接入环的业务容量选择环网的工作速率,一般选择155M,要求能升级到622M • 根据站点之间的距离、保护方式、拓扑结构选择光板类型及数量 • 根据供电情况选择电源板
核心层对传输设备的要求 能够进行大容量的业务调度 TMSC MSC BSC MSC BSC BTS BTS BTS MSC BSC GMSC BTS
核心层对传输设备的要求 GMSC、TMSC MSC.BSC … 能够提供很强的组网能力和完善的保护方式,能够方便地进行网络调整(比如环网加站等),能够平滑升级速率,能够提供多种业务承载方式
核心层设备的硬件配置 • 选择满足核心层要求的设备 • 根据上下业务的数量选择支路板,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是否配置支路板的1:N保护 • 根据环上的业务容量选择环网的工作速率,一般选择2.5G以上的速率 • 根据占用时分资源的情况配置时分交叉模块 • 根据站点之间的距离、保护方式、拓扑结构选择光板类型及数量 • 对于重要单板配置1+1热备份
规划业务注意事项 • 每个接入站点预留2个或4个2M • 业务一般遵循最短路由和负荷分担的原则 • 业务容量要适当超前规划,满足一段时间内业务增长的需求,避免频繁的网络扩容,建议业务需求超过30个2M业务就分配一个AU4 • 分配业务时要充分考虑时分资源的利用率,尽量减少1对多的业务配置
IP、ID分配及IP划域信息 • 中兴的传输设备之间DCC信息的传递是基于TCP/IP协议的,采用了OSPF的路由协议,对于每个网元都需要规划IP及ID信息,对于比较大的网络还涉及到IP划域的问题
区域号 网元号 单板号 网元网络地址的定义 • 关于网元网络地址的定义,采用IP地址的定义方法,但须遵循一定的规定。形式如下: • 字节1.字节2.字节3.字节4 (子网掩码255.255.255.0)
IP划域的原则 • 为了解决节点过多带来的监控问题,需要将网元分配到不同与内,划域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 在实际组网中尽可能的不要划分区域,并且尽可能的不使用骨干区域 • 如果子网中的网元数太多,建议超过64就划分为不同的区域(若超过128则必须划分);如果组网复杂、端口较多或是网元的处理能力较低(包括内存、处理器等),建议不超过50就重新划域
IP划域的原则 • 所有不同区域都必须与骨干区域直接相接,其相接点称为边界网元 • 每一个边界网元尽量少的与非骨干区域直接相连,最好只与一个非骨干区域直接相连 • 骨干区域中的各网元必须相连 • 骨干区域的网元和边界网元划分得不要太多 • 划域时不要破坏环网的ECC保护
PC机 1 9 2 10 8 3 11 7 4 12 6 5 区域划分举例 绿色:193区域 蓝色:194区域 红色:192区域
我国数字同步网规划和组织原则中,建议数字同步网设计时K=7、N=10,对于链路较长的基站建议配置带有支路在定时的设备我国数字同步网规划和组织原则中,建议数字同步网设计时K=7、N=10,对于链路较长的基站建议配置带有支路在定时的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