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0 likes | 500 Views
采访报道儿童的道德规范 _B1 组. 组员:张世成 宋桂涛 韦显华 唐晴柔. 大纲. 一、概况 (张世成) 二、采访应注意的道德规范 (宋桂涛 & 韦显华) 三、报道应注意的道德规范 (唐晴柔) 四、争议 (张世成) 五、相关条文 (张世成). 一、概况. 1. 儿童的定义 _《 儿童权利公约 》 _1989 年 11 月 20 日第 44 届联合国大会 _ 儿童系指 18 岁以下的任何人, 除非对其适用之法律规定成年年龄低于 18 岁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相当于 “ 未成年人 ” 的概念。. 2. 为什么要格外注意采访报道儿童的道德规范?
E N D
采访报道儿童的道德规范_B1组 组员:张世成 宋桂涛 韦显华 唐晴柔
大纲 • 一、概况(张世成) • 二、采访应注意的道德规范(宋桂涛&韦显华) • 三、报道应注意的道德规范(唐晴柔) • 四、争议(张世成) • 五、相关条文(张世成)
一、概况 • 1.儿童的定义 • _《儿童权利公约》 • _1989年11月20日第44届联合国大会 • _儿童系指18岁以下的任何人,除非对其适用之法律规定成年年龄低于18岁。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相当于“未成年人”的概念。
2.为什么要格外注意采访报道儿童的道德规范?2.为什么要格外注意采访报道儿童的道德规范? • 1)《儿童权利公约》认为每一位儿童既是一个独立的个人,又是家庭和社会的一分子。儿童享有一个人的全部权利。 • 2)儿童处于生长发育时期,身心尚未成熟,具有特殊的生理和心理特征。 • 3)当下社会环境愈加复杂,给儿童带来了许多不利影响。
德国(2006年) • R+V保险公司 • 儿童(6-14岁)恐惧心理调查 • 恐惧排行榜第一位: • 父母、兄弟姐妹遭遇暴力或生活上其它不幸(59%)。 • 恐惧排行榜第二位: • 遭到性侵害(50%)。
中国(2009年) •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儿科、武汉大学第二临床学院 • 湖北省留守儿童健康调查 • 结果显示:缺少父母陪伴的留守儿童,70%存在抑郁、焦虑、孤独等心理问题,有些孩子甚至产生过自杀的想法。 • 结论:由此可见,如今儿童也会受到各种新的社会问题的影响。我们在采访报道的时候也要考虑这些新问题。
3.不重视采访报道儿童道德规范的危害: • 1)对儿童及其家人 使儿童的权益受到损害 • 2)对记者、媒体 报道不当可能惹上官司,使报社、记者的社会形象降低。 • 3)对社会 如一味追捧童星,容易导致助长功利歪风,影响社会风气和儿少的身心教育。
二、采访儿童应注意的道德规范 1.尽量避免原则 避免直接向受伤害儿童追问其痛苦经历和遭受伤害的细节,尽量采访间接知情人。避免造成对儿童的再次伤害。 咨询对儿童处境最为了解并最有能力对其情况进行评估的人士,做好心理保护。
例:《邻家老汉凌辱12岁少女近两年已致其怀孕》(来源:新浪网2010年3月5日)例:《邻家老汉凌辱12岁少女近两年已致其怀孕》(来源:新浪网2010年3月5日) 记者煞费苦心从小花那里得到“情景重现”的叙述,让小花不得不再次回忆起那些痛苦的过去。
例:南平“3·23”恶性杀人案 中国日报记者在探访中没有直接追问受害儿童其痛苦经历和遭受伤害的细节,而是尽量通过对儿童的动作观察、采访其间接知情人家长,以及咨询对儿童处境最为了解并最有能力对其情况进行评估的医生,来完成此采访报道。 • 《福建南平5名重伤学生康复治疗已能读书写字》 2010.4.8 中国日报
2.知情同意原则 应该清楚说明采访目的以及用途,征求同意。 确保儿童是在与其信赖的监护人(或儿童机构、学校等)商讨后作出的决定。 确保儿童或者其监护人知道他们是在和记者进行交谈。
例:陈坤“私生子”事件 《儿子身世神秘 邻居曝陈坤五年前已为人父(图)》2007.5.23 南都周刊 《旧事重提 陈坤承认儿子亲生?(图)》2010.3.25 华龙网 陈坤身在娱乐圈难免一些流言蜚语,但记者却不应该在没有得到证实和允许的情况下偷拍孩子的照片。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不管是亲生也好私生也罢,媒体都需要手下留情,毕竟孩子是无辜的。
3.安全第一原则 应把儿童的人身安全放在第一位,不能追求采访或拍摄效果而使儿童处于危险境地。 当无法确认被采访的儿童是否正在处于危险之中,应该考虑放弃采访。
4.不诱导原则 在进行任何采访、录像前,不能通过某些手段来诱骗儿童接受采访。 不能对儿童哄骗、诱导或表演,不能追求节目效果而煽情、引诱。不能让儿童讲述或做他们没有经历的事情。 例: 《煽情报道乱添佐料,6岁小孩被吓疯》 (来源:《婚姻与家庭》2006年第七期)
5.注意用语原则 用适合儿童年龄而其能理解的语言,避免用当事人听不懂的语言对其进行嘲笑,不能涉及色情、暴力等内容以对儿童造成不良影响。 如某些有儿童参加的综艺节目为煽情而说黄色笑话
6.平等对待原则 选择采访对象时,应平等对待各种背景的儿童,不因儿童的性别、种族、年龄、相貌、宗教、身份、教育背景或者身体残疾等健康状况而有所歧视。 避免使用评判性或者无视文化价值差异的问题、态度或者评论,采访不同文化价值的儿童应注意用语的尊重,不能侵犯其禁忌或特有的文化观念。
如采访儿童军队、持不同宗教观念儿童,尤其要注意文化价值观念的不同。如采访儿童军队、持不同宗教观念儿童,尤其要注意文化价值观念的不同。 右图为一张儿童的照片被切割后随意摆放。法国著名艺术设计师皮埃尔-博纳德以惊人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向人们声明:“儿童是不可玩弄的,他们也必须得到尊重和平等对待。”
三、报道儿童应注意的道德规范 • 1.发表前: • 核实报道内容 确认儿童所讲述内容的准确性,可以和其他儿童或者一名成年人进行核实,最好两方都核实。 • 评估报道影响 如果报道会造成政治、社会或文化影响,应咨询对儿童处境最了解、最有能力对其情况进行评估的人。
2.若有下列情况,报道作品不应发表 • 报道对儿童及其亲近的人不利 假如你的报道(包括文字、图片、视频、音频)会给儿童及其亲近的人带来不利,不应发表。 • 报道具有不确定的伤害 假如你不能确定报道会否给儿童带来危险,不应发表。
3.发表作品时应注意下列问题: • 1)不能让任何儿童蒙受进一步的耻辱;避免可能使儿童招致报复的的归类或者描述——包括进一步的身体或者精神伤害、终身虐待或者遭到当地居民的歧视和排斥。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儿童报道中的伦理原则和指南》) • 反例:四川新闻网 2010.4.8 《网帖曝光:四川中学生游得比罗雪娟还快?》 学生被疑是为高考加分而作假,网站在未了解真相的情况下曝光学生姓名。后查明是裁判出错。
2)为避免对以下儿童造成伤害或使其遭受耻辱、报复,报道时应避免其身份被辨识。2)为避免对以下儿童造成伤害或使其遭受耻辱、报复,报道时应避免其身份被辨识。 • a.遭到性虐待或者剥削的儿童; • b.施行暴力或者性虐待的儿童; • c.艾滋病病毒携带者或艾滋病患者,除非儿童、其父母一方、或者监护人在完全知情的情况下同意公开身份; • d.被起诉或者定罪的儿童; • e.目前或者曾经是儿童士兵; • f.寻求庇护者、难民或者在国内丧失家园的儿童; 据: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儿童报道中的伦理原则和指南》
做法如下: • 文字报道要用化名,文中没有对其身份、居住地等进行描述。 • 图片应在眼睛、嘴巴等能被识别的部位打马赛克。 • 音频应进行声音处理以免被辨识。 • 视频应进行视觉和声音处理以免被辨识。 • 反例:辽宁卫视《说天下》节目 2009.9.27 将一对12岁孪生娃娃兵照片及姓名曝光
报道称,前面是卢瑟,后面是约翰 :他们是缅甸发政府武装“娃娃匪首”,曾在泰国医学劫持500多名人质,手段残忍,只为食物。
四、争议 来源:中国新闻网(2010年) • 现实操作过程中还存在许多争议部分,不能死板的按照上述道德规范操作。要灵活处理。
《儿童报道中的伦理原则和指南》: • “每个儿童的最高利益(The best interests)高于一切…儿童的最大利益应始终被放在首要位置。 • 在决定什么是一名儿童的最大利益时,应根据该名儿童的年龄和心理成熟程度…” • 采访报道时,要根据儿童的年龄、心理、具体环境… • 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怎样报道对儿童最有利。
五、相关条文 • 儿童权利保障条文及法律 • 《儿童权利宣言》(1959年_联合国大会) • 《儿童权利公约》(1989年_联合国大会) •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 儿童报道指南 • 《儿童报道中的伦理原则和指南》(联合国儿童基金会) • 《儿童采访报道指南》 (2008年_陕西妇联)
参考资料: • 《儿童权利公约》 •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儿童报道中的伦理原则和指南》 • 陕西妇联《儿童采访报道指南》 • 德国儿童恐惧调查:http://www.qhnews.com/qsn/system/2007/03/27/002088874.shtml • 中国留守儿童调查: http://news.sohu.com/20090727/n265507959.shtml • 白冰冰之女案: http://ent.icxo.com/htmlnews/2009/04/14/1352515_0.htm • 福建南平案:http://news.dayoo.com/china/201004/08/53868_12454211.htm • 陈坤私生子事件: http://ent.qq.com/a/20070523/000038.htmhttp://pl.cqnews.net/wy/201003/t20100324_4221325.htm
CBS真人秀事件: http://news.xinhuanet.com/zgjx/2007-08/24/content_6597700.htm • 12岁少女案: http://news.sina.com.cn/s/2010-03-05/000419791042.shtml • 6岁小童案:http://www.kankan.cn/superlibtary/FreeArticle.asp?AID=2842 • 四川中学生游泳事件: http://www.newstf.com/content/2010-4/8/25_33704.htm • 辽宁卫视《说天下》:http://news.enorth.com.cn/system/2009/09/27/004217483.shtml • 中新网图片特刊《灾区的孩子们》: http://www.chinanews.com.cn/tp/news/photo_hd/2010/04-22/732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