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0 likes | 781 Views
项目五 锉削. 学习目标. 掌握锉削主要工具的用途。 了解锉削的切削原理。. 技能目标. 掌握锉削的动作要领。 掌握锉削不同工件的锉削方法。 了解锉削的安全注意事项。. 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安全生产习惯。. 锉削的概念: 用锉刀对工件表面进行切削加工,使工件达到所要求的尺寸、形状和表面粗糙度,这种加工方法称为锉削。. 锉削的加工范围: 内外平面、内外曲面、内外角、沟槽和各种复杂形状的表面. 锉削的特点:
E N D
学习目标 掌握锉削主要工具的用途。 了解锉削的切削原理。 技能目标 掌握锉削的动作要领。 掌握锉削不同工件的锉削方法。 了解锉削的安全注意事项。 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安全生产习惯。
锉削的概念: 用锉刀对工件表面进行切削加工,使工件达到所要求的尺寸、形状和表面粗糙度,这种加工方法称为锉削。 锉削的加工范围: 内外平面、内外曲面、内外角、沟槽和各种复杂形状的表面 锉削的特点: 锉削是钳工中重要的工作之一,尽管效率不高,但在现代工业生产中用途仍很广泛。对于一些不易用机械加工方法来完成的表面,采用锉削方法更简单、经济、且能达到较小的表面粗糙度。
5.1 锉刀 锉削的主要工具是锉刀。锉刀是用高碳工具钢T12、T12A、T13A等制成,经热处理淬硬,硬度可达62HRC以上。由于锉削工作较广泛,目前使用的锉刀规格已标准化。 一、锉刀的构造及各部分名称 锉刀的构造及各部分名称如图5-1所示。 图5-1 锉刀的组成 1—锉齿 2—锉刀面 3—锉刀边 4—底齿 5—锉刀尾 6—锉刀把 7—锉刀舌 8—面齿L—长度
二、锉刀的种类、形状和用途如表5-1所示。 表5.1 锉刀的种类、形状和用途
三、锉刀的规格 锉刀的规格分尺寸规格和齿纹粗细规格两种。方锉刀的尺寸规格以方形尺寸表示,圆锉刀的规格用直径表示,其他锉刀则以锉身长度表示。钳工常用的锉刀,锉身长度有100mm、125mm、150mm、200mm、250mm、300mm、350mm、400mm等多种。 齿纹粗细规格,以锉刀每10mm轴向长度内主锉纹的条数表示。主锉纹指锉刀上起主切削作用的齿纹;而另一个方向上起分屑作用的齿纹,称为辅助齿纹。
四、锉刀的选择 1.选择锉齿的粗细 锉齿的粗细选择要根据工件的加工余量、尺寸精度、表面粗糙度和材质来决定。材质软,选用粗齿的锉刀,反之选较细齿锉刀。见表5-2 表5-2 锉齿粗细的选择
2.锉刀形状的选用 每种锉刀都有其主要的用途,应根据工件表面形状和尺寸大小来选用,其具体选择如表5.3所示。 表5.3 锉刀形状的选用
六、锉刀的保养 为了延长锉刀的使用寿命,必须遵守下列规则。 ① 不准用新锉刀锉硬金属。 ② 不准用锉刀锉淬火材料。 ③ 对有硬皮或粘砂的锻件和铸件,须将其去掉后,才可用半锋利的锉刀锉削。 ④ 新锉刀先使用一面,当该面磨钝后,再用另一面。 ⑤ 锉削时,要经常用钢丝刷清除锉齿上的切屑。 ⑥ 使用锉刀时不宜速度过快,否则,容易过早磨损。 ⑦ 细锉刀不允许锉软金属。 ⑧ 使用整形锉,用力不宜过大,以免折断。 ⑨ 锉刀要避免沾水、油和其他脏物;锉刀也不可重叠或者和其他工具堆放在一起。
5.2 锉削方法 锉刀的握法随锉刀规格和使用场合的不同而有所区别。 1. 较大锉刀握法 一、锉刀的握法
2.中型锉握法 3.小型锉握法 4.整型锉握法
二、工件的装夹 ① 工件尽量夹持在台虎钳钳口宽度方向中间。 ② 装夹要稳固,用力适当,以防工件变形。 ③ 锉削面靠近钳口,以防锉削时产生振动。 ④ 工件形状不规则、已加工表面或精密工件,要加适宜的衬垫(铜皮或铝皮)后夹紧。
三、锉削的姿势 锉削时的站立步位和姿势,如图5.9所示。锉削动作,如图5.10所示,两手握住锉刀放在工件上,左臂弯曲;锉削时,身体先于锉刀并与之一起向前,右脚伸直并向前倾,重心在左脚,左膝呈弯曲状态;当锉刀锉至约3/4行程时,身体停止前进,两臂则继续将锉刀向前锉到头,同时,左脚伸直重心后移,恢复原位,并将锉刀收回。然后进行第二次锉削。 图5.9 锉削时的站立步位和姿势示意图
四、平面的锉削 1.平面的锉削方法 平面的锉削方法有顺向锉、交叉锉和推锉法3种,如表5.4所示。 表5.4 平面的锉削方法
2.锉削平面的检验方法 在平面的锉削过程中或加工完成后,常用钢直尺或刀口形直尺,以透光法来检验其平面度。具体方法是:刀口形直尺沿加工面的纵向、横向和对角作多处检查,根据测量面与被测量面之间的透光强弱是否均匀,来判断平面度的误差。若透光微弱而均匀,表明表面已较平直。若透光强弱不一,则表面表面不平整,光强处较低,光弱处较高。
五、曲面的锉削 1.曲面的锉削方法 常见的曲面是单一的外圆弧面和内圆弧面,其锉法分为两种,如表5.5所示。 表5.5 曲面的锉削方法
2.曲面锉削质量的检测 对于锉削加工后的内、外圆弧面,可采用曲面样板检查曲面的轮廓度,曲面样板通常包括凸面样板和凹面样板两类,如图5.11所示。其中曲面样板左端的凸面板本身为标准内圆弧面,曲面样板的右端凹面样板用于测量外弧面,测量时,要在整个弧面上测量,综合进行评定,如图5.12所示。 图5.11 曲面样板 图5.12 用曲面样板检查曲面的轮廓度
六、 锉削注意事项 ① 禁止使用无手柄或手柄松动的锉刀,防止锉舌刺伤使用者。 ② 锉刀表面产生积屑瘤阻塞刀刃时,禁止用力敲打锉刀,应用钢丝刷去除积屑。 ③ 锉削过程中,禁止用嘴吹工件上的铁屑,防止铁屑飞进眼睛。 ④ 锉削过程中,禁止用手触摸锉面,以防锉刀打滑。 ⑤ 锉刀放置时,禁止放在工作台以外和台虎钳上,以免滑落损坏锉刀或伤脚。
思考与练习 1.锉削加工的应用场合有哪些?加工特点如何? 2.锉刀的种类有哪几类?各适用于什么场合? 3.锉削加工时如何合理地选用锉刀? 4.简述锉削加工的规范姿势。 5.平面锉削时,如何掌握锉刀在推拉过程中的平衡? 6.平面锉削的方法有几种?各适用于什么场合? 7.简述外圆柱面的锉削方法。 8.简述内圆柱面的锉削方法。 9.锉削球面时,应使锉刀同时做哪些方向的动作? 10.圆弧面的锉削精度如何检测? 11.锉刀的齿纹有几种?
5.3 典型零件锉削实训 1.锉削长方体 (1)零件图 长方体零件图如图5.13所示。 图5.13 长方体零件图
(3)操作要点 ① 粗、精锉基面A。粗锉用300mm粗齿扁锉,精锉用250mm细齿扁锉。达到平面度0.04mm、表面粗糙度Ra≤3.2mm要求。 ② 粗、精锉基准面A的对面。用高度游标尺划出相距34mm尺寸的平面加工线,先粗锉,留0.15mm左右的精锉余量,再精锉达到图样要求。 ③ 粗、精锉基准面A的任一邻面。用直角尺和划针划出平面加工线,然后锉削达到图样要求(垂直度用直角尺检查)。 ④ 粗、精锉基准面A的另一邻面。先以相距对面34mm的尺寸划平面加工线,然后粗锉,留0.15mm左右的精锉余量,再精锉达到图样要求。 ⑤ 全部复检,并作必要的修整锉削。最后将两端锐边均匀倒角C1。
(4)注意事项 ① 加工件夹紧时,要在台虎钳上垫好软金属衬垫,避免工件表面夹伤。 ② 在锉削时要正确掌握好加工余量,仔细检查尺寸等情况,避免精度超差;要采取顺向锉法,并使锉刀在有效全长进行加工。 ③ 基准面是作为加工控制其余各面时的尺寸、位置精度的测量基准,故必须使它达到规定的平面要求后,才能加工其他面。 ④ 为保证取得正确的垂直度,各面的横向尺寸差值必须首先尽可能获得较高的精度;在测量时锐边必须去毛刺倒棱,保证测量的准确性
2.锉削六方 (1)零件图 六角体零件图如图5.14所示。 图5.14 六角体零件图 技术要求: 1.30mm尺寸处,其最大与最小尺寸的差值不得大于0.06mm; 2.六方边长B应均等,允差为0.1mm。 3.各锐边均匀倒棱。
(2)实训准备 ① 工具和量具:钳工锉、游标卡尺、钢直尺、刀口直角尺、塞尺、直角尺、角度样板、万能角度尺、常用划线工具等。 ② 辅助工具:软钳口衬垫、锉刷、涂料等。 ③ 备料:45钢毛坯尺寸为f36mm×60mm,每人一件。 (3)操作要点 ① 用游标卡尺检查来料直径d。 ② 粗、精锉第一面(基准面),如图5.15(a)所示,平面度达到0.04mm,Ra≤3.2mm,同时保证与圆柱母线的距离 ,如图5.16所示。
图5.15 六角体加工步骤示意图 (a)粗、精锉削六角体第一面 (b)粗、精锉第一面的相对面 (c)粗、精锉削第三面 (d)粗、精锉第三面的相对面 (e)粗、精锉削第五面 (f)粗、精锉第五面的相对面
图5.16 以外圆为定位基准控制六方边长 ③ 粗、精锉相对面,如图5.15(b)所示,以第一面为基准划出相距尺寸30mm的平面加工线,然后锉削。在保证自身平面度和表面粗糙度的同时,重点检查其相对于基准的尺寸(30mm±0.06mm)和平行度要求。
④ 粗、精锉削第三面,如图5.15(c)所示,达到技术要求,同时保证尺寸M,并用万能角度尺或角度样板检查控制其与第一面的夹角120°。 ⑤ 粗、精锉削第三面的相对面,如图5.15(d)所示,达到技术要求。 ⑥ 用同样方法粗、精锉削第五面和第六面,如图5.15(e)、(f)所示,达到技术要求。 ⑦ 全面复检,并做必要的修整,最后将各锐边倒棱后送检。
(4)注意事项 ① 确保锉削姿势正确。 ② 为保证表面粗糙度,需经常用锉刷清理残留在锉齿间的铁屑,并在齿面上涂上粉笔灰。 ③ 加工时要防止片面性,要综合分析出现的误差及其产生原因,要兼顾全面精度要求。 ④ 测量时要把工件的锐边去毛刺倒棱,保证测量的准确性。 ⑤ 使用万能角度尺时,要准确测得角度,必须拧紧止动螺母。使用时要轻拿轻放,避免测量角发生变动,并经常校对测量角的准确性。
3.锉配实训 (1)零件图 锉配凸凹件零件图如图5.19所示。 图5.19 锉配凸凹件
(2)实训准备 ① 工具和量具:游标卡尺、千分尺、直角尺、刀口直角尺、塞尺、钻头、整形锉、异形锉、钳工锉、划针等。 ② 辅助工具:软钳口衬垫、锉刷、涂料等。 ③ 备料:45钢 毛坯尺寸为 (刨削),每人一件。 (3)操作要点 ① 为使对20mm凸、凹型的对称度进行测量控制,60mm处的实际尺寸必须测量准确,并应取其各点实测值的平均数值。
② 采用间接测量法来控制工件的尺寸精度,必须控制好有关的工艺尺寸。例如:为保证20mm凸形面的对称度要求,加工时,只能先去掉一垂直角余料,通过控制凸形面的实际尺寸来保证对称度要求,如图5.20所示。图5.20(a)所示为凸形面的最大与最小控制尺寸;图5.20(b)所示为在最大控制尺寸下,凸块取得最小极限尺寸19.948mm时的情况,这时对称度误差最大左偏差为0.05mm;图5.20(c)所示为在最小控制尺寸下,凸块取得最大极限尺寸20mm时的情况,这时对称度误差最大右偏差为0.05mm。
图5.20 间接控制时的尺寸 ③ 必须控制凸、凹件的尺寸误差,保证互配件的间隙要求。 ④ 必须控制垂直度误差在最小范围内,保证配合后转位互换精度。否则,由于凹、凸形面没有控制好垂直度,互换配合后会出现最大间隙,如图5.21所示。
图5.21 垂直度误差对配合间隙的影响 (a)凸形面垂直度误差产生的影响示意图 (b)凹形面垂直度误差产生的影响示意图 ⑤ 在加工垂直面时,要防止锉刀侧面刮伤另一垂直面。 (4)操作步骤 ① 按图样要求锉削好外轮廓基准面,达到尺寸60mm±0.05mm、80mm±0.05mm及垂直度和平行度要求。
② 划出凸、凹体加工线。 ③ 钻工艺孔4×F3mm。 ④ 加工凸形面。 a)按划线锯掉垂直一角,粗、细锉两垂直面。通过控制尺寸L/2+ mm保证凸块的对称度,根据80mm的实际尺寸, 通过控制60mm的尺寸误差值,保证凸块高度 mm。 a)用钻头钻出排孔,锯除凹形面的多余部分,然后粗锉到接触线条。
b)细锉凹形顶端面,根据80mm的实际尺寸,控制60mm的尺寸误差值,保证凹槽尺寸 c)细锉两侧垂直面,根据外形尺寸60mm和凸块的实际尺寸,通过控制20mm的尺寸误差值,保证达到与凸块的配合精度要求,同时也保证其对称度在0.10mm内。 d)全部锐边倒角,检查全部尺寸精度。 e)锯割,要求达到尺寸20mm±0.05mm,锯面平面度0.5mm,留有3mm不锯,最后修去锯口毛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