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0 likes | 883 Views
下篇. 第 三 章 和 解 剂. 各论. 一、概念 : 具有和解少阳、调和肝脾、调和肠胃等作用,治疗伤寒邪在少阳、肝脾不和、肠胃不和等证的方剂,统称 “ 和解剂 ” 。属 “ 八法 ” 中的 “ 和法 ” 。. 概说. 二、适应范围: 伤寒邪在少阳、肝脾不和、肠胃不和等证。 1 、原为少阳证而定,少阳,从经络上包括手少阳三焦和足少阳胆;从六经辨证上位于太阳阳明之间,已出太阳之表,未达阳明之里,位于半表半里。 2 、肝胆相表里,胆经发病可影响到肝,肝经发病也可影响到胆,肝胆病又可影响到脾胃,故可用于治疗肝脾失调。 3 、中气虚弱,寒热失调导致的肠胃不和也可应用。.
E N D
下篇 第 三 章 和 解 剂 各论
一、概念: 具有和解少阳、调和肝脾、调和肠胃等作用,治疗伤寒邪在少阳、肝脾不和、肠胃不和等证的方剂,统称“和解剂”。属“八法”中的“和法”。 概说
二、适应范围: 伤寒邪在少阳、肝脾不和、肠胃不和等证。 1、原为少阳证而定,少阳,从经络上包括手少阳三焦和足少阳胆;从六经辨证上位于太阳阳明之间,已出太阳之表,未达阳明之里,位于半表半里。 2、肝胆相表里,胆经发病可影响到肝,肝经发病也可影响到胆,肝胆病又可影响到脾胃,故可用于治疗肝脾失调。 3、中气虚弱,寒热失调导致的肠胃不和也可应用。 概说
三、分类 和解少阳——邪在少阳 ——小柴胡汤 调和肝脾——肝脾不和 ——逍遥散 调和肠胃——肠胃不和 ——半夏泻心汤 概说
六、注意事项: 1、凡邪在肌表,或表邪全部入里,均不宜使用和解剂 2、肝胆病常伴有情志因素,在治疗时应适当配伍调畅情志的药物——疏肝理气之品。亦可配合心理疗法。 概说
第一节 和解少阳 小柴胡汤 《伤寒论》
组成 柴胡
组成 黄芩
组成 人参
组成 甘草
组成 半夏
组成 生姜
组成 大枣
去滓再煎 用法
和解少阳 功用
1、伤寒少阳证。症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舌苔薄白,脉弦者。1、伤寒少阳证。症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舌苔薄白,脉弦者。 2、热入血室证。妇人伤寒,经水适断,寒热发作有时。 3、疟疾;黄疸;内伤杂病而见少阳证者。 主治
柴胡 解半表之邪, 疏理气机 ——君 黄芩 清半里之热 ,清泄胆火 ——臣 方解
半夏、生姜:和胃降逆,疏通水道 人参、大枣:益气扶正,助正祛邪 ——佐 甘草:防邪内传 ——使 方解
1、辨证要点: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苔白,脉弦。临床上只要抓住前四者中的一二主证,便可用本方治疗。正如《伤寒论》所说:“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 2、随证加减: 半里之热渐盛,心烦不呕—去半夏、人参,加瓜蒌;口渴 —去半夏,加天花粉 表邪仍在,口不渴外有微热—去人参,加桂枝 兼有肺寒留饮,咳嗽—去人参、大枣、生姜, 加干姜、五味子 3、使用注意:阴虚血少者禁用。 运用
大 柴 胡 汤 《金匮要略》
组成 柴胡
黄芩 组成
组成 芍药
组成 半夏
组成 生姜
枳实 组成
大枣 组成
大黄 组成
去滓再煎 用法
和解少阳,内泻热结 功用
少阳阳明合病 (少阳初入阳明) 症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呕不止,郁郁微烦,心下痞硬,或心下满痛,大便不解或协热下利,舌苔黄,脉弦数有力。 主治
柴胡、黄芩(重用):和解少阳 ——君 大黄、枳实(轻用):内泻热结 ——臣 生姜(重用)、半夏:和胃降逆止呕 芍药:柔肝缓急止痛 ——佐 大枣:配生姜调和营卫而生津,调和脾胃 ——佐使 方解
辨证要点:往来寒热,胸胁苦满 或心下满痛,呕吐, 便秘,苔黄,脉弦数 有力。 运用
1、组成、功效、主治。 2、白芍的配伍意义。 3、方中为何去除人参、甘草。 重点
第二节 调和肝脾 四逆散 《伤寒论》
柴胡 组成
枳实 组成
芍药 组成
甘草 组成
现代用法:水煎服 用法
透邪解郁,疏肝理脾 功用
1、阳郁厥逆证。症见:手足不温,或腹痛,或泄利下重,脉弦。1、阳郁厥逆证。症见:手足不温,或腹痛,或泄利下重,脉弦。 • 2、肝脾气郁证:胁肋胀闷,脘腹疼痛,脉弦。 主治
柴胡:疏肝解郁,调畅气机——针对肝郁 升阳透邪,使郁热外达—针对阳郁 ——君 白芍:敛阴养血柔肝,又可制柴胡耗伤阴 血之弊。 ——臣 • 调肝的常用组合 方解
枳实:理气解郁,泄热破结。合柴胡一 升一降,舒畅调达肝脾气机。合 白芍则调畅气血而止腹痛。 ——佐 甘草:调和诸药,益脾和中。 ——使 方解
1、辨证要点:手足不温,或胁肋、脘腹疼痛、脉弦。1、辨证要点:手足不温,或胁肋、脘腹疼痛、脉弦。 2、现代运用:常用于慢性肝炎、胆囊炎、胆石症、胆道蛔虫症、肋间神经痛、胃溃疡、胃炎、胃肠神经官能症、附件炎、输卵管阻塞、急性乳腺炎等属于肝胆气郁,肝脾不和者。 运用
组成、功效、主治 重点
逍 遥 散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当归 组成
茯苓 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