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5

巧克力甘苦談

巧克力甘苦談. 指導老師: 劉秀琴 、 鄭亞嵐 老師 小組成員: 張毓庭 簡佑心 古靖瑋 羅采妮. 目 錄. 壹 、前言 貳 、 文獻探討 一、巧克力的成分 二、巧克力的起源 三、巧克力的製作方法 四、巧克力的純度 五、黑巧克力對人體的好處 六、攝取過多黑巧克力的壞處. 目 錄. 參 、問卷調查 一、研究對象 二、研究方法 肆 、調查結果 伍 、結論 陸 、參考文獻. 壹、前言.

helia
Download Presentation

巧克力甘苦談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巧克力甘苦談 指導老師:劉秀琴、鄭亞嵐老師 小組成員: 張毓庭 簡佑心 古靖瑋 羅采妮

  2. 目 錄 • 壹、前言 • 貳、文獻探討 一、巧克力的成分 二、巧克力的起源 三、巧克力的製作方法 四、巧克力的純度 五、黑巧克力對人體的好處 六、攝取過多黑巧克力的壞處

  3. 目 錄 • 參、問卷調查 一、研究對象 二、研究方法 • 肆、調查結果 • 伍、結論 • 陸、參考文獻

  4. 壹、前言 • 隨近年著健康意識的提升,高百分比的純巧克力也漸漸受到消費者的重視,。身為高三生,現在正面臨考試壓力,在讀書精神不濟時,巧克力的熱量能提升血糖,使我們有足夠的能量,從巧克力純度的不同,純度越高就越苦(註四)而大家喜歡的甜、苦程度都不同。一般來說巧克力已經可以調到既吻合健康又兼顧口感的需求水準,本文將探討關於大眾對於巧克力甘與苦的喜愛度。

  5. 貳、理論探討 • 一、巧克力的成分 巧克力主要原料為可可豆。巧克力含有豐富的鎂、鉀和維他命A以及可可鹼,因而具有高能值,而可可含有苯乙胺。(註一)

  6. 二、巧克力的起源 • 原產地是墨西哥,最初是由墨西哥人製作,西班牙人在墨西哥發現一種可可豆加水和香料製成的飲料,品嘗後帶回西班牙,並在西非種植了可可樹。西班牙人將可可豆磨成了粉,從中加入了水和糖,在加熱後被製成的飲料稱為「巧克力」,深受大眾的歡迎。不久其製作方法被義大利人學會,並且很快傳遍整個歐洲。(註二)

  7. 三、巧克力的製作方法(註三) • (1)可可樹採收可可果:剖開可可果,內有可可籽包裹在白色軟黏果肉裡。 • (2)使其與空氣接觸產生發酵作用:將其曝曬在陽光下或使用人工乾燥機處理,為期約二星期。 • (3)將可可豆外殼與豆子分離:將可可豆放入烘焙機烘焙,此為影響可可風味關鍵過程。

  8. (4)碾碎:將烘焙好的豆子放進碾碎機中,把豆子磨成糊狀,這是製作巧克力最原始原料。(4)碾碎:將烘焙好的豆子放進碾碎機中,把豆子磨成糊狀,這是製作巧克力最原始原料。 • (5)壓榨:將糊狀巧克力原料再經壓榨,可以產生出可可脂可可塊。可可塊經再次碾壓則變成可可粉。 • 目前各家巧克力製造廠,以自有配方,加入糖、乳化劑、卵磷脂、與不同比例可可脂與可可粉,再調配出特有風味的各式各樣型態及口味的巧克力磚或巧克力顆粒。

  9. 可可豆碾碎機(註八) 可可豆(註七)

  10. 四、巧克力的純度(註四) • 在巧克力包裝常看到的「%」是代表著巧克力的純度,也就是可可膏的含量,並非可可比例越高,巧克力品質或風味就越佳。一般來說,可可比例50%以上,就可稱為高純度巧克力,介於55%~75%是最適合味蕾感受的範疇

  11. 五、巧克力對人體的好處(註五) • 1.保護心血管 巧克力中天然抗氧化劑、多酚的含量較高,在一定濃度下可以降低血小板的活化,轉移自由基在血管壁上的沉積,對心血管發揮保護作用,降低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率。

  12. 2.控制食慾 巧克力的含糖量和適量攝入巧克力可製造飽腹感,有抑制食慾的作用。 3.調節消化系統 巧克力中的纖維素具有促進腸道蠕動,幫助胃腸消化的功能, 異黃酮則具有抑制腸道內氯離子分泌的作用。

  13. 4.調節免疫功能 巧克力中的類黃酮物質具有調節免疫力的作用,可以保護免疫系統免受自由基的傷害,多酚也具有調節多種人體免疫細胞的功能。 • 5. 抗氧化和抗發炎 可可中的營養成分黃烷醇(flavanol),多酚類化合物,被視為可在細胞有抗氧化和抗發炎的作用。

  14. 六、攝取過多巧克力的壞處(註六) • 1.巧克力熱量太高,吃多容易對心血管造成負擔,也容易發胖。 • 2.巧克力吃多了也會造成肚子疼。尤其是淡巧克力,它脂肪更多,且含有較多的多元醇,食用過多會引起胃痙攣或腹瀉。 • 3.巧克力含有酪胺,這是一種活性酸,是引起頭疼的主要原因之一。

  15. 參、問卷調查 • 一、研究對象 本校高三同學50位 • 二、研究方法 製作表格調查高三同學對於巧克力甘 或苦喜愛程度,讓50位同學試吃 30%、70、 80%的巧克力後,再填寫調查問卷。

  16. 高中生對於巧克力苦甜之愛好問卷調查表 親愛的同學,您好: 這是一份針對高中生對巧克力之口味研究的問卷,我們想了解您對於巧克力有何種苦甜愛好,希望您能夠為我們填寫這份問卷。問卷內容將作為本人學校作業統計之用,並不對外公佈,請安心作答。謝謝您的合作! 1.請問您吃巧克力嗎? □經常 □偶爾 □很少 □未曾 2.請問您試吃30%巧克力的感覺? □太甜 □甜度剛好 □太苦 3.(承上題)試吃後,是否喜歡這種巧克力? □是 □否 4.請問您試吃70%巧克力的感覺? □太甜 □甜度剛好 □太苦 5. (承上題)試吃後,是否喜歡這種巧克力? □是 □否 6. 請問您試吃80%巧克力的感覺? □太甜 □甜度剛好 □太苦 7. (承上題)試吃後,是否喜歡這種巧克力? □是 □否 問卷到此結束!感謝您的配合!

  17. 肆、調查結果

  18. 一、50位高三學生食用巧克力的頻率 • 分析處理:統計調查發現,大部分學生吃巧克力的頻率是偶爾,其次是經常,而沒有人未曾吃過巧克力。

  19. 二.試吃30%巧克力的感覺 • 分析處理:30%巧克力內只含了30%的可可,剩下的70%都是糖,導致大多數學生覺得太甜,其次覺得甜度剛好。

  20. 三.試吃70%巧克力的感覺 • 分析處理:大多數學生認為70%巧克力甜度剛好,少數口味偏苦的學生認為太甜,反之則認為太苦。

  21. 四.試吃80%巧克力的感覺 • 分析處理:絕大多數覺得80%巧克力甜度剛好,80%巧克力含糖量只有20%,因此覺得太苦的學生也佔不少,而覺得太甜的同學則佔極少部分。

  22. 五.最喜愛幾%的巧克力 • 分析處理:根據統計喜愛70%巧克力的學生占了一半,其次是80%巧克力,再來才是30%巧克力。

  23. 伍、結論 • 根據問卷調查結果,30%巧克力糖分過高,使得大部分高三學生覺得太甜,80%巧克力僅含20%的糖,雖然大部分學生認為甜度剛好,但認為太苦的學生也占了不少。根據上述文獻探討,70%巧克力介於55%~75%之間,是最適合味蕾感受的範疇,調查結果顯示,絕大多數的學生認為70%巧克力甜度最剛好,因此高三學生對70%巧克力的喜愛程度最高。

  24. 陸、參考文獻 • (註一)巧克力典故- Black as chocolate-生日蛋糕,bac蛋糕,黃湘怡蛋糕店 •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B7%A7%E5%85%8B%E5%8A%9B • (註二)黑巧克力的健康魅力http://web2.ctsh.hcc.edu.tw/stu101/s10111226/public_html/research.html • (註三) [巧克力知識] 認識巧克力成份‧可可含量%的意義 http://www.cocoattract.com/?p=1 • (註四)中國經濟網 http://www.wretch.cc/blog/oldaaron/5391586 • (註五)新華網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health/2009-01/20/content_10686978.htm • (註六維基百科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life/2003-01/06/content_679769.htm

  25. 陸、參考文獻 • (註七) Google圖片big5.xinhuanet.com • (註八)Google圖片 http://nunulin99.pixnet.net/blog/post/42053464-%E3%80%8A6y0m%EF%BC%8C1y3m%E3%80%8B%E6%A1%83%E5%9C%92%E4%B8%80%E6%97%A5%E9%81%8A-%E5%85%AB%E5%BE%B7%E5%B7%A7%E5%85%8B%E5%8A%9B%E5%85%B1%E5%92%8C%E5%9C%8B%EF%BC%88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