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 likes | 407 Views
达芬奇密码. 作 者. 美国作家丹 · 布朗的一本畅销小说, 2003 年 3 月 18 日由兰登书屋出版。以 750 万本的成绩打破美国小说销售记录,目前全球累积销售量更已突破 6000 万册,成为有史以来最卖座的小说。后来被改编成电影,也取得了不错的票房成绩。.
E N D
作者 • 美国作家丹·布朗的一本畅销小说,2003年3月18日由兰登书屋出版。以750万本的成绩打破美国小说销售记录,目前全球累积销售量更已突破6000万册,成为有史以来最卖座的小说。后来被改编成电影,也取得了不错的票房成绩。
《达·芬奇密码》(The Da Vinci Code,ISBN 0385504209)是美国作家丹·布朗的一部小说,2003年3月18日由兰登书屋出版。这本书以750万本的成绩打破美国小说销售记录,目前全球累积销售量更已突破6000万册,成为有史以来最卖座的小说。这本书集合了侦探,惊悚和阴谋论等多种风格,并激起了大众对某些宗教理论的普遍兴趣,包括:有关圣杯的传说、抹大拉的玛丽亚(Mary Magdalene)在基督教历史中的角色等通常被基督徒视为异端的理论。虽然作者声称书中所用资料是事实,不少批评者已经指出内有极多歪曲事实和捏造之处。 简介
此书是布朗2000年小说《天使与魔鬼》(Angels and Demons)的续篇。兰登书屋于2004年将此书再版为“特制插图版”。新版本包含了超过160幅包括文字说明的图片。
达·芬奇 达。芬奇的著作包括《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等。
小说的主要冲突围绕着两个谜团而展开:[1] 1. 索尼埃所保护的并最终导致他被杀害的秘密是什么? 2. 谁在背后策划了这一谋杀案? 中文版封面
小说以不同的人物同时展开几条故事线,最终所有的故事线汇集在一起,并在书的结尾得到解决。 要弄清楚迷团需要解决一系列的智力难题,包括单词中字母的排序和数字难题。谜题的真相最终指向圣杯可能出现的地点和两个分别叫做郇山隐修会(Priory of Sion)和圣殿骑士团(Knights Templar)的秘密团体。罗马天主教组织西班牙主业会(Opus Dei)也出现在情节中。 维特鲁威人
人物介绍 • 罗伯特·兰登(Robert Langdon)——哈佛大学著名宗教符号学教授、学者。 • 雅克·索尼埃(Jacques Saunière) ——卢浮宫的馆长,郇山隐修会的秘密首领,索菲·纳芙的祖父。 • 索菲·奈芙(Sophie Neveu)——雅克·索尼埃的孙女。她是法国政府的一位密码员 。 • 贝祖·法希(Bezu Fache)—— 法国刑警侦查局长。强悍、精明、坚定的他被派来负责索尼埃的调查。 • 塞拉斯(Silas)——一个患有白化病的主业会献身者,严格遵守肉体苦修的修行戒律 。
人物介绍 • 曼努埃尔·阿林加洛沙主教——主业会的全球领袖、白化病僧侣赛拉斯的恩主。 • 导师(The Teacher)—— 一个贯穿整个故事的人物。他知道主业会的部份阴谋。 • 安德烈·韦尔内(André Vernet)——苏黎世存托银行巴黎分行的总裁。 • 雷·提彬爵士(Sir Leigh Teabing)——英国皇家史学家,皇家骑士,圣杯学者 。真实身份是导师。 • 雷米·莱格鲁德(Rémy Legaludec)—— 雷·提彬的仆人。在和提彬、兰登及奈芙一起逃到英格兰后,他把他们载到伦敦的圣殿教堂。
人物介绍 • 雷米·马丁(Rémy Martin)其实是一个著名的科纳克白兰地的品牌,而科纳克白兰地也影响了雷米的命运。 • 罗斯琳礼拜堂的讲解员(The docent at Rosslyn Chapel)—— 监管着礼拜堂的基金会的头脑。 • 罗斯琳信用基金的监护人(Guardian of the Rosslyn Trust)—— 她实际上是雅克·索尼埃的妻子、索菲·奈芙的祖母。
灵感来源和影响 小说是20世纪后期对诺斯提教派的兴趣的复兴的一部分。小说的素材主要来自《圣血和圣杯》(原文版小说的第253页区别于其它素材来源,特别提及了这本著作的名字)。有人声称《达芬奇密码》就是取材于20世纪70年代后期英国广播公司(BBC)播放的一组短片的《圣血和圣杯》的传奇演绎版本。两者相同之处包括将抹大拉马利亚描述为活着的圣杯、对法国王朝的神圣起源的描写、书中涉及的神秘论、古埃及圣贤、教皇制度中的阴谋、以及隐写术的应用等。在《圣血和圣杯》一书中,油画《阿尔卡迪的牧人》(“Et in Arcadia ego”。译注:中文的画名采用的是较熟知的翻译,但并不准确,西方美术史上对该画的拉丁文名字的含义以及画中隐匿的内容有一些不同的解释。)的法国画家普桑扮演了后来被《达芬奇密码》一书的作者布朗赋予达芬奇的角色(多年后,《圣血和圣杯》一书的作者之一向新闻界公开承认,整个故事都是虚构的)。关于《圣血和圣杯》一书的作者之一 Baigent,布朗的故事中人物提宾(Teabing)的名字是把 Baigent 的字母重排了顺序而来的。 也有人声称布朗改写了其早先的罗伯·兰登小说《天使与魔鬼》中的题材。 翁贝托·埃可早先的《傅科摆》(Foucault's Pendulum)一书也涉及这些宗教阴谋,包括(顺便提及的)关于圣血解释的双关含义以及神殿,但却是以更具批判性的方式涉及的——实际上该书是一部对阴谋论和相信它的人的无用之处的一个文学讽刺。 基督教自由主义也被认为对本书产生了影响。
赞誉: 丹·布朗的小说在2003年出版来一直是一部非常成功的作品,销售上甚至可与广受欢迎的《哈利·波特》丛书相匹敌。该书产生了大量相关书籍,并在《纽约时报》、《人物》杂志以及《华盛顿邮报》上受到热评。很多人赞扬该书情节引人且发人思考。这本书还重新燃起了对天主教会历史的兴趣。 部分评论: 自《哈利·波特》出版之后,还没有一位作家设下这样的圈套哄骗读者,诱使他们屏住呼吸来追逐情节,并罪大恶极地公然以此为乐。 ——《纽约时报》书评 丹·布朗肯定是这个国家最优秀的、最富有智慧的、也是最成功的作家。 《达·芬奇密码》令其他以智慧见称的恐怖小说黯然失色。这真是天才之作。 ——纳尔逊·德米耶,《纽约时报》畅销书作家 阴谋与惊悚被巧妙地糅合到诸多精心设置的悬念当中,这是我迄今看过最好的一部悬念小说。众多的难解之谜,环环相扣,构成一个令人着迷的神话。 ——克莱夫·酷斯勒,《纽约时报》畅销书作家 《达·芬奇密码》引人入胜。对热爱探究历史的人、喜欢耍诡计的人、热衷猜谜的人以及任何醉心于离奇故事的人而言,它几乎近于完美。我爱这部小说。 —— 哈伦·科本,畅销书《跟谁也别说》的作者 社会反应
由于此书开篇宣称: “本书中所有关于艺术品、建筑、文献和秘密仪式的描述均准确无误。” 许多人认为《达·芬奇密码》曝光了基督教正统过去的真相。但其结果招致了来自天主教和其它基督教团体,历史学家,艺术史家及其它抱怨其研究粗糙的读者们的负面批评。有历史学家认为丹·布朗歪曲——有时甚至捏造了——历史。另一方面,包括作者在内有人指出开篇的声明并没有声称小说中的人物所提出的关于抹大拉的马丽亚,耶稣及基督教历史的理论是都准确的。 批评包括: 325年之前基督的追随者认为他仅仅是一个“凡人先知”,是君士坦丁通过政治手段,在第一次尼西亚公会议上微弱优势的选票才使得基督教接受了基督的神性:有许多作者引证第一次尼西亚公会议以前的圣经和教父中大量材料揭穿了这一点。 引自 Philip Hughes 着《The Church in Crisis: A History of the General Councils, 325——1870》(1964).)在第一届尼西亚会议上,问题的中心在于基督与上帝是否一体,或者说基督是否首先被造,是否是仅次于父而高于其它被造物(参见阿里乌教派)。而此书的中心议题为女神和男女两性的联合,这是现代新纪元运动中异教巫术的要务,从未成为早期基督教的议题。丹·布朗没有引用正典内外的根据以支持其论点。可以认为抹大拉的马丽亚在历史中的角色被普遍低估,这是有经文根据的;但是她与基督之间的暧昧关系却纯属猜测;甚至诺斯替派的经外作品也没有这样离谱。 批评: 社会反应
推荐理由 • 剧情扑朔迷离,引人入胜 • 引起广泛社会关注 • 是推理逻辑小说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