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6k likes | 3.78k Views
教材. 主讲:张旭升. 经济学副教授 师范院校学习经历 25 年保险教学生涯 现服务于金保系 Tel:13807489132. 导 论. 这是一门怎样的课程? 为什么要学习这门课程? 怎样学习这门课程?. 这是一门怎样的课程? —— 课程性质与地位. 学科性质 社会保险学是一门综合性的社会科学,它涉及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伦理学和历史学等多门学科的知识。 保险学(广义)是社会保险学的一门重要基础学科。 课程地位 专业选修课。. 为什么要学习这门课程? —— 课程学习意义. 维护劳动权益 完善知识体系 助推职业发展 理解国家政策.
E N D
教材 主讲:张旭升
经济学副教授 • 师范院校学习经历 • 25年保险教学生涯 • 现服务于金保系 • Tel:13807489132
导 论 这是一门怎样的课程? 为什么要学习这门课程? 怎样学习这门课程?
这是一门怎样的课程?——课程性质与地位 学科性质 社会保险学是一门综合性的社会科学,它涉及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伦理学和历史学等多门学科的知识。 保险学(广义)是社会保险学的一门重要基础学科。 课程地位 专业选修课。
为什么要学习这门课程? ——课程学习意义 维护劳动权益 完善知识体系 助推职业发展 理解国家政策 这门课不仅增加知识技能,更让你我生活更幸福安定!
怎样学习这门课程? ——课程学习要求 • 考勤 • 课堂表现 • 课外表现 • 作业本作业 • 自主学习作业 • 不指考试重点 • 踏实复习 • 全面考察
参考文献 • 书籍 • 《社会保险》邓大松主编,中国劳动保障出版社,2002第1版 • 《社会保险》(第二版),林义主编,中国金融出版社,1998第1版 • 《社会保险学》任正臣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第1版 • 《社会保险改革与探索》郭士征、葛寿昌著,上海财大出版社,1998 • 报纸杂志 • 《中国保险报》、《劳动与社会保障报》; • 《中国社会保障》、《社会保障制度》(人大报刊复印资料) • 互联网 • 中国劳动网、劳动与社会保障部网站等
教学安排 • 学习内容 • 学习重点
第一章 社会保险概述 第一节 现代社会的经济保障问题 第二节 社会保险的概念、特征和内容 第三节 社会保险的功能与实施原则 第四节 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
学习目的与要求 • 了解现代社会劳动者面临的主要经济社会风险及实现经济保障的主要途径; • 把握社会保险的含义、特征和主要内容; • 明确社会保险的功能与实施原则; • 认识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重点与难点 • 教学重点 • 社会保险的含义、特征和主要内容 • 社会保险的实施原则 • 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的联系与区别 • 教学难点 • 社会保险的功能 • 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的联系与区别
第一节 现代社会的经济保障问题 一、现代社会的经济与社会风险 • 老年风险 • 生育风险 • 疾病风险 • 死亡风险 • 工伤风险 • 失业风险
第一节 现代社会的经济保障问题 二、现代社会实现经济保障的主要途径 • 个人途径 • 集体途径 • 政府途径
个人途径 • 购买商业保险公司的人寿、健康、财产和责任保险,以求得不同程度的保障; • 个人的自愿性储蓄; • 个人积累财产; • 家庭其他成员的帮助; • 亲朋好友的帮助
集体途径 • 企业年金 • 工资、奖金 • 其它的员工福利计划 • 各种互助保险组织
政府途径 • 社会保险 • 社会救助、社会福利 • 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如就业保障政策、最低收入保障政策、相关货币和财政政策等 • 政府立法保障:残疾人保障法、老年人保障法等
第二节 社会保险的概念、特征和内容 一、社会保险的概念 • 所谓社会保险,是指政府通过立法确定并强制实施,运用保险方式,建立专门的保险基金,对劳动者遭遇生育、年老、疾病、工伤、死亡、失业等特定社会经济风险,而暂时或永久失去收入来源时,提供基本生活保障的社会经济保障制度。
社会保险的概念包含六层含义: • 社会保险是现代国家推行的一项社会事业。举办主体是国家,社会保险是国家社会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部分。 • 社会保险以国家立法为保证和依据。收入损失补偿必须建立在法律基础上,通过立法手段。 • 社会保险以建立保险基金为物质基础。 • 社会保险的直接目的在于补偿收入损失,保障劳动者在特定情况下享有基本生活。享受社会保险待遇的前提必须是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或虽有劳动能力而无工可做。 • 劳动者才是社会保险的对象。 • 保证劳动力扩大再生产和促进社会安定,是社会保险制度正确运行的必然结果。
二、社会保险的特征 • 强制性 • 保障性 • 普遍性 • 互济性 • 非营利性
三、社会保险的内容 • 养老保险 • 医疗保险 • 失业保险 • 生育保险 • 工伤保险 • 有的国家还设立单独的遗属保险、残障保险
第三节 社会保险的功能与实施原则 一、社会保险的基本功能 • 保障劳动者的基本生活,维护社会稳定 • 促进劳动力的再生产与合理流动 • 调节社会分配,促进社会公平 • 积累必要的资金,推动经济发展
二、社会保险的实施原则 • 强制性原则 • 公平与效率统一原则 • 权利与义务对等原则 • 社会保险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原则
第四节 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 一、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的共性 • 都基于特定的人身危险事故的共同分担; • 同样是进行风险转移的保险技术; • 二者的运作机理及其所使用的很多术语和计算方法、预测方法类同; • 都对被保险人的利益损失进行补偿; • 都需要足够的保险资金作后盾,都需要缴纳足够的保险费来应付保险制度所需费用; • 两者提供给付时都不需要进行资产调查; • 都具有保障人民生活安定、促进经济发展的功能。
三、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的相互影响与融合 (一)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相互影响 • 二者相互冲突 社会保险与人身保险存在相互竞争、相互矛盾、相互制约 • 二者相互促进 (二)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的相互融合 • 保障功能的融合 • 保险范围的融合 • 保险技术和方法上的融合 • 理念与文化的融合
讨 论: 社会保险与人身保险的矛盾关系有何积极意义? ①可以强化两种保险人的竞争意识,转外在压力为内在动力。 ② 可以促进两种保险完善旧险种,推出新险种,扩大经营领域,更好地满足被保险人的安全保障需求。 ③ 可以促进两种保险加强经营管理,改进服务态度,提高经营质量,注重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2. 结合中国社会保险实施范围,谈谈商业人身保险在中国有哪些作为?
关键术语 社会保险 养老保险 医疗保险 失业保险 工伤保险 生育保险 遗属保险 护理保险 制度分析 商业保险
复习思考题 • 1.什么是社会保险? • 2.什么原因导致社会保险的产生? • 3.社会保险有哪些特性? • 4.社会保险的作用有哪些? • 5.社会保险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 6.社会保险学与经济学的关系是怎样的。
第二章 社会保险的产生与发展 第一节 社会保险的起源与发展 第二节 社会保险改革与发展趋势 第三节 我国社会保险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学习目的与要求 • 了解社会保险的产生与发展过程 • 掌握社会保险起源的制度基础和理论基础 • 掌握社会保险改革调整的背景与原因 • 掌握社会保险改革的主要措施与发展趋势 • 了解我国社会保险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历程
第一节 社会保险的产生和发展 一、 社会保险的产生 • 1883年德国《疾病社会保险法》,标志着社会保险制度的产生,社会保险制度是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 • 德国实施社会保险制度的原因解构 • 政治稳定的需要 • 工人运动的迅速发展 • 新历史学派社会改良政策的出台 • 德国拥有一套完整和高效率的普鲁士行政官僚体系
二、 社会保险发展的早期阶段的特点 • 社会保险主要是作为政府的应急措施推出,没有成为国家的长期发展战略; • 社会保险的范围尚不广泛; • 社会保险的体系还不完整; • 社会保险的功能侧重“治疗”。
三、战后社会保险的重建与全面发展 战后社会保险在西方国家发展的原因: • 经济的高速增长; • 社会主义思潮的影响; • 政党竞选的需要; • 与凯恩斯主义相联系。
四、社会保险起源制度基础与理论基础 • 社会保险产生的制度基础 • 中世纪以共济互助为特征的基尔特制度 • 18、19世纪盛行于英国的友谊社 • 私人保险制度 • 济贫法制度(国家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干预)
社会保险产生的理论基础 • 福利国家理论 • 福利经济学 • 贝弗里奇报告 • 凯恩斯的政府干预论
附:贝弗里奇报告提出社会保险制度原则 • 基本生活资料补贴相一致的原则; • 保持标准相一致的原则; • 保险金额充分的原则; • 全面性和普遍性原则; • 管理责任统一的原则; • 区别对待的原则。
第二节 社会保险的改革和发展趋势 一、 社会保险改革调整的背景与原因 • 政府开支过大、国家财政负担过重; • 固定资本投资下降,影响经济的进一步增长; • 劳动力成本提高,国际竞争力下降; • 高福利政策加重了人民的赋税负担; • 政府管理的低效和官僚化。
二、 社会保险改革的主要措施 • 提高缴纳保险费的标准; • 降低待遇水平; • 利用年金调节机制,降低养老金增长幅度; • 鼓励推迟退休,提倡弹性退休; • 从现收现收制到基金部分积累制。
三、 社会保险改革的发展趋势 • 多层次社会保险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 社会保险制度的结构性改革呈强; • 严格公共养老金给付条件,调整公共养老金给付标准; • 养老保险职业年金发展迅速,其保障力度增加; • 养老基金管理模式与社会保险财务机制创新。
§3:中国的社会保险制度及其改革 • 创建阶段:1951-1957 • 调整和发展:1958-1966 • 停滞:1966-1978 • 重建和改革创新:1978年后
第3节 中国的社会保险制度及其改革 一、改革开放之前的中国社会保险 新中国成立后,仿效前苏联模式建立了社会保险制度。十年动乱期间,社会保险制度建设受到干扰和破坏,社会保险基金的统筹调剂及积累全部停止,致使社会保险倒退为企业保险,造成行业间,企业间负担不平衡,加重了企业负担。 这一时期社会保险的具体特点有:资金来源单一,全部来自国家财政,或来自企业,在计划经济中企业不是自负盈亏的,所以,资金最终还是由国家财政负担,受保人不缴纳任何费用,保险待遇与劳动贡献有关。
二、中国社会保险制度改革的目标及原则 • (一)独立于企事业单位之外的社会保险制度 • (二)资金来源多元化 • (三)保障制度规范化 • (四)管理服务社会化 1. 保险信息和管理服务公开化。 2. 社会保险待遇社会化发放。 3. 保险对象社会化管理和服务。
三、中国社会保险制度改革的进程 • 1991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 • 1998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 • 1999年,国务院颁布了《失业保险条例》 • 1988年,国务院颁布了《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 • 1995年起试行《企业职工生育保险试行办法》
关键术语 • 福利病 新福利经济学 贝弗里奇报告 社会保险制度改革 统账结合
复习思考题 • 1.为什么社会保险会首先在德国问世? • 2.请用你自己的观点说明社会保险制度产生的原因? • 3.新福利经济学和旧福利经济学有什么异同? • 4.贝弗里奇报告对英国的社会保险制度产生了哪些影响? • 5.请说明“福利病”的由来? • 6.请你谈谈我国农村社会保险制度的发展历程。
第三章 社会保险参保程序 社会保险的登记、建户、变更与注销 社会保险费的申报与缴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