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0 likes | 779 Views
国药准字 H20080288 2009 年国家医保乙类. 专利号: ZL 2004 1 0042865.0. 羟苯磺酸钙分散片 知识讲座. 生产企业:江苏万高药业有限公司 产品营销中心. 目 录. 一、江苏万高药业有限公司简介 二、微循环及相关疾病临床常用药物 三、羟苯磺酸钙分散片的产品简介 四、病理机制及药理作用分析 五、羟苯磺酸钙的临床应用 六、产品优势 七、市场前景分析. 第一部分 江苏万高药业有限公司简介. 一、江苏万高药业有限公司简介.
E N D
国药准字H20080288 2009年国家医保乙类 专利号:ZL 2004 1 0042865.0 羟苯磺酸钙分散片知识讲座 生产企业:江苏万高药业有限公司 产品营销中心
目 录 一、江苏万高药业有限公司简介 二、微循环及相关疾病临床常用药物 三、羟苯磺酸钙分散片的产品简介 四、病理机制及药理作用分析 五、羟苯磺酸钙的临床应用 六、产品优势 七、市场前景分析
一、江苏万高药业有限公司简介 • 江苏万高药业有限公司成立于2003年11月,公司坐落于滨江临海的国家级卫生城市—江苏省海门市经济开发区,一期投资五千万人民币,完全按照GMP要求总体规划生产。公司能生产软胶囊剂、滴丸、胶囊、颗粒剂、片剂以及分散片剂。公司技术开发力量雄厚、经营信息灵通、技术后盾紧固,已经成功开发了一系列高科技产品,其中独一味软胶囊产品于2006年被评为江苏省省高新技术产品,鸦胆子油软胶囊产品于2007年被评为江苏省省高新技术产品2008年,乳安胶囊和苯扎贝特分散片被评为江苏省高新技术产品。 • 企业于2006年被评为南通市产学研示范企业,2007年被评为江苏省高新技术企业,海门市知识产权示范培育企业,2009年我公司被评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 我公司拥有众多专利品种,如羟苯磺酸钙分散片、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分散片、缬沙坦氢氯噻嗪分散片、苯扎贝特分散片、鸦胆子油软胶囊、独一味软胶囊等。
二、微循环障碍与相关疾病 1.微循环的概述 • 微循环这个名词是1954年在美国召开的第一届国际微循环会议上正式提出的。指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微血管的血液循环。 • 人体的血管是输送血液的管道,它如同一条大河,逐渐分支和灌溉着四周的土地一样。也在营养着血管周围的组织细胞。当血液经过大血管到达细小的微动脉时,它流经分布广泛的毛细血管网,再汇合流入细小的微静脉。由于这部分血管口径很小,肉眼看不到,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到,因此称为微循环。 • 近年来有人提出微循环的概念除了血液微循环以外,还包括淋巴液和组织液的微循环,它们是指毛细淋巴管中的淋巴液微循环和微小的组织管道中的组织液循环。但通常所说的微循环是指研究比较深入的血液微循环。在血液微循环的血管中,引导血液流入的微动脉,由于管壁有平滑肌,可以收缩和舒张,决定着微循环的流入量;引导血液流出的微静脉,管壁也有平滑肌,它的活动决定着毛细血管血流的流出量;而毛细血管是没有平滑肌的,只有一层血管内皮细胞和外面的基膜,因此壁最薄,物质容易通过管壁进出血管,其主要的功能是进行物质交换。
二、微循环障碍与相关疾病 2.微循环的作用及意义 • 微循环供给组织细胞氧气和养料,带走代谢废物,保证了正常生命活动的进行。微循环紊乱参与了许多疾病的发生,如急性的炎症、创伤、烧伤、休克,慢性的溃疡病、肝炎、肝硬化、老年性高血压病、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因此改善微循环有助于身体的强健和疾病的康复,寻求好的改善微循环的方法一直为医学界所重视。 • 微循环发生障碍,可能导致人体器官功能低下,引起一系列疾病。由此可见,改善微循环至关重要。
二、微循环障碍与相关疾病 • 1、神经系统发生微循环障碍时,脑细胞得不到足够的营养和氧气,同时细胞代谢产物因供血不足不能完全排出体外,会导致头痛、眩晕、失眠、多梦、记忆力衰退;重者发生中风、偏瘫、老年性痴呆、坐骨神经痛、未梢神经炎等。 ——神经内科 • 2、心血管系统发生微循环障碍时,心脏细胞营养不足,心肌缺氧,从而导致胸闷、心慌、心绞痛、心率不齐,重者发生心肌梗塞,长期微动脉收缩导致高血压及冠心病。 ——心内科 • 3、呼吸系统发生微循环障碍时,则会发生胸闷、气短、咳嗽、哮喘、支气管炎等。 ——呼吸内科 • 4、消化系统发生微循环障碍时,则胃肠吸收功能不好,发生营养障碍,面黄肌瘦、腹泻或便秘;重者发生胃溃疡、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等。 ——消化内科
二、微循环障碍与相关疾病 • 5、人的五官发生微循环障碍时,局部微血管通透性改变会导致器官功能减退,如:视网膜眼底病变。 ——眼科 • 6、运动系统发生微循环障碍时,肌体内产生大量乳酸等代谢产物,刺激肌体产生酸、胀、痛的感觉。如:风湿关节炎、腰肌劳损、骨质增生、软组织挫伤和关节扭伤等。 ——风湿免疫科、骨科 • 7、内分泌系统发生微循环障碍时,可导致各种激素分泌紊乱,引发甲关腺功能亢进、糖尿病、乳腺炎、小叶增生等。 ——内分泌内科、糖尿病专科、妇科 • 8、泌尿生殖系统发生微循环障碍时,微血管通透性改变,组织水肿,血管收缩,导致肾炎、肾衰、女性盆腔炎、月经不调、男性前列腺炎、膀胱炎等。 ——肾内科、男性专科、妇科、糖尿病专科 • 9、皮肤微循环障碍使皮肤细胞得不到营养和氧气,局部坏死。皮肤屑脱落,还可能发生斑秃、手足癣等。 ——皮肤科
二、微循环障碍与相关疾病 • 9、微循环与美容:随着年龄的增加,皮肤微血管减少,皮肤供备开始衰退,主要表现为松驰、弹性减低,加上紫外线的照射,容易形成黑斑、雀斑及皱纹。改善面部的微循环,增加营养物质的供给,加速代谢产物的排出,可以延缓皮肤的衰老,保持肌肤的活力。 ——整形美容科 • 10、微循环与痛经:患痛经的女性很多,用中医的话来说:“痛则不通,通则不痛”,痛经妇女都有脐下觉冷、小腹下坠的感觉,这主要是气血运行不畅的表现,改善局部的微循环变不畅为通畅,就能减轻疼痛。 ——妇科 • 11、微循环与痔疮:痔疮是肛门附近的静脉血管回流受阻,引起血管长期扩张淤血所致,只要改善肛门微循环使血流通畅,改善淤血状态,就能有效地化解痔疮,消除疼痛。 ——肛肠外科 改善微循环障碍药物的市场需求量巨大,前景广阔。
二、微循环障碍与相关疾病 • 目前微循环主要使用的药物: 甲钴胺(神经系统药物) 胰激肽原酶(激素及内分泌调节) 虾青素 羟苯磺酸钙(片剂1家、胶囊5家、分散片2家)
三、羟苯磺酸钙分散片的产品简介 【药品名称】 通用名称: 羟苯磺酸钙分散片 英文名称: Calcium Dobesilate Dispersible Tablets 汉语拼音:Qiangbenhuangsuangai Fensanpian
三、羟苯磺酸钙分散片的产品简介 【主要成份】 本品主要成分为羟苯磺酸钙 化学名称:2,5-二羟基苯磺酸钙 化学结构式: 分子式:(C6H5O5S)2Ca·H2O 分子量:436.43
三、羟苯磺酸钙分散片的产品简介 • 2,5-二羟基苯磺酸钙-水合物,该药作为一种微循环改善剂,1997年载入欧洲药典,1998年载入英国药典。 • 药理作用:2,5-二羟基苯磺酸钙通过降低微血管壁通透性,增加其反抗力,增加血浆酶原活性物质,活化淋巴循环系统,促进淋巴循环,降低血液和血浆粘稠度,纠正白蛋白/球蛋白比值,降低血小板高聚性,进而预防血栓形成,提高红细胞柔韧性;还可抑制血管活性物质引起的微血管高渗透作用,促进基底膜胶原的合成,能减少毛细血管基底膜厚度,抑制醛糖转换酶,减少细胞内山梨醇的含量,降低山梨醇对血管内皮的损伤,从而起到保护微血管的作用。 • 临床评价:该药疗效确切,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副作用小。
三、羟苯磺酸钙分散片的产品简介 【适应症】 1.微血管病的治疗 糖尿病性微血管病变——视网膜病及肾小球硬化症(基-威二氏综合症)。 非糖尿病性微血管病变——突发性或长期使用香豆素衍生物细胞抑制剂、口服避孕药或其它药物促发的微血管病变。 与慢性器质性疾病(诸如高血压、动脉硬化和肝硬变)相关的微循环障碍。 2.静脉曲张综合症的治疗 原发性静脉曲张——疼痛、腿痛、肌肉痛性痉挛、感觉异常,手足发绀,紫癜性皮炎。 静脉曲张状态——慢性静脉功能不全(CVI),静脉炎及表浅性血栓性静脉炎、血栓性综合症、静脉曲张性溃疡、妊娠静脉曲张。 3.与微循环障碍伴发静脉功能不全的治疗 ——痔疮综合症 ——静脉曲张 4.静脉剥离和静脉硬化法的辅助治疗 术后综合症、水肿及组织浸润的治疗。
三、羟苯磺酸钙分散片的产品简介 【规格】 0.25g(以C12H10CaO10S2计算) 【用法用量】 进餐时用温水分散后服用。部分症状推荐指导剂量如下(或遵医嘱):
四、病理机制与药理作用分析 羟苯磺酸钙分散片具有抗血小板聚集、抑制血栓形成、降低血液粘滞度、改善红细胞脆性等作用,并有增加微血管壁抵抗力、降低血管通透性、活化淋巴循环。临床研究还表明,本品可降低糖尿病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与其它药物比较,如阿斯匹林类药物(针对血液流变学异常)、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降低尿微量白蛋白),本品针对病理机制作用于多重环节,疗效肯定,无明显副作用的特点。
五、羟苯磺酸钙的临床应用 糖尿病性眼底病 糖尿病性肾病变 糖尿病性手足病 糖尿病性神经病变 糖尿病性心肌病 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病机理: 基底膜的增厚及微血管病变 山 梨 醇 代 谢 脂 代 谢 紊 乱 胰 岛 素 抵 抗 代 谢 紊 乱 高 血 糖 症 TC、TG、LDL增高与大血管病变 影响主动脉、冠状动脉、脑动脉、肾动脉、周围血管等大血管功能。 临床常见冠心病、脑卒中和下肢动脉硬化、坏疽等。 急 性 代 谢 紊 乱 导致各类严重感染 且伤口难愈合 昏 迷
五、羟苯磺酸钙的临床应用 ㈠临床学术观点 ⒈治疗糖尿病的目的就是防止和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屹立于世界内分泌糖尿病领域90多年的不朽权威力作《Joslin糖尿病学》中写道,“糖尿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它的并发症,最可怕的是它的眼和肾并发症。” 此外,第64届美国糖尿病大会最高荣誉奖项Banting奖得主Brownlee也在大会上发言,称“如果糖尿病没有血管并发症,糖尿病将不再是一个重大的公共健康难题。” 由此可见,全球对糖尿病并发症,尤其是眼部和肾部并发症都极为重视,且分别称为2002年和2003年的世糖日主题。应当引起所有糖尿病患者的注意。 70%-80%的2型糖尿病患者死于心血管并发症 脑血管并发症的死亡率为29% 病程10年以上的患者死于糖尿病肾衰的约为53% 其中发病进展中必然出现和伴随性功能障碍,不育等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的问题。 DR的致盲率约为15% --如不治疗,平均致盲时间15年 -- 病程30年以上:15%失明;40%5年内死亡
五、羟苯磺酸钙的临床应用 在传统治疗模式下至少患有1种并发症的比例高达73.2%。 说明大多数糖尿病患者在常规传统治疗模式下,患有2种甚至2种以上并发症的比较普遍。
五、羟苯磺酸钙的临床应用 如果不在并发症出现早期加以预防和控制,对于并发症不给予及时、正确的治疗,将导致严重而不可逆的病变,在5年后,发病率急速升高。
五、羟苯磺酸钙的临床应用 处于对患者长远的健康和经济利益考虑: 糖尿病患者用于治疗并发症的费用占到所有治疗费用的81%,尤其是有肾病的患者治疗费用是无并发症的12倍! 患者在出现并发症以后,仅少部分是用于控制血糖等基本治疗,而医药开销的绝大部分支出是用于治疗并发症,需要注意的是,一旦并发症到了晚期,部分病变不可逆,导致大部分治疗手段均疗效甚微。因此只有在初期加以预防和治疗才是更经济有效的节省医疗费用的方法,这才是对患者负责,保障患者生活质量的有效途径。
五、羟苯磺酸钙的临床应用 ⒉高血糖记忆(代谢记忆): 即使血糖控制平稳的前提下,也存在微血管病变。 ①理论上:糖尿病干预与并发症流行病学研究发现,人类存在高血糖记忆。该观点已得到很多国内外专家的认可。 因为在高血糖患者表现为显性状态前,机体内的部分细胞(如内皮细胞)已经烙上了糖尿病微血管和大血管并发症的印记。“高血糖令蛋白发生糖化反应,对线粒体DNA造成损伤,要完全修复它需要3~5年时间。如果血糖持续升高,损伤与修复的过程就一直不会停止。 ” 即使高血糖得到纠正后,长期高血糖对靶器官造成的损害依然存在。 ②实际上:临床存在大量患者,即便是血糖控制稳定,但仍然会有并发症发生和发展。
五、羟苯磺酸钙的临床应用 ※建议慢性病患者早诊断,早治疗 “标本”同治,多管齐下,综合治疗 早期--- 预防(积极,主动)→最为理想 中期--- 防治(必需,强劲)→仍可控制 晚期--- 治疗(有效,无奈)→延缓病情
五、羟苯磺酸钙的临床应用 ⒊服用微血管改善剂、血管保护剂可以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 1971年羟苯磺酸钙的研制成功,为全球糖尿病患者带来福音 • 1992年,进口羟苯磺酸钙进入中国市场 • 1997年,载入欧洲药典 • 1998年,载入英国药典 • 作为具有30多年历史的经典用药,其药理作用明确,能降低三高,改善微血管壁的生理功能,具备抑制醛糖还原酶和抗氧化应激的作用。这恰恰与糖尿病患者的病理机制相对应,可谓对症下葯,疗效明确。 ※在糖尿病并发症前期伴随渐进的神经性和病理性病变发展到功能性病变之前,就能对微小血管病变提供改善和恢复功能。
五、羟苯磺酸钙的临床应用 ㈡临床应用(学术文献) ①羟苯磺酸钙在眼科方面的应用: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 • 由于糖尿病往往会引起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和糖尿病肾病(DN)是其中两种最常见而严重的糖尿病慢性血管性病变。在欧美国家,羟苯磺酸钙已被公认为预防和治疗微血管循环障碍疾病,特别是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唯一成熟药品。 • 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在欧美各国四大致盲眼病中居第一位。据统计我国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率约为45~58%。据有关资料统计,糖尿病病程在5年以下者其DR发生率为35~39%;病程5~10年者为50~56.7%。10年以上增至为69~90%。如同时全身合并有高血压、高血脂、血流变学有明显改变者,则DR发生率更高。病程20年Ⅱ型糖尿病者。口服降糖药,其DR发生率为60%。注射胰岛索者为84%。可见现有的降糖药并不能降低DR的发生和发展。
五、羟苯磺酸钙的临床应用 • 羟苯磺酸钙胶囊治疗糖尿病引起的视网膜病变30例临床观察 治疗组 对照组 2002年3月至2003年6月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单纯型DR患者30例 2001年1月至2002年2月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单纯型DR患者30例 服用复方芦丁片+维生素C片 加用羟苯磺酸钙 每次2粒,每天3次 服用复方芦丁片+维生素C片 两组治疗4个月后判断 武玉举,段永军,项玉荣.羟苯磺酸钙胶囊治疗糖尿病引起的视网膜病变30例临床观察.山西医药杂志,2005,34(1):60.
五、羟苯磺酸钙的临床应用 结果比较: 两组治疗4个月后判断:治疗组病人的全血黏度、电泳时间和纤维蛋白均比服药前降低,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 不良反应:治疗组患者治疗4个月,无一例有全身症状和明显不良反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方便性。 武玉举,段永军,项玉荣.羟苯磺酸钙胶囊治疗糖尿病引起的视网膜病变30例临床观察.山西医药杂志,2005,34(1):60.
五、羟苯磺酸钙的临床应用 实验总结: • 羟苯磺酸钙可拮抗诱导血管通透性增加的活性物质,能改善和调整毛细血管壁渗透性和红细胞柔韧性,降低血液黏滞度和改善淋巴回流,抑制血小板聚集;还能激活纤维蛋白溶解,具有溶栓作用。故羟苯磺酸钙可以保护毛细血管,改善微循环,对DR具有治疗作用。 • 羟苯磺酸钙对DR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安全方便。 • 除此之外,羟苯磺酸钙还可用于糖尿病视网膜黄斑水肿①及视网膜静脉阻塞②的治疗。 参考文献: ①郭向阳,黄州基,朱志刚.羟苯磺酸钙治疗糖尿病视网膜黄斑水肿观察.期刊医药论坛杂志JOURNAL OF MEDICAL FORUM,2007,28(16):67-69. ②张薇,胡怀彬.导升明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疗效观察.中华实用医学,2003,5(5):96. 武玉举,段永军,项玉荣.羟苯磺酸钙胶囊治疗糖尿病引起的视网膜病变30例临床观察.山西医药杂志,2005,34(1):60.
五、羟苯磺酸钙的临床应用 ②羟苯磺酸钙在肾内科方面的临床应用 • 羟苯磺酸钙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观察 42个2型糖尿病患者,男女各半,血压<135/85mmHg,在无酮症酸中毒、发热、感染、剧烈运动、心衰等情况下,3个月内至少2次尿白蛋白排出量在30-300mg/24h,临床上无明显蛋白尿,排除其他原因所致慢性肾病。 饮食控制、口服降糖药物及胰岛素治疗使空腹血糖<7.0mmol/L,餐后2小时<10.0mmol/L 对照组 治疗组 21个患者控制血糖 观察12周 21个患者控制血糖+羟苯磺酸钙(500mg tid) 观察12周 参考文献: 董静,梁翠格,于桂娜等.羟苯磺酸钙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观察.山东大学学报,2008,46(1):80
五、羟苯磺酸钙的临床应用 表1:两组治疗过程中尿白蛋白排出量(UAE)变化(n=21, x+s, mg/24h) 注:*P<0.05vs同组治疗前;**P<0.01vs同组治疗前; #P<0.05vs同期对照组 结论: 证实了羟苯磺酸钙可以减少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尿白蛋白排泄,延缓糖尿病肾病的进展。 参考文献: 董静,梁翠格,于桂娜等.羟苯磺酸钙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观察.山东大学学报,2008,46(1):80
五、羟苯磺酸钙的临床应用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浆ET、血清NO变化(n=21, x+s) 注:*P<0.05vs同组治疗前;#P<0.05vs同期对照组 羟苯磺酸钙能降低血浆内皮素、增加血清NO,以修复受损内皮细胞,降低肾损害,对肾脏有保护作用。 参考文献: 董静,梁翠格,于桂娜等.羟苯磺酸钙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观察.山东大学学报,2008,46(1):80
五、羟苯磺酸钙的临床应用 • 此外,还可用于慢性肾功能不全①、肾病蛋白尿②的治疗,并且可明显降低血肌酐③。 参考文献: ①刘晓城,吕永蔓,金晓冰等.羟苯磺酸钙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的临床观察.中华医学杂志,2004,84(22):1892. ②夏敬彪,张祥文,彭爱民等.羟苯磺酸钙治疗肾病蛋白尿疗效观察.临床荟萃,2006,21(11):765. ③刘新明,刘晓成.羟苯磺酸钙降低血肌酐机制的研究.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4.14(24):70-78.
五、羟苯磺酸钙的临床应用 ③羟苯磺酸钙在心内科方面的临床应用 • 羟苯磺酸钙在治疗冠心病方面的应用 冠心病患者40例 对照组 治疗组 20位患者,采用基础治疗,治疗14d。 20位患者,彩通治疗加羟苯磺酸钙500mg,bid,治疗14d。 参考文献: 王炅,银翠云,龚卫东. 羟苯磺酸钙治疗冠心病20例.医学导报,2003,22(8):555-556.
五、羟苯磺酸钙的临床应用 症状积分变化: 治疗组治疗前后症状计分分别为(13.41±1.24),(3.18±1.42)分,对照组治疗前后症状计分分别为(12.86±1.02),(4.75±1.31)分。两组治疗后症状计分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均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治疗后两组比较,治疗组症状计分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0.01)。 评分标准: 治疗当日和治疗结束次日清晨空腹采取肘静脉血8mL,测定血浆ET、血液流变学指标,并进行临床症状综合评分,以心痛、胸闷、心悸、气短等为评分依据,计分方法按照每一症状轻重和发作频率计分,如严重而经常者计3分,轻而经常者或重而不经常者计2分,轻而间歇者计1分。 参考文献: 王炅,银翠云,龚卫东. 羟苯磺酸钙治疗冠心病20例.医学导报,2003,22(8):555-556.
五、羟苯磺酸钙的临床应用 实验总结: 应用羟苯磺酸钙胶囊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明显改善(详细请参考文献),证明其具有改善血液流变性的作用,有助于改善冠心病患者由于异常的血液流变学和微循环状态而加重心肌缺血缺氧的病理状况。 参考文献: 王炅,银翠云,龚卫东. 羟苯磺酸钙治疗冠心病20例.医学导报,2003,22(8):555-556.
五、羟苯磺酸钙的临床应用 ④羟苯磺酸钙在神经内科的临床应用 • 羟苯磺酸钙胶囊治疗周围神经病变观察 DPDN患者56例 随机分为两组 控制饮食 控制血糖 治疗组 对照组 28例患者,控制饮食、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控制血糖,加服羟苯磺酸钙500mg Tid 8周 28例患者,控制饮食、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控制血糖,8周 参考文献: 曾志红,刘龙斌.羟苯磺酸钙胶囊治疗周围神经病变观察.实用糖尿病杂志,2006,3(3):38-39.
五、羟苯磺酸钙的临床应用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症状改善情况 注:于对照组比较,* P<0.01 表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变化情况的比较(x±s) 注:于对照组比较,* P<0.01 参考文献: 曾志红,刘龙斌.羟苯磺酸钙胶囊治疗周围神经病变观察.实用糖尿病杂志,2006,3(3):38-39.
五、羟苯磺酸钙的临床应用 评定标准: 显著:症状消失、腱反射正常。神经传导速度提高>50%。 有效:症状明显减轻,浅感觉和腱反射改,神经传导速度提 高20%~50%。 无效:症状无明显改善,神经传导速度提高<20%。 实验结论: 羟苯磺酸钙能调节微血管壁的生理功能,减少阻力,降低血浆粘稠度和血小板的高聚集性,从而防止血栓形成。对治疗DPND患者不仅能改善DPND患者临床症状,而且能改善其神经传导速度、治疗期未发现明显副作用及肝肾损害。 参考文献: 曾志红,刘龙斌.羟苯磺酸钙胶囊治疗周围神经病变观察.实用糖尿病杂志,2006,3(3):38-39.
五、羟苯磺酸钙的临床应用 ⑤羟苯磺酸钙在皮肤科的临床应用 羟苯磺酸钙治疗糖尿病性皮肤溃疡的临床研究 糖尿病皮肤溃疡患者76例 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 控制饮食 控制血糖 试验组 对照组 38例,服用羟苯磺酸钙,每次 500mg,每日3次,疗程为3周。 38例,服用维生素C,每次 2片,每日3次,疗程为3周。 参考文献: 刘启亮,邓捷等.羟苯磺酸钙治疗糖尿病性皮肤溃疡的临床研究.医学临床研究,2007,24(1):59-64.
五、羟苯磺酸钙的临床应用 结果: 疗效评定: 治愈:溃疡面积愈合,炎症消退,皮温恢复正常。 显效:溃疡面积缩小>50 ,病症明显改善。 微效:溃疡面缩小20 ~50 ,病症部分改善。 无效:溃疡面积<2O 。总有效率一痊愈率+显效率。 参考文献: 刘启亮,邓捷等.羟苯磺酸钙治疗糖尿病性皮肤溃疡的临床研究.医学临床研究,2007,24(1):59-64.
五、羟苯磺酸钙的临床应用 两组在4周和8周时的指标变化情况: ①治疗期间,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4周和8周对溃疡数量和面积对比上有明显差异,表明羟苯磺酸钙能明显促进糖尿病性皮肤溃疡的愈合; ②血浆粘度、全血粘度和血小板聚集率在用药4周及8周后,试验组与对照组对比差异均有显著性,表明羟苯磺酸钙能明显降低患者的血粘度和血小板聚集率; ③血糖(FBG、PBG)检测,试验组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无显著性,用药前与用药后对比差异无显著性,表明羟苯磺酸钙对血糖无影响; ④安全性指标检测,肝肾功能指标(ALT、TP、BUN、Cr)治疗前与治疗后均无异常,对照组与试验组对比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前后查血、尿常规均无异常。表明羟苯磺酸钙在治疗期间无血液、肝肾功能等损害。 参考文献: 刘启亮,邓捷等.羟苯磺酸钙治疗糖尿病性皮肤溃疡的临床研究.医学临床研究,2007,24(1):59-64.
五、羟苯磺酸钙的临床应用 实验结论: 证明了羟苯磺酸钙能显著改善皮肤溃疡的局部微循环障碍,消除水肿,加速溃疡表皮及皮下组织的修复和愈合。且服药期间血糖无明显变化,说明羟苯磺酸钙治疗糖尿病性皮肤溃疡的疗效不是通过降低血糖的途径来实现的。治疗过程中对患者肝肾功能、血液系统无损害。 总之,羟苯磺酸钙是治疗糖尿病性皮肤溃疡有效、安全的药物。 参考文献: 刘启亮,邓捷等.羟苯磺酸钙治疗糖尿病性皮肤溃疡的临床研究.医学临床研究,2007,24(1):59-64.
五、羟苯磺酸钙的临床应用 • 除以上科室外,羟苯磺酸钙还用于治疗胃轻瘫①、防止血栓形成②。 参考文献: ①汤维新.枸橼酸莫沙必利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糖尿病胃轻瘫38例.实用医学杂志,2009,25(22):3861-3862. ②杨金奎,袁申元,冯鲁中等.羟苯磺酸钙对血液流变及血栓形成作用的实验研究.中国微循环,2003,7(1):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