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 likes | 377 Views
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资格培训 C 证. 学生问题行为的识别与分析 嘉应学院心理咨询中心. 学生问题行为的表现与类别. 一、品德性问题行为 此类问题主要指的是由品德问题引起的不良行为。 1 、逃学 2 、离家 3 、偷窃. 一、品德性问题行为. 4 、施暴 5 、恐吓、勒索 6 、抽烟、吸毒 7 、参加不良组织. 二、心理性问题行为. 此类问题行为主要指由心理原因导致的情绪或行为的异常。 1 、一般性适应性问题 A 、自我概念欠佳 B 、人际关系不良 C 、性偏差行为 D 、性格和行为习惯不良. 二、心理性问题行为. 2 、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
E N D
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资格培训C证 • 学生问题行为的识别与分析 • 嘉应学院心理咨询中心
学生问题行为的表现与类别 • 一、品德性问题行为 • 此类问题主要指的是由品德问题引起的不良行为。 • 1、逃学 • 2、离家 • 3、偷窃
一、品德性问题行为 • 4、施暴 • 5、恐吓、勒索 • 6、抽烟、吸毒 • 7、参加不良组织
二、心理性问题行为 • 此类问题行为主要指由心理原因导致的情绪或行为的异常。 • 1、一般性适应性问题 • A、自我概念欠佳 • B、人际关系不良 • C、性偏差行为 • D、性格和行为习惯不良
二、心理性问题行为 • 2、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 • A、神经官能症 • B、变态人格 • C、心身疾病
二、心理性问题行为 • 3、其他 • A、精神病 • B、自闭症 • C、自杀
三、学习问题与障碍 • 1、一般性学业不良 • 2、注意缺陷障碍 • 3、学习不能 • 4、智力障碍
学生心理问题的判别与要求 • 一、心理健康的标准 • 包括三个方面:不仅指个体没有心理上的疾病或变态,而且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均能保持最高、最佳的状态。 • 1、了解自我、悦纳自我 • 2、接受他人,善与人处 • 3、正视现实、接受现实
一、心理健康的标准 • 4、热爱生活、乐于学习和工作 • 5、能协调与控制情绪,保持心境良好 • 6、人格完整和谐 • 7、智力正常 • 8、心理年龄符合年龄特征
二、心理异常的判别依据 • 1、以经验作为标准 • 2、社会常模和社会适应的标准 • 3、病因与症状存在与否的标准 • 4、统计学标准
三、学生心理问题判别时的注意事项 • 1、必须掌握学生的正常心理特点及发展变化规律,正确看待学生的各种行为表现。 • 2、必须慎重区分和对待学生的心理问题,切忌乱贴标签、乱发议论。
三、学生心理问题判别时的注意事项 • 3、必须全面了解学生,这是发现、判别及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前提。 • 4、在判别时要防止几种偏差。
学生问题行为的原因与分析 • 一、家庭的不良影响与教育 • 1、易导致学生问题行为的家庭类型 • A、对社会不信任的家庭 • B、只图眼前快乐的家庭 • C、为达目的不异冒险的家庭 • D、暴力家庭 • E、缺损家庭
三、学生心理问题判别时的注意事项 • 2、易导致问题行为的家教态度与方式 • A、溺爱 • B、专制 • C、歧视 • D、放纵
二、社会的不良影响 • 1、社会的不良风气,各种文化生活中的消极不健康的、有害因素的不良影响。 • 2、社会上具有各种恶习的人的影响,尤其是坏人的教唆。 • 3、学生的伙伴的不良影响,这是导致学生问题行为的主要来源之一。
三、学校教育不当 • 1、学校教育不当的突出问题 • A、教师的个性和情绪问题 • B、过重的精神压力 • C、教师的教育态度和方式问题 • 2、教师处理学生问题行为的过失
四、学生个体的内因 • 1、个性社会化过程迟缓,社会成熟度低。 • 2、早期的创伤性经验和个性的影响 • 3、心理冲突或挫折,以及不良的应付方式 • 4、认知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