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0 likes | 841 Views
专题五. 加强道德修养 锤炼道德品质. 第一节 道德及其历史发展 第二节 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 优良道德传统 第三节 弘扬社会主义道德 第四节 恪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教学内容. 教学目的与要求. 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一个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针对大学生成长成才中的各种实际道德困惑,对大学生进行较为系统的社会主义道德观、荣辱观教育,提高其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 教学重点和难点. 理解和掌握道德的涵义、本质、功能与作用。 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主要内容。 辨证理解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
E N D
专题五 加强道德修养 锤炼道德品质
第一节 道德及其历史发展 • 第二节 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 • 优良道德传统 • 第三节 弘扬社会主义道德 • 第四节 恪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教学内容
教学目的与要求 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一个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针对大学生成长成才中的各种实际道德困惑,对大学生进行较为系统的社会主义道德观、荣辱观教育,提高其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
教学重点和难点 • 理解和掌握道德的涵义、本质、功能与作用。 • 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主要内容。 • 辨证理解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 • 加强大学生的诚信道德建设。
一、道德的起源与本质 1 二、道德的功能与作用 2 三、道德的历史发展 3 第一节 道德及其历史发展
一、道德的起源及其本质 让财富支配的人是没有公正的 (一)道德的起源 1、道德的语义分析: 古时候“道”和“德”是分开使用的,分别表示不同的意思。 “道”指道路、坦途。后引申为原则、规范、规律、道理等 “德” 指字原义与“伐”相通,是指征伐的结果而言,由是“德”与“得”相通,指得到或占有奴隶、财富之义。“道”“德”并举,始于孔子,《论语`述而》云:“志于道,据于德”。 荀子在《劝学篇》中开始把“道”和“德”联用“礼者,法之大分,类之纲纪也。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谓道德之极”。《管子`君辰下》“道德定于上,则百姓花于下”。 在西 方古代 文化中,“道德”一词最早来源于拉丁语的“moralis”,其原意是风俗习惯、性格的意思,以后逐步引申为原则规范、行为品质、善恶评价等方面的意思。 道德败坏了,趣味必然会堕落
2、道德的起源 历史上道德起源理论 ①宗教伦理认为:道德是上帝意志的创造。 ②宗教伦理认为:道德是上帝意志的创造。 ③ 道德先验论认为: 道德 是先验、抽象的“精神”、“理念”、”良知”、“情感” ④ 道德本能说:道德是人的动物本能进化而来(动物是否有道德?)。 ⑤自然本能说、抽象人性论: 理论要点
3、马克思主义关于道德的起源: ①客观条件:社会关系的形成 ②主观条件:人类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 ③劳动是人类道德起源的第一个历史前提。 理论要点 返回
(二)道德的本质 • 1.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 • 第一,社会经济关系的性质决定各种道德体系的性质。 • 第二,社会经济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利益,决定道德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 • 第三,在阶级社会中,道德具有阶级属性。 • 第四,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必然引起道德的变化。 • 2、道德是特殊的规范调解方式 • 3、道德是一种实践精神
二、道德的功能与作用 道德的功能: 认识功能、调节功能、导向功能、激励功能、辩护功能、沟通功能。 道德的作用: 1.道德能够影响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 2.道德能够促进或阻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3.道德能够维护社会生活的稳定、保障人们正常地生活和交往 4.道德能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促进人的自我完善、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动力 返回
三、道德的历史发展 各社会都有占统治地位的道德,同一社会中,不同的阶级和人群有不同的道德。在阶级社会中,统治阶级的道德占统治地位。 道德的发展,是一个曲折上升的历史过程,其发展与进步日益成为衡量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尺度。
第二节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 一、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重大意义二、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主要内容三、正确对待中华民族道德传统
圣贤格言 孟子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曰:“穷者独善其身,达者兼济天下。” 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爱国篇 一、为国征战 二、谋国统一 三、虑国忧患 四、殉国献身 五、惠国献才 六、忠国谏诤 七、兴国变革 八、助国输财 九、护国持节 十、安国政治
处世篇 六、尊师重道 七、仁爱敦睦 八、义主利辅 九、礼仪交往 十、处世安仁 一、忠恕一贯 二、信实交友 三、孝悌传承 四、夫妇和顺 五、敬老爱幼
修身篇 一、自察自省 二、躬行实践 三、立志酬志 四、博学多闻 五、洁身自好 六、恪守节操 七、励志奋发 八、谦和恭谨 九、刚正廉洁 十、修身崇德
一、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重大意义一、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重大意义 • 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需要。 • 是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内在要求。 • 是个人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
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 • 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需要。 儒家所推崇的“修齐治平”,去其封建性糟粕,在当前仍有指导意义。 平天下 修身 齐家 治国
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是 • 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内在要求。
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是个人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是个人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 中国革命道德 • 1.坚定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 • 2.爱国主义 • 3.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 4.坚持集体主义原则 • 5.实事求是、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勇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6.艰苦奋斗、勤俭创业 7.热爱科学、勇于探索 8.热爱劳动、忠于职守 9.树立新风,建立新型 的人际关系 10.修身律己、保持节操
二、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主要内容 • 注重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强调对社会、民族、国家的责任意识 和奉献意识。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公而忘私,国而忘家 贾谊《治安策》 顾炎武 范仲淹
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 “ ”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孔子 老吾老, 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 以及人之幼。 “仁者自爱 ”
讲求谦敬礼让,强调克骄防矜。 “不学礼,无以立。” 父子有亲; 君臣有义; 夫妇有别; 长幼有序。
倡导言行一致,强调恪守诚信。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 ” 民无信不立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论语·学而》
追求精神境界,把道德理想的 实现看作是一种高层次的需要。 • 重视道德践履,强调修养的重要性, 倡导道德主体要在完善自身中发挥自己的能动作用。 “吾日三省吾身” 曾参 见贤思齐焉, 见不贤 而内省也。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礼记·中庸》
(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三、正确对待中华民族道德传统 要按照是否有利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事业,是否有利于建设和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德体系,是否有利于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否有利于培养社会主义“四有”新人的标准做好取舍和创造性地转化工作。要反对两种错误思潮:文化复古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二)积极吸收其他民族文明的优秀成果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既反对全盘西化、机械照搬,又反对全盘否定、盲目排外 ,在批判的基础上加以借鉴和吸收。
弘扬社会主义道德 第三节 一、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 三、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一) 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是一项紧迫任务 一、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 加快社会主义道德文化建设,有助于保证市场经济沿着社会主义轨道有序健康的发展。 • 市场经济容易诱发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又会干扰社会主义的道德建设。
一、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二) 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道德建设提出的新要求,树立把国家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又充分尊重公民个人合法利益的社会主义义利观。
(一)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 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 • 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经济 基础和人际关系的客观要求。 • 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健康发展的要求。通过 服务于人民,才能实现市场 主体自己的利益。
1、为人民服务是否过时了? 2、为人民服务是否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 3、提倡为人民服务是否是一种虚伪的台面装饰? 4、当今在从事为人民服务的人多吗? 请思考
为人民服务涵义与境界 什么是为人民服务? 案例1 老师向贫困学生捐款 案例2 老师为病重学生预付住院费用 案例3 校园商店从外面进货并适当加价卖予学生 案例4 校园商店从外面低价低质进货并高价卖予学生
纠 正 几 种 错 误 认 识 误认为人民服务只是社会主义的价值观的说教 什么是为人民服务? 把为人民服务与好人好事、爱心活动混为一谈 把维护自身正当利益与为人民服务对立起来 把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观与市场经济对立起来
(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集体主义为原则 • 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辩证统一。 • 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 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重视和保障个人的正当利益。
集体主义原则 集体主义包含以下内容: 1、当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发生矛盾时,个人利益要服从集体利益,这是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根本要求。 2、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这是集体主义原则的根本点和出发点。 3、重视和维护个人的正当利益,这是集体主义原则的重要方面。 4、在保障社会整体利益的情况下,实现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集合,这是社会主义集体利益的本质特征。 理论要点
(一)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科学内涵 三、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 荣辱观是人们对荣辱问题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是一定社会思想道德原则和规范的体现和表达。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出了“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出了“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 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二十字基本道德规范,阐明了社 会主义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是,从我国历史和现实的国情出发, 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 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社会公德、职 业道德、家庭美德为着力点。 《公民道德建设纲要》虽将我国公民道德的基本规范表述为 五句话、二十个字,但实际上概括的是十种道德规范,即每一句 话由两个规范组成,分解开来看,就成为:爱国、守法、明礼、 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每种规范都有自 己的要求。 理论要点 返回
(二)社会主义荣耻观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客观要求(二)社会主义荣耻观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客观要求 • 反映了社会主义道德的本质要求。 • 指明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方向。明确了基本价值取向、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 是引领社会风尚的一面旗帜。
(三)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 实践中,把荣辱观转化为品德操守,成为安身立命、为人处世的准则。
以刻苦学习为荣 , 以讨厌学习为耻;以认真听讲为荣 , 以交头接耳为耻;以不耻下问为荣 ,以自骄自傲为耻;以学习成绩为荣 ,以比吃比穿为耻; 以互相帮助为荣 , 以自私自利为耻;以团结同学为荣 , 以拉帮结伙为耻; 以尊师敬老为荣 ,以自以为是为耻;以关心集体为荣 ,以损害集体为耻。 大学生:从我做起践行八荣八耻
一、我国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 二、大学生与诚信道德 • 三、努力锤炼个人品德 第四节 恪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一)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提出及其意义 一、我国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 1、体现了对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规律的深刻把握。 • 2、体现了历史传统与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 • 3、体现了对社会主义道德内容的丰富和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