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0 likes | 667 Views
高考化学 ----- 考前辅导. 一、选择题 —— 拿分的关键. 1 .正确理解基本概念 (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1mol 稀硫酸和 1mol 稀 Ba(OH) 2 溶液完全中和所放出的热量为中和热。 B 在 101 kPa 时, 1 molH 2 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 285.8 KJ 热量,则 H 2 的燃烧热为 - 285.8 KJ/mol 。 C 在 101kPa 时, 1mol 碳燃烧时所放出的热量就是碳的燃烧热。 D 碳与二氧化碳的反应是吸热反应,但不是化合反应。
E N D
高考化学 -----考前辅导
一、选择题——拿分的关键 1.正确理解基本概念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1mol稀硫酸和1mol稀Ba(OH)2溶液完全中和所放出的热量为中和热。 B 在101 kPa时,1 mol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 KJ热量,则H2的燃烧热为 -285.8 KJ/mol。 C 在101kPa时,1mol碳燃烧时所放出的热量就是碳的燃烧热。 D 碳与二氧化碳的反应是吸热反应,但不是化合反应。 E 测定HCl和NaOH的中和热时,每次实验均应测量三个温度,即盐酸起始温度、NaOH起始温度和反应后的终止温度。
一、选择题——拿分的关键 • (2)正确掌握化学用语和化学基本概念是学好化学的基础。下列有关表述中正确的一组是 • A. 都含有83个中子 • B.非电解质:蔗糖、CH3CHO、C2H5OH • C.同系物: • D.Ca2+的结构示意图为 ,NH4Cl的电子式
(1) 某恒温恒容的容器中,建立如下平衡: 2A(g) B(g),在相同条件下,若分别再向容器中通入一定量的A气体或B气体,重新达到平衡后,容器内A的体积分数比原平衡时 A 都增大 B 都减小 C 前者增大后者减小 D 前者减少后者增大 一、选择题——拿分的关键 2. 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作用 (2) 将pH为5的硫酸溶液稀释到500倍,稀释后 的溶液中c (SO42-): c (H+)约为 A 1:1B 1:2C 1:10 D 10:1
一、选择题——拿分的关键 3. 准确把握限定条件 • (1)今有一混合物的水溶液,只可能含有以下离子中的若干种:K+、NH4+、Cl-、Mg2+、Ba2+、CO32-、SO42-,现取三份100mL溶液进行如下实验: • (1)第一份加入AgNO3溶液有沉淀产生 • (2)第二份加足量NaOH溶液加热后,收集到气体 0.04mol • (3)第三份加足量BaCl2溶液后,得干燥沉淀6.27g,经足量盐酸洗涤、干燥后,沉淀质量为2.33g。根据上述实验,以下推测正确的是 • A.K+一定存在 • B.100mL溶液中含0.01mol CO32- • C.Cl-可能存在 • D.Ba2+一定不存在,Mg2+可能存在
一、选择题——拿分的关键 4.谨防因一字之差落入“陷阱” (1) 1L某混合溶液中,溶质X、Y浓度都为0.1mol/L,向混合溶液中滴加某溶液Z(0.1mol/L氢氧化钠或硫酸溶液),所得沉淀的物质的量如图所示,则X、Y、Z分别是 A 氯化铝、氯化铁、氢氧化钠 B 氯化铝、氯化镁、氢氧化钠 C 偏铝酸钠、氢氧化钡、硫酸 D 偏铝酸钠、氯化钡、硫酸
二、关注高考中的失分点,力争高分 阿伏加德罗常数 ⑴常温常压下,1mol氮气含有NA个氮分子 ⑵标准状况下,1L辛烷完全燃烧后,所生成气态产物的分子数为8/22.4 NA ⑶1mol金刚石晶体中含碳碳键数为2 NA ⑷1molNa2O2与足量CO2反应转移的电子数NA ⑸ 1L1 mol•L-1的氯化铁溶液中铁离子的数目为NA ⑹lmol/L的醋酸钠溶液中含CH3COOH、CH3COO-总数约为6.02×1023
二、关注高考中的失分点,力争高分 离子反应 关注过量与不足问题: FeBr2溶液中通入少量Cl2 FeI2溶液中通入少量Cl2 2Fe2++Cl2=2Fe3++2Cl- 考点:还原性I->Fe2+>Br-
二、关注高考中的失分点,力争高分 离子浓度的大小比较 • ⑴等浓度溶液混合液: • ①电离>水解:CH3COOH -CH3COONa 酸性 • ②电离>水解:NH3·H2O- NH4Cl (碱性) • ③水解>电离:HCN-NaCN (碱性) • ⑵酸式盐:①水解>电离(碱性) • NaHCO3、 NaHS、 Na2HPO4 • ②电离>水解(酸性) • NaHSO3、NaH2PO4
二、关注高考中的失分点,力争高分 离子浓度的大小比较 • 例:将0.2mol·L-1HCN溶液和0.1mol·L-1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显碱性,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 ) • A.c(HCN)<c(CN-) • B. c(Na+)>c(CN-) • C. c(HCN)-c(CN-)=c(OH-) • D. c(HCN)+c(CN-)=0.1mol·L-1
酸性介质、碱性介质、熔盐电池(迁移离子) 二、关注高考中的失分点,力争高分 电化学 课本知识梳理: ⑴原电池:燃料电池、可冲电池、 金属的腐蚀和防护 ⑵电解工业:氯碱工业(电解饱和食盐水)、电解法精炼铜、电镀银、电解法制取钠、镁、铝
二、关注高考中的失分点,力争高分 平衡常数 在密闭容器中,将1.0 mol CO与1.0 mol H2O混合加热到800℃,发生下列反应:CO(g)+H2O(g) CO2(g)+H2(g)。一段时间后该反应达到平衡,测得CO的物质的量为0.5 mol。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800℃下,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为0.25 B.427℃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9.4,则该反应的△H<0 C.同温下,若继续向该平衡体系中通入1.0 mol的H2O(g),则平衡时CO转化率为66.7% D.同温下,若继续向该平衡体系中通入1.0 mol的CO(g),则平衡时CO物质的量分数为33.3%
二、关注高考中的失分点,力争高分 等效平衡 (常州二模)一定温度下,甲、乙两个容积相等恒容密闭容器中均发生如下反应:向甲中通入6molA和2molB,向乙中通入l.5molA、0.5molB和3molC和2molD,反应一段时间后都达到平衡,此时测得甲、乙两容器中C的体积分数都为0.2。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若平衡时,甲、乙两容器中A的物质的量不相等,则x=4 B.平衡时,甲、乙两容器中A、B的物质的量之比不相等 C.平衡时甲中A的体积分数为40% D.若平衡时两容器中的压强不相等,则两容器中压强之比为8:5 ①x=2,恒容等效平衡之全等平衡 ②△V=0,x=4,恒容等效平衡第二种情况
考试建议:做好选择题后做21题 (1)Fe(CO)5中铁的化合价为0,写出铁原子的基态电子 排布式。 (2)与CO分子互为等电子体的分子和离子分别为_____ 和 。 (3)Fe(CO)5常温下呈液态,熔点-20.5℃,沸点130℃, 易溶于非极性溶剂。可判断Fe(CO)5晶体为______。 (4)在CH4、CO、CH3OH中,碳原子采取sp3杂化的分子有______,CH3OH的熔、沸点比CH4的熔、沸点高,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
1、直线型转化关系 特殊反应形式及转化关系 四、无机推断(元素化合物考查的重要题型) • A为NH3、 S、 FeS2、H2S、CH4、C、Na 、C2H5OH等,D为O2 • A为Cl2,D为Fe ; A为碳, D为H2O ; A为Al3+,D为OH- ; A为AlO2-,D为H+ A为Ag+、Cu2+ , D为氨水
例:置换反应 (南京二模)右图中M、N为含X元素的常见化合物。则X元素为 A.Fe或C B.Cu或Fe C.N或S D.C或Al
重要工业反应是无机推断的重要突破口 了解典型的化工生产的基本原理: 硫酸工业、硝酸工业、合成氨工业、 钢铁工业、镁铝的冶炼、氯碱工业、 制漂白粉、硅酸工业、化肥工业、 煤和石油工业
五、有机合成 (一)知识回顾
(二)反应类型取代、加成、氧化、还原、消去、脱水、酯化、水解、加聚、缩聚、裂化、裂解等(二)反应类型取代、加成、氧化、还原、消去、脱水、酯化、水解、加聚、缩聚、裂化、裂解等 (三)方法再现
引入官能团的方法 引入-OH 烯烃与水加成;卤代烃水解;醛酮还原;醛氧化;酯水解;蛋白质水解 引入-X 烃与X2取代;不饱和烃与X2、HX加成;醇与HX取代 引入C=C 某些醇或卤代烃消去;炔烃(C≡C)加氢 引入-NO2 硝化;HNO3酯化 引入-CHO 烯烃催化氧化或O3氧化;某些醇催化氧化;糖水解 引入-COOH 醛氧化;苯的某些同系物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羧酸盐酸化;酯、蛋白质酸性水解 引入-COO- 酯化反应
OH ︱ ︱ R ︱ OH ︱ OMgX 碳链的增长: ① C=C、C≡C、C=O与HCN加成; ②醛自身加成或醛与醛加成 2RCH2-CHO-→RCH2-CH-CH-CHO ③醛酮与格氏试剂加成。 R X + Mg-→RMgX C=O + RMgX-→-C-R -→-C-R + HOMgX ④信息提供的各种方法
碳链的缩短: ①烷烃裂化(裂解): ②烯烃被强氧化剂氧化: RCH=C(R’)2-→RCHO + R’COR’ ③苯的同系物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 C6H5-R -→C6H5-COOH
形成环的方法:①酯化反应②氨基酸脱水③甲醛、乙醛等醛加聚④R-X与Na反应⑤烯烃加合⑥二元羧酸脱水形成酸酐形成环的方法:①酯化反应②氨基酸脱水③甲醛、乙醛等醛加聚④R-X与Na反应⑤烯烃加合⑥二元羧酸脱水形成酸酐
例:利用题目所给信息反应原理 ⑵以 、 CH3CHO和CH3MgBr为有机原料(其他无机试剂任选),可以分5步合成 , 用反应流程图表示。 β α β
六、化学计算技巧 (常州一模)小组成员为探究Cu2+、Al3+在溶液中是否可以依次转化为沉淀而析出,设计了如下实验:向含有0.01molHNO3、0.001molCu(NO3)2、0.045mol Al(NO3)3的溶液中逐滴加入一定浓度的NH3·H2O溶液,使混合溶液的PH值不断升高,当加至溶液的体积为45 mL时Al3+开始反应生成成沉淀,当加至溶液的体积为50 mL时Cu2+开始反应生成沉淀。(不考虑溶液的体积变化) 【查阅资料】: 常温下Ksp[Al(OH)3]=1.0×10-33mol·L-4, Ksp[Cu(OH)2]=2.0×10-20mol·L-3。 ①Al(OH)3开始析出时溶液的PH值? ②若溶液中离子的浓度约为1.0×10-5 mol·L-1时可视为沉淀完全,则当Al(OH)3沉淀完全时 Cu(OH)2是否析出?
七、重视实验题,得一分是一分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选用100 mL的烧杯配制50 mL 1.0 mol/L • NaCl溶液 • B 中和热测定实验中选用两只大小相同的烧杯 • C 干燥气体时,可选用干燥器或U型管 • D 通过分液漏斗分液可以分别把溴苯与NaOH • 溶液、甘油与水等分离开 • E 用银氨溶液可以把乙醇、乙酸、乙醛区别开 • F 不用其它试剂也可把Ba(OH)2、Al2(SO4)3、 Na2CO3、NaHSO4溶液鉴别开来
七、重视实验题,得一分是一分 (2)为了测定铜与硫按何种原子个数比进行反应, 设计铜与硫粉反应的实验。 A.对市售的铜粉一般要用CO进行加热处理, 其目的是。此实验过程的注意事项是。 若不用CO处理, 请你设计另一简单的实验方案 而达到铜粉中不含氧化铜的目的: _____。 B.准确称取已处理过的铜粉m克与硫粉混合, 然后加热使之反应, 为了保证铜粉充分反应, 应当注意的操作是_。 C.反应产物在称量前还需用________进行处理以除尽其中____________。 D.若称得生成物的质量为n克,则Cu、S以__的个数比进行反应。
心想事成 熟题需谨慎 新题莫惊慌 好梦成真
再见 易卷要细致 难卷要取舍 2008.6.5
祝同学们 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