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6

第三章 物質的形成及變化

第三章 物質的形成及變化. 3-2 物質的質量及計量. 3-1 物質的形成. 3-3 物質的性質. 3-4 物質的變化. 3-1 物質的形成. 3-1A 構成物質的基本單位 - 原子. 矽晶體表面原子。 透過精密的儀器及電腦輔助,矽晶體表面的個別矽原子已經可以被「看」到了。. 原子結構的歷程. 10 -10 m. 10 -15 ~10 -14 m. 原子的構造. 原子中三種基本粒子的比較. 例題 3-1. 假設氦的原子核為半徑 3×10 -15 m 的圓球,其原子核的密度為多少 g/cm 3 ? ( 原子量: He=4.003).

hedy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三章 物質的形成及變化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三章 物質的形成及變化 3-2 物質的質量及計量 3-1 物質的形成 3-3 物質的性質 3-4 物質的變化

  2. 3-1 物質的形成

  3. 3-1A 構成物質的基本單位-原子 • 矽晶體表面原子。 • 透過精密的儀器及電腦輔助,矽晶體表面的個別矽原子已經可以被「看」到了。

  4. 原子結構的歷程

  5. 10-10m 10-15~10-14m 原子的構造

  6. 原子中三種基本粒子的比較

  7. 例題 3-1 • 假設氦的原子核為半徑3×10-15m的圓球,其原子核的密度為多少 g/cm3? (原子量:He=4.003)

  8. 例題 3-2 • 若以原子核及核外電子所佔的體積來區分原子結構,可以將原子分成高密度及低密度兩個區域,試問: (1)此二區域的大小比例為何?(2)在低密度的區域能找到哪些粒子? 解: (1)核內:核外體積比 =(10-15~10-14)3: (10-10)3 =1:1012~1015 (2) 能找到電子

  9. 科學家小傳-湯木生(J. J. Thomson,1856~1940) • 1897年,發現「電子」 • 證明陰極射線是由一群帶負電、具有質量的粒子所組成,而且不論使用何種金屬作陰極,這些射線都是由同樣粒子所組成。 • 第一位發現元素具有同位素的人,成功地從氖-20分離出氖-22。 • 他的學生亞斯頓受到鼓勵,致力於同位素研究,在1919年發明了「質譜儀」。

  10. 科學家小傳-道耳吞( John Dalton,1766-1844) • 道耳吞是苦學成名的化學家及物理學家,出生於英國 • 他最初致力於研究氣象學,發表科學報告「氣象測驗和評論」 • 由於對氣象的興趣,道耳吞對氣體和水的性質有獨到的見解 • 1801年,提出著名的道耳吞分壓定律 • 1808年,提出「原子說」

  11. 科學家小傳-拉塞福(E. Rutherford,1871~1937) • 在英國當研究生時曾受教於湯木生, 後因鑑定出α射線就是氦原子核, 獲得1908年諾貝爾化學獎。 • 1903年,說明α射線會受電磁場的影響而產生偏轉,由偏轉的方向證實α射線是一群帶正電荷的粒子。 • 1911年,用α粒子撞擊各種金屬箔片,證明原子是由帶負電的電子環繞正電的原子核所組成,據此提出原子模型。 • 1919年,用α粒子撞擊氮原子,發現質子。

  12. 解: 原子個數= =3.3×106個 例題 3-3 • 如果一個碳原子的直徑為1.5×10-10m,而自動鉛筆畫出一段寬度為0.5mm的直線,試問此線的寬度,至少需要多少個碳原子並列而成?

  13. 原子序與原子符號 X:元素符號 A-Z:中子數

  14. 元素表示法

  15. 9 12 6 8 6 13 0 例題 3-4

  16. 原子量 • 相對質量 • 西元1961年,IUPAC規定, 以12C原子的原子量為12.0000, 做為原子量的比較標準。

  17. 同位素(Isotope) • 定義:原子序相同而質量數不同的原子

  18. 平均原子量 • 平均原子量=A1×a% + A2×b% + A3×c% +… • A1、A2 、A3為各同位素的原子量 • a%、b%、c%為各同位素在自然界中含量百分率 • 碳的平均原子量 =C-12原子量× C-12含量%+ C-13原子量× C-13含量% =12 ×98.89%+13.0034 ×1.11% =12.0111

  19. 原子質量單位 (atomic mass unit,amu) • 1 amu=1個12C原子質量的 =

  20. 例題 3-5 • 鈾-235和鈾-238,兩者的原子量依序為235.04及238.12。其中鈾-235是核能電廠的燃料,如果鈾的平均原子量為238.10,試求兩種同位素在自然界的含量? 解:設鈾-235的含量為x,鈾-238的含量為(1-x) 235.04(x)+238.12(1-x)=238.10 鈾-235的含量= x = 0.00649 = 0.649% 鈾-238的含量= 1-x = 99.351%

  21. 例題 3-6 • 下列何者必為整數? (A)原子量 (B)質量數 (C)分子量 (D)平均原子量 質量數=(質子數+中子數),必為整數 解: (B)

  22. 核外電子的分佈情形 原子橫切面示意圖 原子 原子核 K 殼 L 殼 N 殼 M 殼

  23. 原子中不同殼層

  24. 機率 電子雲 量子力學的原子模型 • 電子是在原子核附近的空間快速運動,運動的軌跡無法被預測。但能預測電子在空間中某一點出現的機率。 • 軌域:電子出現在原子核外某一位置的機率,以電子雲的概念表示,電子雲越密處表示電子的出現機率越高。

  25. 電子繞著原子核高速運轉,其轉動方式有一定範圍層(電子殼層)電子繞著原子核高速運轉,其轉動方式有一定範圍層(電子殼層) 原子核外電子的排列 n=1(K殼層) n=2(L殼層) n=3(M殼層) 核 n=4(N殼層) n=5(O殼層)

  26. 逐 漸 升 高 的 能 階 第五階層(O層) 第四階層(N層) n=5 n=4 第三階層(M層) n=2 第二階層(L層) 第一階層(K層) 電子能階分布示意圖 n=3 n=1 核

  27. 原子核外電子分佈規則(1) • 越靠近原子核的電子能量越低,離原子核越遠的電子能量越高 • 為了使原子達最穩定的狀態,電子的排列由能量較低的 n=1 ( K殼層)填起

  28. 每一殼層最多可容納2n2個電子 核 原子核外電子的排列規則(2) n=1(K殼層) 2個電子 n=2(L殼層) 8個電子 n=3(M殼層) 18個電子

  29. ex: 第二週期ⅠA族 核 電子組態2, 1

  30. ex: 第三週期ⅠA族 電子組態2, 8, 1

  31. ex: 第四週期ⅠA族 電子組態 2,8,8,1

  32. 原子序1~20的元素的電子排列情形

  33. 原子序1-20元素之電子排列

  34. 第二、三週期元素的價電子數 價電子:最外層的電子

  35. A族元素形成之化合物

  36. 例題 3-7 • 下列何者為最穩定的氬原子之各層電子數? (A)2,6,10 (B)2,8,8 (C)2,8,7,1 (D)1,8,10,1 解: (B)

  37. 鍵結 非金屬+非金屬 金屬+金屬 金屬+非金屬 電子共用 庫侖引力 電子海 共價鍵 金屬鍵 離子鍵 分子間作用力 無限延伸 晶格 晶格 金屬晶體 離子晶體 網狀固體 分子固體 3-1B 粒子間的作用力-化學鍵 原子

  38. 常見離子顏色、化合物的化學式

  39. 電子點式: 例題 3-8 • 寫出氯化鈣的電子點式及化學式 • 解:步驟如下: • Cl為非金屬,Ca為金屬,構成離子鍵 • Ca的電子排列(2,8,8,2),易失去2e-,成為Ca2+ • Cl的電子排列(2,8,7),易得到1e-,成為Cl- • 因此氯化鈣中鈣、氯的個數比應為1:2, • 其化學式: CaCl2

  40. 例題 3-9 • 試寫出下列各項中的兩個離子所形成的 離子化合物之化學式: (1) Al3+和Cl-,(2) Al3+和O2- , (3) Mg2+和NO3- 解: (1) AlCl3或Al2Cl6 (2) Al2O3 (3) Mg(NO3)2

  41. 例題 3-10 • 試寫出下列各組元素化合後所生成的化合物的化學式、電子點式,並指出他們以何種鍵結方式結合? (1)磷與氫,(2)鎂與氟,(3)碳與氯,(4)氧與鈉

  42. 3-2 物質的質量及計量

  43. 3-2A 化學式的種類 結構式 實驗式 簡化 化學式 (實驗式)n 示性式 分子式 電子點式

  44. 實驗式(簡式) • 物質所含原子的種類和原子數的最簡單整數比。 • 連續性結構,無分子存在,僅能用實驗式表示。

  45. 3-2B 莫耳 • 定義:國際單位系統(SI)定義12克碳-12所 含的原子個數,稱為1莫耳(mole, 簡寫為mol) • 1莫耳碳-12的個數為6.02×1023個,此數稱為亞佛加厥數(Avogadro’s number)

  46. 莫耳的應用

  47. 莫耳的計算 S.T.P. 下:1atm、0℃,1莫耳氣體所佔體積22.4公升 N.T.P. 下:1atm、25℃,1莫耳氣體所佔體積24.5公升

  48. 質量最大 例題 3-11 • 下列各物質何者的質量最大? (原子量 C=12,Fe=55.8) (A)0.12克碳粉 (B)1億個碳原子 (C)10-5莫耳碳原子 (D)10-5莫耳鐵原子 (A) 0.12g 解: (A)

  49. 3-2C 濃度表示法及簡單計算

  50. 例題 3-12 • 將0.1 mol 的HNO3溶於水,配成125 mL溶液,試問溶液中的氫離子濃度為多少M? 解: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