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0 likes | 837 Views
小学儿童心理发展. 白学军 教授 博士生导师 天津师范大学 心理与行为研究院. 小学儿童心理发展特点. 1 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向以抽象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 幼儿晚期虽然抽象逻辑思维开始发展,但占主要地位的还是具体形象思维 上小学后,抽象逻辑思维逐渐发展起来,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逐渐过渡. 小学儿童心理发展特点. 2 心理活动的随意性和自觉性发展 幼儿晚期的心理活动仍然以不随意性为主 上小学后,随着语言的发展,行为的目的性提高,随意性和自觉性也得到发展. 小学儿童心理发展特点. 3 集体意识和个性逐渐形成
E N D
小学儿童心理发展 白学军 教授 博士生导师 天津师范大学 心理与行为研究院
小学儿童心理发展特点 1 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向以抽象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 • 幼儿晚期虽然抽象逻辑思维开始发展,但占主要地位的还是具体形象思维 • 上小学后,抽象逻辑思维逐渐发展起来,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逐渐过渡
小学儿童心理发展特点 2 心理活动的随意性和自觉性发展 • 幼儿晚期的心理活动仍然以不随意性为主 • 上小学后,随着语言的发展,行为的目的性提高,随意性和自觉性也得到发展
小学儿童心理发展特点 3 集体意识和个性逐渐形成 • 幼儿的集体意识比较模糊,还不清楚自己与集体的关系 • 上小学后,儿童意识到自己与集体的关系 • 小学儿童逐渐形成了对人、对已、对事的一定态度,初步形成了意志、性格和个体的特点
学习是主导活动 • 主导活动 • 对个体心理发展产生最大积极作用的活动 • 婴幼儿 游戏 • 中小学生 学习 • 成人 工作
学习是主导活动 • 从游戏转变为学习 • 游戏 • 一种自发的活动 • 学习 • 一种义务活动 • 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 • 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 • 具有一定程度的被动性和强制性
小学儿童的学习动机 • 学习动机 • 促使儿童进行学习的动力 • 学习的种类 • 直接动机 • 间接动机 • 短暂动机 • 长远动机
小学儿童学习的种类 • 按目的性来分 • 直接动机 • 间接动机 • 按时间长短来分 • 短暂动机 • 长远动机
小学儿童学习发展特点 • 从被动性学习动机向主动性学习动机发展 • 为什么要上学? • 妈妈让我来的。 • 我6岁了,可以上学了。 • 从直接动机向间接动机发展 • 上学比较好玩 • 有许多教师给上课 • 学习好了将来自己有本领
学习与心理发展的关系 • 研究者:Gesell是美国发展心理学家 • 背景知识:同卵双胞胎(遗传相同)环境不同 • 异卵双胞胎(遗传不同)环境不同 • 对象:T和C(同卵双胞胎姐妹) • 实验条件:T在48周接受爬梯训练 53周时会爬 • C不接受爬梯训练 开始训练 • 结果:55周时 T和C爬梯速度完全一样 • 结论:成熟决定发展。未成熟学习训练不起作用
学习态度准备 • 热爱学习 • -反对用教师和学校吓唬学生 • 启发兴趣 • -经常让孩子有成功感 • 认真学习 • -克服分心物
学习习惯准备 • 按时学习 • -生活要有规律 • 按时完成作业 • -即时检查 • 整理好学习用具 • -爱护学习用具 • 上课认真听讲 • -守纪律
学习方法的准备 • 教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 不包办代替 • 不放任自流
学习兴趣的发展 • 低年级学生对学习过程更感兴趣-高年级学生对学习内容更感兴趣 • 低年级学生学习兴趣不分化-高年级学生学习兴趣分化 • 低年级学生对具体事实和经验感兴趣-高年级学生逐渐对抽象的因果关系感兴趣 • 低年级学生学习时游戏因素起作用-高年级学生游戏因素降低 • 阅读兴趣从课内转到课外
语言的发展 • 口头语言的发展 • 从谈话向独白言语发展 • 听与说 • 要求发音正确 • 要求词汇丰富和精确 • 书面语言的发展
口头语与书面语的不同 • 口头语言只是听与说,书面语言还包括形成看的语言 • 口头语言是在交际过程中形成的,而书面语不具有情境性 • 书面语的掌握与内部语言有密切关系 • 书面语可使思维得到充分的表达
小学生作文选 • 星期日,我做完作业,看到爸爸在磨镰刀。我走到他跟前,问;“爸爸,你磨镰刀做什么?”爸爸看了我一眼,说:“稻子熟了,去割稻。”爸爸抬起头,接着对我说:“亚斌,你也都十三岁了,今天跟我割稻吧!”我爽快地答应了。 • 到了地里,我来到一行稻子前,挥起镰刀就割。谁知我手一抖,镰刀就割到了我的腿上。我“哎呀”一声,吓出了一身冷汗,只见鞋子上出现了一道刀痕。我心里害怕了,满腔热情一扫而光,呆呆地站在田里,不敢再割了。爸爸发现了,走到我面前,看了看,说:“亚斌,你捏镰刀的方法不对,要把刀口放平,这样,就不会割到脚上了,而且割下的稻茬还会又平又短。”边说还边割给我看。奇怪,那密密麻麻的稻子在爸爸的镰刀下那么听话,齐刷刷地倒在他的身边。
写作文的三个阶段 • 准备阶段 • 口头造句、看图说话 • 过渡阶段 • 将口述的内容写成书面的东西,模仿作文 • 独立写作阶段 • 独立思考、计划写作的进行 • 记述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结果
知觉发展的特点 • 有意性和目的性 • 选择性 • 持续性 • 分析与综合水平 • 笼统的、不精确的分析与综合 • 看不出事物的主要特征
方位知觉的发展 • 5-7岁 比较固定化地辨别自己的左右方位 • 7-9岁初步地具体地掌握左右方位的相对性 • 9-11岁比较概括地灵活地掌握左右概念
观察力的培养 (1)在观察之前向儿童提出并明确观察的目的和任务和实现任务的具体方法 • 观察的目的 • 观察的任务 • 独立提出观察任务 • 掌握观察的具体方法 (2)掌握观察的技能
观察力的培养 (3)在观察过程中尽可能有较多的感觉器官参与活动 蔬菜 听(60%)、视(70%)、听+视+触(86.3%) (4)在观察时尽可能有语言参加活动 (5)在教学中运用直接性原则 (6)结合观察事物的实习作业 (7)对观察活动进行监督和检查
注意力发展特点 • 有意注意开始发展,无意注意仍起着重要作用 • 对抽象的材料的注意正在逐步发展,而具体的、直观的事物在引起注意上仍然起重大作用 • 在整个小学阶段,注意经常带有情绪色彩
注意特性的发展 • 注意的集中性随年级增长而提高 • 注意的稳定性 • 7-10岁20分钟 10-12岁25分钟 • 12岁以上30分钟 女生要高于男生
注意特性的发展 • 注意的范围 • 小学二年级4个、五年级4-5个 • 注意的分配 • 同时注意两个对象或活动
注意力的培养 • 培养学生对学习的自觉态度 • 培养学生的组织性和纪律性 • 及时明确认识具体的学习目的任务 • 教材内容和教学方法要丰富多彩 •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 防止儿童过分疲劳
记忆发展的特点 • 从记忆的目的性看,有意识记和有意重现逐渐占有主导地位 • 从记忆的方法来看,意义的、理解的识记逐渐占有主导地位 • 从记忆的内容来看,词的抽象记忆迅速地发展
影响记忆的因素 • 识记的材料 • 有逻辑联系的材料比无逻辑联系的材料易记忆 • 识记的方法 A以材料意义联系为线索的识记方式 B以关键为线索的识记方式 C以方位为线索的识记方式 D无规则、无线索的识记方式 结果是:A最好,B其次,C第三,D最差
影响记忆的因素 • 检查记忆效果的手段 • 再认比回忆更好 • 复习 • 及时复习 • 复习中的智力活动投入 • 情绪状态 • 积极的情绪状态有利于记忆 • 系列位置效应 • 开头和结尾的记忆效果好,中间的记忆效果差
元记忆的发展 • 元记忆是个体关于记忆的认知 • 元记忆知识 • 有关自我的知识 • 记忆任务的知识 • 记忆策略的知识 • 元记忆监控
思维发展的特点 • 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 • 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的,仍然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
小学生思维发展的过程 • 儿童的抽象逻辑思维在逐步发展,但仍然带有很大的具体性 • 儿童的抽象逻辑思维的自觉性在开始发展,但仍然带有很大的不自觉性 • 儿童的抽象逻辑思维水平在不断地提高 • 儿童的思维发展是一个从具体形象性向抽象逻辑性逐步转换的过程,质变发生的年龄约10-11岁,即小学四年级左右。
天秤平衡问题 BALANCE CONFLICT WEIGHT WEIGHT CONFLICT DISTANCE DISTANCE CONFLICT BALANCE
小学生概括能力的发展 (1)直观形象水平 牛是会吃草的、太阳是发亮的 (2)形象抽象水平 鸟不仅会飞,还知道鸟的生活环境、身体形态、住、食 (3)初步本质抽象水平 动物与植物的区别、水的三种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