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0 likes | 512 Views
我国城市污泥处理处置现状分析和发展趋势. 戴晓虎 教授 城市污染控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主任 中组部“千人计划”国家特聘教授. 2011 年中国城镇污泥处理处置技术与应用高级研讨会. 内容概要. 一、我国污泥产量及处理处置现状 二、我国典型污泥处理处置技术 三、污泥处理处置存在的问题 四、污泥处理处置技术未来发展趋势 五、发展思路和对策. 一、 我国污泥处理处置现状. 2010 年底,城镇污水处理厂已建 2500 多座,污水处理能力已达到 1.22 亿立方米 我国城市每年污泥产生量预计 近 3000 万吨(以含水率 80% 计). 一、我国污泥处理处置现状.
E N D
我国城市污泥处理处置现状分析和发展趋势 戴晓虎 教授 城市污染控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主任 中组部“千人计划”国家特聘教授 2011年中国城镇污泥处理处置技术与应用高级研讨会
内容概要 一、我国污泥产量及处理处置现状 二、我国典型污泥处理处置技术 三、污泥处理处置存在的问题 四、污泥处理处置技术未来发展趋势 五、发展思路和对策
一、我国污泥处理处置现状 • 2010年底,城镇污水处理厂已建2500多座,污水处理能力已达到1.22亿立方米 • 我国城市每年污泥产生量预计近3000万吨(以含水率80%计)
一、我国污泥处理处置现状 • “重水轻泥”严重,80%污水处理厂建有污泥的浓缩脱水设施;80%污泥没有得到稳定化处理处置 • 土地填埋占60-65%、污泥好氧发酵+农用约占10-15%、污泥自然干化综合利用占3-6%、污泥焚烧占2-3%、而污泥露天堆放和外运各占2%和15% • 土地填埋、露天堆放和外运的污泥绝大部分属于随意处置,真正实现安全处置的比例不超过15-25%
二、我国典型污泥处理处置技术路线分析 厌氧消化稳定 我国目前采用厌氧消化工艺以中温为主,有近60座,主要利用国外贷款兴建。 优势: 回收生物质能 减少污泥量 改善污泥脱水性能 污泥可以达到稳定,土地利用 瓶颈: 设备投资高(仪表电机等依赖进口) 产气量低 (低VSS/SS) 缺乏技术规范与标准(行业标准) 操作要求高 污泥稳定非强制性指标,运行单位无动力
二、我国典型污泥处理处置技术路线分析 好氧堆肥 已有多个工程应用案例 优势 • 污泥稳定,杀灭病原菌、寄生虫卵 • 污泥含水率低 • 投资成本低 • 运行管理简单 瓶颈 • 通常需要大量辅料 • 臭气问题 • 生质能未得到回收利用 • 产品的质量
二、我国典型污泥处理处置技术路线分析 污泥焚烧 优势 • 能有效实现污泥的无害化、减量化处理 • 协同焚烧 瓶颈 • 投资运行成本高 • 有机质未得到有效利用 • 尾气处理要求高 • 行业监管及标准较为薄弱 (协同焚烧尾气要求?)
二、我国典型污泥处理处置技术路线分析 污泥填埋 污泥填埋是我国常用的处理处置手段优势 • 工艺简单 • 设备投资少 瓶颈 • 污泥含水率较高,填埋操作和运行困难 • 占地面积大 • 渗滤液处理 • 对环境二次污染的风险
二、我国典型污泥处理处置技术路线分析 土地利用 • 农作物、牧场草地肥料的农用(?) • 林地、园林绿化的营养土 • 沙荒地、盐碱地、废弃矿区改良基质的土壤改良剂 优势 • 有机质及营养元素得到利用 • 能源消耗少 • 符合循环经济的思路 瓶颈 • 重金属和持久性污染物 • 在土地利用前需要对其进行稳定化处理
三、我国污泥处理处置存在的问题 • 污泥厂内稳定化处理未能实现! • 污泥最终处理处置目标和技术路线方向不够明确,多元化,但应要有几条基本技术路线和原则, • 污泥处置责任主体不明确, • 缺少财政政策,政策配套 • 缺少约束性指标,监管体系。
四、污泥处理处置技术未来发展趋势 • 美国16000座污水处理厂年产710万吨污泥(干重),约60%经厌氧消化或好氧发酵处理成生物固体用做农田肥料,17%填埋,20%焚烧,3%用于矿山恢复的覆盖 • 德国每年产生的污泥为(干重)220万吨,大于5000吨污水厂均有厌氧消化处理,污水厂电耗40-60% 由沼气提供。40%的污泥采用土地利用处置方式 • 英国和法国每年产生的污泥为120万吨和85万吨,大多数污水厂有厌氧稳定处理,回收生质能, 污泥处置采用土地利用的比例为60%
四、污泥处理处置技术未来发展趋势 产能减碳,提高产气率 向污泥要资源和能源!! • 污泥中要能源 • 污泥磷回收 • 最大化的有机质回收利用
四、污泥处理处置技术未来发展趋势 新技术开发 污泥厌氧强化预处理技术 • 超生波预处理 • 高温高压热水解 • pH 调控
四、污泥处理处置技术未来发展趋势 污泥和城市有机质厌氧共发酵制燃气
脱水污泥、厨余垃圾产气量计算 四、污泥处理处置技术未来发展趋势 8.75亿m3 27亿m3
四、污泥处理处置技术未来发展趋势 污泥和城市有机质厌氧共发酵制燃气
污泥与城市有机质厌氧共发酵的优点 四、污泥处理处置技术未来发展趋势 城市有机质废物与污泥厌氧共发酵工程应用的影响因素 • 负荷及停留时间的控制 • 温度、有机酸、酸碱度、pH等参数的控制 • 进出料系统 • 搅拌系统 • 气体净化与收集系统 • 有毒物质控制 • 稀释有机物浓度,避免有机负荷过高 • 污泥中含有缓冲酸碱度的物质,pH值稳定 • 稀释有毒物质,减弱对产甲烷菌的毒害作用
国外案例 国内外工程案例 • 两座沼气发酵罐 • 体积:12000m3/座 • 停留时间: 18-20 d
国外案例 国内外工程案例 原料: 生物废弃物:110t/d; 有机物含量: 65-80% 产物: 产气量:120Nm3/t(甲烷含量55-65%) 产电量:230KWh/t 产热量:330KWh/t
四、污泥处理处置技术未来发展趋势 污泥低温和高温热解技术
五、发展思路与对策 • 明确污泥稳定化和无害化目标、明确技术路线 • 开展污泥处理处置现状调研 • 明确污水厂新建和扩建,污泥稳定处理化的要求 • 明确最终处置路线和目标,逐步到位的原则!! • 成熟技术和新技术同步 • 典型工艺开展技术示范 • 重大专项作为科技支撑,装备开发 • 污泥处理处置责任主体 强化监管考核体系,污泥处理作为政府部门考核的约束性指标,指标要合理可行!!
发展思路与对策 • 不断完善技术规范和标准(定期完善补充!) • 污泥处理处置中长期规划和技术路线 • 污泥处理处置规范 • 污泥处理处置设施的设计、建设和运行规范 • 污泥泥质标准 • 污泥土地利用和建材利用等资源化衍生制品的生产规范、风险评估、产品环境和技术标准 • 制定产业政策,合理的处理价格(目前差别很大?),能源补贴? • 政府引导,政策支持,鼓励污泥资源化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