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0 likes | 837 Views
第五篇 營運資金篇. 第十三章 現金、授信政策、及存貨管理. 第十三章 現金、授信政策、及存貨管理. 大綱 前言 持有現金的動機 現金預算 浮流量管理 (Float Management) 短期有價證券投資 公司目標現金餘額之制定 授信政策管理 存貨管理 總結. 13.1 前言. 營運資金管理包括現金管理、授信、應收帳款管理與存貨管理 營運資金管理的重要性:涉及公司資金流動性的管理,對公司短期的運作影響至鉅. 13.2 持有現金的動機. 持有現金的動機: 交易性動機
E N D
第五篇 營運資金篇 第十三章 現金、授信政策、及存貨管理
第十三章 現金、授信政策、及存貨管理 • 大綱 • 前言 • 持有現金的動機 • 現金預算 • 浮流量管理 (Float Management) • 短期有價證券投資 • 公司目標現金餘額之制定 • 授信政策管理 • 存貨管理 • 總結
13.1 前言 • 營運資金管理包括現金管理、授信、應收帳款管理與存貨管理 • 營運資金管理的重要性:涉及公司資金流動性的管理,對公司短期的運作影響至鉅
13.2 持有現金的動機 持有現金的動機: • 交易性動機 • 為了應付公司日常收支的需求,諸如支付郵資、支付計程車交通費、支付員工薪水及支付小額文具費用等 • 公司不論規模大小,對於小額的日常交易款項,現金支付比支票與電匯較為方便 • 投機性動機 • 為了搶進供應商為了資金週轉而賤價求售的存貨 • 公司為了投機性目的會保有流動性,但不一定會持有現金 • 預防性動機 • 為了應付不時之需而持有現金 • 為了預防性需求的流動性不一定要以現金形態持有,可以投資在變現性佳的有價證券
13.3 現金預算 • 現金管理工具及方法 • 現金預算 • 浮流量管理 • 郵政信箱 • 現金預算除預估未來一個月、三個月或半年內的現金流出流入量外,也可以供財務經理辨認短期財務需求和投資機會
現金預算 (續) • 預估未來一段期間的現金收入和現金支出,得出期末的現金餘額貨現金赤字的估計值 • 編制現金預算的三步驟 • 預估未來的現金流入量:主要的現金流入量是來自客戶支付公司的應收帳款 • 預估未來的現金流出量:主要的現金流出量是公司支付供應商進貨款項 • 預估未來現金餘額
預估現金流入量 以ABC公司的季銷貨預估量為例,說明如何從銷貨金額著手,估計未來的現金流入量 假設ABC公司在2007年的季銷貨預測金額如下表所列 銷貨金額是財務規劃及現金預算的主要驅動因子,有銷貨金額預測值後,可以據以估計公司進貨金額及應付帳款、應收帳款、資本支出金額及應納稅款,這些金額都會影響到公司的現金流入流出量
預估現金流入量 (續) • 假設ABC公司的每季銷貨金額中,二分之一的應收帳款於當季收回現金、三分之一的應收帳款於下一季收回,剩餘的六分之一應收帳款於下二季收回。另外假設ABC公司於2006年第三季與第四季的實際銷貨金額分別為800萬元與1,000萬元 • 表13.1 ABC公司的應收帳款收現金額
預估現金流入量 (續) ABC公司於各季的收款金額 同理2007年其他三季的收款金額分別是734萬元、833萬元、及1,033萬元
預估現金流入量 (續) • 各季季末應收帳款 = 季初應收帳款 + 當季銷貨金額 - 當季收款金額 • 第一季季末應收帳款 = 633萬元 + 800萬元 - 866萬元 = 567萬元 • 同理,可求得ABC公司2007年其他三季的季末應收帳款餘額分別是433萬元、600萬元、767萬元
預估現金流出量 • 公司的現金流出量大抵可分為五大類: • 公司支付向供應商進貨的欠款 • 公司支付應付費用 • 公司支付稅額給政府 • 公司的資本支出 • 公司之負債權人利息或本金,及支付股利給公司股東
預估現金流出量 (續) • 假設ABC公司每季的進貨金額(銷貨成本)是下一季預估銷貨金額的75%,ABC的應付帳款期間大約是30天 • ABC公司每季的薪資費用、稅款、其他費用大約佔銷貨金額的10%;2007年第三季會有資本支出200萬元,每季利息費用是50萬元;第二季分派現金股利總共200萬元 • 表13.2 ABC公司的現金流出量 • 第一季總現金流出量是730萬元,第二季是760萬元,第三季1,100萬元,第四季1,070萬元
預估現金流出量 (續) • 有了現金流入量與現金流出量,可以求算ABC公司的淨現金流入量 • 表13.3 ABC公司的淨現金流入量 • 有了ABC公司每季的淨現金流入量後,可以預估每季末的現金餘額 • 假設ABC公司2006年底的現金餘額為80萬元,安全性最低餘額50萬元 • 表13.4 ABC公司的現金餘額
現金餘額與短期融資╱投資規劃 • 表13.4 ABC公司的現金餘額 • 從表13.4 「ABC公司的現金餘額」可以看出第三季、第四季現金餘額為赤字,原因有二: • ABC公司於第二季支付股利200萬元降低了第二季的淨現金流入量 • ABC公司於第三季有一筆資本支出200萬元 • 這兩筆現金流量有400萬元,使ABC公司的現金餘額由第一季末的166萬元降到第三季末的-314萬元,相差480萬 • 其中400萬是來自發放股利及資本支出的影響,剩餘的80萬元來自旺季時的暫時性流動資產需求
13.4 浮流量管理 (Float Management) • 浮流量:帳面餘額和可用餘款之間的差額 • 造成差額的原因 • 公司簽開支票給供應商時,會降低帳面餘額;但供應商還未兌現公司所簽開的支票,形成了支付浮流量(Disbursement Float) • 公司客戶也會以支票支付貸款,公司收到支票後,帳面餘額會增加,但在公司的往來銀行向客戶收到支票款項前,可用餘額不會增加,形成了收款浮流量(Collection Float)
淨浮流量 (Net Float) • 公司的帳面餘額與可用餘額的差異稱為淨浮流量 • 總支付浮流量超過總收款浮流量時,會有正的淨浮流量 (可用餘額超過帳面餘款) • 總支付浮流量低於總收款浮流量時,會有負的淨浮流量 (可用餘額低於帳面餘額) • 淨浮流量 = 支付浮流量 – 收款浮流量
淨浮流量的管理 • 提高支付浮流量金額或降低收款浮流量金額就可以增加淨浮流量金額 • 浮流量管理涉及公司收款與付款的時程管理 • 浮流量的三個重要時程 • 郵寄時間:支票在郵寄過程中所需的時間 • 處理時間:收到支票之時點,經過處理到將支票存入銀行所需的時間 • 託收時間:銀行體系內支票交換所需的時間 • 淨浮流量管理就是早一點收款、晚一點付款
收款浮流量管理的工具 • 圖13.1 浮流量的三個重要時程
收款浮流量管理的工具 (續) • 為了加速收款速度,公司必須以郵政信箱設置與現金收款的方式來縮短郵寄時間、處理時間、託收時間 • 郵政信箱設置:例如ABC公司可能會分布在台北、新竹、台中、台南、高雄;ABC公司可在這五個都會區設郵政信箱,以大幅縮短支票的郵寄時間 • ABC也可以委託郵局收集郵政信箱內的支票,透過郵局進行票據交換,可以縮短支票的處理時間,也能縮短支票兌現的時間
現金收款 • 現金收款是向客戶收取現金、支票或信用卡付款,是加速收款速度最有效的方法 • 例如網上購物公司會要求客戶以信用卡支付款項 • 公司可以設收款部門,每天打電話向客戶出納部門詢問是否可以前往收取付款支票 • 公司也可將收款業務委託給外面的收款公司
支付浮流量的管理 • 公司可以經由延遲郵遞時間、處理時間、交換時間來增加支付浮流量 • 延誤供應商支票交換的時間—支付供應商貨款時,可以以較偏遠地區的銀行作為付款銀行 • 延長支票郵寄時間—開立支票時也可選擇從較偏遠地區寄出支票 • 給予客戶相當大的現金折扣,以減少收款浮流量
13.5 短期有價證券投資 • 公司有時候會有季節性的多餘現金,可能於一週內就必須動用以支付給供應商 • 這些現金為短期資金,適合投資於短期有價證券上 • 短期有價證券的屬性:大多為貨幣市場的投資工具,具有到期期限短、違約風險低、流動性高的特性 • 到期日短,利率風險小—當市場利率波動時,短期有價證券的變動幅度較長期有價證券變動小 • 違約風險低—發行公司在短期內陷入財務危機的可能性較低 • 流動性高—市場交易量大,轉換成現金的速度快、交易成本低
貨幣市場的有價證券種類 • 短期國庫券 • 流動性最高。90天期的國庫券經常被視為無風險資產,幾乎沒有利率風險 • 商業本票 • 流動性低,無擔保品抵押,通常不會超過270天;除非要持有至到期日,否則不宜將短期的多餘現金投資於商業本票上 • 可轉讓定期存單 • 流動性尚佳,利率略高於短期國庫券 • 附買回條件合同 • 資金借貸雙方的借貸契約,標的物可以是國庫券或政府公債;國庫券的買賣價差及為公司短期資金投資賺得的利息收入
13.6 公司目標現金餘額之制定 • 買賣短期有價證券會產生交易成本,另外為了交易性動機或預防性動機,公司必須持有相當數額的現金 • 公司應該制定目標現金餘額,以極小化總成本 (現金持有成本和現金短缺成本的加總) 制定公司現金餘額的模型 鮑莫—阿烈斯—托賓 (Baumol-Allais-Tobin, BAT) 模型
BAT 模型 • 假設 • 公司現金流出的速度具有穩定性及可測性 • 公司現金流入的速度也具有穩定性及可測性 • 在上面兩個假設下,現金餘額變化會呈鋸齒狀: • 圖13.2 BAT模型假設下的現金餘額變化圖 • 每日淨現金流量為負,期初最超現金餘額會以固定的金額每日下 降,一週後降為零,公司再補足現金餘額到期初金額
BAT 模型 (續) • 持有現金的總成本包括機會成本(持有成本)與交易成本(短缺成本),BAT模型的目標是找出能夠極小化總成本的期初現金餘額 • 圖13.3 BAT模型與持有現金總成本
BAT 模型 (續) 交易成本與機會成本的抵換關係: • 當交易成本相對較高時,最佳的期初現金餘額將較大 • 當機會成本相對較高時,最佳的期初現金餘額將較小 為了求出最佳的期初現金餘額,假設: • 出售有價證券的交易成本;假設每次的交易成本為一固定金額,以FC代表交易成本 • 未來一般期間內的淨現金流出量金額;我們假設一年期間,並以NCO (Net Cash Outflows)代表淨現金流出量 • 持有限金的機會成本;也就是有價證券的收益率(利率),我們以R代表年利率
求算交易成本、機會成本與總成本 NCO/C: 未來一年內,公司出售有價證券的次數 FC: 每次的交易成本金額 C: 期初現金餘額 NCO: 淨現金流出量 公司期初的現金餘額是C,期末的現金餘額是零,未來一年內將喪失的利息收入金額是:
期初最佳現金餘額(C*) 交易成本等於機會成本時的期初現金餘額就是總成本最低時的期初現金餘額 求算最佳期初現金餘額的公式
範例13.1 計算交易成本、機會成本、總成本、及最佳期初現金餘額 • 假設ABC公司未來一年的淨現金流出量是新台幣600萬元,而出售有價證券的交易成本每次為新台幣1,000元,目前短期有價證券的收益率是2%,ABC公司的最佳期初現金餘額是多少呢?在最佳期初現金餘額下,交易成本、機會成本、總成本是多少呢?
範例13.1 解答 答 (1) ABC公司的CNO為600萬元,FC為1,000元,而R是2%,因此,ABC公司的最佳期初現金餘額是:
範例13.1 解答 (續) (2) 在最佳期初現金餘額774,597元下,交易成本、機會成本、總成本為:
13.7 授信政策管理 • 公司與公司間的交易,甚少採用現金交易(Cash on Delivery, COD) ,大抵會授信讓客戶可以延遲付款,當授信給客戶時會產生應收帳款 • 授信政策的寬鬆或嚴格,視授信的相關成本而定 • 授信政策的決策就是在「持有成本」和「短缺成本」間取得平衡點
持有成本和短缺成本的抵換關係 • 圖13.4 授信成本分析
授信政策的相關要素 • 當公司決定授信給客戶,必須制定下列授信政策的相關要素:銷售條件、信用工具、信用分析、收款政策 一、銷售條件 • 包括信用其間現金折扣、現金折扣期間 • 「2╱10,淨30」 • 允許客戶有30天的緩衝時間付清款項,如果客戶提前在10天內付清,可以享有2%的現金折扣優惠 提早付款的折扣百分比╱現金折扣期間,信用期間
銷售條件的例子 假設客戶進貨金額是200,000元,客戶於10天的折扣期間付清款項,就可以享有2%的現金折扣;換句話說,只要支付196,000元(200,000 x 0.98) 若客戶沒有享用現金折扣優惠,則可以再等20天後支付全額200,000元,因此20天間的隱含利息費用是4,000元,而借款金額是196,000元,所以利率是 4000元╱196,000元 = 2.04%,換算成年利率是37.23%
範例13.2 現金折扣的隱含年利率 假設銷售條件是「4╱10,淨50」,請計算現金折的隱含年利率是多少呢?
範例13.4 解答 答 現金折扣是4%,信用期間是50天,現金折扣期間是10天,所以「 4╱10,淨50 」銷售條件的現金折扣隱含年利率是: 所以,客戶若沒有享用現金折扣的優惠,而延遲40天後付款,那麼,客戶的融資成本是38.02%
信用工具 二、信用工具 信用工具就是債務合約的證明,包括: • 往來帳(Open Account)—大多數的授信交易都使用往來帳,當交易金額龐大時,會要求客戶收到貨品之同時,簽發一張本票給公司,以避免日後債務的可能爭議 • 商業匯票(Commercial Draft)—客戶應允在未來特定日期支付貨款,稱為承兌匯票(Trade Acceptance) 、遠期匯票(Time Draft) ;客戶的銀行保證支付的稱作銀行承兌匯票(Banker’s Acceptance) ;要求客戶見票即付的稱為即期匯票(Sight Draft) • 附條件的銷售契約(Conditional Sales Contract)—客戶未付清貨款前,貨物的所有權仍歸公司所有
信用分析 三、信用分析 • 公司必須在決定採納授信政策後,決定哪些客戶可以取得授信,哪些不行;這種評估過程稱為信用分析 • 除了客戶過去的付款紀錄外,公司會收集下列信用資料以進行更伸入的信用分析 • 客戶的財務報表 • 如計算流動比率以評估客戶的短期償債能力 • 徵信公司的報告 • 公司必須成立信用分析部門(但成本很高),或者直接向徵信公司購買客戶的信用分析報告 • 金融機構 • 可以經由往來銀行的協助,取得客戶的一些信用資料
傳統的5C信用評分準則 • 品格(Character)—品格就是「償還債務的意願」,是信用分析中最重要的因素 • 能力(Capacity)—償債意願強卻沒有剩餘資金,也沒有取得資金的管道,仍無法償還債務 • 資金(Capital)—從資金雄厚程度判斷是一家單獨公司或是大集團內所屬公司(後者的資金較雄厚) • 擔保品(Collateral)—有提供擔保品的客戶,信用等級較高 • 情境(Conditions)—所屬產業是蕭條或景氣,景氣時違約機會較低 • 公司可以將每項指標加以量化,如給予1到5分,評分高代表信用越佳;依過去經驗決定客戶授信的最低信用分數,如總分15分以上
收款政策 (Collection Policy) 四、收款政策 • 收款政策須在兩個目標間取得平衡 • 不輕易流失客戶 • 客戶準時付款 • 必須制定催收過期應收帳款的步驟與方法,避免因催收逾期帳款而流失客戶 • 逾期帳款的催收 • 寄發帳款逾期通知,並請求客戶立即採取付款作業流程 • 打電話向客戶催收 • 寄發存證信函,預備採取法律行動催收款項
應收帳款的監控 預先找出可能會逾期的應收帳款,並作即時追蹤 應收帳款的監控工具有應收帳款期間分析法與帳齡分析法
帳齡分析法 • 如果信用期間是60天,那麼逾期的應收帳款金額是$110,000(80,000+30,000),佔整體應收帳款的7.48%,這樣的逾期帳款比例是否偏高,端視過去客戶的付款記錄即目前的經濟狀況而定 • 一般而言,公司必須針對逾期應收帳款採取例外管理措施
13.8 存貨管理 • 存貨管理應探討 (1) 公司應維持多少的期初存貨量 (2) 當存貨量下降至那個水平時,公司應 該要訂購存貨 (3) 介紹一些存貨管理的工具 • 現金管理的觀念大抵可以應用在存貨管理上
存貨管理 (續) • 存貨成本 • 包括短缺成本(Shortage)、持有成本(Carrying Costs);存貨存本指公司據有存貨的相關費用,不是存貨本身的成本。 • 短缺成本 • 因存貨不足而造成銷售上的損失即必須再訂貨的相關成本費用 • 銷貨損失—存貨的機會成本,與安全存量有關 • 再訂購成本—向供應商下訂單的相關費用,與訂貨次數有關 • 持有成本 • 存貨資金積壓的機會成本、存貨倉儲成本、與存貨的耗損等 • 隨存貨數量增加而變大
存貨管理的工具 • 經濟訂購量模型(Economic Order Quantity Model, EOQ)與及時存貨法(Just-in-Time, JIT, Inventory),這兩種工具都有助公司達到極小化存貨成本的目標
經濟訂購量模型 (Economic Order Quantity Model, EOQ) • 與BAT模型相似,EOQ模型平衡存貨的持有成本與存貨的再訂購成本,以決定公司最佳的每次存貨訂購量 • 假設存貨的銷售速度據有穩定性與可測性 • 圖13.5 EOQ模型的假設下的存貨變化圖
經濟訂購量模型 (續) • 利用EOQ模型求出最適經濟訂購量(Q*) ,需要下面的資料 • 持有存貨的每單位成本—以CCPU (Carrying Cost Per Unit)代表 • 每次訂購的相關成本 • 公司未來一段期間(一年)的存貨銷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