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0 likes | 814 Views
第十章 植物的生殖与成熟. 第一节 花粉生理. 车前草. 春白菊. 荷花. 牵牛花. 蜀葵. 豚草. 罂栗. 一 . 花粉的化学组成 1. 壁物质( 65% ) ①外壁 ( 厚):纤维素、角质、 花粉素(孢粉素,特有成分) 、外壁蛋白质 ( 有识别作用 ). ② 内壁 ( 薄):果胶质、胼胝质、内壁蛋白质(有识别作用) ;. 2. 色素:类胡萝卜素、类黄酮等 . 3. 碳水化合物与脂类. 4. 氨基酸( 6%~28% ) 脯氨酸含量较高 , 与育性有关 ; 可提高花粉抗性。 5. 酶类:水解酶含量高,其最适 pH 偏酸性
E N D
一.花粉的化学组成 1.壁物质( 65% )①外壁(厚):纤维素、角质、花粉素(孢粉素,特有成分)、外壁蛋白质(有识别作用). ②内壁(薄):果胶质、胼胝质、内壁蛋白质(有识别作用);
2.色素:类胡萝卜素、类黄酮等. 3.碳水化合物与脂类 4.氨基酸(6%~28%) 脯氨酸含量较高,与育性有关;可提高花粉抗性。 5.酶类:水解酶含量高,其最适pH偏酸性 6.植物激素:IAA、GA、CTK、ETH、BR 7.维生素:B、C、E 8.无机物:2.5%~6.5%,含硼。
二.花粉的寿命与贮藏(自学) 1.花粉的寿命 禾谷类作物花粉的生活力较短: 果树花粉的生活力较长: 2.花粉的贮藏:延长花粉保存期的条件: 低温、干燥、低O2、高CO2、避光 。
3.花粉生活力测定(不讲) (1)显色法(TTC显色法) (2)人工培养法:培养基:蔗糖10%~20%,100~200mg·L-1硼酸。温度:20~30 ℃.保湿。
第二节 授粉生理 授粉:成熟花粉落在雌蕊柱头上的过程。
自花传粉: 一朵花的雄蕊产生的花粉粒,落在同一朵花雌蕊的柱头上。
借助外力作用,一朵花的雄蕊产生的花粉粒,落在另一朵花雌蕊的柱头上。借助外力作用,一朵花的雄蕊产生的花粉粒,落在另一朵花雌蕊的柱头上。 异花传粉:
一.柱头的受粉能力 1.柱头的生理特点 湿润型:有分泌物,显酸性,粘着花粉。 干燥型:无分泌物,表皮细胞外表面有蛋白质膜,有识别花粉作用。 2.柱头寿命与授粉能力:一周左右
二、花粉与柱头的相互识别(亲和力认定) 识别:一类细胞与另一类细胞在结合过程中要进行特殊的反应,从对方获得必要的信息,这种信息可以通过物理或化学信号加以表达。 识别方式: 1.花粉外壁蛋白与柱头外膜蛋白的识别: 亲和的,花粉释放角质酶,消化柱头表面的角质层,花粉管沿花柱延伸; 不亲和,花粉角质酶为花柱所抑制。
2.花粉特定色素与柱头特定酶之间的识别: 连翘的两种花: 长柱花:雌高雄低,花粉中含有槲皮苷色素,柱头中含有分解芸香苷的酶; 短柱花:雌低雄高,花粉中含有芸香苷色素,柱头中含有分解槲皮苷的酶。
芸香苷色素 芸香苷的酶 槲皮苷的酶 槲皮苷色素 长柱花 短柱花
花粉管的生长:内容物进入花粉管的顶端,花粉管进行顶端生长,通过花柱进入子房。花粉管的生长:内容物进入花粉管的顶端,花粉管进行顶端生长,通过花柱进入子房。
花粉为什么能向着胚囊定向生长? 由花粉管的向化性运动引起的,与Ca2+的浓度梯度有关。 。 雌蕊组织中产生“向化性物质”控制花粉管的可塑性;同时,雌蕊组织中向化性物质分布的浓度不同,花粉管尖端朝着向化性物质浓度递增的方向(柱头→胚囊)定向延伸。
2.花粉萌发条件(略讲) (1)糖: 维持渗透平衡,营养。 (2)硼: 促进花粉管伸长(促进糖吸收与代谢,参与果胶物质的合成)。 (3)胡萝卜素、维生素、钙: 促进花粉管伸长。 (4)温度(20~30℃)。 适当湿度(70-80%),湿度过大时,花粉易涨破。 (5)群体效应:落在柱头上的花粉越多,萌发的越多,花粉管生长越快。
四.授粉后花粉与柱头的代谢变化(略讲) 1.花粉的代谢变化:(1)转录转译开始,蛋白质合成加强,用于生长; (2)水解酶活性提高,呼吸加强; (3)高尔基体活跃,产生造壁物质(囊泡),形成花粉管壁。 2.柱头代谢的变化: (1)呼吸速率提高,并呈一定规律性变化(227); (2)物质代谢加强,雌蕊吸收能力增强;(3)IAA含量提高,来源于花粉管的释放和雌蕊自身的合成。生产中用生长素类处理未受精的雌蕊,可得到无籽果实。
淀粉种子:可溶性糖 淀粉;淀粉磷酸化酶活跃。施磷有使籽粒饱满的作用。 第四节 成熟生理 一.谷物种子成熟时的生理生化变化 (一)贮藏物质的变化: 1.糖类的变化:
2.脂肪的变化: (1)脂肪来源: 可溶性糖→游离脂肪酸和甘油 →脂肪. (2) 成熟过程中 酸价降低 (中和1克油脂中游离脂肪酸所需KOH的毫克数),说明游离脂肪酸随种子成熟减少。 (3)碘价升高,(100克油脂所能吸收碘当量的克数)说明随种子成熟不饱和脂肪酸增多。
3. 蛋白质的变化 豆类种子:可溶性氮 蛋白质 (贮藏状态) 4.非丁物质的变化 (植酸钙镁)合成. Ca、Mg、Pi与肌醇结合形成非丁(phytin,或叫做肌醇六磷酸钙镁,或植酸钙镁) --禾谷类等淀粉种子中磷酸的贮存库与供应源。
4.内源激素变化:CTK、GA、IAA、ABA随种成熟相继出现高峰。4.内源激素变化:CTK、GA、IAA、ABA随种成熟相继出现高峰。 (二)其他生理变化(自学) 1.呼吸强度下降:受精时最高,以后逐渐下降,休眠期降至最低。 2.种子含水量下降,干重增加。 (二)其他生理变化 1.呼吸强度下降:受精时最高,以后逐渐下降,休眠期降至最低。 2.种子含水量下降,干重增加。 3.核酸含量变化: 受精后迅速上升,至干重最大时停止上升,以后稍下降。
(三)环境条件对种子成熟的影响 1.温度:温度适宜有利于成熟,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干物质积累。 温度对种子化学成分的影响:成熟期较低温度有利于大豆脂肪的合成,但不利于蛋白质合成,从南向北,大豆脂肪含量逐渐升高,蛋白质含量逐渐下降。
2.水分:湿度适宜促进成熟;湿度过低会严重影响禾谷类种子的灌浆,造成减产2.水分:湿度适宜促进成熟;湿度过低会严重影响禾谷类种子的灌浆,造成减产 ※小麦成熟期的灾害性气候—干热风 干热风:日最高气温≥30℃,空气湿度≤30%, 并伴有3m/秒西南风 干热风的危害:根系迅速衰老死亡,有机物运 输发生障碍,植株早衰甚至青枯。CH2O水解酶活性大于合成酶,种子干缩, 产量锐减。但蛋白质合成相对受影响较小。 较低湿度有利于蛋白质合成,从南向北,小麦蛋白质含量逐渐升高。
3.光照:光照强有利于干物质积累。 4.矿质营养: N多晚熟,增施P、K肥有利于成熟。N利于提高蛋白质含量;P有效提高单粒重;K能显著促进CH2O的合成和运输。
1 果实的生长 A.S形生长曲线:肉质果实,慢-快-慢 B.双S形生长曲线:核果和某些非核果,慢-快-慢-快-慢,缓慢生长期是内果皮木质化、果核变硬和胚迅速发育的时期。
2. 呼吸跃变和乙烯释放 果实在成熟过程中出现的呼吸突然升高的现象称为呼吸跃变(respiratory climacteric)或呼吸峰。 跃变型果实:梨、桃、苹果、李、杏、芒果、番茄、西瓜、白兰瓜、哈密瓜等。 呼吸跃变产生的原因:果实内产生乙烯,增强膜透性(O2),加强内含物的水解而导致呼吸跃变。
栽培方法是将正在生长的白兰瓜果实放入由铁、木板和玻璃纤维做成的边长约为13厘米的立方体模具中,至其成熟时,便收获了立方体的白兰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