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4

篮球技术:双手胸前传、接球

篮球技术:双手胸前传、接球. 姓名 :刘 楠 时间 : 2008.12. 1. 教学内容. 2. 教材分析. 7. 场地器材. 8. 预计教学效果. 3. 教学目标. 4. 课的重、难点. 5. 教学策略. 6. 教学过程. 结构 框架. 一、教学内容. 学习双手胸前传、接球技术.

hector
Download Presentation

篮球技术:双手胸前传、接球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篮球技术:双手胸前传、接球 姓名 :刘 楠 时间 :2008.12

  2. 1.教学内容 2.教材分析 7.场地器材 8.预计教学效果 3.教学目标 4.课的重、难点 5.教学策略 6.教学过程 结构框架

  3. 一、教学内容 学习双手胸前传、接球技术

  4. 双手胸前传、接球是篮球运动中十分重要的基本技术之一,它具有快速有力、准确性高、容易控制、便于与其他技术结合的特点。它是篮球比赛过程中队员转移球和获得球的方法,也是队员之间组成进攻战术的纽带,起着组织全队相互配合的桥梁作用。传、接球技术好坏直接影响着战术配合的质量和整体力量的发挥,因此我们在日常的篮球教学与训练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这一技术。双手胸前传、接球技术动作的基本方法并不复杂,但要在实战中做到准确、熟练、隐蔽、及时、多变,并能迅速与其它技术动作衔接,就比较困难。因此,本节课在学习和掌握双手胸前传、接球基本技术动作的同时,重点加强了传、接球熟练性、准确性的练习,以此提高复杂情况下学生控制、支配球的能力,为学生以后从事篮球教学与训练、竞赛和终身体育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材分析

  5. 三、教学目标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勇敢、机智、果断的优良品质和团结一致、密切配合的集体主义精神。 1、认知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建立双手胸前传接球的概念、了解其意义。 2、技能目标:通过本次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双手胸前传、接球的基本技术动作,力求达到规范、熟练的程度。提高学生对球的控制与支配能力,发展灵敏、速度、耐力等身体素质。

  6. 四、课的重、难点 • 课的重点:双手胸前传、接球的手法和用力顺序。 • 课的难点:双手胸前传、接球的手法及球的落点。

  7. 五、教学策略 由于本次课为新授内容,因此本人将根据授课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步骤进行认真组织和设计。在教学过程中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循序渐进、层层深入。以此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自觉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努力达到教学目标。本次课将围绕课的重点、难点,主要采用教师启发指导,学生反复练习的教学策略。全课的组织结构以服务练习和教学为目标,力求合理、紧凑、流畅。教学方法主要采用:语言法(讲解、提示)、直观法(示范)、练习法(分解、完整、重复、间歇、变换、综合、游戏、比赛)、矫正法(对比、诱导、限制、辅助)。其中,采用分组轮换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在有限的时间和场地内提高学生的练习效果;而采用比赛法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团队意识。

  8. 六、教学过程 (一)引起注意、激发兴趣阶段 • 1、课堂常规 • 2、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目标及要求 。 • 3、游戏与徒手操: 游戏“喊数抱团”(方法略)。通过游戏与徒手操使学生集中注意力,振奋精神,同时达到热身效果。 • 4、熟悉球性:教师对多种练习进行讲解和示范,学生自由模仿创新练习。学生通过各种练习,培养学生对球的感觉和兴趣,增强手对球的控制能力;同时,进一步热身,并活跃课堂气氛,为基本部分做好充分的心理和生理准备。

  9. (二)接受新知识阶段 1、教师示范、讲解双手胸前传、接球技术动作(动作方法略)。示范(侧面与正面示范相结合)准确、熟练,讲解通俗易懂、突出重点,使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 2、原地两人双手胸前传、接球练习。1)原地徒手练习。教师强调技术的动作要领、用力顺序和方法,学生在统一口令下进行集体练习。2)原地传、接球练习。先使用分解练习法,把整个传球动作分解为两个部分,学生在统一口令下练习;然后使用完整、重复等方法进行巩固练习。要求:学生练习过程中注重基本站立姿势,持球、传、接球手法等动作的规范,动作由慢到快,距离由近至远。目的是使学生体会传、接球的动作要领。教师在练习过程中利用矫正法及时纠正学生出现的错误动作。

  10. 3、四人双手胸前传、接球练习。1)纵向移动(一球);2)横向移动(两球);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双手胸前传、接球技术动作及上、下肢协调配合能力。要求:传球后移动要快,接球后重心要低,急停脚步动作正确;在练习过程中要求学生用眼的余光观察人与球,养成接传球后衔接下一动作的良好习惯。也可根据学生掌握技术动作的情况开展传、接球比赛。3、四人双手胸前传、接球练习。1)纵向移动(一球);2)横向移动(两球);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双手胸前传、接球技术动作及上、下肢协调配合能力。要求:传球后移动要快,接球后重心要低,急停脚步动作正确;在练习过程中要求学生用眼的余光观察人与球,养成接传球后衔接下一动作的良好习惯。也可根据学生掌握技术动作的情况开展传、接球比赛。 • 4、六人三角双手胸前传、接球练习。其目的是利用传、接球和快速跑位的衔接,进一步提高学生支配与控制球能力和应变能力。 要求:1)传、接球动作连贯,上下肢配合协调; 2)传球,接球和跑动衔接好,练习由慢到快,顺、 逆时针方向交叉练习。

  11. 5、行进间双手胸前传接球。 • 6、全场多点传、接球投篮练习。增加传、接球的难度,提高学生快速传、接球的能力和综合技术的能力。 • 7、游戏:传球“网鱼”(方法略)。通过游戏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缓和紧张的课堂气氛。检验双手胸前传、接球技术的教学效果,同时为下次课做准备。

  12. (三)恢复整理阶段 • 1、伸展放松操 在教师带领下学生通过模仿练习,促使学生消除肌肉的疲劳,身心得到恢复。 • 2、对本课进行小结 重新讲解、示范双手胸前传、接球的要点和易犯错误,加深记忆,便于学生课余自主练习。 • 3、布置课余作业,收回器材。

  13. 七、场地器材:1、场地:篮球场一块,篮球若干,标志物若干。八、预计教学效果: 预计平均心率为:130--140次/分, 最高心率为160次/分,课的密度约为45%—50%,运动负荷为中等。

  14. 请老师多提宝贵意见! 谢谢!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