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8

表象干扰实验

表象干扰实验. ___ 不同形式的干扰对 心理扫描的影响 陈卫平 200241040104 张琳 200241040123 教育学院 02 级心理班 西北师范大学 兰州 730070. 摘要及关键词.

Download Presentation

表象干扰实验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表象干扰实验 ___不同形式的干扰对 心理扫描的影响 陈卫平 200241040104 张琳 200241040123 教育学院02级心理班 西北师范大学 兰州 730070

  2. 摘要及关键词 • [摘要]本实验采用心理扫描实验技术对表象干扰心理现象进行了探讨性研究。我们做此实验的目的在于研究表象干扰的影响因素,以找出影响学习尤其是记忆学习的如客体材料性质、任务难度等影响因素对学习效果的影响,对中小学生的学习及教师课堂教学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对于言语作业来说,由于对古汉语诗词要有一个断词的过程,所以我们预计对英语词的报告平均反应时要小于对古汉语词报告的平均反应时。对于三种报告方式,无论对英语词或古汉语词“口语”这种报告方式所需的反应时最长。说明句子中各词的表象与回答“是”、“否”时,共用了言语通道,因而互相发生干扰。对于视觉作业来说:指认的平均反应时比其他条件下的反应时长。说明被试完成视觉作业时依赖于视觉表象。此时需要进行视觉监控的反应任务,造成了同一通道内视觉表象与视知觉的干扰。 • [关键词]表象干扰 心理扫描 言语作业 视觉作业

  3. 设计背景---对实验经典研究的检索 Kosslyn及其同事于70年代对表象进行了一系列实验研究 Brooks(1967,1968)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研究了干扰与心理扫描

  4. 研究意义 • 已有的实验研究已经证实表象作为一种信息表征在学习记忆中起重要作用.我们做此实验的目的在于研究表象干扰的影响因素,以找出影响学习尤其是记忆学习的如客体材料性质、任务难度等影响因素对学习效果的影响,对中小学生的学习及教师课堂教学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5. 假设提出 • 1.不同反应方式对心理扫描是否存在影响 • 2.不同材料性质对心理扫描是否存在影响

  6. 实验目的 研究不形式的干扰及客体材料性质对心理扫描的影响

  7. 自变量:报告方式(口语报告、敲击、指认),材料性质(英文材料、古汉语材料)自变量:报告方式(口语报告、敲击、指认),材料性质(英文材料、古汉语材料) 因变量:平均反应时 控制变量:被试个体差异(如视力差异等)、对实验环境熟悉程度、对实验指导语的理解程度…… 变量

  8. 实验设计类型 • 组内实验设计(每个被试要作完所有实验程序)

  9. 实验仪器 • JGW-B心理实验台、答案纸、图形卡片若干张、听力材料

  10. 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大一新生30名。其中男生15名,女生15名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大一新生30名。其中男生15名,女生15名 被试选择

  11. 实验程序 • 使用了两种作业: • 1.在言语作业中(1)让被试听一个英语句子,如A bird in the hand is not in the bush。要求被试按顺序确认句中的每个词是不是名词。正确反应为:否、是、否、否、是、否、否、否、否、是。 (2)让被试听一句古诗词,如“不知天上宫阙,今昔是何年”。要求被试按顺序确认句中的每个词是不是名词(汉语不同于英语,并不是一串字符串为一个单词,有时两三个汉字才是一个词的意思)。正确反映为:否、是、是、是、否、否、是。

  12. 形成2)在视觉作业中,给被试呈现一个字母(如下图1)的线条图。短时间显示后将字母 F移去,让被试根据的记忆表象回答字母内的每个角是否处在末端位置(即,顶端或底端),对末端位置的角作“是”反应,对非末端(即,中间)的角作“否”反应。判断从左下角开始,沿着顺时针方向移动。正确反应为:是、是、是、否、否、否、否、否、否、是。 • 在两种作业中有三种反应方式: • (1)口语报告。说出“是”或“否”; • (2)敲击。左手代表“是”,右手代表“否”; • (3)指认。在一张事先准备好的答案纸上进行指认。这张表上的“是”和“否”是不规则地排列的。迫使被试进行视觉监视(如下图2)。 图1 图2

  13. 实验指导语 • 作业一: • “在下面的实验中您将听到英语句或古汉语诗句。 • 若听到英语句,请根据我指定的报告方式按顺序报告句中的每个词是否为名词。 • 若听到古汉语诗句,请根据我指定的报告方式按顺序报告句中的每个词是否为名词。“

  14. 作业二: “在下面的实验中您将看到我在短时间内给您呈现的英文字母。请根据记忆回答字母内的每个角是否处在末端位置(即顶端或底端),对末端位置的角做’是’反应,对非末端(即中间位置)做’否’反应。判断从左下角开始,沿顺时针方向移动。按我指定的报告方式报告’是’或’否’。”

  15. 可能结果分析 • 对于作业一来说:由于对古汉语诗词要有一个断词的过程,所以我们预计对英语词的报告平均反应时要小于对古汉语词报告的平均反应时。对于三种报告方式,无论对英语词或古汉语词“口语”这种报告方式所需的反应时最长。说明句子中各词的表象与回答“是”、“否”时,共用了言语通道,因而互相发生干扰。 • 对于作业二来说:指认的平均反应时比其他条件下的反应时长。说明被试完成视觉作业时依赖于视觉表象。此时需要进行视觉监控的反应任务,造成了同一通道内视觉表象与视知觉的干扰。

  16. 问题讨论 • 1.两变量之间是否存在交互作用。 • 2.不同被试之间对英语或古汉语的爱好程度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 • 3.性别因素可能会造成实验结果差异。 • 4.实验过程中实验仪器运转正常与否也可能会对被试及实验结果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17. [1]彭聃龄等著:《认知心理学》,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193页.[2]丁俊:《表象神经机制研究》,载《心理科学》,1996(19),314~315页.[3]游旭群,叶万均,张建云,等.飞行员表象运动推断加工特点的试验研究.中华航空航天医学杂志,1998,9(3):137-140. [4]丁锦红,林仲贤:《不同复述条件下命名难度对图形记忆的影响》,1996(2),p135-140. [5]刘鸣.汉字空间表象操作与字形学习的关系.心理科学,1993;16(4):226-236. [6]王甦,汪安圣编著.认知心理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225-226 参考文献

  18. 谢谢大家!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