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9

實驗六 : 以 希特夫法測離子遷移數

實驗六 : 以 希特夫法測離子遷移數. 組員 : 49812041 柯承佑 目的、原理 49812031 羅世謙 藥品儀器、實驗步驟 49812071 郭淳旻 數據處理. 目的 : 利用希特夫法 電解質離子所攜帶電流佔全部電流的比例值的原理 ,來電解消酸銀水溶液測 “ 銀 ” 離子之遷移數。. 原理 : 因溶液導電需要由離子傳遞電流,但由於陰陽離子因大小不同、離子之間複雜作用力等因素,造成移動速率不同而使攜帶電流比例不盡相同。

Download Presentation

實驗六 : 以 希特夫法測離子遷移數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實驗六 : 以希特夫法測離子遷移數 組員: 49812041 柯承佑 目的、原理 49812031 羅世謙 藥品儀器、實驗步驟 49812071 郭淳旻 數據處理

  2. 目的: 利用希特夫法電解質離子所攜帶電流佔全部電流的比例值的原理,來電解消酸銀水溶液測“銀”離子之遷移數。

  3. 原理: 因溶液導電需要由離子傳遞電流,但由於陰陽離子因大小不同、離子之間複雜作用力等因素,造成移動速率不同而使攜帶電流比例不盡相同。 因此定義離子遷移數來表示各離子對導電度的貢獻。

  4. 測量遷移速的方法有: 1.希特夫法(Hittorf Method) 2.介面移動法(Moving boundary Method) 3.電動式法(Electromotive Force Method)

  5. 一.希特夫法(Hittorf Method): 一種測定離子遷移率之方法,將電解池通以一定量的電流,再利用簡單儀器測定,使兩極之濃度因反應而有明顯的變化後,停止電流,並量取兩極及中間之溶液,以分析其含量的變化,而求出離子遷移率。

  6. 上圖是在理想的情況下,但本次實驗用AgNO3 在陰極 +eAg 在陽極 不解離(由陽極的Ag解離成 + e) ( 仍往陽極移動) 因此陰極AgNO3濃度減少而陽極AgNO3濃度增加

  7. 二.介面移動法(Moving boundary Method)

  8. 三.電動勢法使用濃差電池,量測陰極和陽極的電位差後以Nernst方程式計算遷移數。 陽極: 陰極: 遷移:

  9. 總反應式:  →代入Nernst equation由上式,搭配量測所得的電位差,計算出遷移數。

  10. 移動率與電流I : 電流Q : 電量t : 時間 Z : 離子電荷數F : 法拉第常數μ :離子移動率V : 電壓

  11. Formula • 首先由庫倫定律可知 • 離子電流=離子電荷數x法拉第數x離子移動率x兩電極之間電壓

  12. Z: 離子電荷數 V: 兩電極之間的電壓 F: 法拉第數 μ: 離子移動率 μ(離子移動率) : 定義為在電場強度下移動速率v之間的關係,表示成 v/E

  13. E=電壓/距離= n=mole數 Z=電荷數 F=法拉第數 μ =離子移動率 V=兩電極間的電壓

  14. 儀器: 電解槽 : 水電量計:

  15. POWER: 三用電表:

  16. 裝置圖:

  17. 藥品: • 0.1MKCl溶液 250mL 作為標準滴定液M=74.551D=1.987Mp:776 ℃(1.8638克KCl/250mLH2O) • 0.1MAgNO3溶液 500mL 電解液M=169.88D=4.35Mp:212℃Bp:444℃(8.494克AgNO3/500mLH2O) • 適量NaOH 水電量計之溶液M=39.9971D=2.1Mp:318℃Bp:1388℃

  18. 實驗步驟: • 1.配置0.1M KCl 溶液 250mL。 • 2.配置0.1M的AgNO3 溶液 500mL。 • 3.用R.O水清洗電解槽、水電量計。 • 4.將0.1M之AgNO3溶液裝入電解槽。 • 5.將0.1M之NaOH100mL溶液裝水電量計。

  19. 6.電解槽、水電量計中不能有氣泡,並調整水電量計的水柱刻度至定點與平衡管中壓力。(溶液倒入電解槽和水電量計中,應該要沿著管壁緩緩倒入,才不會產生氣泡堵塞。)6.電解槽、水電量計中不能有氣泡,並調整水電量計的水柱刻度至定點與平衡管中壓力。(溶液倒入電解槽和水電量計中,應該要沿著管壁緩緩倒入,才不會產生氣泡堵塞。) • 7.打開POWER且開始電解,緩緩增加電壓,但是不可以讓電解槽產生氣泡。(I=4mA)(氣泡產生表示電解槽的H2O被電解。)

  20. 8.當水電量計中有氣體產生約6mL左右的體積就可停止電解,關掉POWER並記錄水柱刻度。8.當水電量計中有氣體產生約6mL左右的體積就可停止電解,關掉POWER並記錄水柱刻度。 • 9.由電解槽下方之活栓分別取出陰極、陽極和中間部分的電解液,用量筒記錄體積。 • 10.分別取10~20mL電解液用KCl滴定,算出其濃度。(所量取的體積要精確的記綠,滴定終點的電極電位大約0.223V。) • 11.每個部分滴定一次即可。

  21. Result And Data Processing 由水電量計可測得氣體之總體積為VTOT,而水電量計進行的是電解水。故可由PV = nRT來推得nH2 (VH2、R、T、 P 均已知)又因為:故可以得到QTOT之值。

  22. 而在滴定結束後,計算陰極(Cathode)跟陽極(Anode)之銀離子增加或減少的濃度,再與中央的做比較。而在滴定結束後,計算陰極(Cathode)跟陽極(Anode)之銀離子增加或減少的濃度,再與中央的做比較。 由上式可以推出在陰極(Cathode)增加的陽離子(銀離子)的量與在陽極(Anode)減少的陽離子的量。

  23. 陽極處陽離子當量數減少量 陰極處陰離子當量數減少量 • 離子遷移數的定義是各離子物種所攜帶的電流佔全部的比例

  24. 再由之前的公式來計算出 t+ (或 t Ag+ , 銀離子的遷移數):最後再由上式推出 t -。

  25. 資料來源: Ibp塑網http://wiki.ibuyplastic.com/index.php?title=%E5%B8%8C%E7%89%B9%E5%A4%AB%E6%B3%95&variant=zh-tw http://www.docin.com/p-43802414.html • http://222.33.46.108/wlhx1/jiaoan/Chapter%207The%20Electrolyte.htm • http://www.resonance-ed.com/en/catalog/itm340/ 圖片自行拍攝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