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3

6-1  國民所得的概念 6-2  國民所得的內容 6-3  國民所得在應用上的限制 6-4  「貧窮」與「富裕」-國民所得   分配不均度的測量

第六章 國民所得. 6-1  國民所得的概念 6-2  國民所得的內容 6-3  國民所得在應用上的限制 6-4  「貧窮」與「富裕」-國民所得   分配不均度的測量. 6-1  國民所得的概念. 經濟學的研究依其研究範圍區分為二: 1. 個體經濟學 (Microeconomics) : 又稱為 「價格理論」 ,係以 個別經濟單位的經濟行 為為研究對象 。包括:消費理論、生產理論、交換 理論、分配理論等。 2. 總體經濟學 (Macroeconomics) : 又稱為 「國民所得理論」 ,係以 整個經濟社會的經

heath
Download Presentation

6-1  國民所得的概念 6-2  國民所得的內容 6-3  國民所得在應用上的限制 6-4  「貧窮」與「富裕」-國民所得   分配不均度的測量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六章 國民所得 6-1 國民所得的概念 6-2 國民所得的內容 6-3 國民所得在應用上的限制 6-4 「貧窮」與「富裕」-國民所得   分配不均度的測量

  2. 6-1 國民所得的概念 經濟學的研究依其研究範圍區分為二: 1. 個體經濟學(Microeconomics): 又稱為「價格理論」,係以個別經濟單位的經濟行 為為研究對象。包括:消費理論、生產理論、交換 理論、分配理論等。 2. 總體經濟學(Macroeconomics): 又稱為「國民所得理論」,係以整個經濟社會的經 濟現象為研究對象,包括:國民所得水準、就業水 準、物價水準、經濟循環、經濟成長與穩定等。 * 國民所得的探討為總體經濟學的範疇 目錄

  3. 6-1 國民所得的概念 • 國民所得的由來 • 由美國學者顧志耐(Simon S Kuznets)於1934年 • 首發表。 • 顧志耐於1971年榮獲第三屆諾貝爾經濟學獎。 • 顧志耐被尊稱為「國民所得會計之父」。 目錄

  4. 6-1 國民所得的概念 • 台灣地區國民所得的統計 • 由行政院主計處統計。 • 我國於1953年開始逐年按年編算統計國民所 • 得。 • 資料發表於中華民國台灣地區國民所得(俗 • 稱國民所得黃皮書。 目錄

  5. 6-1 國民所得的概念 ─各種國民所得指標之關係 目錄

  6. 6-2 國民所得的內容 6-2.1 國內生產毛額 (Gross Domestic Product,簡稱GDP) 6-2.2 國民生產毛額 (Gross National Product,簡稱GNP) 6-2.3~6-2.6 國民生產淨額(簡稱NNP)~ 可支配所得(簡稱DI) 目 錄

  7. 6-2.1 國內生產毛額(簡稱GDP) • GDP的意義: 係指一國之「境內人民」在「一定期間」內所生產 之所有「最終財貨與勞務」,以「市場價值」計算 的總產值。 • GDP的估算內涵: • 以「境內人民」為對象: • 在本國境內,所生產的商品與勞務。 • 為「一定期間」的產值: • 計算當期生產的最終財貨與勞務。 • 只計入「最終財貨與勞務」的產值 。 • 以「市場價值」計算。 節目錄

  8. 6-2.1 國內生產毛額(簡稱GDP) GDP的估算 節目錄

  9. 6-2.1 國內生產毛額(簡稱GDP) 下列經濟活動中,哪些須計入GDP? 1. 太平洋建設賣了一間新建公寓,值1,000萬元。 2. 付給慶宜證券股票買賣手續費,計12萬元。 3. 請國際服務站技工修理電冰箱,付費1,000元。 4. 支付泰籍女佣薪津1,600元。 5. 王先生在美國證券市場獲得股息,計3萬元。 6. 張三在股市買台積電股票十張,計120萬元。 節目錄

  10. 6-2.1 國內生產毛額(簡稱GDP) 經濟循環周流圖 節目錄

  11. 6-2.1 國內生產毛額(簡稱GDP) 國內生產毛額的估算方法 1. 從生產面估算GDP:以最終產品法估算GDP,是先 將一國國境內之各行各業加以區分,然後再將各行 各業的總產值彙總相加起來。 2. 從支出面估算GDP:又稱國內支出毛額(GDE),即 估算一國境內家計部門、企業部門、政府部門、國 外部門對當期生產之最終財貨與勞務的購買支出總 和。 3. 從所得面估計GDP:又稱國內所得毛額(GDI),即 以要素所得法從產品成本面估算GDP。 * 無論從生產面、支出面、所得面進行統計,結 果必然相等。 節目錄

  12. 6-2.1 國內生產毛額(簡稱GDP) 從生產面估算GDP  行政院主計處將我國最終財貨與勞務分為:  農業、工業、服務業三大類產業。 公式: GDP=農業產值+工業產值+服務業產值 * 我國服務業產出比例日益增加,農業產出比例 日益減少。 * 從生產面估算GDP可以了解一國境內各行業的 發展趨勢和產業結構的變遷。 節目錄

  13. 6-2.1 國內生產毛額(簡稱GDP) 節目錄

  14. 6-2.1 國內生產毛額(簡稱GDP) 從支出面估算GDP 公式: C:民間消費     X:商品輸出 Ig:投資毛額    M:商品輸入 G:政府消費支出 *民間消費支出占GDE的比值最大。 *從支出面估算GDP可以了解一國的支出用途分  配比例的多寡。 GDE=C+Ig+G+(X-M) 節目錄

  15. 6-2.1 國內生產毛額(簡稱GDP) 節目錄

  16. 6-2.1 國內生產毛額(簡稱GDP) 民間消費支出(C)的估算 民間消費支出(C): 係指家計部門與民間非營利機構購買財貨的支出。 依耐用性質分為: 耐久財、半耐久財、非耐久財、勞務四項。 節目錄

  17. 6-2.1 國內生產毛額(簡稱GDP) 國內投資毛額(Ig)的估算 國內投資毛額(Ig):又稱國內資本形成毛額。 包括兩項:1. 固定資本形成毛額:指當期添置的 新機器設備及建築物。 2. 存貨增加:包括原料、在製品及未 出售的製成品。 投資毛額=固定資本形成毛額+存貨增加     =新機器設備+新建築物+存貨增加 節目錄

  18. 6-2.1 國內生產毛額(簡稱GDP) 政府消費支出(G)的估算 政府消費支出(G)的內容: 為購買各種最終財貨和提供司法、行政、警務、教育….等勞務生產的支出。 包括兩項:1. 購買各種最終財貨與勞務的支出。 2. 僱用軍公教人員的薪資支出。 *退休年金、失業或災難救助金等移轉支出,沒  有生產性,即不計入GDP。 節目錄

  19. 6-2.1 國內生產毛額(簡稱GDP) 淨輸出(X-M)的估算 輸出(Exports,簡稱X): 係指在本國境內生產,但已輸出國外的商品。 輸入(Import,簡稱M): 由國外輸入國內的商品。 節目錄

  20. 6-2.1 國內生產毛額(簡稱GDP) 避免重複估算GDP的方法 1. 最終產值法: 將所有最終財貨與勞務以「市場價值」計算的 總產值。 2. 附加價值法(要素所得法): 將產品在製造完成前的每一生產過程中所增創 的價值彙總 * 最終產值法=附加價值法 * 受限於中間性與最終產品的劃分困難,我國現 行統計大多採附加價值法。 節目錄

  21. 6-2.2 國民生產毛額(簡稱GNP) 1. GNP的意義 係指一國之「全體國民」在一定期間內所生產 的所有最終財貨與勞務,以市場價值計算的總 值。 2. GDP與GNP的區別 GDP以「國境」為界限,GNP以「國民」為界限。 GNP=GDP+(本國國民的生產要素參與外國生產之 報酬-外籍國民的生產要素參與本國 生產之報酬) =GDP+國外要素所得淨額 節目錄

  22. 6-2.3~6-2.6 國民生產淨額(簡稱NNP)        ~可支配所得(簡稱DI)6-2.3~6-2.6 國民生產淨額(簡稱NNP)        ~可支配所得(簡稱DI) 1. 國民生產淨額(NNP) 指一國國民在一定期間內所生產之最終財貨與勞務 扣除資本折舊後的市價淨值。 2. 國民所得(NI) 係指一國國民在一定期間內以其生產要素參與生產 而得到的報酬總和。 3. 個人所得(Personal Income)的意義 係指一國的個人或家計單位可獲得的所得。 4. 可支配所得(Disposable Income) 指一國的個人或家計單位收到所得後實際可自行支 配使用的所得。 節目錄

  23. 6-2.3~6-2.6 國民生產淨額(簡稱NNP)        ~可支配所得(簡稱DI)6-2.3~6-2.6 國民生產淨額(簡稱NNP)        ~可支配所得(簡稱DI) 例 假設甲國2004年國民所得會計資料如下(單位:百億美元) 節目錄

  24. 6-2.3~6-2.6 國民生產淨額(簡稱NNP)        ~可支配所得(簡稱DI)6-2.3~6-2.6 國民生產淨額(簡稱NNP)        ~可支配所得(簡稱DI) 甲國2004年的GDP、GNP、NNP、NI、PI、DI、S的估算如下: 解:GDP=C+I+G+(X-M)     =100+70+30+(154-104)=250(百億美元) GNP=GDP+國外要素所得淨額 =250+20=270(百億美元) NNP=GNP-折舊     =270-(70-55)=255(百億美元) NI=NNP-間接稅淨額 = 255-(28-3) = 230(百億美元) PI=NI-勞而不獲+不勞而獲 =230-(11+9+10+8+2)+(6+10) =206(百億美元) DI =PI-直接稅-家戶對國外移轉性支付 =206-12-4=190(百億美元) S =DI-民間消費支出=190-100=90(百億美元) 節目錄

  25. 6-3 國民所得在應用上的限制 國民所得會計中的各種指標有其用途: 1. 呈現一國在當期產出的經濟成果與生活水準的 高低。 2. 進而供作各國生活水準的比較之用。 3. 可以當做各國擬訂經濟政策的依據。 目錄

  26. 6-3 國民所得在應用上的限制 名目所得與實質所得 名目所得:係指以當期的市場價格計算的所得      水準,又稱貨幣所得。 實質所得:係指以基期的市場價格計算的所得 水準,又稱真實所得。 *基期的名目所得=實質所得 第t年的名目所得=PtQt 第t年的實質所得=PoQt Po:基期的物價 Pt:計算期的物價 Qt:計算期的產量 目錄

  27. 6-3 國民所得在應用上的限制 經濟成長率(Economic Growth Rate) 為衡量經濟成長幅度的指標,用以衡量一國生產能力的增加。 *經濟成長率乃指實質GDP的年增率。 第t年的經濟成長率=(Yt-Yt-1)/ Yt-1 ×100% Yt:第t年的實質GDP Yt-1:第t-1年的實質GDP 目錄

  28. 6-3 國民所得在應用上的限制 統計上無法呈現的缺點: 1. 漏掉未經市場交易的生產成果 2. 難以掌握地下經濟的產出 3. 無法反應所得分配是否平均 4. 不能辨識財貨品質與生產技術的變動 5. 忽略休閒的價值 6. 未扣除外部成本與負產品所造成的損失 目錄

  29. 6-3 國民所得在應用上的限制 新的經濟福利指標 1. 經濟福利量度(簡稱MEW): 由美國經濟學家杜賓與諾得豪斯提出。 2. 經濟福利淨額(簡稱NEW): 由美國經濟學家薩穆遜提出。 目錄

  30. 6-4 「貧窮」與「富裕」    -國民所得分配不均度的測量 目前世界各國所得分配的主要方式有三種: 1. 各取所值:個人所得決定於他對生產的貢獻力 (即其功能性的大小)。 2. 各取所需:個人所得決定於他的需要。   3. 各取等份:個人所得貧配均一,社會的成果由 全體人民平均分配。 * 各取所需與各取等份易淪為「均貧」。「各取 所值」易造成貧富不均。 * 前世界各國大多採用各取所值-功能性所得分 配。 目錄

  31. 6-4 「貧窮」與「富裕」    -國民所得分配不均度的測量 所得分配不均度的衡量指標: 1. 洛侖士曲線 2. 吉尼係數 3. 高低所得倍數 目錄

  32. 6-4 「貧窮」與「富裕」    -國民所得分配不均度的測量 目錄

  33. 6-4 「貧窮」與「富裕」    -國民所得分配不均度的測量 各不均度衡量指標與所得分配情形 目錄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