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 likes | 355 Views
今日之上海. 拍於上海花鳥蟲市場. 今日之上海. 拍於上海閔行區. 今日之上海. 上海閔行區鑫品南北乾貨批發市場. 數千年來中國民間傳講與娛樂文化中 的「蟋蟀 」 , 由上古 之「莎雞 」 說 ,經中世 之「鳴蟲 」 , 終至近世翻轉為士庶老小懷中手上 之「猛將 」 。 此生物在中國歷史文化,社會生活中之際遇,是比較文化史 上「景物 」 與「人事 」 交 相更替之一範例; 同游樂世界 the world of merry-making 在 明清帝國之建立與鄉村向城市發展有內在之聯繫. Sentiments of the Fall at Play.
E N D
今日之上海 拍於上海花鳥蟲市場
今日之上海 拍於上海閔行區
今日之上海 上海閔行區鑫品南北乾貨批發市場
數千年來中國民間傳講與娛樂文化中的「蟋蟀」 ,由上古之「莎雞」說,經中世之「鳴蟲」 ,終至近世翻轉為士庶老小懷中手上之「猛將」 。 此生物在中國歷史文化,社會生活中之際遇,是比較文化史上「景物」與「人事」交相更替之一範例; 同游樂世界the world of merry-making在明清帝國之建立與鄉村向城市發展有內在之聯繫 Sentiments of the Fall at Play 「Along the River during the Ch’ing-ming Festival「清明上河圖 (清院本)
「蟋蟀」 唐風「蟋蟀」文曰: 蟋蟀在堂, 歲聿其莫 今我不樂, 日月其除 「Picture of Cricket (蟋蟀圖),「The Complete Classics Collection of Ancient China 古今圖書集成, 1706.
「詩經 七月」豳風文曰: 五月斯螽動股 六月莎雞振羽 七月在野 八月在宇 九月在戶 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 斯螽圖,古今圖書集成, 1706. ← 莎雞圖, 古今圖書集成, 1706.
許多詠物思人的難抑之情,在經史雜集中所窺由鳴而躍,由耳而目,由聲至色的中國娛樂習好演變,與蟋蟀及其「分身」之相會相處中,亦顯而易見。許多詠物思人的難抑之情,在經史雜集中所窺由鳴而躍,由耳而目,由聲至色的中國娛樂習好演變,與蟋蟀及其「分身」之相會相處中,亦顯而易見。 文人墨客筆下之蟋蟀 杜甫(712-770)「促織」 蘇軾(1037-1101)「促織」 楊萬里(1127-1206)「放促織賦」 高啟(1336-1373)「聞早蛩赋」 袁宏道(1568-1610)「促織志」 From Village Kids to Urban Players 蘇焯. 端陽戲嬰圖.12世紀 臺北故宮博物院 藏
兒童遊戲之戲蟲多于鄉野空曠之地,城市居者之鬥蟋蟀引發自然野趣情懷兒童遊戲之戲蟲多于鄉野空曠之地,城市居者之鬥蟋蟀引發自然野趣情懷 (唐)杜甫,《促織》 促織甚微細,哀音何動人。 草根吟不穩,床下夜相親。久客得無淚,放妻難及晨。 悲絲與急管,感激異天真。 (宋)朱繼芳,《蛩》 一蛩何唧唧, 吟落儿童心。只在竹籬外, 篝燈無處尋。 「老小囝」 Anonymous. 」Portrait of Virginity」 宋人畫童真像.Sung Dynasty (960-1279). Courtesy of the National Palace Museum, Taiwan, Republic of China.
蟋蟀:從感時傷懷,到野村童戯,到功蟲鬥士 • 文人筆下的鬥蟋蟀:「見敵豎兩股,怒鬚如卓棘,昂藏忿塞胸,彭亨氣填胸」 • 這種奮不顧身,前赴後繼的描述,是真的因爲蟋蟀本來就具有好纏好斗,視死如歸的性格嗎? • 還是這鬥場賭局,一如「功蟲錄」譜中的英雄烈士,不過是明清士人、紳商手中的玩弄,心中捏造出來的與市井之燈紅酒綠輝映的另一種幻影,在帝國之晚景,迴光返照著許多失意而欲一搏的人生?
緙絲或宮廷畫:早在鬥蟋蟀到達鼎盛之明清之前的南宋,鬥蟋蟀即與政治文化深切相關,而不僅僅是審美之索求。緙絲或宮廷畫:早在鬥蟋蟀到達鼎盛之明清之前的南宋,鬥蟋蟀即與政治文化深切相關,而不僅僅是審美之索求。 明 緙絲螽斯海棠 蘇漢臣. 秋庭戲嬰圖
賈似道(1213-1275) 《宋史賈似道傳》描述此奸相荒淫誤國,好色縱賭。 成人男女「鬥蟋蟀」為樂。 蟋蟀不復過去生於野外,以鳴聲悅人的小蟲,而是正在以為人眷養,示人鬥性的新姿態,步步走向與中國人世交會的另一個新舞臺。 The City of Hsiang and Valleys in the Fall 川劇《紅梅記》中賈似道扮相(2007年演出攝影)
「時襄陽圍已急,似道日坐葛嶺,起樓閣亭榭,取宮人娼尼有美色者為妾,日淫樂其中。 」 「唯故博徒日至縱博,人無敢窺其第者。其妾有兄來立府門,若將入者,似道見之,縛投火中。 」 「嘗與羣妾踞地鬬蟋蟀。所狎客入,戲之曰,此軍國重事邪。」 脫脫,《宋史 列傳第233》, 二十四史點校本), 北京:中華書局,1977
賈似道之名:似道 字面含義之解 老子《道德經》:「道可道,非常道。」賈似道之字:秋壑 壑之秋色 宋史對賈似道淫樂之誚毁 人性求樂之本真 Chia Ch’iu-huo 賈秋壑.《鼎新圖像蟲經》(明萬曆刊本), 15th century.
↓William Hogarth. “The Orgy.” c. 1735. Sir John Soane's Museum, London. ↑ David the Younger Teniers. “Figures Gambling in a Tavern.” 1670. Private collection.
鬥蟋蟀器物 (清)拙園老人,《蟲魚雅集》 「好此者,每為講究,多所購求,盆設多桌,蟲分諸色,一切器具精工,無不佳妙。」 「至排門時,各炫其美,各夸其良。」 • The assorted instruments for catching: • The copper-wired snatcher • The bamboo stick pricker • The palm-leaf fan
養蟋蟀之主要文物: • 養盆 • 過籠 • 飲水器 • The dwelling pot (養盆) • The passing corridor (過籠) • The drinking cup
1 • 鬥蟋蟀相關之文物: • 鬥蟲請帖 • 蛐蛐秤兒 • 萬禮張小罐四具及提匣 (前秋上局用) • 後秋上局用圓籠 4 2 3
過籠(「萬禮張」造) 養盆 (「趙子玉」)
Fans 恩溥臣,《鬥蟀隨筆》(庚申年十月十九日立)。此書可謂北方養家之《功蟲錄》,所記善戰之蟲始於光緒二十一年(1895),止於民國九年庚申(1920)
蟋蟀:景物與人文 • 歷來中國的騷人雅士,由杜甫而張耒,由蘇軾而岳珂,吟詠不斷 • 就景物與人事在蟋蟀或促織身上的展演而言,文本主觀所見的痕跡,似乎多是以人弄物,以人感興,以物從人、遂人、就人的一篇篇歷史文化之遺徑。 • 文化代代相承的一種感觸和情懷上的印模,模模相印,心心相因,使得莎雞,或者促織,或者蟋蟀,與人的相處,尤其是與歷史上華夏漢人的相交接,總在一種大致的形式框架裏兜圈子。 • 舊而益新,新中有舊,歷久彌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