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6k likes | 2.33k Views
供应链管理. 主编:孙颖荪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第一章 供应链管理基础理论. 1.1 供应链的基本概念 1.2 供应链管理的产生 1.3 供应链管理的概念和内涵. 1.1 供应链的基本概念. 1.1.1 供应链的概念 1. 国外关于供应链的定义 ( 1 )美国物流专家马丁 · 克里斯多夫教授 ( 2 )美国供应链协会 ( 3 )全球供应链论坛 ( 4 )美国的史蒂文斯. 1.1 供应链的基本概念. 2. 我国对供应链的定义及其含义
E N D
供应链管理 主编:孙颖荪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第一章 供应链管理基础理论 • 1.1 供应链的基本概念 • 1.2 供应链管理的产生 • 1.3 供应链管理的概念和内涵
1.1 供应链的基本概念 • 1.1.1 供应链的概念 1.国外关于供应链的定义 (1)美国物流专家马丁·克里斯多夫教授 (2)美国供应链协会 (3)全球供应链论坛 (4)美国的史蒂文斯
1.1 供应链的基本概念 2.我国对供应链的定义及其含义 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网链结构和模式。
1.1 供应链的基本概念 • 1.1.2 供应链的特征 1.复杂性。 2.动态性。 3.市场性。 4.相对性。 5.增值性。 6.风险性。
1.1 供应链的基本概念 • 1.1.3 供应链的分类 1.内部供应链和外部供应链 内部供应链是指企业内部产品生产和流通过程中所涉及的采购部门、生产部门、仓储部门、销售部门等组成的供需网络。 外部供应链是指涵盖企业的并与企业相关的产品生产和流通过程中所涉及的供应商、生产商、储运商、零售商以及最终消费者所组成的供需网络。
1.1 供应链的基本概念 • 1.1.3 供应链的分类 2.稳定的供应链和动态的供应链 基于相对稳定、单一的市场需求而组成的供应链稳定性较强,而基于相对频繁变化、复杂的需求而组 成的供应链则动态性较强。
1.1 供应链的基本概念 • 1.1.3 供应链的分类 3.平衡的供应链和倾斜的供应链 根据供应链容量与用户需求的关系可以划分为平衡的供应链和倾斜的供应链。
1.1 供应链的基本概念 • 1.1.3 供应链的分类 4.有效性供应链和反应性供应链 有效性供应链主要体现供应链的物理功能,即以最低的成本将原材料转化为零部件、半成品、产成品以及在供应链中的储运等. 反应性供应链主要体现供应链的市场中介功能,即产品分配到满足用户需求的市场,对未预知的需求作出快速反应等。
1.2 供应链管理的产生 • 1.2.1 供应链管理产生的必然性 1.市场需求的变化 2.竞争环境的变化 3.传统管理模式的弊端
1.2 供应链管理的产生 • 1.2.2 供应链管理产生的可行性 1.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 2.经济一体化和全球化的形成 3.物流技术与物流管理的发展 4.企业内部管理观念的转变
1.2 供应链管理的产生 • 1.2.3 供应链管理的发展历程 1.20世纪80年代前阶段 2.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阶段 3.20世纪90年代以后阶段
1.3 供应链管理的概念和内涵 • 1.3.1 供应链管理的概念 供应链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SCM)是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全面规划供应链中的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并进行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
1.3 供应链管理的概念和内涵 • 1.3.2 供应链管理的内涵 1.供应链管理是一种集成的管理思想和方法 2.供应链管理是一种管理策略 3.供应链管理是一种战略管理
1.3 供应链管理的概念和内涵 • 1.3.3 供应链管理的内容 1.客户服务 2.一体化管理 3.信息流、物流 和资金流的协调管理
1.3 供应链管理的概念和内涵 • 1.3.4 供应链管理的目标 1.总成本最低化 2.客户服务最优化 3.总库存成本最小化 4.总周期时间最短化 5.物流质量最优化
第二章供应链的规划和设计 • 2.1 供应链的规划 • 2.2 供应链的决策 • 2.3 供应链的设计
2.1 供应链的规划 • 2.1.1 供应链规划的原则 1.做好内部整合 2. 供应链上的信息必须共享 3.充分授权 4.操作流程数据必须精确 5.落实在物流上 6. 高效的事项管理 7.一体化的集成供求软件系统 8.规划必须一元化、同步化、科学化和数字化
2.1 供应链的规划 • 2.1.2 供应链的结构模型 1.链状模型 该模型表明产品的最初来源是自然界,如矿山、油田、橡胶园等,最终去向是用户。
2.1 供应链的规划 • 2.网状模型 涵盖世界上所有厂家,把所有厂家都看做是其上面的一个节点,并认为这些节点存在着联系
2.2 供应链的决策 • 2.2.1 供应链决策的层次 1.供应链策略 2.供应链计划 3.供应链运作
2.2 供应链的决策 • 2.2.2 供应链决策的影响因素 1.库存 (1)库存在供应链中的作用。 (2)库存在竞争策略中的作用。 (3)库存决策因数
2.2 供应链的决策 • 2. 运输 (1)运输在供应链中的作用。 (2)运输在竞争策略中的作用。 (3)运输决策因数
2.2 供应链的决策 • 3. 设施 (1)设施在供应链中的作用。 (2)设施在竞争策略中的作用。 (3)设施决策因数。
2.2 供应链的决策 • 4. 信息 (1)信息在供应链中的作用。 (2)信息在竞争策略中的作用。 (3)信息决策因数。
2.3 供应链的设计 • 2.3.1供应链的设计基本要求: 1.客户优先2.定位明确 3.防范风险 4.量力而行
2.3 供应链的设计 • 2.3.2 供应链设计的基本内容 1.供应链合作伙伴选择 2.网络结构设计 3.组织机制和管理程序 4.供应链运行基本规则
2.3 供应链的设计 • 2.3.3供应链的设计策略 1.产品类型 不同的产品类型对供应链设计有不同的要求,高边际利润、不稳定需求的革新性产品(Innovative Products)的供应链设计就不同于低边际利润、有稳定需求的功能性产品(Functional Products)
功能性产品 革新性产品 有效性供应链 匹配 不匹配 反应性供应链 不匹配 匹配 2.3 供应链的设计 • 2设计策略
2.3 供应链的设计 • 3.设计步骤 (1)分析市场竞争环境(2)分析、总结企业现状 (3)提出供应链设计项目,确立供应链设计目标。(4)分析供应链的组成 (5)分析和评价供应链设计的技术可能性 (6)设计供应链(7)检验供应链
2.3 供应链的设计 • 2.3.4 供应链设计的原则 1.顶向下和自底向上相结合的设计原则 2.简洁性原则 3. 集优原则(互补性原则) 4.协调性原则 5.动态性(不确定性)原则 6.创新性原则 7.战略性原则
第三章 供应链管理策略及应用 • 3.1快速反应策略及其应用 • 3.2有效客户响应策略及其应用 • 3.3联合计划、预测和补货策略及其应用
3.1快速反应策略及其应用 • 3.1.1 QR策略的内涵 1.QR的产生背景 快速反应是20世纪80年代开始于美国,由美国的纺织与服装行业以及主要的连锁零售商等为主力开始推动的。 1986年以后,美国的百货公司和连锁店也开始假如推动的行列,为了增加营业绩效,导入QR的零售商越来越多。
3.1快速反应策略及其应用 • 2.QR的定义 QR是指在供应链中,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零售商和制造商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利用EDI等信息技术,进行销售时点的信息交换以及补货补充等其他经营信息的交换,用多频度、小数量配送方式连续补充商品,以实现缩短交货周期、减少库存、提高客户服务水平和企业竞争力的供应链管理方式。
3.1快速反应策略及其应用 • 3.1.2 QR的应用的条件 1.改变传统的经营方式,革新企业的经营 意识和组织 2.成功进行QR活动的前提条件是开发和应 用现代信息处理技术 3.必须与供应链各方建立战略伙伴关系 4.必须改变传统的对企业商业信息保密的做法 5.供应方必须缩短生产周期和商品库存
3.1快速反应策略及其应用 • 3.1.3 QR应用的步骤 1.条形码化和EDI的推广应用 2.内部业务处理的升级,包括频繁的 小批量补货和零售空间管理 3.与贸易伙伴密切合作,采用更高级的 QR策略
3.1快速反应策略及其应用 • 3.1.4 QR应用的效果 1.QR对厂商的应用效果 (1)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 (2)厂商的相关费用大幅降低。 (3)厂商的生产计划更加准确。
3.1快速反应策略及其应用 • 2.QR对零售商的应用效果 (1)销售额的大幅增加。 (2)商品周转率的大幅度提高。 (3)需求预测误差大幅度减少
3.2有效客户响应策略及其应用 • 3.2.1 ECR的内涵 1.ECR产生的背景 (1)零售商的销售增长放慢。 (2)市场从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 (3)新的零售形式的出现。
3.2有效客户响应策略及其应用 • 2.ECR的定义 ECR指的是一个生产厂家、批发商和零售商等供应链组成各方相互协调和合作,更好、更快并以用更低的成本满足消费者需要为目的的供应链管理系统。
3.2有效客户响应策略及其应用 • 3.ECR的目标 ECR的主要目标是降低供应链各个环节的成本。ECR的最终目标是建立一个具有高效反应能力和以客户需求为基础的系统,使零售商及供应商以业务伙伴方式合作,提高整个供应链的效率,而不是单个环节的效率,从而大大降低整个系统的成本、库存和物资储备,同时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
3.2有效客户响应策略及其应用 • 3.2.2 ECR应用的条件 1.信息技术条件 2.营销技术条件 3.组织革新条件 4.物流技术条件
信息 零售商 消费者 有效的 店内布局 有效的 补货 有效的 促销 有效的新产品导入 批发商 生产商 供应商 信息 3.2有效客户响应策略及其应用 • 3.2.3 ECR应用的内容
3.2有效客户响应策略及其应用 • 3.2.3 ECR应用的内容 1.有效的店内布局 2.有效的补货 3.有效的促销 4.有效的新产品导入
3.2有效客户响应策略及其应用 • 3.2.4 ECR应用的效益 1.有形的成本节约 2.无形的利益
3.3 联合计划、预测和补货系统策略及应用 • 3.3.1 CPFR的内涵 • 1.产生背景 1959年,北美跨产业商务标准自发联合会提出了“连续补货计划” ,1997年,又将这一理念扩展到了CFPR ,1999年,开发了CPFR伙伴关系协作模式。 2002年6月公布了2.0版的CPFR。
3.3 联合计划、预测和补货系统策略及应用 • 2.定义 CPFR是一种协同式的供应链库存管理技术,该技术以提高消费者价值为共同目标,通过供应链上企业的相互协作,共享标准化的信息,制定有的放矢的计划,开展准确的市场预测、有效的库存管理,根据需求动态及时补货,以提高整个供应链的业绩和效率。
3.3 联合计划、预测和补货系统策略及应用 • 3.特点 (1)面向客户需求的合作框架 (2)基于销售预测报告的生产计划 (3)供应过程中约束的消除
3.3 联合计划、预测和补货系统策略及应用 • 3.3.2 CPFR应用的条件 1.建立和完善管理信息系统 2.调整企业管理流程和制度 3.企业联盟中的诚信机制 4.企业之间的权力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