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0 likes | 566 Views
天泉堂 - 探訪技巧一、二、三. 第三課 ﹕ 面談過程與 安慰人的技巧. 2014 年 1 月 22 日 浸信會愛 羣社會服務處. 訓練流程. 回應對方. Paraphrasing – 複述 ( 以較少字眼去演繹對方說話的意思 ) ;言簡意賅 目的 ﹕- 讓對方知道你正在聆聽他及明白他 - 澄清不清楚的地方 - 指出重點 - 確定我們所了解的訊息沒有錯
E N D
天泉堂-探訪技巧一、二、三 第三課﹕面談過程與安慰人的技巧 2014年1月22日 浸信會愛羣社會服務處
回應對方 • Paraphrasing –複述(以較少字眼去演繹對方說話的意思);言簡意賅 • 目的﹕-讓對方知道你正在聆聽他及明白他 -澄清不清楚的地方 -指出重點 -確定我們所了解的訊息沒有錯 -在對答的過程中,讓對方繼續暢所 欲言
例子 • 說﹕「我唔了解她,一時一樣,佢呢一刻對我好好,但轉個頭佢就表現得好cool」 • 答「佢好似好唔一致」 • 說﹕「佢好論盡,喺一間唔出名既大學畢業。出到黎做野又冇再進修,而且同太太既關係又唔係咁好」 • 答﹕「你覺得佢唔係叻」
進一步了解自己和他人行為背後的內心世界 尋找人最根本的需要
沙維雅模式的冰山比喻 • 少部份突出海面的冰山 • 比喻人的可見的「表面行為」 • 沉在海裡,深不可測,不易為人窺探的冰山底層(內心),才是人際關係的發展和破裂的關鍵 • 要了解和轉化人際關係,就要注意冰山底層,而非停留在表面行為
沙維雅模式的冰山比喻(續) • 勾畫出個人「內在世界」的各個部份 • 「未被滿足的期待」是人生歷程中常碰到的困境,導致不快樂 • 對自己、對他人;他人對自己 • 當期待未被滿足時,伴隨而來的感受是﹕生氣、受傷害、傷心及失望等
沙維雅模式的冰山比喻(續) • 不將討論重點放在問題或難題本身,而是個人應對問題的方式 • 問題所引起的情緒反應,對自己的觀點和信念之衝擊 • 強調事件所帶來的影響而非事件本身 • 協助對方檢查自己的冰山,從而得知事件對個人的影響,改變其應對問題的方式 • 改變其行為、感受、觀點、期待等,進而協助對方的生命變得更為統一、整全
冰山的比喻 行為、口語和非口語信息 應對模式、生理狀態 (討好、指責、超理智、逃避、和諧一致、失眠) 感受 (如﹕興奮、悲哀、憤怒、平靜) 感受的感受 (如﹕對自己的憤怒感到內疚) 觀點/ 思想 (信念、主觀現實、價值觀、成見、假設、規條) 期望 (對自己、對他人;他人對自己) 渴求 (人類共有的渴求﹕被愛、被尊重、被接納、被認同、被視為有價值、自由) 自我 (生命力、心靈狀態、內涵、自我價值)
行為、口語和非口語信息 應對模式、生理狀態 感受 感受的感受 觀點/ 思想 期望 渴求 有癌症 / 入院做手術後呆坐在病床上 逃避、不想討論 迷惘 絕望 生存毫無意義 / 自己人生很失敗 死前可得到別人 / 家人的探訪 被接納 / 被尊重 / 被視為有價值 自己人生還有值得感激的地方 自我
在日常生活中應用「冰山」 練習
1.面談前的準備 • 準備好自己,對自己和諧一致、全程投入 • 生理上的準備 • 心理上的準備 • 環境上的準備
2.與被探訪者的連線 • 3.聆聽呈現的問題 • 運用冰山的比喻 • 着重了解事件對被訪者的影響(心路歷程vs事件的經過) • 將問題轉化為正向的目標,視為一個成長的經驗
5.全面的評估 • 呈現的問題-期望-意義 • 面對壓力的應對 • 運用歷程式問題了解困境發掘內在資源 • 評估即時或潛在危險
全面的評估 • 探討原生家庭應對困境的方式 • 探索未了的情意結/未滿足的期待及渴望 • 檢視其改變的可能性 • 不時檢討所談論的內容是被訪者的意願
6.尋找被訪者的磐石 • 發掘「寶藏」,被欣賞的特質 • 燃點希望、提升正能量
7.引發改變 • 「你希望有些什麼會發生」 • 進行正向重構 • 將障礙拆細成一小部份,逐一處理
處理期望的方法 • 放開它-let go • 接納,學習 • 轉化它-find alternatives • 修定
處理期望的方法 • 抓緊它-hold on • 分析抓緊期望不放的得與失 • 滿足它-work on • 鼓勵被訪者排除障礙,重訂優次 • 提昇它-go to your yarn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