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4

第六章 开发创造的心智

第六章 开发创造的心智. 本章要点. 创造力的内涵 创造过程的演化 影响创造力的心智因素 影响创造力的环境因素. 导读案例 6 瑞士美度表的创新灵感.

hasad-bryan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六章 开发创造的心智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六章 开发创造的心智 本章要点 创造力的内涵 创造过程的演化 影响创造力的心智因素 影响创造力的环境因素

  2. 导读案例6瑞士美度表的创新灵感 • “灵感”与“永恒”是瑞士美度表诞生至今,近百年的岁月中一直孜孜追求的品牌精髓。从经典美好的事物中汲取灵感,将其融入精密的制表设计之中,历经时光流转,依旧历久弥新。秉持着这一品牌精髓,自2010年起,美度表呈现的灵感三部曲,展现了美度从2010年的“发现”、2011年的“感受”到2012年的“创造”高潮迭起的灵感之路。作为“美度灵感三部曲”的第三部——“灵感创造永恒”将为人们开启又一个瑰丽梦幻的灵感世界,美度始终相信,只有拥有一双发现灵感的眼睛,一颗感受灵感的心灵,将生活点滴中的灵感珍藏,才能创造出永恒传世的经典之作。

  3. 第一节 创造力的内涵 一、创造力的内涵 • 创造力是创新的根源,创新则是创造力见诸社会的具体实践,因此,创造力是人类一切行为中最重要同时也是最值得研究的行为。创造力体现的主要特征是具有新颖性与有用性。

  4. 二、创造力的分类 根据创造力起源不同,将创造力的种类分为3类 (1)标准式创造力 (2)探索性创造力 (3)意外式创造力

  5. (1)标准式创造力 • 标准式创造力关注生产创意来解决某些特殊的需要、问题和目的,这种目的明确的标准式创造力较其他创造力成本更为合适,但同时也限制了创造力的前景。

  6. (2)探索性创造力 • 探索性创造力关注产生更为广泛的创意,这些可能与已知的需求并无必然关系。探索性创造力不是严格聚焦于发现特定的、已知的问题。探索性创造力揭示机会。

  7. (3)意外式创造力 • 尽管以外式创造力或是无意中冒出来的,或是通过随意的观察,或是通过意外实验所产生的结果,但是这种意外式创意其实都是给予那些“有准备头脑”的。

  8. 三、可以培养和开发创造力吗 • 关于创造力是否人人具备,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国外学者多数认为创造力是某些个体与生俱来的“天赋”,是上帝所赐的礼物。

  9. 近十几年来,人们的看法有了很大的改变。多数学者认为创造力是所有人都所具有的一种能力。近十几年来,人们的看法有了很大的改变。多数学者认为创造力是所有人都所具有的一种能力。 • 对于从少数“天才”到人人具有创造力的观点的转变,为企业实行全员创新提供了可能性。创造力对组织至关重要,它是打开变革和创新之门的钥匙。

  10. 第二节 创造过程的演化 • 一、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 准备阶段要发现问题,并对问题进行选择与评价,有意识地积累按所研究领域的逻辑规则划分的知识,并确定一种“问题态度”。

  11. 该阶段的主要内容包括: • 1、对需求的分析和观察。 • 2、观察、分析难点,并找出问题之所在。 • 3、选择和评价问题,确定要研究的问题。 • 4、收集数据和资料。 • 5、分析相关资料。 • 6、消化材料。 • 7、通过思想假设积累各种方案。

  12. 二、第二阶段——孕育阶段 • 这一阶段也称为酝酿或潜伏期,是创造过程中孕育、产生解决问题的创造性思维的阶段,也可以说是创新过程的核心阶段。

  13. 这个阶段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 • (1)仔细审阅现有的信息; • (2)形成目标解,分析不同解的优缺点; • (3)将分散的材料加以综合分析和整合; • (4)孕育和引出思想火花。

  14. 三、第三阶段——明朗阶段 • 这是一个看到了对问题的解决的阶段。在此阶段,人们有时会感到一种突然产生的直觉上的感悟和清澈的顿悟,问题一下子变得开朗起来。

  15. 这个阶段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 • (1)产生新思想; • (2)修改和完善; • (3)发明或创造。

  16. 四、第四阶段——验证阶段 • 这一阶段主要是判断创新思想的正确性,是个体对整个创造过程进行反思的过程。在这个阶段,把抽象的新观点落实在具体的操作上,提出的解决方法必须详细、具体地叙述出来并加以运用和验证。

  17. 这个阶段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 • (1)进行适宜性的检验; • (2)将结果同有关方面沟通; • (3)假设检验; • (4)进行组织和社会系统的变革以克服创造力的阻碍因素。

  18. 第三节 影响创造力的心智因素

  19. 影响创造力的心智因素: • 一、影响创造力心智要素之一——个性特征 • 二、影响创造力心智要素之二——智商 • 三、影响创造力心智要素之三——情商 • 四、影响创造力心智要素之四——认知风格 1.对“内省”的认知 2.对“容异”的认知 3.对“重构”的认知

  20. 第四节 影响创造力的环境因素 • 一、影响创造力环境因素之一——组织创新氛围 如果一个组织有完整统一的 结构、强调多样性、组织内 外具有多元的联系纽带、部 门之间具有重迭交错的任务 分割、强调合作与团队工作、 组织成员具有集体的荣誉感 与坚定信念7个特质,将最 有利于创新和创造性活动的发生。

  21. 有助于创造实现的组织氛围应该具备以下条件:有助于创造实现的组织氛围应该具备以下条件: • 1、能力的培养,该组织能鼓励组织成员创造力的培养。 • 2、诱因的提供,即组织能提供有助于创新发生的诱因。 • 3、障碍的排除,指组织能够设法移除阻碍创造力和创新发生的各因素。

  22. 二、影响创造力环境因素之二——团队创新氛围二、影响创造力环境因素之二——团队创新氛围 • 团队中每个成员都会对团对产生影响,同样团队也影响着其中的个体,影响个体的处事方式、工作能力、甚至是思维模式和价值观。创造力作为个人的一种复杂的心智能力,也会直接或间接地受到团队的影响。

  23. 1.团队领导的领导风格和领导支持 • 有助于激发创造力的领导风格应该是: • (1)构建明确的发展愿景,并深入人心。 • (2)对员工创造性工作的及时鼓励。 • (3)对员工创造性工作的及时和公正的评价和反馈。 • (4)加强和员工的创造性工作上的互动和交流,提供智力上的支持。 • (5)适当授权,给员工创造性活动的开展以弹性空间。

  24. 2.团队成员的支持和交互 • 有助于激发创造力的团队成员的支持和交互作用应该是: • (1)团队成员的相互理解和信任。 • (2)团队成员的积极沟通和交流。 • (3)团队成员的积极配合和支持。 • (4)针对问题的争论和竞争在一定范围有利于创造性的开发。

  25. 3.团队的异质构成和结构 • 有助于激发创造力的团队构成的特点应该是: • (1)团队成员具有适中的任务经验。 • (2)团队成员具有与任务及住址相关的知识。 • (3)团队成员具有适宜的多样性和异质性。

  26. 三、影响创造力环境因素之三——工作任务特性三、影响创造力环境因素之三——工作任务特性 • 1.任务的特征 • 2.任务目标 • 3.资源提供 • 4.评价和反馈

  27. 第五节 如何汇聚为团队创造力 • 一、团队创造力的内涵 由于创造力概念的复杂性, 对团队创造力的定义并没 有统一,但总体上来看, 许多学者都是从创造过程 视角来界定团队创造力, 对“团队创造力是团体的 创造性品质及其在创造成 果中的具体表现”具有共识。

  28. 二、团队创造力的评估 1、团队成员 团队成员指标

  29. 2.团队领导 团队领导指标

  30. 3.团队氛围 团队氛围指标

  31. 4.团队构建 团队构建指标

  32. 5.任务水平 任务水平指标

  33. 三、团队创造力开发策略 • 1.建立学习型团队 • 2.构建团队心理契约 • 3.营造易于形成团队创造力的组织氛围 • 4.选拔具有创新管理特点的领导 • 5.选拔并培养具有创造能力的团队成员

  34. 思考题??? • 1、结合所在组织创造活动,分析应该具有的创造力的类型。 • 2、如何理解创造的四个阶段模型对于创造活动的作用。 • 3、分析个人的个性特征和认知风格,对自己的创造能力进行评价。 • 4、结合所在组织的创造活动,分析阻碍创造力的因素有哪些,如何改进。 • 5、对所在团队的创造力进行评估,指出存在的问题和提出改进措施。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