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8

第二章 家畜传染病的防疫措施

第二章 家畜传染病的防疫措施. 查明和消灭传染源,截断病原体的传播途径,提高家畜对传染病的抵抗力。 根据各种传染病的特点,对各个不同的流行环节,分清轻重缓急,找出重点措施,以达到在较短期间内,用最少的人力、物力控制传染病的流行。. 综合性防制措施: “养”、“防”、“检”、“治” 养: 饲养管理,提高动物的非特异性抵抗力 防: 预防接种 防止环境污染,成为病原体的传播媒介 检: 检疫,畜禽检疫,畜产品检疫 治: 治疗, 特异性的生物制剂 抗菌素. 一、平时的预防措施. 疫病的预防 : 采取各种措施将疫病排除于一个未受感染的畜群之外。

harva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二章 家畜传染病的防疫措施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二章 家畜传染病的防疫措施 查明和消灭传染源,截断病原体的传播途径,提高家畜对传染病的抵抗力。 根据各种传染病的特点,对各个不同的流行环节,分清轻重缓急,找出重点措施,以达到在较短期间内,用最少的人力、物力控制传染病的流行。

  2. 综合性防制措施:“养”、“防”、“检”、“治”综合性防制措施:“养”、“防”、“检”、“治” 养:饲养管理,提高动物的非特异性抵抗力 防:预防接种 防止环境污染,成为病原体的传播媒介 检:检疫,畜禽检疫,畜产品检疫 治:治疗,特异性的生物制剂 抗菌素

  3. 一、平时的预防措施 • 疫病的预防:采取各种措施将疫病排除于一个未受感染的畜群之外。 • 疫病的防制:采取各种措施,减少或消除疫病的病源,以降低已出现于畜群中疫病的发病数和死亡数,并将疾病限制在局部范围内。 • 疫病的消灭:一定种类病原体的消灭。

  4. ①要坚持“自繁自养”的原则 “自繁自养”是防止从异地带进疫病的一项重要措施。 • 坚持自繁自养的动物场很少发生或不发生传染病。作为集约化养殖业,必须建立较完善的繁育体系,建立良种繁殖场和商品畜禽繁殖场,根据发展计划,养有一定数量的母畜,解决畜源不足的问题。 • 如果进行品种调配或必须从异地引进种畜时,必须从非疫区的健康场选购。在选购前应对该种动物作必要的检疫,购进后一般要隔离饲养一个月,经过观察并再次检疫证实无病后,才能合群并圈,并需根据具体情况给引进动物进行预防注射。

  5. 检疫 检疫就是应用各种诊断方法,对畜禽及产品进行疫病的检查、并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疫病的发生和传播。 • 产地检疫登门检疫、农贸市场检疫、牲畜市场 检疫 • 运输检疫铁路检疫 、交通要道口检疫 • 国境检疫进出口检疫 旅客携带动物检疫 国际邮包检疫 过境检疫

  6. ②坚持预防接种制度 预防接种是防制家畜传染病发生的关键措施。 • 要对当地传染病发生的种类和流行状况有明确的了解,针对当地发生的疫病种类,确定应该接种哪些疫(菌)苗 • 要做好疫病的检疫和监测工作,进行有计划的免疫接种,减少免疫接种的盲目性和浪费疫(菌)苗 • 要按照不同传染病的特点、疫苗性质、动物种类及状况、环境等具体情况,建立科学的免疫程序,采用可靠的免疫方法,使用有效的疫苗,做到适时免疫,保证高的免疫密度,使动物保持高的免疫水平 • 要避免发生免疫失败,一旦发生,应及时找出造成免疫失败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克服。

  7. 疫苗的种类 • 灭活疫苗:组织、病原体培养物 油佐剂或氢氧化铝胶 • 活疫苗:强毒苗—ILT 弱毒苗—ND、IBD、IB 异源苗—MD • 类毒素:破伤风 • 单克隆抗体独特型疫苗 • 基因工程疫苗合成肽苗或亚单位苗 重组活载体疫苗 基因缺失苗 基因疫苗

  8. 预防接种需考虑的问题 1、免疫接种注意事项 进行畜禽的健康检查矫正器械,严格消毒 畜禽保定要可靠按规定使用保管疫苗 按规定方式接种(皮下、肌肉注射、皮肤刺种、点眼、滴鼻、喷雾、饮水),操作规范 畜禽防疫接种后,加强对防疫接种后的反应检查工作:正常反应、严重反应、合并症 2、平时定期预防 3、发病时紧急预防 4、几种疫苗的联合使用 5、合理的免疫程序:根据各种疫苗的免疫特性来合理地制定预防接种的次数和间隔时间。

  9. ③做好养殖场环境、圈舍的清洁、卫生及消毒工作③做好养殖场环境、圈舍的清洁、卫生及消毒工作 • 动物的传染病可能有一种或两种以上传播途径,消毒、清洁卫生、杀虫、灭鼠等方法是消灭病原体、切断传染病传播途径的重要方法。 • 消化道、呼吸道、虫媒 • 清圈消毒是消灭外界环境中的病原、防制疫病发生的主要措施,圈舍地面、墙、栏杆上的粪尿要及时清除,饲槽及用具要勤加清洗。根据当地疫情和具体条件,定期对圈舍、食槽及饲养管理用具进行消毒。做好粪、尿及污水的处理,防止环境污染。

  10. 消毒的类型 • 预防性消毒:结合平时的饲养管理对畜舍、场地、用具和饮水等进行定期消毒,以达到预防一般传染病的目的。 • 随时消毒:在发生传染病时,为了及时消灭刚从病畜体内排出的病原体而采取的消毒措施。 • 终末消毒:在病畜解除隔离、痊愈或死亡后,或者在疫区解除封锁之前,为了消灭疫区内可能残留的病原体所进行的全面彻底的消毒。

  11. 消毒的方法 • 机械性清除:清扫、洗刷、通风 • 物理消毒法:阳光、紫外线和干燥 • 高温、煮沸、蒸汽 • 化学消毒法: • 凝固蛋白质:酚(石炭酸、来苏儿) • 溶解蛋白质:氢氧化钠、石灰 • 氧化蛋白类:漂白粉、过氧乙酸 •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新洁尔灭、洗必泰 • 醛类消毒剂 • 生物热消毒:用于粪便的无害化处理

  12. ④加强饲养管理,增强畜禽的抵抗力 动物能否发病及发病程度,与其非特异性抵抗能力有密切关系。 • 加强动物的饲养管理,注意环境卫生,执行严格的兽医卫生制度,增强机体健康和对外界致病因素的抵抗力,也是积极预防传染病的重要条件。同时,也要重视饲料和饮水的清洁卫生,不喂腐烂、发霉和变质饲料,圈舍要经常打扫,保持清洁、干燥,冬季要注意防寒保暖工作,食槽和管理用具保持清洁等等,都是预防疫病不可忽视的内容,也是保证动物生长发育和体格健壮、抗病力强的基本条件。 • 实行“全进全出”的饲养制度是集约化饲养的先进方法之一。

  13.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国外探索出一种以加药早期断奶(MEW)和改进的加药早期断奶(MMEW)为特征、有利于种猪场和商品猪场疫病控制和净化的养猪系统,命名为早期断奶隔离的分离式养猪系统(SEW)。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国外探索出一种以加药早期断奶(MEW)和改进的加药早期断奶(MMEW)为特征、有利于种猪场和商品猪场疫病控制和净化的养猪系统,命名为早期断奶隔离的分离式养猪系统(SEW)。 • 主要措施是将已获得多种免疫力的健康妊娠母猪群隔离到清洁的产房内分娩,通常健康母猪所生的仔猪是无菌的,仔猪通过初乳获得对病原休的被动免疫力后,尽早断奶(一般提倡在16-21日龄断奶),从母猪身边移走,可免受产房内存在的病原的感染; • 在保育和育肥全过程中,不同年龄批次的猪群始终处在彼此隔离和相对洁净的环境中以阻断猪群间疫病的水平传播。 • 用抗菌药物(饲料或饮水给药)控制猪群由于应激可能发生的细菌感染。

  14. ⑤重视场址选择,合理建筑、设计及布局 • 养殖场要建筑在背风向阳、地势高燥、排水方便、水源充足、水质良好、交通方便、距公路、河流、村镇、居民区、工厂、学校等500米以外的上风向。特别是距离畜禽屠宰、肉类和畜产品加工厂要更远一点。 • 生产区与生活区必须严格分开。原种场、种畜场、商品场、种禽场、孵化场、育雏舍、育成舍等必须分开,相距500米以上。各场之间应有隔离设施。 • 兽医室、病理剖检室、病死畜禽焚尸炉和粪便处理场都应设在距养殖场200米外的下风头。 • 粪便要在场外进行发酵处理。

  15. 要建饲料塔或饲料库,用专用车将饲料直接送饲料塔或料库。装料麻袋最好本场专用,以免外场带入病原。要建饲料塔或饲料库,用专用车将饲料直接送饲料塔或料库。装料麻袋最好本场专用,以免外场带入病原。 • 养鸡场的蛋盘和蛋箱消毒池建在生产区围墙同一水平线上;回场蛋盘车停在场外,蛋盘放入消毒池浸泡消毒4-6小时,然后取出洗净备用;蛋箱可熏蒸消毒。 • 养殖场大门、生产区入口要建与门同宽,长于汽车轮一周半的消毒池。各车间门口建与门同宽、长1.5米的消毒池。生产区门口还要建更衣消毒室和淋浴室。 • 场周围应建围墙和防疫沟,以防闲人和动物进入 • 养殖场应建深水井和水塔,用管道将水直接送入圈舍内。

  16. ⑥严格执行经常性的防疫卫生规章制度 • 要制订具体的兽医防疫卫生制度,明文张贴,作为全体人员的行动准则,遵照执行。 • 本场职工进入生产区,要在消毒室洗澡消毒后,更换消毒衣裤和靴帽,经消毒池消毒后方可进入。 • 种畜场谢绝参观。非生产人员不得进入生产区。维修人员也需消毒后才能进入。 • 场门口或生产区入口处的消毒池内消毒液须及时更换,并保持一定深度和浓度。冬季可加盐防止结冰。车辆进场时需经消毒池,并对车身和车底盘进行喷雾消毒。

  17. 保持畜舍的清洁卫生,饲槽、饮水器定期洗刷。地面保持清洁、干燥,定期进行消毒。保持畜舍的清洁卫生,饲槽、饮水器定期洗刷。地面保持清洁、干燥,定期进行消毒。 • 畜舍保持空气新鲜,光照、通风、温度、湿度应符合饲养管理卫生要求。 • 放入动物前、出售或转群时,圈舍及用具要彻底进行清扫、冲洗及消毒,并空关一定时间。 • 定期进行场区环境消毒及舍内定期消毒(猪、禽可带畜消毒)。 • 养禽场要严格执行种蛋及孵化室的兽医卫生防疫要求。 • 清理场内卫生死角,消灭蚊蝇,消除蚊蝇滋生地。 • 饲养人员要坚守岗位,自觉遵守防疫制度,严禁窜舍。各圈舍用具和设备必须固定使用。

  18. 二、扑灭措施 (一)、查明和消灭传染来源 1、报告疫情和确实诊断 发生传染病时,兽医应将疫情(包括可疑疫情)立即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报告的内容包括:畜别、发病时间、地点、发病及死亡头数、临诊症状、病理剖检变化、初步诊断及其防治情况等。必要时通知邻近乡、村及有关饲养场,以便采取预防措施。控制传染病的蔓延,消灭传染源是关键。

  19. 三类法定传染病 • 一类:口蹄疫、炭疽、蓝舌病、牛肺疫、非洲猪瘟、猪瘟、猪传染性水泡病、鸡瘟(A型流感)、非洲马瘟。 • 二类:布氏杆菌病、结核病、副结核病、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猪丹毒、猪肺疫猪霉形体肺炎、猪密螺旋体痢疾、猪萎缩性鼻炎、粘膜病、牛白血病、牛流行热、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羊痘、鼻疽、马传染性贫血、马鼻腔肺炎、鸡新城疫、禽霍乱、鸡马立克氏病、鸡白痢、鸭瘟、小鹅瘟、兔病毒性败血症、兔魏氏棱菌病、兔螺旋体病、兔出血性败血 • 三类:疥癣、钩端螺旋体病、日本吸血虫病、弓形体病、焦虫病、锥虫病、旋毛虫病、猪囊虫病、棘虫病、球虫病

  20. 传染病的诊断 当畜禽发生传染病时,兽医应立即到现场进行疫情调查,以及采取病料进行病原学检查等。将所收集的材料加以综合分析,作出诊断,并提出相应的畜禽传染病防制措施。 临诊诊断 流行病学调查 病变观察 微生物学 免疫学诊断

  21. 2、分群隔离 病畜:发生畜禽传染病的农场或自然村的全部畜禽要进行检疫。对检出的病畜禽要隔离、治疗 • 可疑发病群:与病畜禽有过密切接触(同群、同牧、同吃、同槽、同水),但无症状,应分开隔离,加强观察,进行紧急预防接种。 • 假定健康的畜禽:同在疫区,未与病畜禽密切接触。可根据情况用免疫血清或疫苗进行紧急预防注射

  22. 3、封锁疫区 发生传播迅速,危害严重的传染病,如炭疽、口蹄疫等一类动物疫病时,应划定疫区,进行封锁。根据我国划区封锁的经验,应按“早、快、严、小”的原则进行。“早”就是及早封锁,“快”是封锁要果断迅速,“严”是封锁要严密,“小”是把封锁区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内。要严格按照我国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中第三章第二十一条的有关规定执行封锁。

  23. 取得群众谅解,做到家喻户晓 • 封锁区周围疫立明显标志,设立岗哨 • 封锁区内严格执行隔离措施 • 妥善处理病畜粪便、尸体、畜产品,灭虫、消毒 • 疫区停止集市、畜禽的集散活动,停止配种 • 对疫区和受威胁区里的易感动物进行紧急接种,安全区也可接种,形成免疫带。 • 在最后一头病畜痊愈或死亡后,再经一定时间该病的潜伏期,如炭疽15天,口蹄疫14天等,不再出现新的病例,报请上级部门批准,经过彻底消毒后,才能解除封锁。

  24. (二)切断传播途径、消灭传播媒介 1、消化道为主要传播途径 停止被污染的牧场、水源、饲料,并消毒 2、呼吸道为主要传播途径 进行空气消毒 3、以吸血昆虫为主要传播途径 防止家畜被昆虫袭击,杀虫 4、以皮肤粘膜为主要传播途径 防止皮肤粘膜受创、创口消毒,消灭野生动物 5、消毒、杀虫、灭鼠

  25. (三)、提高动物机体的抵抗力 加强对畜禽的饲养管理,增强畜禽群抗病能力;每年定期搞好畜禽的预防接种工作,如炭疽芽孢苗、破伤风类毒素、猪瘟兔化弱毒疫苗、猪肺疫菌苗、猪丹毒菌苗、鸡新城疫疫苗、马立克氏病疫苗、鸡痘苗等的预防接种。

  26. (四)、治疗 治疗是防制畜禽传染病的重要措施之一,它可减少因传染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同时也是消灭传染源的方法之一,是综合防疫措施的一个组成部分。 • 一方面是针对病原体的治疗,如特异的高免血清(痊愈血清)、抗生素疗法和化学药物治疗 • 一方面是针对动物机体的治疗,如加强护理工作和多种对症治疗。

  27. 细菌性传染病:目前广泛采用抗生素和化学合成药物治疗。细菌性传染病:目前广泛采用抗生素和化学合成药物治疗。 • 病毒性传染病:尚无特异的治疗方法,高免血清或全血在疾病早期应用,有较好的疗效。除了特异性治疗外,抗生素等药物多用于防止细菌继发感染,对症疗法也是十分重要的。 • 中毒性疾病:对症治疗,解毒、镇静剂 • 霉菌性疾病:制霉菌素、双性霉素,CuSO4

  28. 某些疫病采用抗生素、化学合成药物后,常可收到良好的防治效果。一般将药物按照一定比例混入饲料或饮水中进行口服,是群体性药物防治的主要方式。某些疫病采用抗生素、化学合成药物后,常可收到良好的防治效果。一般将药物按照一定比例混入饲料或饮水中进行口服,是群体性药物防治的主要方式。 • 掌握适应症 • 考虑用量、用法、给药途径、不良反应、经济价值 • 不用滥用:药物敏感试验,交替使用敏感性的药物 • 联合应用应结合临诊经验控制使用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