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0 likes | 948 Views
第 9 章 酸碱平衡. 基本要求. 1 .掌握酸碱质子理论。. 2 .掌握一元弱酸、弱碱在水溶液中的质子转移平衡和近似计算;了解多元酸、多元碱、两性物质的质子转移平衡和近似计算。. 3 .掌握同离子效应和盐效应的概念。. 4 .掌握缓冲溶液的作用和组成、缓冲作用机制、能熟悉地计算缓冲溶液 pH 值;掌握缓冲溶液的配制原则、方法及计算。. 酸碱定义的 演变 : 1 、 经验时期: 2 、 半经验时期: 拉瓦锡 :酸中必有氧元素。 十九世纪前期 :酸是一个含氢的物质,与金属反应会发生氢气;碱是能与酸反应而生成盐的物质。 3 、 理论的建立:
E N D
第9章 酸碱平衡 基本要求 1.掌握酸碱质子理论。 2.掌握一元弱酸、弱碱在水溶液中的质子转移平衡和近似计算;了解多元酸、多元碱、两性物质的质子转移平衡和近似计算。 3.掌握同离子效应和盐效应的概念。 4.掌握缓冲溶液的作用和组成、缓冲作用机制、能熟悉地计算缓冲溶液pH值;掌握缓冲溶液的配制原则、方法及计算。
酸碱定义的演变: 1、经验时期: 2、半经验时期: 拉瓦锡:酸中必有氧元素。 十九世纪前期:酸是一个含氢的物质,与金属反应会发生氢气;碱是能与酸反应而生成盐的物质。 3、理论的建立: 酸碱电离理论,酸碱质子理论,酸碱电子理论等。
建立酸碱理论应包括的内容: 酸碱定义;酸碱反应实质的阐述;酸碱强度的定性和定量描述。 酸碱电离理论: 酸:在水溶液中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H+离子的化合物。 碱:在水溶液中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是OH-离子的化合物。
酸碱反应的实质:H+与OH-反应生成水。 酸碱强弱的定性描述:以水溶液中电离出H+离子或OH-离子的能力来描述。 定量描述:用酸、碱电离平衡常数来描述。 9-1 酸碱质子理论 布朗斯泰德-劳莱理论。 1、酸碱定义 酸:凡能给出质子(H+)的物质都是酸。 碱:凡能接受质子(H+)的物质都是碱。
即: 酸 = H+ + 碱 如: H2O = H+ + OH- H3O+ = H+ + H2O NH4+ = H+ + NH3 NH3 = H+ + NH2- 酸碱两性物质:既能给出质子,又能接受质子。 例如:HCO3-、H2O、 NH3、HSO4-是两性物质。
酸碱质子理论相对扩大了酸、碱定义。 概念: 共轭酸碱对:酸与其释放出H+离子后的相应的碱。 如:HCl-Cl-。 共轭碱:称Cl-为HCl的共轭碱。 共轭酸:称HCl为Cl-的共轭酸。 同一分子或离子而言,在不同的共轭酸碱对中既可做酸也可做碱。
如:H2O 、NH3、HPO42-等。 在此理论中,没有盐的概念。 2、酸碱反应实质 酸1 = H+ + 碱1 酸2 = H+ + 碱2 酸碱反应: 酸1 + 碱2 = 酸2 + 碱1
酸1碱2酸2碱1 HCl + NH3= NH4+ + Cl- H2O + NH3= NH4+ + OH- HAc + H2O = H3O+ + Ac- Al(H2O)63+ +H2O = H3O+ + Al(H2O)5(OH) 2+
故 酸碱反应实质 两对共轭酸碱对之间的质子传递。 反应方向:相对较强的酸碱反应生成较弱的酸碱。 3、酸碱强弱的定性描述 酸的强度:用给出质子的能力来量度。 强酸具有高度给出质子的能力。 如:HCl,HNO3等。
碱的强度:用接受质子的能力来量度。 强碱具有高度接受质子的能力。 如:OH-,PO43-,CO32- 结论:对于共轭酸碱对而言,共轭酸越强,则共轭碱越弱,反之亦然。 如:HCl-Cl-,HCl为强酸,Cl-为弱碱;H2O-OH-,OH-为强碱,H2O为弱酸。
不同反应类型用质子理论解释: a、电离:HNO3 +H2O= H3O++ NO3- 酸性HNO3强于H3O+,碱性H2O强于NO3-,反应向右趋势极大,进行到底。 NH3 + H2O ⇋ NH4+ + OH- NH3碱性弱于OH-,H2O的酸性弱于NH4+,反应向右趋势不大,可逆程度大。 b、中和: HCl+NH3=NH4++Cl- 酸性HCl强于NH4+,碱性NH3强于Cl-,反应向右趋势极大,进行到底。
c、水解: CN- + H2O ⇋ HCN + OH- CN-碱性弱于OH-,H2O酸性弱于HCN,水解程度小,可逆程度大。 酸碱质子理论也适合非水体系。 如:液氨体系。 氨的自偶(自解离)反应: NH3 + NH3⇋ NH4+ + NH2-
酸HA在液氨中: HA + NH3 = NH4+ + A- 碱B在液氨中: B + NH3 = BH+ + NH2- 酸碱强弱的定量描述:用酸碱反应平衡常数来描述。
补充: Lewis酸碱电子理论(electron theory of acid and base): 酸:可以接受电子对的物质。 碱:可以给出电子对的物质为碱。 酸碱反应实质:形成配位键,产物是酸碱配合物。 即:酸 + 碱 = 酸碱配合物 如:H+ + ∶OH- = H2O Ag+ + 2NH3 = Ag(NH3)2+
9-2 水的离子积和pH 1、纯水中: 水的自电离反应: H2O + H2O =H3O+ + OH- 简化: H2O =H+ + OH- 平衡时:Kc=[H+][OH-]/[H2O] 精确测定295K1L纯水中: [H+]=[OH-]=1.00×10-7mol.L-1
1升水中:nH2O=55.56 mol 则:[H2O]=55.56-10-7=55.56mol.L-1=常数。 故: [H+][OH-]=Kc[H2O] 令:Kc×55.56=Kw 得:Kw=[H+][OH-] Kw:水的离子积常数。
热力学方法计算Kw:见书313页。 H2O(l) = H+ (aq)+ OH- (aq) rGθ= fGθ(H+ )+ fGθ(OH- )- fGθ(H2O ) =0+(-157.3)-(-237.2) =79.9(kJ·mol-1) rGθ=-RTlnKwθ Kwθ =exp[-rGθ/RT] =1.00 ×10-14 水的自电离反应吸热,温度升高Kw增大。见书313页表9-1。
常温下:Kw=1.00×10-14 2、水做溶剂加入酸、碱时: a、在水中加酸构成酸性溶液时: [H+]>[OH-]或[H+]>1.00×10-7mol.L-1
b、在水中加碱构成碱性溶液时: [H+]<[OH-]或[H+]<1.00×10-7mol.L-1 c、常温下水溶液酸碱性的判据: 酸性溶液:[H+]>[OH-] 碱性溶液:[H+]<[OH-] 中性溶液:[H+]=[OH-]=1.00×10-7mol·L-1 3.PH值 酸度:通常指水溶液中的H+浓度 碱度:通常指水溶液中的OH-浓度
pH =-lg[H+] 同样,pOH=-lg[OH-] [H+][OH-]= Kw 所以 pH+pOH =pKw 常温 pH+pOH=14 常温下pH=7 中性溶液 pH<7 酸性溶液 pH>7 碱性溶液 pH的适用范围:0~14
9-3 酸碱盐溶液中的电离平衡 9-3-1强电解质 电离理论:强电解质在水中完全电离。 强电解质包括: 典型的离子键化合物、 强极性键共价型化合物( 强酸、强碱、多数盐)。 强电解质溶液的特点: 1、实验证明:强电解质电离的离子并不全是自由离子。 原因:离子间的相互牵制作用。
2、强电解质电离的离子可能与水发生水解反应。2、强电解质电离的离子可能与水发生水解反应。 例如,NH4Cl →NH4+ + Cl- 但是 NH4++H2O = NH3+H3O+ 3、强电解质浓溶液的不完全电离。P.316 9-3-2 弱电解质 电离理论:弱电解质在水中部分电离。 弱电解质包括: 弱酸、弱碱。
1、弱电解质在溶液中的电离: 电离平衡: 弱酸: HA+H2O = H3O++ A- 弱碱: B +H2O = BH ++ OH- 2、电离平衡状态的定量描述 (1)电离度 概念:电解质电离百分数。 α=(已电离分子数/电离前分子总数)×100% 分子数可由物质的量或浓度代替。P.316
(2)电离平衡常数: 弱酸: HA+H2O = H3O++ A- Ka= [H3O+][A-]/[HA] 弱碱: A-+H2O = HA + OH- Kb= [HA][OH-]/[A-] 共轭酸碱对: Ka×Kb=[H3O+]×[OH-]=Kw 温度一定时, Ka、Kb是常数,可查表。
[ 例9-1] P.317 结论:共轭酸碱常数可以互求.且酸越强,其共轭碱越弱. Ka和Kb是一种平衡常数,可以估计弱电解质电离的趋势。 Ka越大,酸越强;Ka越小,酸越弱 Kb越大,碱越强;Kb越小,碱越弱. 见表9-3 P.318
(3)Ki与α的关系: HA(aq) A(aq) + H+(aq) c c(1-α) cα cα [H+][A] c2α2 Ka= ————= ——— [HA] c(1- α) cα2 ≈ —— ( <5% 1- ≈1) 1 =
= 稀释公式的意义: (1)对同一弱电解质,Ki基本不变,溶液越稀,弱电解质的电离度越大。 (2)不同的弱电解质,浓度相同时, ɑ随Ki增大而增大。P.316 表9-2 思考:根据稀释定律,弱电解质浓度越小,电离度越大,因此“对于弱酸来说,溶液越稀,氢离子浓度越大,溶液的酸性越强”,此说法正确吗?
9-4 水溶液化学平衡的计算 9-4-1 一元弱酸 水溶液中: H2O + H2O = H3O+ + OH- HA + H2O = H3O+ + A- 近似:忽略水的自电离。 HA(aq) + H2O(l) A-(aq) + H3O+(aq) 起始浓度 c 0 0 平衡浓度 c-[H3O+] [A-] [H3O+] = [H3O+] (忽略水的电离)
近似式 (ɑ很大) 最简式(c/Ka≥500) [H3O+]2 Ka= ————— c-[H3O+] 9-4-2 一元弱碱
近似式 最简式(c/Kb≥500) B(aq) + H2O(l)BH+(aq) + OH-(aq) 起始浓度 c 0 0 平衡浓度 c-[OH-] [BH+] [OH-] = [OH-] (忽略水的电离) [OH- ]2 Kb= ————— c-[OH-]
使用最简式的判剧: 1、C/Ki≥500(α<5%)时,可用最简式。 [AH]=C-[H3O+] ≈C 2、C/Ki<500(α>5%)时,使用近似式。 [AH]=C-[H3O+] ≠ C
[例9-2]( 1 )计算0.1mol·L-1HAc溶液的[H+]和ɑ.P.320 (2)计算1×10-5mol·L-1HAc溶液的[H+]和ɑ. 解:c/Ka=1×10-5/1.76×10-5<500,应用近似式 若用最简式 [例9-3] [例9-4] P.321
补充:一元强酸弱碱盐的水解 (以 NH4Cl为例) NH4+ + H2O NH3 + H3O+ NH4+ + H2O = NH3 + H3O+ 起始 C 0 0 平衡 C-[H3O+] [H3O+] [H3O+] c盐/Kh≥500
[例9-6] P.322 一元强碱弱酸盐的水解 (以 NaCN为例 ) CN- + H2O ⇋ HCN + OH- c盐/Kh≥500
9-4-3 同离子效应 讨论溶液中其它离子的存在对弱电解质电离度的影响。 1、概念 a、溶液中的其它离子与电解质电离产生的离子不同: 弱电解质: AB = A+ + B- 加入其它离子:CD → C+ + D- 盐效应:在弱电解质溶液中加入其它强电解质时,该弱电解质的电离度增大的作用。
例如:298K时0.1mol.L-1NH3的α=1.3%;但其含有0.20 mol.L-1KCl时α=1.9%。 盐效应导致的α增大不显著。在稀溶液中常不考虑。 b、溶液中的其它离子与电解质电离产生的离子相同: 弱电解质: AB ⇋ A+ + B- 加入其它离子:AD = A+ + D- 此时存在盐效应。
同离子效应:在弱电解质溶液中加入与其含有相同离子的另一种强电解质时,该弱电解质的电离度减小的作用。 例如:298K时0.1mol.L-1HAc的α=1.3%;但其含0.10 mol.L-1NaAc时α=1.7×10-2%。 同离子效应相对更为显著。
2、定量计算: 同离子效应作用下[H+]、[OH-]的计算。以MOH-MA为例说明: MA → M+ + A- 起始 C盐CM+= C盐CA-= C盐 MOH ⇋ M+ + OH- 起始 C碱C盐0 平衡 C碱-[OH-] C盐+[OH-] [OH-] 考虑:[OH-]<<C盐,[OH-]<<C碱。
近似:C碱 -[OH-]≈ C碱,C盐+[OH-]≈C盐 则:Kb=C盐[OH-]/C碱 得汉德森公式:[OH-]=KbC碱/C盐 类似HA-MA体系的汉德森公式: [H+]=KaC酸/C盐 计算实例:P.322 例9-7 解: 0.1 mol· L-1 HAc c/Ka>500 [H+]=(Kac)1/2=1.33×10-3 mol· L-1 电离度а=1.33%
HAc H+ + Ac- 未加入盐酸前达平衡/mol· L-1 0.1 1.33×10-3 1.33×10-3 加入盐酸的始态/mol· L-1 0.1 0.1+1.33×10-3 1.33×10-3 加入盐酸后达平衡/mol· L-1 0.1+x 0.1+1.33×10-3-x 1.33×10-3-x =0.1 =0.1 =y 近似处理: 未加入盐酸前达平衡[HAc]=0.1-1.33×10-3 ≈ 0.1 加入盐酸后达平衡: [HAc] =0.1+x≈ 0.1 [H+]=0.1+1.33×10-3-x≈ 0.1 令[Ac-]=1.33×10-3-x=y
对于HAc的解离平衡,有: [H+] [Ac-] 0.1y Ka= ————— = —— = y [HAc] 0.1 混合溶液中[HAc] =0.1 mol· L-1 [H+]=0.1mol· L-1 [Ac-] =1.76×10-5 mol· L-1 所以,混合溶液的pH=-lg[H+]=1 а=100%×1.76×10-5 /0.1=0.018% 未加入同离子HCl前电离度为 1.33%,降低为原来的1/74。 例 9-8 P.323
9-4-4 多元酸 1.多元酸(酸碱电离理论):在水溶液中电离出一个以上的质子(H+)的酸。 (如H2SO4、 H3PO4、H2S、H2CO3、 H2SO3) 2.多元弱酸的电离平衡 (1)电离特点: A. 多元酸在水溶液中分步(级)电离。
298K时H2S的电离: H2S +H2O=H3O++HS- Ka1=5.7×10-8 HS- +H2O= H3O+ + S2- Ka2=1.2×10-15 事实:Ka1>>Ka2。 B.电解质多级电离的规律:电解质多级电离的电离常数是逐级显著地减小的。 原因: 1、从负离子(HS-)中电离出带正离子(H+)要比从中性分子中电离出正离子(H+)困难; 2、第一级电离出的H+离子对第二级电离有很大的抑制作用(同离子效应)。
(2) 多元弱酸的计算: a、计算[H+] : H2S = H+ + HS- C-[H+] [H+]+[S2-] [HS-]-[S2-] HS- = H+ + S2- [HS-]-[S2-] [H+]+[S2-] [S2-] 因为:Ka1>>Ka2,[S2-]很小。 近似: [H+]+[S2-]≈[H+] [HS-]-[S2-]≈[HS-] 即:[H+]计算只考虑第一级电离。
当C/Ka1≥500时: b、计算[S2-]: 第二级电离:HS- = H+ + S2- [HS-] [H+] [S2-] Ka2= [H+][S2-]/[HS-] 因为:[HS-]=[H+] 得: [S2-]=Ka2 纯多元弱酸第二级电离生成的酸根,其浓度近似等于第二级电离常数。
H2S H+ + HS- 平衡浓度/ (mol·L-1)0.10–x x x HS- H+ + S2- 平衡浓度/( mol· L-1)7.6×10-5-y 7.6×10-5+y y 例9-9 P324 Ka1=x2/(0.10-x ) c/ Ka,1=0.100/(5.7×10-8)>>500 ∴ 0.10-x ≈ 0.10
由于Ka2很小,7.6×10-5± y ≈ 7.6×10-5 ∴ [S2-]=y≈Ka2 [H2S] =0.10-x≈ 0.10
c、酸度对多元弱酸电离的影响 合并第一、二级电离: H2S = 2H+ + S2- 得:Ka= [H+]2[S2-]/[H2S] 显然:Ka= Ka1Ka2 通过控制溶液的酸度,可以控制[S2-] : 例见书324页例9-10。
当C/Ka1≥500时: 小结: ●多元弱酸的电离是分步进行的,一般Ka,1>> Ka,2时可以认为溶液中的 H+主要来自于弱酸的第一步电离,计算 [H+]或 pH 时,可只考虑第一步电离。 ●纯多元弱酸第二级电离生成的的酸根的浓度近似等于 Ka2 如[CO32-] ≈Ka2 ●在同一溶液中,同一种离子只能有一个浓度。第二步电离出的 [ H+] 与 [ S2- ] 一定相等,但计算过程中任何一个 [ H+ ] 都不表示第二步的 [ H+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