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 likes | 320 Views
实验 8 :果酒 及果醋的制作. 实验目的. 1. 制作葡萄酒 2. 制作果酒 3. 制作果醋. 制作“酒”的原理. 用到的微生物是酵母菌 它的代谢类型是异养型、兼性厌氧型 需氧呼吸(反应式略) 厌氧呼吸. 用葡萄制作葡萄酒. 1 、用品及材料 2 、实验步骤. 步骤分解:. 1. 榨汁 ( 制匀浆 ) 葡萄洗净→ 高锰酸钾 溶液中浸泡 5min→ 冲洗后榨成浆状 2. 制备酵母悬液
E N D
实验目的 • 1.制作葡萄酒 • 2.制作果酒 • 3.制作果醋
制作“酒”的原理 • 用到的微生物是酵母菌 • 它的代谢类型是异养型、兼性厌氧型 • 需氧呼吸(反应式略) • 厌氧呼吸
用葡萄制作葡萄酒 • 1、用品及材料 • 2、实验步骤
步骤分解: • 1.榨汁(制匀浆) • 葡萄洗净→高锰酸钾溶液中浸泡5min→冲洗后榨成浆状 • 2.制备酵母悬液 • 适量干酵母(每2.5kg葡萄约1g干酵母)加少量温水(小于40℃)在烧杯内调成糊状。为使其迅速发生作用,可加极少量蔗糖,混匀放置片刻,出现气泡即可。 • 3.混合密封 • 葡萄浆放入发酵瓶中,装量不超过2/3,然后加入酵母悬液,搅拌均匀.加上一个软木塞,塞内插入弯曲玻璃管.
步骤分解 • 4.发酵 • 发酵瓶放在25~30℃条件下2~3天,当停止出现气泡,表示发酵完毕.若温度偏低,则时间相对延长;若温度高于30度,需要降温,否则口味不佳 • 5.过滤保存 • 用两层纱布滤去葡萄皮和籽,将获得的滤液分装到1~2L的细口瓶中,加盖密封,静置。待沉淀后,上清夜即为葡萄酒。(可保存1~2年)
分析和思考 • 1.葡萄酒呈现深红色的原因是在发酵过程中葡萄皮 • 的_____进入到发酵液中。 • 2.在家庭酒精发酵过程中往往“先通气后密封” • 3.酒精发酵过程中发生“先来水后来酒”现象,其原因是什么? • 4.在实际生产中,还要对发酵液进行煮沸处理,其目的是__________。 • 5.在发酵液装瓶后问什么要保持1/3的剩余空间? • 6.自然发酵菌种来源_____。 • 7.用葡萄制作的葡萄酒不含糖,酒精含量也低。
用果汁制作果酒 • 用果汁制作的果酒含糖量高,酒精含量较高。 • 设备、步骤:自学
课后练习 • 1.葡萄或其他果实上常有天然的野生酵母存在,为什么上述两个实验都要接种酵母? • 本实验为了加速反应,使观察更直接,需要加蔗糖,所以加酵母是为了使酵母酒精发酵占有优势,避免许多霉菌生长,出现异味。 • 2.为什么发酵瓶中的液体不能装满? • 发酵过程中有气体产生,留有空间可暂时储气,否则产生的CO2会液体外溢,损失发酵液,且易引起霉菌污染。 • 3.装水的弯曲玻璃管起什么作用? • 既可排出二氧化碳,又可防止氧气进入,同时还能防止杂菌污染。
用果酒制作果醋 • 实验原理: • 醋化醋杆菌: • 又名醋酸杆菌,是一类能使糖类和酒精氧化成醋酸等产物的短杆菌。醋酸杆菌没有芽孢,不能运动,好氧,在液体培养基的表面容易形成菌膜,常存在于醋和醋的食品中。工业上可以利用醋酸杆菌酿醋、制做醋酸和葡萄糖酸等。
装置及步骤 • 甲瓶:放800mL酒水混合物 • 乙瓶:发酵瓶(醋酸发酵) • 200mL酒水混合物+适量醋杆菌 • 两进一出 • 进原料进空气、出果醋 • 丙瓶:收集果醋 • 步骤: • 1、连接发酵装置 • 2、加入醋化醋杆菌 • 3、发酵并检测pH值 • 4、调节活塞控制流量 • 5、测定pH,监控发酵情况
酵母菌 醋酸菌 有氧 无氧 酒精
1.影响醋酸发酵的环境因素有____和____ • pH值,O2浓度 • 2.醋瓶子、未喝干的啤酒瓶子放置久了,在醋和啤酒表面形成一层“白膜”。它是怎样形成的? • 醋杆菌大量繁殖形成的
麦芽糖为发酵的主料 • 蔗糖或葡萄糖辅料 • 啤酒花作用 • 使啤酒具有清爽的芳香气、苦味和防腐力 • 形成啤酒优良的泡沫 • 有利于麦汁的澄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