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 likes | 407 Views
四 、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与教学对策. (一)教学实践的主要问题 (二)几点教学建议. (一)高中新课程教学中出现的主要问题。. 1 、不少课程标准对教学内容的教学要求尚不明确,课程标准中一句话,教材几课时,教学深度难把握。 2 、各学科教学不准,不少老师拓宽加深,以不变应万变。不同层次班级分层教学不到位。 3 、教材中课本正文内容与课后习题不配套,教学参考书与新教材不配套。 4 、多数学生练习册与新教材内容严重不配套,新课程理念的试题少,老高考下的试题多。. (一)高中新课程教学中出现的主要问题。.
E N D
四、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与教学对策 (一)教学实践的主要问题 (二)几点教学建议
(一)高中新课程教学中出现的主要问题。 1、不少课程标准对教学内容的教学要求尚不明确,课程标准中一句话,教材几课时,教学深度难把握。 2、各学科教学不准,不少老师拓宽加深,以不变应万变。不同层次班级分层教学不到位。 3、教材中课本正文内容与课后习题不配套,教学参考书与新教材不配套。 4、多数学生练习册与新教材内容严重不配套,新课程理念的试题少,老高考下的试题多。
(一)高中新课程教学中出现的主要问题。 5、教学质量的评价标准与方法没有大变化,多数学校教学方式与学生学习方式与以前相比没有大的变化。 6、教材本身内容较多,课堂探究活动较多,课后习题较难,课容量大,各学科普遍要求校长增加课时。 7、学科教师的知识结构不合理,教师开设选修课的专业基础不够。 8、高一年级的骨干教师比较少,目前的集体备课层次需要提高。
(二)关于《经济生活》的几点教学建议 1、正确处理课程标准、教材、教参、练习册之间的关系。 注意把握内容的深度和教学的进度,教学程度应该以课程标准的要求为根据。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关于教学目标的陈述的行为动词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关于教学目标的陈述的行为动词
《江苏省经济生活教学要求》的基本内容 指导思想: 1.坚持以学生为本,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较明确的学习目标,精选学习内容,提高学习实效,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 2.坚持实践取向的思想,解决教师教学中存在的“深度无数、拓展无度”等问题,明确教学具体要求。 3.贯彻新课程教学理念,强化课标意识,落实“三维目标”,正确发挥课程标准对教学和评价的导向作用。 4.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帮助教师处理课程标准内容目标与教材内容的关系,以便在教学实践中促进课程标准与教材的互动和完善。
江苏省《经济生活》教学要求的格式与项目: 用表格形式。由内容目标、学习要求、教学建议三部分组成,与单元题、课题相对应。 第一项“内容目标”,为《课程标准》的表述,展示该课教学的课标依据。 第二项“学习要求”,为用能级要求表述的该课的教学要点,基本上按教科书的教学体系排列。 第三项“教学建议”,对该课的教学提出较具体的建议。包括:落实课标中相关的活动建议;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教育要求;本课教学在重点、难点上或新课程理念上需要提醒和指导教师的重要建议等。
能级要求的基本界定: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课程“学习要求”按下列三级表述: 了解——再认或再现所学的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等方面的知识。 行为动词:了解、再认、再现、说出、辨认、识别、列举、描绘、引述、复述等。 理解——懂得经济、政治、文化、哲学常识等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观点,掌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行为动词:解释、阐释、说明、归纳、概述、推断、整理、赏析、感悟、体察等。 运用——应用历史的、辩证的、阶级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比较和解释有关的政治现象、经济现象、文化现象等,认识事物的本质以及综合认识和评价有关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 行为动词:运用、应用、分析、解析、剖析、评析、评议、评述、评价、比较、综合、探寻、设计、实践等。
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 课题 内容目标 学 习 要 求 教学建议 第 一 课 神 奇 的 货币 1.1解析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及其基本职能;解释常见的信用工具的用途,理解金钱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意义。 了解 什么商品及商品的基本属性。 理解 从货币的产生过程中认识什么是货币及货币的本质。 理解 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两个基本职能。 了解 纸币产生的原因、纸币的含义、纸币的优点、纸币的发行规律 了解 通货膨胀、通货紧缩。 了解 信用卡的含义及在使用上的特点和优点。 了解 支票的含义、类型及在使用上的特点。 了解 什么是外汇和汇率。 了解 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的意义 理解 金钱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意义。 ◆以金银、纸币、账面结算为例,归纳出货币的基本职能。 ◆演示使用支票、信用卡、外汇的情景。 ◆通过事例描述通货膨胀、通货紧缩的情景。 ◆讨论“金钱万能”吗?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江苏省关于高中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
(二)关于《经济生活》的几点教学建议 2、合理配置使用有限的教学时间。 要根据课标规定的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教学。不要把高中生当大学经济学专业的学生看待,不要再用老教材的教学思路,不要深挖洞,过分拓展理论知识; 要突出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教学,突出正文内容教学; 教材各框内容深浅不同,有多有少,教师需要从实际出发来安排教学进度。
(二)关于《经济生活》的几点教学建议 3、正确处理好知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多元教学目标之间的关系,防止片面性。不应弱化基础知识的教学,如果我们在改革中弱化基础知识的教学,将陷入新的误区。
(二)关于《经济生活》的几点教学建议 4、处理好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关系。 要发挥好学生的主体作用,改变教师“满堂灌”。但学生课堂活动要少而精。 使用新教材,对老师的要求不是低了,而是更高了。不应削弱教师的主导作用,必要的有效的教师讲授不可少。
教学课件设计分析 第九课:税收(第7、8、9、11、20、26、27、28、30) 第十课:市场经济(第12、14、15、21、26、29、31、33) 第十一课:小康社会 面对经济全球化:(第5、10、11、12、14) 市场调节局限性:(第2、3、4、5、6、7、8、9、12、16、17、21、24、25) 正确消费观:(第4、5、6) 信用工具:第4、5、6、7、8、9、11、12 依法纳税:第2、3、4、5、6、11、12、14 影响价格的因素教学案: 促进小康社会的教学案:
(二)关于《经济生活》的几点教学建议 6、处理好理论与实际的关系。要开展有价值的学生探究、实践活动,但不要急功近利。加强实践环节要有度,要追求效益,要适度,更要注意安全。 建议在每课精选一个特别有价值的探究性活动,在提高活动质量上下功夫。 认真组织每单元的综合实践活动。
(二)关于《经济生活》的几点教学建议 7、在校本教研中不断提升自我,为我国高中课程的完善作出自己的贡献。
(二)关于《经济生活》的几点教学建议 5、正确应对新高考改革。 高度重视教材中的例题与课后习题; 高度关注近年来体现新课程的全国高考试题; 关注实验地区在高中起始年级的考试题; 注意研究国外和港澳台地区的考试改革成果.要积极探索评价方式的改革,需要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客观公正、行之有效、可以操作的方法。
《经济生活》试题分析一、江苏省07年学业水平测试 二、广东省07年高考政治试题 三、海南省07年高考试题 四、山东省07年高考试题 五、上海市07年高考试题 盐城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吴兆虎
一、判断题:(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 1.凡是劳动产品都是商品,凡是商品都是劳动产品。× • 2.我国的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都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 • 3.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 √ • 4.恩格尔系数减少表明人们生活水平降低。 × • 5.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军事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
16.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决定。 • A.劳动时间 B.有效劳动时间 • C.社会必要劳动时间D.个别劳动时间 • 17.作为企业特有的一种无形资产,渗透在企业经营和管理的每个环节,最终能通过产品和服务形成该企业竞争优势的是 • A.绚丽的广告 B. 先进的生产设备 • C.雄厚的资本 D.企业的信誉和形象
18、右边的漫画启示 • 我们:要规范市场秩 • 序,形成以道德为支 • 撑、法律为保障的 • 制度,这是规范市 • 场秩序的治本之策。 • A.社会保障 • B.分配 • C.社会信用 • D.经济
19.“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这句话启示我们19.“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这句话启示我们 • A.争当服务行业状元 • B.树立高薪优先择业观 • C.选择高科技行业就业 • D.树立职业平等观 • 20.在我国掌握国家的经济命脉、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 A.国有经济B.集体经济 • C.股份制经济 D.私营经济 • 21.2006年8月以来,我国部分地区粮油价格快速攀升,有的地方涨幅超过了10%。国家动用储备的粮油商品投放市场,稳定了市场价格,这是国家主要运用手段进行宏观调控。 • A.经济B.行政 • C.法律 D.政治
22.国家组织财政收入最理想、最普遍的形式、最重要的源泉是22.国家组织财政收入最理想、最普遍的形式、最重要的源泉是 • A.利润收入 B.税收收入 • C.债务收入 D.公用事业收入 23.右图表明: • 洗衣机在市场 • 中处于的 • 状况。 • A.供求平衡 • B.供不应求 • C.供过于求 • D.价格上涨
24.现实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风险,正是规避风险的有效措施。24.现实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风险,正是规避风险的有效措施。 • A.储蓄存款 B.购买股票 • C.购买债券 D.购买商业保险 • 25.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归根结底是由决定的。 • A.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力发展水平B.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 • C.公有制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主体地位 D.人们在生产中的相互关系和地位
43.目前,高中生或多或少有些零花钱、压岁钱,将来走上社会,也必然要与金钱打交道。如何正确认识和支配金钱对我们的一生都很重要。某班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成立合作学习小组,围绕“正确对待金钱”的主题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43.目前,高中生或多或少有些零花钱、压岁钱,将来走上社会,也必然要与金钱打交道。如何正确认识和支配金钱对我们的一生都很重要。某班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成立合作学习小组,围绕“正确对待金钱”的主题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
[参考答案](1)①甲看到货币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但有钱不一定能过上健康、有品质的生活。(或乙没有正确地看到货币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人误入歧途并不仅仅是因为是追求钱;或丙的观点有一定的道理,但人奋发向上并不仅仅是因为钱少)②要辩证地(或正确的)看待金钱,金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金钱也是不行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存在着商品货币关系。货币是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它具有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两个基本职能。在一定意义上,货币是财富的象征。③对于金钱,要取之有道,用之有益,用之有度。[参考答案](1)①甲看到货币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但有钱不一定能过上健康、有品质的生活。(或乙没有正确地看到货币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人误入歧途并不仅仅是因为是追求钱;或丙的观点有一定的道理,但人奋发向上并不仅仅是因为钱少)②要辩证地(或正确的)看待金钱,金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金钱也是不行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存在着商品货币关系。货币是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它具有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两个基本职能。在一定意义上,货币是财富的象征。③对于金钱,要取之有道,用之有益,用之有度。 第一小组的同学调查了本校同学对金钱的看法。 • 甲说:“有钱真好。日常生活人离不开钱,古人说:“寸金难买寸光阴”,现在如有急事,打个的士,节省了时间,就相当于用钱买到了时间。有钱才可以过健康、有品质的生活。” • 乙说:“钱够花就好。金钱是魔鬼,追求更多的钱,人会活得很累,还会使人误入岐途。” • 丙说:“钱少也好。因为钱少,才能使人奋发向上,穷则思变……” • (1)如果该班邀请你参加讨论,请针对上述一位同学的观点。并结合《经济生活》中相关的货币理论知识,谈谈你对金钱的认识。
43.第二小组调查的问题要求用哲学分析(略) • 第三小组对本班同学拥有和支配压岁钱、零花钱状况进行了调查,发现班级有个别同学迷恋网吧,花钱主要是玩游戏;有部分同学贪吃零食;有些同学相互攀比购买高档电子产品等。针对这些问题,该组同学倡议制订“用好零花钱”的班级公约。 • (3)请你针对该班同学存在的上述某一问题,对班级公约的内容提出两条建议,并简要说明理由。 • [参考答案]如:为解决“攀比消费”问题,建议在班级公约中写上“①提倡勤俭节约,艰苦奋斗”;“②做到量入为出,适度消费。克服炫耀心理,不盲目攀比。”理由是: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优良作风;我们青少年学生应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和消费观,学会理财,注意节约,花钱有益、有度,做理智的消费者。 • (注:本大题探究的问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言之有理,应酌情给分。)
广东省07年高考政治卷 • 一、选择题I:本大题共26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5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 8.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对“公有制为主体”的正确理解是(D) • A.公有制在各个经济领域必须占支配地位 • B.在混合所有制经济中,公有制成分必须保持在50%以上 • C.公有制在各个地方都必须保持量和质的优势 • D.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要控制国民经济命脉 • 9.观察右图,判断2006年 • 我国经济发展所处的态势 • (C) • A.低增长低通胀 • B.高增长高通胀 • c.高增长低通胀 • D.低增长高通胀
年 份 • 广东省07高考政治题 • 二、选择题Ⅱ: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项或两项以上符合题目要求。错选、多选、少选的-该小题不得分。 • 27.2003年一2006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变动情况(单位:元) • 根据以上材料,可以看出(ABC) • A.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加 • B.城乡居民收入之间还存在差距 • C.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速快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增速 • D.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速慢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增速
广东省07高考政治题 • 28.2006年是中国加入WTO五周年。五年来,我国人均GDP由不足1000美元提高到1700美元,我国实际利用外资超过3000亿美元,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这表明(BCD) • A.经济全球化主要是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和资本全球化 • B.当今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 C.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有利于提高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 • D.经济全球化趋势迅速发展,各国经济联系日益紧密
广东省07年高考政治试题 •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35、36题为选做题。考生只选做一题;作答前须将答题卡上选做题的题号对应的信息点用2B铅笔涂黑;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 35.(7分)[选做题《经济学常识》] • 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自由放任思想在对外贸易方面的表现,就是主张对外贸易的自由化,反对对外贸易垄断和政府限制对外贸易的政策。斯密这一主张的理论来源在于他批判重商主义时提出的对外贸易优势原理。为了论证对外贸易自由化的必要性,斯密提出了绝对成本学说。 • 请结合上述材料,简要回答:斯密如何运用绝对成本学说解释对外贸易的必要性? • 参考答案: • ⑴在对外贸易中,不同国家生产相同的产品,其成本是不同的,且各国有各国的优势。 • ⑵如果各国将本国全部资源用于生产在成本上具有绝对优势的商品,然后通过对外贸易,用本国生产的东西换取本国需要而由其他国家生产的东西,在投入不变的情况下,贸易参与国均可从中获得好处,所以各国都应该参加对外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