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 likes | 354 Views
包括干燥的花、花序或花的部分。 如花蕾(金银花、丁香、槐米),开放的单花(洋金花、红花), 花序(菊花,旋复花),柱头(番红花),花粉粒(蒲黄)。. 花类中药材. 槐花. 来源 功效. 性状 槐米. 呈卵形或椭圆形,似米粒。 钟状花萼黄绿色,顶端5裂; 未开放花冠呈扁圆形,外露约2 mm, 黄白色,疏生白色短柔毛;内藏雄蕊10枚、雌蕊1枚。 质松脆。 味微苦。. 丁 香 Flos Caryophylli. 来源 桃金娘科( Myrtaceae) 植物丁香树 Eugenia caryophyllata Thunb. 的干燥花蕾。
E N D
包括干燥的花、花序或花的部分。 如花蕾(金银花、丁香、槐米),开放的单花(洋金花、红花), 花序(菊花,旋复花),柱头(番红花),花粉粒(蒲黄)。 花类中药材
槐花 • 来源 • 功效
性状 槐米 • 呈卵形或椭圆形,似米粒。 • 钟状花萼黄绿色,顶端5裂; • 未开放花冠呈扁圆形,外露约2mm,黄白色,疏生白色短柔毛;内藏雄蕊10枚、雌蕊1枚。 • 质松脆。 • 味微苦。
丁 香Flos Caryophylli • 来源 桃金娘科(Myrtaceae)植物丁香树Eugenia caryophyllata Thunb.的干燥花蕾。 • 产地 产于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及东非沿岸国家。 • 采制 通常当花蕾由绿转红时采摘,晒干。 功效 温脾胃,降逆气。
性 状 • 稍似丁字形,长1-2cm,上端花蕾近球形,直径约5mm,下端萼部类圆柱形而略扁,向下渐狭。 • 呈红棕色或暗棕色,表面有颗粒状突起,用指甲刻划时有油渗出。 • 萼先端四裂,裂片三角形,肥厚;花瓣四片,膜质,复瓦状抱合成球形,花瓣内有多数向内弯曲的雄蕊。 • 质坚硬而重,入水则萼管垂直下沉(与已去油的丁香区别)。 • 香气浓郁,味辣,后微有麻舌感。
附注 母丁香 • 来源 为丁香的成熟干燥果实,又名〝鸡舌香〞。 • 功效 温中散寒。 • 性状 果实呈长倒卵形。顶端有齿状萼片4枚。 果皮与种皮薄壳状, 质脆。 种仁倒卵形,由两片肥厚的子叶抱合而成,子叶槽状形如鸡舌,中央有一条细杆状的胚根。 质坚硬,难破碎。 气微香,味辛辣。
金 银 花Flos Lonicerae • 来源 忍冬科植物忍冬Lonicera japonica .等干燥花蕾。 • 产地 主产于山东、河南,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 • 采制 5-6月采取未开放的花蕾,置通风处阴干或摊成薄层晒干。 功效 清热解毒。
性 状 • 花蕾呈细长鼓锤状,稍弯曲,长1.5-3.5cm。 • 外表淡黄色或黄棕色,密生短柔毛及腺毛。 • 花萼细小,黄绿色,先端5裂。 • 花冠筒状,上部稍开裂;偶有开放的花,花瓣呈二唇状。 • 有清香气,味微苦。
红 花Flos Carthami • 来源 菊科(Compositae)植物红花Carthamus tinctorius L.的不带子房的管状花。 • 产地 主产于河南、河北、浙江、四川、云南等省区。均为栽培品。 • 采制 6-7月间花冠由黄变红时择晴天早晨露水未干时采摘,晾干或晒干。 功效 活血祛瘀,通经止痛。
性 状 • 为不带子房的管状花,长约1.5cm。 • 花冠红黄色,花冠筒部细长,上部5裂,裂片狭线形,长5-7mm。 • 雄蕊5,聚合成筒状;柱头微露出花药筒外,顶端微分叉。 • 质柔软微有香气,味苦。 • 花浸水中,水染成金黄色。
菊 花Flos Chrysanthemi • 来源 菊科菊花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的头状花序。 • 产地 主产于浙江、安徽、河南等省, 栽培。 功效 散风清热,解毒,明目。
采制 不同产地和不同商品规格的采收加工方法: • 亳菊 先将花枝摘下,阴干后再剪取花头; • 滁菊 剪下花头,用硫磺熏蒸,晒至半干,筛成球形,再晒干; • 贡菊 直接烘干; • 杭菊 摘取花头 蒸后晒干。
性 状 亳菊 • 倒圆锥形或圆筒形,有时稍压扁呈扇状。 • 直径1.5~3cm,多离散,总苞由3~4层苞片组成, • 苞片卵形或椭圆形,黄绿色或绿褐色,外被柔毛,边缘膜质。 • 花托半球形。舌状花在外方,数层,雌性,类白色或淡黄白色,劲直、上举,纵向折缩,散生金黄色腺点; • 管状花多数,两性,位于中央,常为舌状花所隐藏,黄色,顶端5裂。 • 瘦果不发育,无冠毛。 • 体轻质柔润,干时松脆。 • 气清香,味甘,微苦。
滁菊 • 呈不规则球形或扁球形,直径1.5~2.5cm, • 舌状花白色,不规则扭曲,内卷,边缘皱缩,有时可见淡褐色腺点。 • 管状花大多隐藏。
贡菊 • 呈扁球形或不规则球形,直径1.5~2.5cm。 • 舌状花白色或类白色,斜升,上部反折,边缘稍内卷而皱缩,通常无腺点; • 管状花较少,多外露。
杭菊 • 碟形或扁球形。直径2.5~4cm。 • 常数个相连,舌状花类白色或黄色,平展或微折叠,彼此粘结,通常无腺点。 • 管状花较多,外露。
蒲 黄Pollen Typhae • 来源 香蒲科水烛Typha angustifolia L.及同属其他植物的干燥花粉。 • 产地 主产于江苏、浙江、山东、安徽、湖北等省。 功效 止血,活血化瘀。
采制 • 6-7月花刚开时,剪取顶端雄花序,晒干,碾碎,除去花茎等杂质,所得带雄花的花粉,习称〝草蒲黄〞; • 再经细筛,所得纯花粉,习称〝蒲黄〞。
性 状 • 为鲜黄色细粉,质轻松,易飞扬,手捻之有润滑感,入水不沉。无臭味淡。 • 草蒲黄为蒲黄花粉与花丝、花药的混合物,花丝黄棕色,不光滑。
番 红 花Stigma Croci • 来源 鸢尾科番红花Crocus sativus L.的干燥柱头。 • 产地 主产于西班牙、希腊、法国等地。我国有少量栽培。 • 采制 开花期晴天的早晨,摘取柱头,摊放在竹匾内,上盖一张薄吸水纸后晒干,烘干或在通风处晾干。 功效 活血,养血,化瘀生新。
性 状 • 柱头线形,红棕色,长约3cm,基部窄,向上稍宽大并内卷成筒,内方有一裂缝长1.5-2cm。 • 顶端边缘不整齐,呈细齿状。 • 入水则膨胀,呈长喇叭状, 散发出黄色色素,染水成黄色。 • 有特异香气,味微苦。
附注 湿红花 • 湿红花添加了液体物,为非正品。 • 湿红花常呈疏松团块,由众多扁平柱头压集而成,红棕色,有油润光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