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5

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

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 阿尔茨海默病. 神经系统和神经调节. 13.1 神经元的结构与功能 13.2 神经系统的结构 13.3 脊椎动物神经系统的功能 13.4 人脑. 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与功能单位. ● 人的神经系统: 极复杂 几百亿 ~ 千亿个 神经元 , 更多 胶质细胞(支持细胞) 细胞间 联系复杂; ● 神经元的结构 : 3 部分 胞体、树突、轴突;. ◆ 树突 : 受其他神经元轴突末梢的支配→ 突触后电流 → 传导 → 胞体; ◆ 胞体:整合 信息→ 神经冲动; ◆ 轴突:传导 神经冲动 → 末梢;. 神经胶质细胞.

harken
Download Presentation

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

  2. 阿尔茨海默病

  3. 神经系统和神经调节

  4. 13.1神经元的结构与功能 13.2神经系统的结构 13.3脊椎动物神经系统的功能 13.4人脑

  5. 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与功能单位 ●人的神经系统:极复杂 几百亿 ~ 千亿个神经元, 更多胶质细胞(支持细胞) 细胞间联系复杂; ● 神经元的结构:3 部分 胞体、树突、轴突;

  6. ◆ 树突: 受其他神经元轴突末梢的支配→ 突触后电流→ 传导→ 胞体; ◆ 胞体:整合信息→ 神经冲动; ◆ 轴突:传导神经冲动 → 末梢;

  7. 神经胶质细胞 具有辅助功能,如保持神经元合适的微环境, 形成髓鞘,以增加神经纤维的传导速度等.

  8. 胶质细胞

  9. 神经胶质瘤 肿瘤逐渐增大,形成颅内占位病变,并常伴有周围脑水肿,当超过代偿限度时,即产生颅内压增高。当颅内压等于动脉压时,脑血管麻痹,脑血流停止,血压下降,病人不久将死亡。 肿瘤增大,局部颅内压力最高,颅内各分腔间产生压力梯度,造成脑移位,逐渐加重则形成脑疝。

  10. 神经溃变与再生 损伤部位的近侧断端,残留的施万细胞分裂增生,向远端形成细胞索。受伤的近端轴突以出芽的方式生长。伸入新生的施万细胞索内,在施万细胞的诱导下,轴突沿细胞索生长直至伸到原来轴突终末所在部位,新生轴突终末可分支与相应细胞组织建立联系,恢复了功能,此过程称为神经再生。 若损伤严重两断端相距甚远,其间长入癫痕组织过多,或与远端未能良好互相对接,将影响再生。

  11. 神经元的静息跨膜电位与动作电位 • ⑴静息电位静息电位——细胞在静息状态下,存在于细胞膜两侧的内负外正的电荷状态. • 机制:K+的外流

  12. 静息电位的产生: ◆ 两个差异的存在 ① 膜内、外各种离子浓度差异 ♦ 膜外:钠离子浓度大; ♦ 膜内:钾离子浓度大; ② 膜的通透性差异 ♦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 ♦ 膜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小;

  13. 膜电位状态 极 化:静息电位时膜两侧保持的内负外正 去极化:静息电位减小甚至消失的过程 反极化:膜内电位由零变为正值的过程 复极化:从反极化顶点恢复到极化的过程 超极化:静息电位增大的过程

  14. 冲动在同一神经传导的机制 在同一细胞上的传导 兴奋在无髓神经细胞上的传导-局部电流学说   兴奋在有髓神经细胞上的传导-跳跃传导

  15. 局部电流学说 局部电流:已兴奋处和未兴奋处因电位差而引起的电荷移动

  16. 跳跃式传导 局部电流只能在发生兴奋的朗飞结与邻旁安静的朗飞结之间形成,动作电位只能在朗飞结处产生

  17. 突触(synapse) 概念: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梢与其它神经元的接触点 组成: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分类:电突触、化学突触

  18. 突触的结构

  19. 突触传递过程

  20. 神经系统的演变

  21. 脊椎动物中枢神经系统的进化 大脑:最发达 小脑:逐渐发展 中脑:变化不大

  22. 松果体 人体的第三只眼睛 生物学家早就发现,早已绝灭的古代动物头骨上有一个洞。随着生物的进化,这第三只眼睛逐渐从颅骨外移到了脑内,成了“隐秘的”第三只眼。尽管松果体移入了黑洞洞的颅腔内。“深居简出”、“与世隔绝”,不能直接观察五光十色的大千世界。但由于它曾经执行过人类第三只眼晴的功能,凭着它原来的一手“绝活”,仍然能感受光的信号并作出反应。例如人们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会感到心情舒畅、精力充沛、睡眠减少。反之,遇到细雨连绵的阴霾天气则会情绪低沉、郁郁寡欢、常思睡眠。这一现象正是松果体在“作祟”。 

  23. 此外,古时的神职人员常在头冠上对应松果体的部位镶嵌较大颗粒的宝石,进行占卜等仪式时,会让光线射向印堂或眉心天灵等处,皆指向松果体;眉心一直被当作精神力集中的地方,当人遇厄运时会称“印堂发黑”,不知这些是不是巧合。此外,古时的神职人员常在头冠上对应松果体的部位镶嵌较大颗粒的宝石,进行占卜等仪式时,会让光线射向印堂或眉心天灵等处,皆指向松果体;眉心一直被当作精神力集中的地方,当人遇厄运时会称“印堂发黑”,不知这些是不是巧合。

  24. 科学解释 因为松果体细胞内含有丰富的5一羟色胺,它在特殊酶的作用下转变为褪黑激素,这是松果体分泌的一种激素[2]。研究发现,褪黑激素的分泌受到光照的制约。当强光照射时,褪黑激素分泌减少;在暗光下褪黑激素分泌增加。而人体内褪黑激素多时会心情压抑,反之,人体内的褪黑激素少时则“人逢喜事精神爽”。由此看来,人的情绪受光的影响就不足为奇了

  25. 人的神经系统 脑:延髓、脑桥、小脑、间脑、大 脑、中脑 中枢 脊髓:位于椎管内 神经系统 传入(感觉) 周围 躯体神经 传出(运动) 交感神经 内脏神经 副交感神经

  26. 脊髓 脊髓:白质、灰质 ● 白质:外 ◆ 神经纤维 上下纵行

  27. ● 灰质:内,H 形, 胞体、树突;◆ 前角 → 前根 (运动神经纤维) ◆ 后角 → 后根 (感觉神经纤维)◆ 侧角(胸、腰段前后 角之间) ◆ 中央管上通脑室, 管中有脑脊液;

  28. 大脑 ● 两半球; ● 灰质:表面,大脑皮质; ● 白质:内部,大脑髓质; 髓质中有灰质核团(基底神经节) ● 沟、回 →皮层面积↑↑ ● 胼胝体:神经纤维,连接两半球

  29. 小脑 ● 位置: 脑干(延脑、脑桥) 背面; ● 灰质:表面,皮层; ● 白质:内部,髓质; 灰质核团(神经元胞体)

  30. 周围神经系统 脑神经 人的脑神经共有12对。脑神经分为运动神经、感觉神经和混合神经三类,分别由脑内运动神经元的传出纤维或感觉神经元的传入纤维构成。 脊神经 脊神经共31对:颈神经8对,胸神经12对,腰神经5对,骶神经5对,尾神经l对。

  31. 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形式-----反射 概念: 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刺激感受器所发生的规律性反应。 反射是神经系统最基本的活动形式 反射弧包括以下部分: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32. 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1. 二元反射弧 最简单反射弧 ● 人体唯一的 二元反射弧 膝反射

  33. 高级神经中枢在脊髓反射活动中的 重要调节作用 ● 小脑:脑的第二大部分 ◆ 维持身体平衡; ◆ 调整躯体各部分的肌紧张; ◆ 协调随意运动。 ● 大脑皮层:控制随意运动 中央前回:最重要的运动区

  34. 13.3.3 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1. 内脏神经系统的结构特点; 2. 内脏神经系统的功能特点; 3. 各级中枢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35. 1. 内脏神经系统的结构特点 ● 特点:不同于躯体神经系统 ◆ 躯体神经系统的特点 运动神经元 → 传出神经纤维 → 直达效应器(骨骼肌)

  36. ◆ 内脏神经系统 特点:中枢发出的内脏传出神经纤维必须在内脏外的一个神经节中换一个神经元 节前纤维:从中枢到达这个神经节的纤维 节后纤维:从神经节发出到达效应器

  37. 类型:依据功能、节前神经元细胞体位置 分为交感、副交感神经; ◆ 交感神经 节前神经元(胸腰部脊髓侧角) → 交感神经纤维 → 交感神经节(脊椎两侧的 交感神经干上)

  38. ◆ 副交感神经 (节后神经元) ◆ 起源于: 脑部神经核、 骶部脊髓; ◆位置: 效应器附近、 壁内。

  39. 内脏神经系统的功能特点 双重神经支配 大多数内脏器官既有交感神经又有副交感神经。 这两种作用往往是拮抗性的,即一种神经冲动引起兴奋,而另一种则引起抑制相互抗衡。

  40. 各级中枢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各级中枢神经系统控制内脏活动 (脊髓、脑干、下丘脑、大脑皮层) ① 脊髓(中枢神经系统最低级部位) ● 简单的内脏反射活动中枢 排尿、排便、出汗、血管收缩等; ● 受控于高级中枢神经。

  41. ② 脑干:“活命中枢” 许多重要的内脏活动反射中枢 心血管运动、呼吸、呕吐、吞咽… ③下丘脑:调节内脏活动的高级中枢 ● 调节:体温、饮水、排尿、摄食; ● 通过下丘脑--腺垂体--靶腺体系统 间接影响内脏活动

  42. ④ 大脑皮层: 边缘皮层是内脏活动主要控制区; 刺激 → 边缘皮层的不同部位 → 复杂的内脏功能反应;

  43. 人脑的结构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