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 likes | 266 Views
九十四年度花蓮縣急救教育推廣中心經驗分享報告 報告人:秀林國中護理師陳美玲. 一、緣起 依教育部規定於 91 年 9 月成立花蓮縣政府 教育局「花蓮縣急救教育推廣中心」,設 推廣中心於 『 花蓮縣立秀林國民中學 』 。. 二、目標: ( 一 ) 充實教育行政機構辦理急救教育人才與設備,並推廣教職員工生急救訓練。 ( 二 ) 中小學校護理人員每三年至少應接受四十小時急救專業教育研習。 ( 三 ) 中小學學校教師每年接受心肺復甦術 (CPR) 訓練三小時以上者,每年至少增加 20% 。. 三、 急救教育推廣小組成員 負責人: 張 校長 振河
E N D
九十四年度花蓮縣急救教育推廣中心經驗分享報告報告人:秀林國中護理師陳美玲九十四年度花蓮縣急救教育推廣中心經驗分享報告報告人:秀林國中護理師陳美玲 一、緣起 依教育部規定於91年9月成立花蓮縣政府 教育局「花蓮縣急救教育推廣中心」,設 推廣中心於『花蓮縣立秀林國民中學』。
二、目標: (一)充實教育行政機構辦理急救教育人才與設備,並推廣教職員工生急救訓練。 (二)中小學校護理人員每三年至少應接受四十小時急救專業教育研習。 (三)中小學學校教師每年接受心肺復甦術(CPR)訓練三小時以上者,每年至少增加20%。
三、急救教育推廣小組成員 負責人:張校長振河 策劃監督:簡主任正雄 校內健體領域教學:劉組長上民 總執行:陳美玲護理師
四、實施方式: (一) 91年度 1、教職員工心肺復甦術研習: 聘請衛生署立玉里醫院及國軍醫院花蓮總 院及花蓮門諾醫院共同擔任16所國中小CPR研習的講師,通過考試並獲得証照為587人(全縣國中小學教職員工人數為3645人)。 91年度的証照率為16.1%。
2、學生基本救命術研習3場 聘請衛生署立玉里醫院及國軍醫院花 蓮總院共同擔任。學生通過考試並獲得証照為120人。 3、EMT沒有辦理。
(二) 92年度 1、教職員工心肺復甦術研習: 聘請花蓮門諾醫院急診室擔任22所國中小教職員工CPR研習的講師,通過考試並獲得証照為643人(全縣國中小學教職員工人數為3645人)。 ( 91年度~92年的通過CPR証照人數為1230人,証照率為33.7%)。
2、學校護理人員EMT研習一場次, 聘 請花蓮慈濟醫院急診室胡勝川主任策劃,擔任EMT研習講師,EMT研習參加人數為62位學校護理人員。
(三) 93年度 1、『基本救命術指導員』共2場次,聘請中華民國急救教育推廣中心(新光醫院研發課)李賢發課長策劃,培訓花蓮縣各級學校護理人員具有『基本救命術指導員』資格共90位。
2、教職員工心肺復甦術研習: • 聘請花蓮縣各級學校護理人員具有『基本救命術指導員』資格姐妹群共90位,擔任106所國中小教職員工CPR研習的講師及技術指導員。 • 通過考試並獲得証照為1798人(全縣國中小學教職員工人數為3645人)。 • ( 91年度~92年的通過CPR証照人數為3028人,証照率為83%。)
3、學校護理人員EMT研習二場次,聘請花蓮慈濟醫院急診室胡勝川主任策劃,擔任EMT研習講師,EMT研習參加人數為64位學校護理人員。3、學校護理人員EMT研習二場次,聘請花蓮慈濟醫院急診室胡勝川主任策劃,擔任EMT研習講師,EMT研習參加人數為64位學校護理人員。 • ( 91年度~93年花蓮縣各級學校護理人員總人數130人,參加EMT研習為126人,研習出席率為96.9%。)
五、經驗心得交流與分享 (一)感謝教育局及全縣所有學校之校長全力支 持教職員工CPR訓練。 (二)急救訓練普及率愈高,學校意外事故發生 率必定降低。 (三)感謝本縣學校護理人員將93年度預編之 20場的講師費12600元全數捐出,全部購買『簡易安妮』18具。
(四)再次感謝花蓮縣學校護理人員義務支援 93年度各國中小學CPR訓練習共完成 41場次、106所國中小學、1798人取得 CPR合格證照。 (五)急救教育這項技術是需要年年在職訓練 的,因為,有學生及教職員工的地方, 就必須要人人具備著,寧可備而不用,決 不可以用時不會及不會使用。 (六)有著教育局長官及校長們的全力支持急救教育 的推展,正是花蓮縣各及學校推廣急救教育最 佳的源動力及安全的後盾。
六、 急救教育推廣之展望與祈盼 *自91年至93年止,整整三年的教職員工CPR推展結果,尚有617位教職員工未參加CPR研習,其困難及問題所在原因: 1許多研習時間相互衝突,教職員工無法兼具 2沒有硬性規定一定要參加 3沒有興趣。
※ 針對上述困難,具體建議如下: • CPR之研習日期及時間會提前在開學前於教育網路公告,請校長多加支持並請教職員工務必參加。 • 請加強教職員工們之危機意識及緊急事故預防處理觀念,CPR之技術須經常複訓。 • 希望能將CPR證照,列入教師甄試必須之條件。 • 各校衛生組長任用時,CPR證照列為必須具備之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