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0 likes | 954 Views
2013 上半年 国家职业资格 培训 企业 人力资源管理师. 基础知识课程培训. 佟天佑主讲. 温馨提示. 各位同学大家好: 首先欢迎你们选择智通学院进行学习,为了对你整个学习过程负责,特温馨提示以下几点: 1 、报名的学员,请尽快去培训顾问那里办理并领取学员证,每次上课的时候,请务必佩带。 2 、请报名资料提交不完整的学员在 10 天内补交完毕,资料包括:身份证复印件 2 份,毕业证复印件 2 份,工作证明 1 份,报名表、报考表各 1 份,两寸黑白照片 5 张。
E N D
2013上半年国家职业资格培训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2013上半年国家职业资格培训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 基础知识课程培训 佟天佑主讲
温馨提示 各位同学大家好: 首先欢迎你们选择智通学院进行学习,为了对你整个学习过程负责,特温馨提示以下几点: 1、报名的学员,请尽快去培训顾问那里办理并领取学员证,每次上课的时候,请务必佩带。 2、请报名资料提交不完整的学员在10天内补交完毕,资料包括:身份证复印件2份,毕业证复印件2份,工作证明1份,报名表、报考表各1份,两寸黑白照片5张。 3、请QQ、邮箱、电话有变更的学员,第一时间请告知班主任吴老师和杨施亮主管(杨主管电话13751295495,QQ307633265), 4、请各位学员每周三以后登录www.xue5156.com查看本周上课安排且在服务指南这个窗口的下载专区下载课程讲义。 班主任:吴胜鹏老师 Tel:13066161789 QQ:1059530441
佟天佑简介 本土企业“十大资源”运筹创导者和实践者、中国人力资源协会专家委员、中国HR管理大奖赛评审专家、广东中小企业联合会顾问、广州企业家协会企业文化专家成员。全球高端汇泰龙五金卫浴品牌首席企管顾问。 EMBA/中山大学客座教授/广州大学研究员、国家职业高级HR管理师/HR鉴定高级考评员(广东省地区专家评审)、CBMA高级培训师,超过21年企业服务亲历(曾任职:东亚化工/财务副理兼总办主任、虎彩集团/总助、威格音响/执行副总、新白领/人力总监、华声集团/董事副总裁等企业中高层管理)经验和心得。 主攻资源管理实战,出版《卖场管理与服务》《HR动态诊断手册》《经营管理实战方案》《赢在过程》和《人力资源诊断实务》《销售团队-行为管理》著作。 其凝练加创导「思维开发价值,行动演练成效」的核心理念与实操效果赢得众多口碑,被誉为珠三角最具传导力顾问讲师之一。 邮箱:tyqh-w@163.com网页:实名健入「佟天佑」博客: http://tyqh-w.chinaceot.com
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员对基础知识相关内容的定义、原则、内容、程序等知识的了解。 以模拟练习的方式进行重点提示,从而加深对课程的理解,提高学员应考技能。
课程内容 第一章 劳动经济学 第二章 劳 动 法 第三章 现代企业管理 第四章 管理心理与组织行为 第五章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注: 练习题按课程指引和考试指南及过往 理论部分的试题
第一章 劳动经济学 第一节 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一、劳动资源的稀缺性P1 其一,是相对于社会和个人的无限需要和愿望而言,是相对的稀缺性。 其二,又具有绝对的属性。 其三,本质表现是消费劳动资源的支付能力、支付手段的稀缺性。
第一章 劳动经济学 二、效用最大化P2 个人追求的目标是效用最大化; 企业追求的目标是利润的最大化。 三、劳动力市场 双方通过无数次选择; 通过商品的供给与需求决定价格的机制,实现、调节资源的配置。
第一章 劳动经济学 四、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P4 (一)实证研究方法 1、实证研究方法的特点 2、实证研究方法的步骤 (1)确定所要研究的对象; (2)设定假设条件; (3)提出理论假说; (4)验证。 (二)规范研究方法
第一章 劳动经济学 第二节 劳动力供给和需求 一、劳动力与劳动力供给P5 (一)劳动力和劳动力参与率的概念 含义是劳动力在一定范围内的人口的比率。 根据劳动力供给弹性的不同取值,一般将劳动力供给弹性分为五大类: 1、供给无弹性;2、供给有无限弹性; 3、单位供给弹性;4、供给富有弹性; 5、供给缺乏弹性; (二)劳动力参与率的生命同期 (三)经济周期与两种劳动参与假说
第一章 劳动经济学 二、劳动力需求P7 指企业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某种工资率下愿意并能够雇用的劳动量。 根据劳动力需求的工资弹性的不同取值,可将劳动力需求的工资弹性分为五类; 1、需求无弹性; 2、需求有无限弹性; 3、单位需求弹性; 4、需求富有弹性; 5、需求缺乏弹性;
第一章 劳动经济学 三、企业短期劳动力需求的决定P9 (一)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 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边际产量递增阶段; 第二阶段:边际产量递减阶段; 第三阶段:总产量绝对减少。 (二)企业短期劳动力需求的决定
第一章 劳动经济学 四、劳动力市场的均衡P11 (一)劳动力市场的含义 广义指劳动力所有者个体与使用劳动要素的企业之间,在劳动交换过程中所体现的、反映经济特征之一的经济关系; 狭义劳动力市场是指市场机制借以发挥作用,实现劳动力资源优化配置的机制和形式。
第一章 劳动经济学 四、劳动力市场的均衡P11 (一)劳动力市场的含义 其一为劳动力的所有者个体,其二为使用劳动力的企业。劳动力市场的性质: 第一,劳动力市场是社会生产得以进行的前提条件; 第二,劳动力与工资的交换行为; 第三,劳动力市场的劳动交换; 第四,通过劳动力市场的交换。
第一章 劳动经济学 (二)劳动力市场的静态与动态均衡P12 其一指某种经济现象所处的状态;其二指分析方法。 (三)劳动力市场均衡的意义 1、劳动力资源的最优分配 2、同质的劳动力获得同样的工资 3、充分就业
第一章 劳动经济学 五、人口、资本存量与均衡工资率P13 (一)人口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 1、人口规模 2、人口年龄结构 3、人口城乡结构 (二)资本存量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 根本改变了劳动力与资本的配置比例,从而使劳动生产率提高,劳动的边际产品增加。 (三)人口、资本存量与劳动力市场均衡
第一章 劳动经济学 第三节 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的工资水平与工资结构 一、均衡价格论的一般原理及工资决定P14 说明通过商品供给与商品需求的运动决定商品价格形成的理论。 二、工资形式P15 生产要素分为四类:土地、劳动、资本和企业家才能。 (一)基本工资 1、工资率2、货币工资与实际工资3、计时工资与计件工资
第一章 劳动经济学 第三节 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的工资水平与工资结构 二、工资形式P15 (二)福利 福利作为劳动力价格的构成部分和工资的转化形式,还具有以下特征: 1、福利支付以劳动为基础; 2、法定性; 3、企业自定性和灵活性。
第一章 劳动经济学 第四节 就业与失业 一、就业总量的决定P18 就业或劳动就业一般是指有劳动能力和就业要求的人,参与某种社会劳动; 二、失业及其类型P20 在形成失业现象的直接原因方面,将具有共同性质和特点的失业现象进行归类,主要有以下失业类型: 1、摩擦性失业2、技术性失业 3、结构性失业4、季节性失业
第一章 劳动经济学 三、需求不足性失业P21 (一)需求不足性失业的两种具体形式 (二)缓解需求不足性失业的对策 四、失业的度量和失业的影响P21 两个指标 失业率 失业持续性
第一章 劳动经济学 五、政府行为和劳动力市场P23 (一)政府支出 (二)劳动力市场的制度结构要素 1、最低劳动标准 2、最低社会保障 3、工会
第一章 劳动经济学 五、政府行为和劳动力市场P23 (三)就业与收入的宏观调控P24 对就业总量影响最大的宏观调控政策,是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收入政策。 1、财政政策 2、货币政策 3、收入政策 (1)收入政策入其作用 收入政策在社会经济中具有如下重要作用: 1、有利于宏观经济的稳定。 2、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 3、有利于缩小不合理的收入差距。 (2)收入差距的衡量指标——基尼系数
第一章练习题 模拟练习/单项选择: 1/劳动参与率的含义是劳动者在一定范围内的( ) A)人口比率 B)总人口率 C)不同年龄人口率 D)不同性别人口率 2/经济社会在平均衡时,实现了( ) A)正常就业 B)充分就业 C)年青人就业 D) 劳动就业 3/福利支付以劳动为基础,但并不与( ) 直接相关 A)工作时间 B)劳动强度 C)加班时间 D)个人劳动量
第一章练习题 模拟练习/多项选择: 1/劳动经济学的主要任务就是( ) A)劳动力供给 B)劳动力需求 C)工资 D)就业决定机制 2/实证研究方法的步骤是( ) A)确定所要研究的对象 B)设定假设条件 C)提出理论假说 D)验证 3/生产要素分为( )类 A)土地 B)劳动 C)资本 D)企业家才能 4/失业类型主要有( ) A)摩擦性失业 B)技术性失业 C)结构性失业 D)季节性失业
第二章 劳 动 法 第一节 劳动法的体系 一、劳动法的概念P28 其一,狭义的劳动法仅指劳动法律部门的核心法律; 其二,指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其他一些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种。 二、劳动法的基本原则P28-32 可以将劳动法的基本原则归纳为以下内容: 1、保障劳动者劳动权的原则 2、劳动关系民主化原则 3、物质帮助权原则
第二章 劳 动 法 三、劳动法律渊源P32 (一)劳动法律渊源的含义 (二)劳动法律渊源的类别 1、宪法中关于劳动问题的规定 我国宪法全面规定了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如劳动权、报酬权、休息休假权、劳动安全卫生保护权、物质帮助权、培训权、结社权等原则。 2、劳动法律 3、国务院劳动行政法规 4、劳动规章 5、地方性劳动法规 6、我国立法机关批准的相关国际公约
第二章 劳 动 法 三、劳动法律渊源P32 (二)劳动法律渊源的类别 7、正式解释 (1)雇佣规则(内部劳动规则) (2)劳动(雇佣)合同 (3)集体合同 (4)习惯法 (5)法官法或判例法
第二章 劳 动 法 四、劳动法的体系P36 1、促进就业法律制度 2、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制度 3、劳动标准制度 4、职业培训制度 5、社会保险和福利制度 6、劳动争议处理制度 7、工会和职工民主管理制度
第二章 劳 动 法 四、劳动法的体系P36 8、劳动法的监督检查制度 前者将劳动法体系划分为: ①国有企业劳动法律制度; ②集体企业劳动法律制度; ③股份制企业劳动法律制度; ④私营企业和个体经营单位劳动法律制度; ⑤外商投资企业劳动法律制度等。
第二章 劳 动 法 第二节 劳动法律关系 一、劳动法律关系及其特征P39 (一)劳动法律关系的含义 指劳动法律规范在调整劳动关系过程中所形成的劳动者(雇员)与用人单位(雇主)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二)劳动法律关系 主要包括以下种类: 1、劳动合同关系。2、劳动行政法律关系。3、劳动服务法律关系。
第二章 劳 动 法 第二节 劳动法律关系 一、劳动法律关系及其特征P39 (三)劳动法律关系的特征 1、劳动法律关系是劳动关系的现实形态 2、劳动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权利和义务 3、劳动法律关系的双务关系 4、劳动法律关系具有国家强制性
第二章 劳 动 法 二、劳动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P42 (一)劳动法律关系的主体 (二)劳动法律关系的内容 (三)劳动法律关系的客体 三、劳动法律事实P44 1、劳动法律行为。 2、劳动法律事件。
第二章练习题 模拟练习/单项选择: 1/平等的就业权和( )是劳动权的核心 A)劳动保护权 B)劳动报酬权 C)职业培训权 D)自由择业权 2/以下不属于劳动标准法的是( ) A)工作时间法 B)工资法 C)就业促进法 D)劳动安全卫生标准法 3/劳动法律关系为( )关系 A)双务 B)双方 C)对等 D)权责
第二章练习题 模拟练习/多项选择: 1/劳动法的基本原则具有指导性特点外,还包括( ) A)纲领性 B)特殊性 C)稳定性 D)权威性 2/劳动法律关系的特征具有( ) A) 现实形态 B) 权利和义务 C) 双务关系 D) 国家强制性 3/劳动保障法主要包括( ) A)促进就业法 B)职业培训法 C)社会保险法 D)劳动福利法
第三章 现代企业管理 第一节 企业战略管理 一、企业战略环境分析P45 (一)企业战略的概念与特征 企业战略具有全局性、系统性、长远性、风险性、抗争性的特征,离开这些特征就称不上经营战略。
第三章 现代企业管理 第一节 企业战略管理 一、企业战略环境分析P45 (二)企业环境的结构及特点 (三)经营环境分析的方法 1、外部环境的调研 (1)获取口头信息。 (2)获取书面信息。 (3)专题性调研。 2、外部环境的预测。
第三章 现代企业管理 (四)经营环境的微观分析P47 1、现有竞争对手的分析 (1)现有竞争对手的数目(2)现有竞争对手的经营战略。 (3)竞争对手的产品差异化(4)固定成本的高低 (5)行业成长过剩 2、潜在竞争对手分析 (1)产品差异化(2)规模经济(3)绝对成本优势 (4)进入分销渠道(5)资本需求(6)现有企业的反应 3、替代产品或服务威胁的分析 4、顾客力量的分析 5、供应商力量的分析
第三章 现代企业管理 (五)经营环境的宏观分析P49 1、政治法律环境 2、经济环境 (1)经济体制(2)经济形势 (3)经济结构(4)经济政策 3、技术环境 4、社会文化环境
第三章 现代企业管理 二、企业分析P50 (一)企业资源状况分析 1、企业资源的概念 2、企业资源的分析 (1)物质资源状况(2)人力资源状况(3)财务资源状况 (4)技术资源状况(5)管理资源状况(6)无形资产状况
第三章 现代企业管理 二、企业分析P50 (二)企业能力分析P50 1、能力的概念及内容 2、企业能力分析的方法 (1)纵向分析(2)横向分析(3)财务分析 3、企业能力评价的标准 (1)效率分析(2)效果分析 (三)企业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的综合分析P52
第三章 现代企业管理 (四)企业的战略选择P54-59 1、总体战略 企业的总体战略有进入战略、发展战略、稳定战略和撤退战略。 (1)进入战略(2)发展战略/4点 (3)稳定战略(4)撤退战略/6点 2、一般竞争战略 (1)低成本战略/2点(2)差异化战略/2点(3)重点战略
第三章 现代企业管理 (四)企业的战略选择P54-59 3、不同行业阶段的战略 (1)新兴行业的战略 (2)成熟行业的战略 (3)衰退行业的战略 1)衰退行业战略的影响因素2)衰退行业的战略制定 ①领导地位战略②合适定位战略 ③收获战略 ④迅速退出战略
第三章 现代企业管理 三、企业经营战略的实施与控制P60-61 (一)企业经营战略的实施 (二)企业经营战略的控制 战略控制一般由三方面的活动组成: 一是制定战略评价标准; 二是进行实际成效与标准的对比分析; 三是针对偏差采取纠偏行动。
第三章 现代企业管理 三、企业经营战略的实施与控制P60-61 (二)企业经营战略的控制 1、企业战略控制的特点 2、战略控制的基本要素 (1)战略评价标准 (2)实际成效 (3)绩效评价 3、战略控制的方法
第三章 现代企业管理 第二节 企业计划与决策 一、科学决策的要求与方法P62 (一)决策科学化的要求 1、合理的决策标准2、有效的信息系统3、系统的决策观念 4、科学的决策程序 5、决策方法科学化 (二)确定型决策方法P63 1、量本利分析法2、线性规划法3、微分法
第三章 现代企业管理 第二节 企业计划与决策 一、科学决策的要求与方法P62 (三)风险型决策方法P68 1、收益矩阵2、决策树3、敏感性分析 (四)不确定型决策方法P69 1、悲观决策标准2、乐观系数决策标准 3、中庸决策标准4、最小后悔决策标准 5、同等概率标准(机会均等标准)
第三章 现代企业管理 二、企业经营计划P70 (一)企业计划职能的作用和特点 1、使决策目标具体化 2、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工作率 3、为控制提供标准 (二)制订企业计划的原则 1、可行性与创造性相结合的原则 2、短期计划和长期计划相结合的原则 3、稳定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
第三章 现代企业管理 二、企业经营计划P70 (三)编制经营计划的方法P71 1、滚动计划法 2、PDCA循环法 3、综合平衡法 (四)企业经营计划的目标管理 1 、目标管理的含义和特点 2、企业目标管理的实施
第三章 现代企业管理 第三节 市场营销 一、市场分析P74 (一)市场营销的概念 (二)市场的概念及分类 按交换对象不同可分为商品市场、服务市场、技术市场、金融市场、劳动力市场和信息市场等
第三章 现代企业管理 第三节 市场营销 (三)消费者市场分析P75 1、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的主要因素 (1)文化因素(2)社会因素(3)个人因素(4)心理因素 2、消费者的购买决策过程 (1)参与购买的角色(2)消费者购买行为类型(3)购买决策过程 (四)组织市场分析P77 1、组织市场的构成 (1)产业市场(2)转卖者市场(3)政府市场 2、产业市场的购买行为/4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