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 likes | 356 Views
实验七 1- 溴丁烷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 1- 溴丁烷的合成原理 ; 1- 溴丁烷的合 成装置 ; 1- 溴丁烷的洗涤和纯化方法。. 2 、熟悉气体吸收装置和回流反应装置。. 3 、巩固分馏分离产物操作。. 返回. 二、实验重点、难点. 1 、重点:蒸馏与分馏的基本原理、装置和 操作。 2 、难点:绘制工作曲线以确定各馏分的组 成的方法 。. 返回. 三、实验学时. 4 学时. 返回.
E N D
一、实验目的 1、掌握1-溴丁烷的合成原理; 1-溴丁烷的合 成装置; 1-溴丁烷的洗涤和纯化方法。 2、熟悉气体吸收装置和回流反应装置。 3、巩固分馏分离产物操作。 返回
二、实验重点、难点 1、重点:蒸馏与分馏的基本原理、装置和 操作。 2、难点:绘制工作曲线以确定各馏分的组 成的方法。 返回
三、实验学时 4学时 返回
四、实验原理 制备卤代烃的方法有多种,但实验室制备饱和一元卤代烃最常用的方法为醇与氢卤酸的反应: 例如以此法制备1-溴丁烷,醇用正丁醇,氢卤酸可用市售浓度为7.5%的浓氢溴酸,也可用NaBr与H2SO4的反应来完成: 或:
醇与氢溴酸的反应是一个可逆反应。为了促使平衡向右移动(即生成1-溴丁烷的方向移动),可采取: ①增加其中一种反应物浓度的方法; ②设法使反应产物离开反应体系的方法; ③增收加反应的浓度和减少产物的两种方法并用。 在本实验中,我们采取溴化钠与硫酸过量的方 法来促使平衡向生成1-溴丁烷的方向移动。
五、仪器、试剂与装置 仪器: 蒸馏装置玻璃磨口仪器、球形冷凝管、圆底烧 瓶50ml、温度计150℃、锥形瓶50ml、烧杯 400ml、电热套、分液漏斗、10ml、100ml量筒、 电热套、铁架台、铁夹及十字头、铁圈、橡胶 水管、天平 试剂: 正丁醇 6.2mL (5g, 0.068mol)、溴化钠 (无水) 8.3g(0.08mol)、 浓硫酸(d=1.84) 10mL(0.18mol)、 10%碳酸钠溶液、无水氯化 钙、10%碳酸钠溶液(500ml)、无水氯化钙、 沸石、甘油 返回
装置 : 返回
六、实验步骤 1、无水溴化钠研钵研细后,称取8.3g于50mL 圆底烧瓶中,然后加6.2mL正丁醇和2粒沸石。 2、稀释浓硫酸:取10mL水于100mL三角瓶中,冷 水浴冷却,一边摇荡,一边沿瓶壁缓慢加入 10mL浓硫酸,将浓硫酸稀释。 3、将稀释后的硫酸分批从冷凝管上端加入盛放有 NaBr、正丁醇的烧瓶中。加硫酸时,应充分振 荡烧瓶,使反应物混合均匀。 4、按照图2连接好气体吸收装置,用酒精灯、石 棉网小火加热到沸腾,回流30分钟。
5、将上述反应体系冷却5分钟,御下回流冷凝 管,重新补加12粒沸石,用75弯管连接冷凝 管(见图3)进行蒸馏,直到无油滴蒸出为止。 6、分离、洗涤: ⑴ 将含有水的粗1-溴丁烷移入分液漏斗中,加 入15mL水洗涤,静置分层(上层水相, 下层油相1-溴丁烷)。打开活塞,将下层 1-溴丁烷放入一干燥的三角瓶内,进行下步 操作。
⑵ 浓硫酸洗: 分去水后的粗1-溴丁烷,振荡下分23批缓慢加入总量为 3mL的浓硫酸进行洗涤。因此过程体系入热,故可置于冷 水浴中进行。 将冷却后的1-溴丁烷、硫酸混合物再小心地移入分液漏斗 中,待静置分层后(1溴丁烷d2041.275, H2SO4d2041.84,所以1-溴丁烷处于上层,浓硫酸为下层),分出下层的废酸,倒入指定的废液回收瓶中,交实验室统一处理。 ⑶水洗与Na2CO3溶液洗: 分去硫酸后的粗1-溴丁烷层,依次分别用10mLH2O、 5mL10%Na2CO3、10mL水进行洗涤。 注意:每次洗涤后,应先将该步骤中的废液分去后,才能进 行下步洗涤。
7、干燥:粗1-溴丁烷放入干燥的三角瓶中,加入7、干燥:粗1-溴丁烷放入干燥的三角瓶中,加入 12g块状无水氯化钙,加盖瓶塞后放置2030min, 放置过程中可间歇振荡三角瓶。(若一次实验课 不能完成此实验,可在此处停下来。) 8、常压蒸馏: 干燥后的1-溴丁烷,通过长颈漏斗(可在漏斗口 处放少许脱脂棉)倒入50mL圆底烧瓶中,再加 12粒沸石,按常压蒸馏装置装好仪器,在石棉 网上用小火加热蒸馏,待馏分温度恒定后,开始 收集主馏分,得无色透明液体。馏分纯净情况下 沸点范围为99102。 返回
七、基本操作 1、由于本实验中有少量HBr从冷凝管上口逸出,故需要对HBr加以吸收。HBr气体,可溶于水,且呈酸性,因而可用水或稀碱液作吸收液(本实验用水)。注意图2中的玻璃漏斗应略微倾斜使漏口一半在水中,一半在水面上,这样,既能防止气体逸出,亦可防止水被倒吸至反应瓶中。 2、本实验关键是加热时要控制火焰温度,使反应瓶中的液体保持微沸。否则,火焰过大,会使较多的HBr气体从冷凝管上口逸出,也会促使浓硫酸将HBr氧化成游离溴,从而降低产率;而火焰过小,则不能给体系提供足够的活化能以保证反应顺利完成。 返回
3、洗涤操作时,正溴丁烷有时在上层,有时在下层。根据相对密度数据判断产物在上层还是在下层。3、洗涤操作时,正溴丁烷有时在上层,有时在下层。根据相对密度数据判断产物在上层还是在下层。 4、蒸馏,第二次所用的仪器是干燥的,使粗1-溴丁烷充分干燥,从而提高产品质量。 返回
八、注意事项 1、将浓硫酸缓慢加入水中,不能将水加入浓硫酸中,否则将会使硫酸溅出,造成人身伤害。稀释硫酸的过程为放热过程,因而稀释后应继续冷却硫酸至室温,然后才能进行下步反应。 2、稀硫酸冷至室温后加入NaBr、正丁醇体系中,需摇匀,正常现象为:上部为无色透明清液,下部为白色粉末。因反应,体系中有少许气泡产生。若加入的硫酸较热,且加入后未摇匀,则放置几分钟后,体系中不断有气泡产生,上部清液由无色透明变为浅棕红色。其原因为:
3、回流时要用小火,保持液体微沸。否则易使Br-被氧化为Br2,还易使HBr气体逸出反应体系。3、回流时要用小火,保持液体微沸。否则易使Br-被氧化为Br2,还易使HBr气体逸出反应体系。 4、回流装置拆除后,一定要先补加沸石后再进行常压蒸馏,否则蒸馏过程会发生暴沸。 5、正溴丁烷是否蒸完,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判断: ①蒸出液是否由浑浊变为澄清; ②反应瓶上层油层是否消失; ③取一试管收集几滴馏出液,加水摇动。观察有无油珠出现。如无,表示馏出液中已无有机物,蒸馏已完成。蒸馏不溶于水的有机物时,常可用此方法检验。
6、馏出液分为两层,通常下层为粗1-溴丁烷(油层),上层为水。若因未反应的正丁醇较多,或因蒸馏过久而蒸出一些氢溴酸恒沸液,则液层的相对密度会发生变化,油层可能悬浮或变为上层。如遇此现象,可加清水稀释使油层下沉。6、馏出液分为两层,通常下层为粗1-溴丁烷(油层),上层为水。若因未反应的正丁醇较多,或因蒸馏过久而蒸出一些氢溴酸恒沸液,则液层的相对密度会发生变化,油层可能悬浮或变为上层。如遇此现象,可加清水稀释使油层下沉。 如水洗后产物尚呈红色,是由于浓硫酸的氧化作用生成游离溴之故,可加入几毫升饱和亚硫酸氢钠溶液洗涤除去: 7、粗1-溴丁烷中所含的少量未反应的正丁醇也可以用3mL浓盐酸来洗去。使用浓盐酸时,1-溴丁烷在下层。 返回
实际产量 理论产量 产率(%)= × 100% 九、实验报告书写要求 实验报告 1、实验题目 2、实验原理 3、实验仪器与试剂 4、实验内容(操作步骤) 5、实验结果 产量:g 6、思考题 返回
十、思考题 1、本实验有哪些副反应? 2、反应时硫酸的浓度太高或太低会有什么结果? 3、试说明各步洗涤的作用。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