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0 likes | 562 Views
当前我国职教课程实施中的 若干问题思考. 华东师范大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所长 石伟平 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2008.10.17 浙江 富阳. 职教课程实施中的问题 --课程实施中的几个环节 --师资队伍、教学环境、教学评价 职教课改实施中的问题 --项目课程开发已经到了教材开发 --下一步该如何 “ 实施 ” ?如何 “ 落地 ” ?. 一、问题的提出. 以项目课程为主要内容的职教课程改革,在政府的推动下,在我国职业学校轰轰烈烈、如火如荼地展开。
E N D
当前我国职教课程实施中的若干问题思考 华东师范大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所长 石伟平 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2008.10.17 浙江 富阳
职教课程实施中的问题 --课程实施中的几个环节 --师资队伍、教学环境、教学评价 • 职教课改实施中的问题 --项目课程开发已经到了教材开发 --下一步该如何“实施”?如何“落地”?
一、问题的提出 • 以项目课程为主要内容的职教课程改革,在政府的推动下,在我国职业学校轰轰烈烈、如火如荼地展开。 • 中职项目课程开发取得了重大成果。出了一批实践导向、任务引领的专业课程和可用于项目课程教学的“双证教材”。
但是,好像在学校教学一线没有产生足够大的影响。但是,好像在学校教学一线没有产生足够大的影响。 • 现象一,消极对待。 --“以静制动”、“以不变应万变”。 • 现象二,无目标的“积极”。 --不抓住教学中核心问题,为改革而改革,改革一波又一波,学校改革的“多动症”已经引发教师的改革 “疲劳症”。 • 结果是,学生照样普遍的“厌学”,教师还是普遍的“厌教”! • 问题何在? --我们不妨从职教课程开发程序上去检查一下,看看哪个环节出了问题?
职教课程开发程序(“十步法”) 1. 职教课程开发决策(确定专业) --确定某个专业的课程是否需要开发? 2. 职教课程目标开发(明确培养目标) --开发这个专业的整个课程目标 3. 职教课程门类开发(确定主要课程) --要达成整个课程目标需要开设哪些课程? 4. 职教课程结构开发(形成课程计划) --这些课程按什么顺序排列?如何进行课时分配?
5. 职教课程内容开发(“课标”开发) --开发出每门具体课程应包含的工作任务及完成这些任务所需的知识、技能和态度,形成“课程标准” 6. 职教课程内容组织(教材开发) --这些课程内容按什么模式来组织?形成教材与教学辅导用书
7. 职教教学模式选择(确定教学模式) --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模式来教这些内容? 8. 课程实施环境开发(设计教学环境) --实训基地/实训中心/实训室的设计 9. 课程评价方法选择(确定评价方法) --确定如何评价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 10. 课堂层面职教课程改造 --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在实施课程前与实施过程中对课程的二度开发,优化已有课程方案。属于校本课程开发范畴。
我认为:主要问题出在“课程实施”这一环节!我认为:主要问题出在“课程实施”这一环节! • 职教教学模式选择(确定教学模式) • 课程实施环境开发(设计教学环境) • 课程评价方法选择(确定评价方法) • 课堂层面职教课程改造(开发校本课程)
二、目前职教课程实施面临的 主要问题 1. 教材问题 • 项目课程开发虽然轰轰烈烈,但是目前开发出来可以使用的项目教材还是不成规模,不成系列。 • 对于长期习惯于“依赖教材”的广大职校教师而言,要让他们去“崇拜”不成规模的教材是很难的。 • 因此,目前应加强项目教材的系列开发,形成规模效应,以吸引更多的教师介入。
2. 教法问题 • 项目课程开发虽然在较短的时间内已经深入到教材,但是有关项目课程的教学研究活动开展得不够,许多课改实验学校的老师还不知道项目课程怎么教? • 因此,目前应该加强项目课程的教学研究与教学评价,积累成功教学案例,可以采用“公开课”的方式,推广成功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
3. 实训配套问题 • 在中职加强实践性教学过程中,虽然各职业学校建成了一批相应的校内实训基地、实训中心或实训室,但是这些实训场所的建设并没有很好“关照”项目课程的教学需求,与之相配套,所以到使用时“很不顺手”。 • 校内实训场所应该服务于学校教学,服务于校外培训,服务于社会考证。如果在建设过程中不及时调整,将来势必造成重大的资源浪费。
4. 激励机制问题 • 虽然当前这场与项目课程为中心的职教课程改革具有“草根性”,是自下而上发动的,但是在职业学校目前一线教师的“参与度”并不高。 • 除了观念、认识问题之外,没有一套激励机制鼓励教师积极参与课改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 • 如教师是否参与课改,与其薪酬、收入没有关系;课改成果,也与教师职称评定关系不大。
目前的课改,虽然基本解决了“学的东西要有用”的问题,但是“让学生学起来”的问题远没有很好解决。目前的课改,虽然基本解决了“学的东西要有用”的问题,但是“让学生学起来”的问题远没有很好解决。 • 课程开发前6个环节,虽然解决了课程目标、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材问题, • 但是,如果教师没有积极地参与,无动于衷,他们中大多数仍是课程改革的“旁观者”, • 那么,这一场课改只是政府官员、课程专家、职校校长之间的自娱自乐、卡拉OK! • 任何教育改革,尤其是课程改革,没有教师的参与,是不可以成功的!
如果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行为不改变,如果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行为不改变, • 那么,再“精品”的课程、再“优秀”的教材,也不会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 用“老”的方法来教“新”教材,其教学效果可能比原来的还要“糟糕”! • 因此,课程实施中的最大问题是师资问题!
那么,眼下我们该怎么办? • 课改成果不仅仅是教材,它必须进课堂! • 要将课改进行到底,当前的重点是课程实施! • 职教教学模式选择(确定教学模式) • 课程实施环境开发(设计教学环境) • 课程评价方法选择(确定评价方法) • 课堂层面职教课程改造(开发校本课程)
三、对策建议 1. 加强职教“专业教学论”与“专业教学法”的研究,探索一套适合项目课程教学的有效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 • 职教与普教最大的区别可能在教学方法上,但是恰恰在我们的职业学校中这方面区别并不明显! • 我国职教课程专家不多,职教教学专家更少! • 在我国的职业教育学科中,目前最薄弱的是“专业教学论”与“专业教学法”!
那么,什么才是“有效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呢?那么,什么才是“有效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呢? 有效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必须符合以下特点: • 符合专业的特点 • 符合职业教育教学的特点(做中学、做中教、实践中教理论) • 符合职校生的学习基础与认知特点(文化基础差,形象思维活跃,不善抽象思维)
谁来研究开发? • 职教专家 • 教学论与教学法专家 • 行业培训专家 • 职校专业教师 --谁来研究开发? --共同开发!
2. 加强职业学校校长与教师的培训,使其 在“观念上”与“技术上”为当前这场 课改作好准备。 (1)理念学习,为课改实施作好”观念上”的准备 • 为什么要进行这场课改? • 为什么要引进项目课程? • 什么是这场职教课改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 解决学生“厌学”的问题,让学生“学有兴趣”、“学有乐趣”、“学有成效”!
如何看实践导向的项目课程? 其基本理念主要包括: • 以职业生涯为目标,为学生终身职业发展做准备。 • 以职业能力为基础,注意在职业情境中培养学生的实践智慧。 • 以工作结构为框架,体现职业教育的特色。 • 以工作过程为主线,按照工作过程的需要来选择知识,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整合理论与实践,重在培养学生关注工作任务的完成,而不是知识记忆。 • 以工作实践为起点,把知识与技能的学习相融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一理论下,课程按任务引领型模式来建构。
我为“项目课程”所作的“辩解” • 所谓任务引领型课程,即改变以知识为基础设计课程的传统,换之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来组织知识和专业课程内容,以岗位能力为基础来设计课程。 • 受质疑: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来组织知识,知识的“系统性”遭破坏,担心学生学到的是“支离破碎”的知识。 • 反质疑:在 “以知识为基础设计课程”的传统下,这种“系统性”的知识学生到底学到了没有? • 没有!连“学”都没有学起来!
项目课程至少它可以解决目前我国职教课程中的两大难题:项目课程至少它可以解决目前我国职教课程中的两大难题: • 解决了“学用一致”的问题。通过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提高学生的上岗能力,进而增强毕业生的就业能力,这符合“就业导向”的职教办学方向。 • 解决 了“普遍厌学”的问题。通过“真实”环境下的“做中学、做中教、实践中教理论”,让学生学起来,提高职校生的学习兴趣和乐趣,增强学习成效,这符合职业教育的特性与职校生的认知特点。
(2)技术培训,为课改实施作好“技术上” 的准备 通过培训,让教师了解: • 什么是项目课程? • 项目课程如何开发?如何实施? • 新教材如何使用? 通过培训,让教师改变: • 教学观念 • 教学行为 • 教学模式 • 最终实现职教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转变!
3.全面开展校本课程开发,把校本课 程开发与教师的专业发展整合起来 “校本课程开发” • 是开展课堂层面的职教课程改造 • 是对现有“教材”的“二度开发” • 是职校教师教学能力、创造能力展示的最佳“舞台” • 是职校教师专业发展的最佳途径 • 把校本课程开发与教师专业发展有机的整合起来,是职校校本教师培训的最佳策略。
(1)职业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特殊意义 • 弥补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主要缺陷:千人一面,过于刚性;而地区、学校、班级、学生之间巨大差异性,需要学校教师对国家、地区课程、教材进行“二度开发”。 • 解决职教课程的“滞后性”问题:职教课程与教材应长期处在“动态开发”过程之中,只有这样才能使职业现场使用的一些新知识、新技术不断在职教课程和教材中得到反映。因此,需要学校教师开发“活页化”的教材,不断对统编教材进行改造。
(2)职教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理念 • 主动而有计划地进行课程变革 • 不断优化课程权力与资源配置 • 学校是课程决策的中心 • 校长和教师是课程开发的主体
(3) 校本课程的基本种类 • 课程改编 • 课程整合 • 课程补充 • 课程拓展 • 课程创编
(4)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任务: (对现有课程、教材进行改造) • 修改能力标准 • 修改课程目标、要求 • 调整课程结构、课程内容 • 修改考纲、教材 • 试验“新”课程 • 实验、推广“新”课程
(5)校本课程的主要价值 • 有助于更好地实现教育目标和办出特色 • 有助于学校课程的实施与改进 • 有助于课程对劳动力市场的变化及时做出反映 • 有助于教育决策的民主化 • 有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 • 有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
(6)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途径 • 校外进修 • 校本培训 • 行动研究 • 优秀教师的成长轨迹: ----日常工作 问题 思考 学习 试验 总结 新问题(日常工作)
(7)教师专业发展要经历的几个阶段 问题 研究 方案 实施 专家
(8)校本课程开发与教师专业发展 • 教师教学主要研究什么? • 研究课程标准(课程纲要) • 研究自己的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文化程度) • 研究生产服务一线的要求 • 研究教材,发现不足之处(与现实不配之处:难易程度上对自己学生的“适切性”;内容上的“先进性”) • (根据自己学生的程度、生产服务一线的要求)修改现有的教材(对教材进行“二度开发”) • (根据学生的情况与教学内容)考虑合适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与评估手段
这个过程就是: • 教师行动研究的过程 • 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 • 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 • 结论: --校本课程开发是职校教师专业发展的最佳途径; --把校本课程开发与教师专业发展有机的整合起来,是职校校本教师培训的最佳策略。
4.强化教师的主体地位,减少其工作量,建立激 励机制,让教师有时间、有精力、有兴趣参与 课程改革。 • 课程改革过程中,课程专家的作用只能是引领,提供职业教育课程理念与开发技术指导,改革的任务最终必须由教师自己去完成。 • 单由大学教师来开发职教课程是不合适的,因为他们难以理解职教课程理论,也难以把握职校生的学习特点、学习准备程度,对工艺层面的知识也知之甚少。 • 行业专家除提供一些协助外,要他们承担课程开发主体任务也是不现实的,并且他们也缺乏足够的课程与教学理论。
教师在课改中的主体地位 • 因此,要开发出富有职业教育特色的课程,就必须培训自己的课程改革师资队伍! • 另外,职校教师只有参与课程开发过程,才可能对新课程有深刻的理解,从而能够更好地按照新课程的理念进行教学!
目前职教课程改革最大的动力来自教师,但最大的阻力也来自教师。目前职教课程改革最大的动力来自教师,但最大的阻力也来自教师。 • 教师的阻力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观念,二是技术,三是工作量。 • 多年受学科教育的经历,使得许多教师仍然面临转变课程观念的艰巨任务。他们担心打破学科体系后,职业教育会变成职业培训,而学生所获得的知识会过于零散。 • 如果说通过专家学术报告、教学现场观摩、与行业企业专家深度交流、参与课程改革等途径,可以转变教师的课程观念,那么目前教师工作量过于繁重,的确已成为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主要阻力。
课程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可能涉及到课程体系的重新设置,课程标准的重新编制,教材的重新编写,其中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教师付出大量劳动。课程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可能涉及到课程体系的重新设置,课程标准的重新编制,教材的重新编写,其中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教师付出大量劳动。 • 即便教师观念上没问题,认可课程改革的价值取向,但是对一个周课时超过20、工作量非常繁重的职校教师来说,他/她也没有时间与精力“陪你校长玩课改”! • 简单地通过行政命令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的。这只会让教师产生逆反心理,从而使得整个课改工作流于表面。
解决上述矛盾的途径: • 在鼓励教师充分利用休息时间(如寒暑假、周末)的同时,对于承担课程开发主体任务的教师,职业学校有必要适当考虑降低其课时数,但不要减少其收入。 • 要注意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目前职业学校教师参与课程改革尚存在不少机制上的障碍,比如对其工作量核算不足,成果不能用于评职称等等。 • 这必然影响教师参与课程改革的积极性。强调教师奉献是必要的,但不能以此为借口而忽视了相应机制的建立。
5. 建立“以教材为核心”的资料库,汇集 优秀项目教材与经典教学案例,供广大 教师选用。 • 加强项目教材系列开发,可以考虑在全省建立一个成系列、成规模的“以教材为核心的资料库”。 • 这个“资料库”应该还提供一批被实践证明成功的项目课程经典教学案例,供广大职业学校教师在推行项目课程中学习与选用。 • 这些成功的教学案例应该来自一线的课改实验学校。因此,省、市级职教教研机构应该加强项目课程的教学研究与教学评价,帮助课改实验学校总结经验,形成经典的教学案例。
职教课改到什么程度才算成功? • 让学生“学起来”! --学生普遍的“厌学”变成普遍的“乐学” --教师普遍的“厌教” 变成普遍“乐教” • 让学生感到“学的东西有用”! --对学生就业有用 --对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有用 • “有用的东西”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当学生真正“学起来”了,我们才能实现我们的课改目标!否则,再好的目标也等于“零”! • 因此就当前而言,“让学生学起来”是第一位的!
谢谢大家Thank you! 联系方式: wpshi@ses.ecnu.edu.cn 1332 1930 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