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6

國內防災觀念與防災科技推行概況

龍華科技大學九十四學年度第一學期安全衛生教育訓練 暨九十四年度下半年民防團隊基本訓練研習會. 國內防災觀念與防災科技推行概況. 李文正 博士 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企劃組副研究員 教育部防災科技教育人才培育先導型計畫辦公室執行秘書. 九十四年九月八日. 簡報綱要. 壹、災害防救工作的重要性 貳、台灣地理環境與災害概況 參、防災之基本觀念 肆、防災之科技基礎 伍、防災科技政策 陸、結語. 壹、災害防救工作的重要性. 聯合國 UNDP 報告 (2004) : 低度發展國家,面臨天然災害威脅的人口為 11% ,因天然災害死亡人數為死亡總人數 53% 。

hanley
Download Presentation

國內防災觀念與防災科技推行概況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龍華科技大學九十四學年度第一學期安全衛生教育訓練 暨九十四年度下半年民防團隊基本訓練研習會 國內防災觀念與防災科技推行概況 李文正 博士 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企劃組副研究員 教育部防災科技教育人才培育先導型計畫辦公室執行秘書 九十四年九月八日

  2. 簡報綱要 壹、災害防救工作的重要性 貳、台灣地理環境與災害概況 參、防災之基本觀念 肆、防災之科技基礎 伍、防災科技政策 陸、結語

  3. 壹、災害防救工作的重要性 • 聯合國UNDP報告(2004): • 低度發展國家,面臨天然災害威脅的人口為11%,因天然災害死亡人數為死亡總人數53%。 • 高度發展國家,面臨天然災害威脅的人口為15%,但因天然災害死亡人數僅佔死亡總人數1.8%。 •  落實推動災害防救工作 •   → 人民因天然災害死亡的機率可減低40倍!

  4. 行政首長為災害事件下台 84年2月台中威爾康西餐廳火災 (67人死亡) 台中市長下台 89年7月八掌溪事件 (四人受困三小時後被洪流衝走死亡) 行政院副院長(災防會主任委員)下台

  5. 災害防救已成為全球重要議題 聯合國UNDP報告(2004): A Global Report – Reducing Disaster Risk • 地震、颱風、洪水及乾旱四種天然災害,過去二十年造成全球死亡人數超過150萬人;平均每天因天然災害死亡人數超過184人。 • 全球天然災害造成經濟每年平均損失:1960年代: 755億美元 ; 1970年代:1,384億美元;1980年代:2,139億美元 ; 1990年代:6,599億美元。

  6. 印度 緬甸 泰國 索馬利亞 肯亞 斯里蘭卡 馬來西亞 賽席爾群島 印尼 坦尚尼亞 2004.12.26 南亞地震海嘯災害 海嘯 災後缺水    衛生問題 死亡:28萬人+30萬人 經濟損失難以估計! 海嘯亦波及非洲東部沿海地區(約十個小時到達) 印尼 泰國PP島 斯里蘭卡 賽席爾群島

  7. 貳、台灣地理環境與災害概況 • 人口: 23 millions • 土地總面積: 36,000 km2 • 山坡地:70% (高程 >100 m) (陡坡)10% (高程 >1,000 m) • 地質:年輕 (3 million years) 地質材料脆弱 板塊活動活躍 (大量疏鬆表土) • 平均年降雨量:2,500 mm (降雨量大)

  8. 台灣在特殊之地理與氣象等的自然環境條件下,自古以來就是颱風、豪雨、山崩以及地震等天然災害頻繁發生的地方。台灣在特殊之地理與氣象等的自然環境條件下,自古以來就是颱風、豪雨、山崩以及地震等天然災害頻繁發生的地方。 • 921地震造成中部為主的山區岩石龜裂、地質鬆動,每逢颱風豪雨即發生嚴重坡地崩塌及土石流災害。尤其近年集中降雨增加,每次降雨的總雨量都高達千釐米以上,導致土石流災害的頻率與規模都加大。 • 此外,由於地狹人稠,且近年經濟成長、大量發展工業與開發建設,以致人為災害的機率、加重災情的因子大大增加。 921集集大地震 納莉颱風

  9. 台灣降雨量從1,600公厘至3,200公厘,年平均降雨量約2,500公厘,為世界平均值之2.6倍,每人每年分配之雨量約3,913立方公尺,為世界平均值33,975立方公尺之1/8。台灣降雨量從1,600公厘至3,200公厘,年平均降雨量約2,500公厘,為世界平均值之2.6倍,每人每年分配之雨量約3,913立方公尺,為世界平均值33,975立方公尺之1/8。 雨量集中在5~10月豐水期約78%,主要來自颱風、梅雨,11~4月枯水期佔22%。 台灣降雨特性 世界降雨量比較 (資料來源:水利署)

  10. 台灣河川坡陡、流急、沖刷性強、含砂量高、集水區逕流係數大。上游坡降多超過1/100,下游多為1/200~1/500。台灣河川坡陡、流急、沖刷性強、含砂量高、集水區逕流係數大。上游坡降多超過1/100,下游多為1/200~1/500。 最長河川為濁水溪,主流長186.6公里,流域面積及年逕流量最大則為高屏溪,分別為3256.9平方公里及84.5億噸。 台灣河川特性 河川坡降比較圖 (資料來源:水利署)

  11. 台灣災害概況 • 天然災害 • 包括風災、水災、震災、旱災、土石流災害等自然現象所造成的災害。 • 人為災害 • 包括火災、爆炸、公用氣體與油料管線、輸電線路災害、空難、海難與陸上交通事故、毒性化學物質災害等,因人的行為所造成的疏失、不當操作或管理等重大災害。

  12. (一)風災 1897-2002年影響台灣地區颱風統計表

  13. 納莉颱風侵襲後的台北市

  14. 颱風災害經濟損失統計 平均每年約200億元 (資料來源:行政院主計處) 大部份損失來自伴隨豪雨造成的淹水與土石流 平均日雨量 > 130 mm

  15. (二)水災 • 民國85年    賀伯颱風   73人 死亡/失蹤 465人 受傷 • 民國89年    象神颱風    89人 死亡/失蹤 65人 受傷 • 民國90年    桃芝颱風   214人 死亡/失蹤 189人 受傷 • 民國90年   納莉颱風   104人 死亡/失蹤 265人 受傷 • 民國93年   敏督利颱風   41人 死亡/失蹤    16人 受傷 •         與0702水災 • 民國93年   艾利颱風    29人 死亡/失蹤   399人 受傷 • 民國93年   納坦颱風     6人 死亡/失蹤   104人 受傷 • 民國94年   0512豪雨     9人 死亡/失蹤   6人 受傷 • 民國94年   0612豪雨    17人 死亡/失蹤    1人 受傷 • 民國94年    海棠颱風   15人 死亡/失蹤 31人 受傷 資料來源:內政部消防署、中央氣象局、NCDR

  16. 民國94年海棠颱風

  17. (三)坡地災害 (南投神木村/台視) (新竹清泉部落/水保局) • 民國57~75年,台灣北部因崩塌而喪生者134人。 • 民國90年桃芝颱風,花蓮與中部地區發生嚴重土石流,死亡與失蹤人數超過200人。

  18. 景美女中 集集火車站 (四)震災 • 歷年統計中因震災而死亡之人數超過5,000人。 • 民國24年苗栗地震,造成3,000餘人死亡、12,000多人受傷。 • 民國53年白河地震,造成100餘人喪生、650人受傷。 • 民國88年集集大地震,造成2,505人死亡、52人失蹤、701人重傷,十萬戶以上建築物倒塌毀損,直接財物損失逾新台幣3,600億元,環境與經濟等間接損失難以估計。

  19. 九二一暨一0二二地震--全國學校師生傷亡統計表 資料來源:教育部統計處

  20. 學校財務損失至少三百億! 九二一大地震全國學校校舍毀壞校數統計表 南投南光國小 南投宏仁國中

  21. (五)產業災害 • 民國77年勞工死亡千人率為0.152,民國89年降至0.077,民國91年降至0.065;但與先進國家比較,我國勞工職業災害率仍屬偏高(同年美國為0.04,日本為0.037,英國為0.01)。 • 民國89年,國內產業勞工罹災人次有38,862人次,平均每小時有4名勞工因工作而受傷、殘廢或死亡,勞工保險給付高達40億元。 高速公路化學槽車的翻覆與外洩 福國化工爆炸事故

  22. 災後酸雨警戒 (六)火災 • 過去五年(89~93)火災情形 • 火災次數:6,611~15,560次/年 • 人員死亡:160~262人/年 • 財產損失:20.8~155.6億元/年 資料來源:內政部消防署 台中欣晃化工廠大火 日月光半導體內壢廠大火 聯瑞積體電路火災

  23. 新類型災害 • SARS • 禽流感 • 恐怖份子攻擊 • ‧‧‧ SARS檢疫

  24. 發生與影響之不確定性 現代科技雖可對颱風、暴雨、乾旱等發出預警,但其時間、地點及規模,仍無法預測。尤其人為災害更具偶發性,對於災害的影響也無法預知。災變的不確定性,區分為三種: 狀態的不確定(state uncertainty) 影響性的不確定(effect uncertainty) 反應的不確定(response uncertainty) 參、防災之基本觀念 一、災害特性

  25. 發展過程具動態性與持續性 災害會持續及動態的發展,而非個別發生及結束,災變間會相互影響、波及、擴大而成連鎖性災害。在都市化、資訊化、高齡化等愈發達的社會,愈容易突顯出來。 災害鏈的觀念是認為災變管理必須控制災害鏈所衍生出的相關災難,如此災變管理政策的規畫與執行才有意義,行政機關遂能透過資訊與控制的功能來管理災變。

  26. 災害本身具空間性與時間性 災害的發生或是災情的嚴重程度,常因空間條件的不同而有差異。而相同條件的災害發生於不同時間,可能造成極大差異的災情。 如1995年日本神戶大地震,若發生在上班的交通尖蜂時刻,則其死傷人數必定數以倍計;同樣地,民國88年921集集大地震若發生在白天上學時段,則學生傷亡人數更是數以倍計。

  27. 災害具複雜性及複合性 災情形成非常複雜,同規模的災因由不同人為因素差異,而導致不同程度的損害。 災情形成可能是複合的,亦即災害經常不是單一的呈現,而是不同災情的綜合,這在大規模震災或水災時極易顯現。 例如震災不僅會造成房屋倒塌,也可能會因為瓦斯漏氣或電線走火而引發嚴重二次災害,甚且造成暴動之三次災害。

  28. 搶救之急迫性 決策者必須在有限的時間內對災害事件做出快速的處置反應。 人為災變發生相當迅速,且無任何預警,決策在時間壓力與資訊不足狀況下,決策之品質往往會受影響。 災害的演變、轉移亦相當快速複雜,其型態及規模乃瞬息萬變,更造成搶救指揮協調之困難。

  29. 災害防治觀念之演變 • 消極承受 →積極防治 • 政府主導 →全民參與 • 救災搶險 →平時減災、災前整備、災時應變、 災後復建 • 工程手段 →工程與非工程(管理)手段、環境維護、 生態保育、永續發展        • 消耗事業 →營利產業 (911後每年安全產業需求:       美國500億美元,歐洲400億美元) • 局部事件 → 全面影響(竹科停電導致全球PC股價上揚四個月)

  30. (最重要) 二、防災業務之週期及範疇

  31. 三、災害防救法 • 89年6月30日完成三讀立法,7月19日以總統令公布實施。 • 全文共計八章五十二條,為我國的災害防救工作奠定了法制化的基礎。 • 內容重點: • 災害防救體系改為中央、直轄市/縣(市)層級、鄉(鎮、市、區)等三層級。 • 不同類型災害分別由不同之中央災害防救業務主管機關負責。 • 根據平時、災時及災後,而對災害防救組織有不同的規定。 • 中央與地方政府均應設立災害防救專責機構。 • 依法擬訂災害防救基本計畫、災害防救業務計畫、地區災害防救計畫。 • 設置災害防救科技中心加強防救災科技研發與推廣應用。

  32. 依災害防救法之法定計畫比較 註:上列相關計畫依都市或國土之發展狀況每隔數(3~5)年應有較大檢討,而其間則宜每年有所調整。 *:機關業務屬性偏重緊急應變者,其業務計畫多為應變計畫。

  33. 災害防救基本計畫 中央層級 災害防救 業務計畫 災害防救 業務計畫 災害防救 業務計畫 災害防救 業務計畫 災害防救 業務計畫 災害防救 業務計畫 災害防救 業務計畫 災害防救 業務計畫 直轄市、縣市層級 縣(市)地區災害防救計畫 鄉鎮層級 鄉(鎮市區)地區災害防救計畫 災害防救相關計畫示意圖

  34. 四、地區災害防救計畫 一套涵括防災週期各階段相關防救災對策之綜合性地區災害防救計畫的研擬,必須合乎下列作業原則: • 可以掌握地區條件、因應災害特性; • 能夠補足或整合各業務計畫; • 涵括減災、整備、應變與復建各階段之必要措施等。

  35. (原訂)

  36. 減災計畫 復建計畫 總則 台北市之地區防災計畫 (修訂:颱洪坡地災害) 整備計畫 應變計畫 1.防災專責機構之 建立 2.減災資料庫之建 立 3.監測、預報及預 警系統之建立 4.減災土地利用與 管理 5.設施(含都市、水 利、農林水產等) 減災與強化對策 6.防災人員培訓及 防災普教 7.相關法令規章研 修訂 1.基本資料庫 2.災害潛勢、危險 度與境況模擬 3.防救災相關機關 及其業務大綱 1.災害應變中心之設立 與運作 2.災情資訊蒐集與通報 3.災區管理與管制(含 災區宣佈、交通管制 、治安維護….等) 4.緊急動員 5.避難疏散及緊急安置 6.急難救助與後續醫療 7.維生應急(含食物、 水、電、瓦斯、交通 、通訊等) 8.災情發布與媒體聯 繫 9.罹難者處置 1.災害應變計畫及標準 作業程序之研訂 2.災害應變資源(含民 間資源)之整備 3. 救災人員之整備編 組 4.社區與企業防救災能 力之整合與強化 5.演習訓練 6.決策支援資訊系統之 建立 7.災害應變中心之規劃 設置 8.避難設施之設置與管 理 9.區域相互援助協議之 訂定 1.災情勘查與緊急處 理 2.災民慰助及補助措 施 3.災民短期安置 4.災後環境復原(含 消毒、廢棄物清理 等) 5.基礎與公共設施復 建 6.產業復原與振興 7.災民生活復建 8.災民心理復建

  37. 減災計畫 復建計畫 總則 (修訂:地震災害) 台北市之地區防災計畫 整備計畫 應變計畫 1.防災專責機構之 建立 2.減災資料庫之建 立 3.監測、預報及預 警系統之建立 4.減災土地利用與 管理 5.工程設施(含結構 建築物、維生管 線等)安全評估與 補強 6.防災人員培訓及 防災普教 7.相關法令規章研 修訂 8.都市防災規劃 9.地震火災之防止 1.基本資料庫 2.災害潛勢、危險 度與境況模擬 3.防救災相關機關 及其業務大綱 1.災害應變中心之設立 與運作 2.災情資訊蒐集與通報 3.災區管理與管制(含 災區宣佈、交通管制 、治安維護….等) 4.緊急動員 5.避難疏散及緊急安置 6.急難救助與後續醫療 7.維生應急(含食物、 水、電、瓦斯、交通 、通訊等) 8.災情發布與媒體聯 繫 9.罹難者處置 10.震後結構物安全評 估與補強 1.災害應變計畫及標準 作業程序之研訂 2.災害應變資源(含民 間資源)之整備 3. 救災人員之整備編 組 4.社區與企業防救災能 力之整合與強化 5.演習訓練 6.決策支援資訊系統之 建立 7.災害應變中心之規劃 設置 8.避難設施之設置與管 理 9.區域相互援助協議之 訂定 1.災情勘查與緊急處 理 2.災民慰助及補助措 施 3.災民短期安置 4.災後環境復原(含 消毒、廢棄物清理 等) 5.基礎與公共設施復 建 6.產業復原與振興 7.災民生活復建 8.災民心理復建

  38. 肆、防災之科技基礎 一、災情模擬評估 地區災害防救計畫研擬流程

  39. 股 鄉 蘆 洲 市 三 重 市 泰 山 鄉 新 莊 1 0 1 2 Km 板 市 橋 永 和 市 市 中 和 市 樹 圖 例 水系 縣界 鄉鎮市界 浸水範圍 林 土 新 鎮 城 店 市 市 台北縣申報浸水地區範圍圖(台北縣政府提供)

  40. 投 士 區 林 區 內 湖 區 圖 例 水系 縣市界 區界 浸水範圍 中 山 區 大 同 區 松 山 區 2 0 2 4 Km 南 港 區 中 正 區 信 義 區 萬 華 區 大 安 區 文 山 區 台北市申報浸水範圍圖(台北市政府提供)

  41. 11.3% 雲林縣土石流潛勢溪流分佈圖

  42. 台東縣太麻里鄉華源村

  43. 基本資料:農林航空測量所40公尺網格DTM、經濟部地調所1/250000地質圖幅。基本資料:農林航空測量所40公尺網格DTM、經濟部地調所1/250000地質圖幅。 台灣活斷層位置分佈圖 台灣山崩潛感圖

  44. 二、防災技術規範 • 水災:蓄水庫安全檢查與評估辦法、水利建造物安全檢查辦法、淡水河洪水平原管制辦法、地層下陷防治執行方案…等。 • 坡地災害:坡地防災技術規範、泥岩與紅土植生解說手冊、水土保持技術規範…等。 • 震災:建築技術規則、耐震設計規範與解說...等。

  45. 防災觀念 防災政策 施政計畫 法規、制度、防災計畫 防災設施、資料庫 決策支援系統……… 落實應用 防災科技研發 防災科技研發與施政計畫之關係

  46. 伍、防災科技政策 一、目標 • 深入了解天然與人為災害的環境與人為因素,充分掌握防災科技並將之落實,以減輕災害。 • 結合上、中、下游研發能量,並整合跨領域、 跨部門之防救災科技資源,強化研發成果,以 提昇防救災科技水準。 • 提供充分資訊與技術,使防救災政策、法規與 措施能夠有效執行。

  47. 二、策略 • 成立災害防救科技研發專責機構,加強規劃整 合、培訓人才、研發成果應用與推廣,為長期 推展災害防救工作奠定基礎。 • 以災害防救科技為基礎,加強災害防救相關法 規之檢討與擬訂,使防救災工作之推動能有適 當的法源依據。 • 以災害防救科技為基礎,加強溝通協調與教育 推廣,提高政府與社會大眾對災害防救的認知 與意識。

  48. 三、措施 (一)推展概況 1982年08月 ─ 國科會推動大型「防災科技研究計畫」 1994年08月 ─ 行政院頒布「災害防救方案」 1997年11月 ─ 成立「防災國家型科技計畫」 2000年07月 ─ 「災害防救法」公布施行 2000年08月 ─ 成立「行政院災害防救委員會」 2001年08月 ─ 制訂「災害防救基本計畫」 2003年07月 ─ 成立「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

  49. (二)災害防救科技研發推動期程 國科會 推動大型 防災計畫 防災國家型科技計畫成立 國家災害 防救科技 中心成立 防救災科技研究與落實應用導入常態運作 98 12 96 1 86 11 92 07 94 12 71 08 90 12 94年度 95年度 第一期防災國家型科技計畫 (88-90年度) 第二期防災國家型科技計畫 (91-95年度)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