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5

艾 滋 病

艾 滋 病. 艾 滋 病 的 发 现. 1980 年西奈医院 5 例病人。 1981.6.4 美 CDC 内参报报道。 命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 艾 滋 病 的 发 现. AIDS 于 1981 年发现 人群:美国同性恋人群 1983 年分离鉴定病毒 明确为 AIDS 的病原。. 洛杉矶内科 Michael D.Gottlieb. Michael D. Gottlieb 洛杉矶内科医生,也是首批描述艾滋病综合症 的学者之一. 一、定 义.

hanae-rivas
Download Presentation

艾 滋 病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艾 滋 病

  2. 艾 滋 病 的 发 现 • 1980年西奈医院5例病人。 • 1981.6.4美CDC内参报报道。 • 命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Acquired ImmuneDeficiency Syndrome)

  3. 艾 滋 病 的 发 现 • AIDS于1981年发现 • 人群:美国同性恋人群 • 1983年分离鉴定病毒 • 明确为AIDS的病原。

  4. 洛杉矶内科Michael D.Gottlieb Michael D. Gottlieb 洛杉矶内科医生,也是首批描述艾滋病综合症 的学者之一

  5. 一、定 义 • 艾滋病(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 AIDS) •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 由HIV→传染病 • 性接触和血液传播 • 病毒→CD4+T淋巴细胞 • →细胞免疫功能受损 • →机会性感染和肿瘤

  6. 二 病  原   学 • HIV 逆转录、慢病毒、单链RNA。 • HIV-1 型 13个亚型,是引起世界 流行主要病原。 HIV-2 型 主要局限与西非。

  7. 二 病  原   学 二 病  原   学 HIV GENE HIV GENE HIV GENE HIV GENE HIV GENE HIV GENE HIV GENE LTR REV LTR ENV TAT VIF VPR VPU VPX GAG POL NRF

  8. 二 病  原   学 • LTR长末端重复序列; • GAG群抗原基因; • POL多聚酶基因; • ENV包膜蛋白基因; • TAT反式激活子; • REV病毒蛋白调节因子; • VIF病毒感染因子;

  9. 二 病  原   学 • NRF 负调节子; • VPR基因 在吞噬细胞内增殖 • VPU基因 HIV-I 细胞膜上释放 • VPX基因

  10. 二 病  原   学 • 流行亚型: HIV-1的A(23%)、B(6%)、C(6%)、D(13%)、E(7%)亚型 • HIV-2的A(87%)和B(9%)亚型。

  11. 二 病  原   学 • HIV-1有A~F 6个亚型流行 • 一个B亚型变种 • 其中以B、C亚型为主。

  12. 毒株亚型监测的意义 B型男性同性、静脉吸毒 C主要异性性接触传播。 东南亚区域C亚型和B亚型。

  13. 艾滋病病毒在外界的抵抗力 • 生存力差 • 比HBV的抵抗力低得多 • 对HBV方法均适用于HIV

  14. 艾滋病病毒在外界的抵抗力 • 对热 (560C,30/), 2‰的次氯酸钠 • 75%的酒精, 漂白粉敏感。 • 紫外线及γ射线不敏感。

  15. 三  流 行 病 学 • 传染源 :艾滋病病人、携带者 • 吸毒者、卖淫嫖娼、 • 同性恋、感染HIV的孕妇 • 急性感染期和艾滋病期 • 症状不特异、潜伏期长 • 传播意义更大。

  16. 流 行 病 学 血液、精子、阴道分泌物、 唾液、眼泪、乳汁、 伤口渗出液等

  17. 流 行 病 学 • 传播途径: 1 性接触传播 2 注射途径 3 母婴传播 4 其他途径 :职业暴露。

  18. 流 行 病 学 • 高危人群: • 性乱者 • 静脉药瘾者 • 需要多次输血的病人 • 非法供血者

  19. 三  流 行 病 学 • 艾滋病的人群易感性 • 每个个体都易感 • 高危人群: • 脆弱人群: • 一般人群:

  20.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 • 性接触传播 • 血液传播 • 母婴传播 • 传播部位:粘膜、破损的皮肤 性接触传播>母婴传播>血液传播

  21. HIV 传播的四个基本条件 排出:排出体外 存活:在体外存活 进入:进入机体内 足量:可引起疾病量,不被杀死

  22. 艾滋病的传播概率 • 男性同性肛交 0.5%-3.0%; • 异性性行为 阴道性交 男传女 0.1%-0.2%; 女传男 0.033%-0.1%; • 输血传播 90%-100%; • 针头刺伤 0.3%; • 母婴传播 13~48%。

  23. 艾滋病病人同感染者比例

  24. 流行特点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pidemic • 2008年底报告:吸毒传播(68.2%)流行主要途径; • 有偿采供血(9.7%) • 集中发病和死亡;

  25. 流行特点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pidemic • 性传播(7.2%)母婴(0.2%)↑ • 女性增加(27.8%); • 男性同性恋人群(0.2%)。

  26. 流行特点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pidemic • 撒哈拉以南占全球67% • 2010年新发37万人,病人13万人 • 因艾滋病死亡6.8万人。 • 异性性传播44.7% • 男男性传播12.2%; • 注射吸毒传播42.0%; • 母婴传播占1.1%。

  27. 感染者数 100-200 200-400 400-800 800-4000 4000-30000 30000-50000 >50000 2009年底累计报告HIV地理分布

  28. 四   发 病 机 制 • CD4+T在HIV作用下, • 细胞功能和细胞破坏, • 导致细胞免疫缺陷, • 严重的机会性感染 • 肿瘤的发生。

  29. 四   发 病 机 制 • Gp120+受体CD4黏附, • CXCR4、CCR5、HIV透膜, • 核心蛋白及RNA入胞, • 负链DNA, • 入核成环状DNA, • 复制RNA。

  30. 四   发 病 机 制 • 细胞膜:新病毒, • 芽生形式释出, • 再感染其它细胞, • DNA胞核染色体整合。

  31. 四   发 病 机 制 • CD4+T细胞受损伤:  病毒直接损伤:  非感染细胞受累: CD4+T HIV感染干细胞: CD4+T↓  免疫损伤: gp120 细胞毒作用。

  32. 四  发 病 机 制 • 侵犯有CD4+的细胞: • 单核巨嗜细胞功能异常; • B淋巴细胞功能异常; • 小胶质细胞HIV相关脑病; • NK细胞损伤表现; • 卡波济肉瘤:

  33. 五 临 床 表 现 • 美国CDC分类: • 一期 急性感染: • 二期 无症状感染  • 三期 持续性淋巴结肿大综合征(PGL) • 四期 艾滋病期

  34. 五 临 床 表 现 • 急性感染期: 6天~6周 • 53%~93%出现症状 • 发热(96%)、淋巴结肿大(74%) • 咽炎(70%)、皮疹(70%)、 • 肌痛或关节痛(54%)、腹泻(32%)、 • 头痛(32%)、恶心和呕吐(27%)、 • 肝脾肿大(14%)、鹅口疮(12%)

  35. 五 临 床 表 现 • 无症状HIV感染期 • 抗HIV阳性 • CD4+T进行性减少 • 为7~10年,平均8年。

  36. 五 临 床 表 现 • 持续性淋巴结肿大综合征(PGL) • persistent generalized lymphadenopathy, PGL

  37. 五 临 床 表 现 • 艾 滋 病 期 • 肺部: • 胃肠系统: • 神经系统: • 皮肤粘膜: • 眼部:

  38. 五 临 床 表 现 • WHO分类 三大类及三级 A类:一、二、三期 B类:艾滋病期未出现脑病 C类:艾滋病期、神经系统

  39. 五 临 床 表 现 三级: CD4+T数分 1、 CD4+T>500,L>2000; 2、 CD4+T200-490,L 1000-1900 3、 CD4+T<200,L<1000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