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0

第三章 城市发展战略

第三章 城市发展战略. 第一节 城市发展战略简介 第二节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与城市规划纲要 第三节 城市性质和城市人口. 第一节 城市发展战略简介. 一、概念 * “战略”一词源于军事科学,指对战争全局的策划和指导。此概念逐渐被推广应用到其他领域,即泛指重大的、带全局性的、长期性的、相对稳定的、决定全局的谋划。 * 从本质上说,城市的总体规划可以说就是城市发展的战略安排。 案例: 厦门市城市发展概念规划 —— 专题报告. 二、背景研究 ◆ 必须研究城市的区域发展背景 ◆ 必须研究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以城市社会、经济、文化、科技发展确立城市发展的目标

hana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三章 城市发展战略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三章 城市发展战略 第一节 城市发展战略简介第二节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与城市规划纲要第三节 城市性质和城市人口

  2. 第一节 城市发展战略简介 一、概念 *“战略”一词源于军事科学,指对战争全局的策划和指导。此概念逐渐被推广应用到其他领域,即泛指重大的、带全局性的、长期性的、相对稳定的、决定全局的谋划。 *从本质上说,城市的总体规划可以说就是城市发展的战略安排。 案例:厦门市城市发展概念规划——专题报告

  3. 二、背景研究 ◆ 必须研究城市的区域发展背景 ◆ 必须研究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以城市社会、经济、文化、科技发展确立城市发展的目标 ◆ 在城市发展一定时期内,城市的性质的确定和城市发展可能规模的预测(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使城市规划建立在可靠的、科学的基础之上 国土规划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区域规划 城镇体系规划

  4. (一)国土规划 “国土规划”一词有时是作为一个泛指有关国家土地的规划行为。因此各种有关土地的规划工作也常都被称为国土规划。但作为具体规划行为时,则有着不同的内涵。在我国,国土规划除了作为泛指的名词被应用外,具体的规划工作实际还只是断断续续地进行、摸索。 P167第二自然段 (二)土地利用规划 1.概念:政府按行政辖区范围对城乡全部土地所做的统筹安排和长远规划。 2.体系:总体规划 专项规划

  5. 3.主要内容 (1)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2)确定土地利用目标与方针 (3)土地供需分析 预测各类用地需求量 (4)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调整 包括数量结构和空间布局 (5)编制规划供选方案 (6)提出规划实施的政策措施

  6. 案例:江北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7. (三)区域规划 1.概念:根据国家或地区的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长期计划及设想,对一定地区范围内,在综合分析评价各种自然、技术经济因素和条件的基础上,作出该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建没的综合安排。 2.主要内容: 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和区域发展方向 合理配置工业和城镇居民点 安排区域性交通、能源、水利、园林、休疗养、旅游、环境保护等各项区域服务性工程没施 3.原则:从长远的整体的利益出发,但又要充分兼顾近期的、局部的要求,以统筹兼顾,使区域内各项建没密切协调,合理布局,形成区域的有机整体,为生产、生活提供良好的环境,有利于区域可持续发展。

  8. 区域规划与城市规划的区别 : 1.同属一个规划体系,但两者研究范围不同 城规研究城市,区规研究区域;两者任务和内容各有特点但相互联系。 2.区规为城规创造了必要的条件,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1)工业:可根据区域的工业规划来相应确定城市发展数量、位置和用地 (2)根据区规的主导工业来确定城市的性质和发展方向 (3)根据区域产业结构来预测城市人口规模 (4)根据区域基础设施布局大致确定城市的工程规划

  9. 四、城镇体系规划 区域规划比国土规划的目标更为具体,但它的涉及面相当广,是相当综合性的工作,而其中城镇体系的规划则和城市总体规划更为密切相关。 主要内容: 1.城镇化发展目标规划 2.城镇发展方针 3.城镇发展目标 4.城镇空间布局 5.城镇体系布局

  10. 案例:《重庆市市域城镇体系规划(2003—2020)》案例:《重庆市市域城镇体系规划(2003—2020)》 *城镇化发展目标规划:近期(至2007年)全市城镇化水平达到45%;中期(至2010年)达到50%,远期(至2020年)达到65%。 * 城镇发展方针:着力建设特大城市,加快培育区域中心城市,重点发展中小城市和有条件的建制镇,推进全市城镇空间协调发展。 * 城镇发展目标:依托交通干线,点轴式发展,逐步形成以都市区为核心,区域中心城市为增长极,次区域中心城市和中心镇为主体,其他小城镇拱卫的级次分明、结构合理、点轴相连、互动并进的现代化城镇体系。 *城镇空间布局   根据全市生产力布局和城镇空间发展规律,全市划分三个城镇发展区:中西部城镇发展区、东北部城镇发展区和东南部城镇发展区。

  11. 中西部城镇发展区包括都市区9区、渝西地区12区县(市)和渝东地区的涪陵、长寿、垫江、丰都、武隆共26个区县(市)。   重点发展都市区和区域性中心城市,形成以都市区为中心的高人口密度城镇群(重庆都市圈)。突出核心集聚和沿路发展战略,远期形成川渝都市连绵区中重要的也是最大的城镇群。 东北部城镇发展区指以万州为中心,包括万州、开县、忠县、等9个区县。重点发展区域性中心城市和有条件的建制镇。加强三峡库区生态环境保护,实施沿江开发战略,注重地质灾害防治,建设三峡库区生态型城镇带。 东南部城镇发展区指以黔江为中心,包括黔江、秀山、石柱、酉阳、彭水5个区县。重点发展区域性中心城市和区县城区,控制一般城镇规模,加强巫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实施沿江开发战略,建设民族风情特色城镇。 *城镇体系布局   至2020年,全市形成1个市域中心城市即都市区,6个区域中心城市即万州、涪陵、江津、合川、永川、黔江,25个次区域中心城市即长寿、南川、綦江等区县城区,95个中心镇和400个左右一般镇。

  12. 第二节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与城市规划纲要 • 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和城市规划关系十分密切。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成熟,政府的职能重心更要加强城市发展的宏观指导和控制。因此在政府领导下,编制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则是一项非常重要工作,全国、省、市都应研究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一、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包括城市的基本状况、地位、优势、潜力和制约因素的分析,确立城市发展的战略日标,制定城市发展的规划以及实现规划目标的主要对策和措施等。

  13. 二、城市总体规划纲要 • 城市总体规划应该根据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纲要,将其战略目标在城市物质空间加以落实、具体化。为了使两者更好地衔接,在城市总体规划具体方案着手之前,先制定城市规划纲要。 • 任务:研究确立总体规划的重大原则,结合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长远规划、国土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区域规划,根据当地自然、历史、现状情况,确立城市化地域发展的战略部署。规划纲要经城市人民政府同意后,作为编制城市规划的依据。

  14. 第三节 城市性质与城市人口 一、城市性质 P172 1.定义 城市在一定地区、国家以至更大范围内的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担负的主要职能。 2.确定城市性质的意义 (1)是编制城市总体规划的首要任务 (2)正确拟定城市性质,使确定城市发展方向和布局的依据 (3)实践证明其重要性

  15. 3.确定城市性质的依据和方法 • 从城市在国民经济的职能方面去认识,即指一个城市在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 • 从城市形成与发展的基本因素中去研究,认识城市形成与发展的主导因素也是确定城市性质的重要方面。 4.城市性质的表述 1)突出主要职能,体现主要方向 2)力求反映城市规模 3)文字简明,突出重点

  16. 北京的城市性质:  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是中央人民政府的直辖市,是全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是我国与世界的各国进行高层次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交往和交流的中心,中国北方最大的工商业城市。 贵阳的城市性质 : 贵阳市是贵州省省会,西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                -摘自《贵阳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 昆明的城市性质:    昆明市是云南省省会,西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我国重要的旅游、商贸城市。  -摘自《昆明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

  17. 重庆的城市性质 : 重庆是我国直辖市之一,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城市、交通、通信枢纽和贸易口岸;是西南地区和长江上游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和科技、文化、教育事业的中心。 -摘自《重庆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20)》 重庆是我国直辖市之一,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和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 -摘自《重庆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修编 成都的城市性质: 成都是四川省省会,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我国西南地区重要的科技、金融、商贸中心和交通、通信枢纽。 —摘自《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1995-2020)》 中国西部重要中心城,西南科技、金融、商贸中心和交通、通信枢纽。 —摘自《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修编

  18. 江津的城市性质 重庆市区域性中心城市之一,江津市(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渝西地区重要的工业基地和山水园林城市。 合川的城市性质 重庆北部区域性中心城市,国家级文物钓鱼城遗址所在地,重庆北部的能源生产基地和水陆交通枢纽,以发展制造加工业和第三产业为主的风景旅游城市。 涪陵的城市性质 定位为重庆市中部区域性中心城市、长江上游与乌江流域重要的交通枢纽和物流集散中心以及三峡库区具有山水园林特色的新兴工业城市。 课堂作业:归纳你所在家乡的城市性质

  19. 4.城市类型 我国城市按性质分有以下几类: 1.工业城市 多种工业为主的城市和单一工业为主的城市 2.交通港口城市 铁路枢纽、海港、内陆港 3.商贸城市 4.科研、教育城市

  20. 5.综合中心城市 6.县城 联系广大农村的纽带;工农业物资的集散地;多为利用农副产品加工和为农业服务的工业 案例1、2 7.特殊职能的城市 革命纪念性城市;风景游览、疗养为主的城市;边防城市;经济特区

  21. 二、城市人口 P176 (一)城市人口简介 1.含义: 与城市的活动有密切关系的人口。是城市的社会主体,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动力,建设的参与者以及城市服务的对象;他们依赖城市,又是城市的主人。 通过行政确认的城镇地区的常住人口称为城镇人口。  城市按照人口密度、经济联系、管理条件等因素,一般可划分为市区、近郊区、市辖县(远郊区)。城市规划中的城市人口是指市区与近郊区的非农人口。市辖县的非农业人口,除个别直属该市的工业区(镇)以外,一般不计入,而应将它们分别计入各市辖县镇。 2.城市设置标准 国发[1993]3号文件

  22. (二)人口现状

  23. (三)城市人口的构成 1、年龄构成  年龄构成指城市人口各年龄组的人数占总人数的比例。 一般将年龄分成六组:托儿组(0~3岁)、幼儿组 (4~6岁)、小学组 (7~11岁或7~12岁)、中学组 (12~16岁或13~18岁)、成年组 (男:17或19~60岁,女:17或19~55岁)和老年组 (男:61岁以上,女:56岁以上)。

  24. 2、性别构成  性别构成反映男女之间的数量和比例关系,它直接影响城市人口的结婚率、育龄妇女,生育率和就业结构。2、性别构成  性别构成反映男女之间的数量和比例关系,它直接影响城市人口的结婚率、育龄妇女,生育率和就业结构。 3、家庭构成  家庭构成反映城市的家庭人口数量、性别和辈份组合等情况。它对于城市住宅类型的选择,城市生活和文化设施的配置,城市生活居住区的组织等有密切关系。 4、劳动构成  按居民参加工作与否,城市人口分为劳动人口与非劳动人口 (被抚养人口);其中劳动人口按工作性质和服务对象,分成基本人口和服务人口。所以,城市人口可分为以下三类:

  25. (1) 基本人口:指在工业、交通运输以及其他不属于地方性的行政、财经、文教等单位中工作的人员。它不是由城市的规模决定的,相反,它却对城市的规模起决定性的作用。(2)服务人口:指在为当地服务的企业、行政机关、文化、商业服务机构中工作的人员。它的多少是随城市规模而变动的。(3)被抚养人口:指未成年的、没有劳动力的以及没有参加劳动的人员。它是随职工人数而变动的。 劳动构成亦称城市人口构成,指人口按分类在城市总人口中的比例。劳动构成分析,主要用于“劳动平衡法”的人口规模计算中。调查和分析现状劳动构成是估算城市人口发展规模的重要依据之一。但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着三类人口的划分口径与我国现状城市人口统计分类不一致,因此这种方法在实际中只有参考价值。

  26. 5、职业构成职业构成指城市人口中社会劳动者按其从事劳动的行业 (即职业类型)划分,各占总人数的比例。按国家统计局现行统计职业的类型包括3大产业和13类行业。     产业结构与职业构成的分析可以反映城市性质、经济结构、现代化水平、城市设施社会化程度、社会结构的合理协调程度,是制定城市发展政策与调整规划定额指标的重要依据。在城市规划中,应提出合理的职业构成与产业结构建议,协调城市各项事业的发展,达到生产与生活设施配套建设,提高城市的综合效益。 案例:《重庆市人口发展及其对经济社会的影响与对策研究》 ——(市社科院和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27. 四、城市人口规模的变化及其计算1、人口规模的变化(1)自然增长  自然增长是指人口再生产的变化量,即出生人数与死亡人数的净差值。通常以一年内城市人口的自然增加数与该城市总人口数 (或期中人数)之比的千分率来表示其增长速度,称为自然增长率。 出生率的高低与城市人口的年龄构成、育龄妇女的生育率、初育年龄、人民生活水平、文化水平、传统观念和习俗、医疗卫生条件以及国家计划生育政策有密切关系。死亡率则受年龄构成、卫生保健条件、人民生活水平等因素影响。目前,我国城市人口自然增长情况,已由解放初期的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的趋势转变为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

  28. (2)机械增长  机械增长是指由于人口迁移所形成的变化量,即一定时期内,迁入城市的人口与迁出城市的人口的净差值。机械增长的速度用机械增长率来表示,即一年内城市的机械增长的人口数对年平均人数 (或期中人数)之千分率。 (3)人口平均增长速度(或人口平均增长率)

  29. (4)流动人口  流动人口是指在本市无固定户口的人口。一般分常住流动人口和临时流动人口。(4)流动人口  流动人口是指在本市无固定户口的人口。一般分常住流动人口和临时流动人口。    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行,以及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城市的流动人口数量迅速增加。如北京、上海、天津、武汉、南京等中心城市,流动人口已占市区人口的20%~30%左右。流动人口给城市经济带来活力的同时,也给城市的住房、交通、社会服务产业、文化教育设施增加压力。因此,在城市规划中必须将流动人口也列为影响城市规模的重要因素。 2、城市人口规模的估算方法 (1)劳动平衡法   劳动平衡法的基本思路是根据国民经济发展计划、经济的增长,确立新增基本人口数量,然后按基本人口占城市人口的比例,推算城市的总人口。这种方法在理论上是正确的,但实际工作中,由于资料获得的难度较大,计划实施的稳定性不足,统计的口径不一致等原因,目前已很少采用。

  30. 根据年龄构成的统计资料和一般劳动构成的分析和预测,被抚养人口的比例,远期可控制在42%~52%;服务人口的比例,可控制在17%~26%(大城市趋高,小城市趋低);基本人口的比例,可控制在27%~36%(大城市趋低,小城市趋高)。根据年龄构成的统计资料和一般劳动构成的分析和预测,被抚养人口的比例,远期可控制在42%~52%;服务人口的比例,可控制在17%~26%(大城市趋高,小城市趋低);基本人口的比例,可控制在27%~36%(大城市趋低,小城市趋高)。 (2)职工带眷系数法该方法是对新建城市(区)中根据新建工业项目的职工数及带眷比情况而计算城市人口的方法。其公式为:  规划总人口数=带眷职工人数×(1+带眷系数)+单身职工  职工带眷比,指带有家属的职工总人数的比例。带眷系数,指每个带眷职工所带眷属的平均人数。这对于估算新建企业和小城镇人口的发展规模,以及确定住户形式都可提供依据。

  31. (3)递推法递推法的核心是将城市发展分成若干阶段,根据城市发展不同阶段,影响人口因素的变化,分别确定有关的参数,逐段向前递推预测。其公式为:规划总人口数=现状人口数×(1+自然增长率+机械增长率)规划年限这种方法虽然不及采用数学的相关因子回归分析法严密,但它将根据影响城市人口发展的主要因素,采取定性分析结合动态参数调整来预测,从而显得更为科学,同时计算也十分简单。(3)递推法递推法的核心是将城市发展分成若干阶段,根据城市发展不同阶段,影响人口因素的变化,分别确定有关的参数,逐段向前递推预测。其公式为:规划总人口数=现状人口数×(1+自然增长率+机械增长率)规划年限这种方法虽然不及采用数学的相关因子回归分析法严密,但它将根据影响城市人口发展的主要因素,采取定性分析结合动态参数调整来预测,从而显得更为科学,同时计算也十分简单。 需要指出的是,无论采取何种方法来估算人口规模,其结果都是一个大概的控制性数字。同时,以上几种方法均是就城市人口本身的增长而言,实际城市人口规模的确定还应考虑城市的环境容量、用地发展门槛、最佳效益规模以及区域范围内的城市等级规模等问题。对流动人口规模的处理一般是按一折算系数与规划人口规模相加,在确定城市各项配置设施的规模和容量时留出余地。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