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0 likes | 505 Views
实验室生物安全. 眼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实验室意外事故频发. 2009 年 10 月 北京理工大学爆炸 实验室内 5 人均受伤 原因:厌氧培养箱调试时发生气体爆炸 2008 年 7 月 云南省微生物研究所实验室突发爆炸 1 名博士研究生受伤 原因:收集实验废料时操作不当引发爆炸 2011 年 6 月 实验室办公室被盗 笔记本一台,相机一部,财物若干 原因:外来人员趁周末入室盗窃. 实验室常见意外. 溢出和泼洒 针头和注射器刺伤 锐器、碎玻璃割伤 动物咬伤、抓伤 火灾、爆炸 紫外线损伤 中毒
E N D
实验室生物安全 眼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实验室意外事故频发 • 2009年10月 北京理工大学爆炸 实验室内5人均受伤 原因:厌氧培养箱调试时发生气体爆炸 • 2008年7月 云南省微生物研究所实验室突发爆炸 1名博士研究生受伤 原因:收集实验废料时操作不当引发爆炸 • 2011年6月 实验室办公室被盗 笔记本一台,相机一部,财物若干 原因:外来人员趁周末入室盗窃
实验室常见意外 • 溢出和泼洒 • 针头和注射器刺伤 • 锐器、碎玻璃割伤 • 动物咬伤、抓伤 • 火灾、爆炸 • 紫外线损伤 • 中毒 无安全意识 穿白褂到处走 戴手套随意开门柄、接电话 台面/器皿不清洁 实验后不收拾 针头等尖利物品不放入利器盒
实验室生物安全 • 实验动物生物安全 • 化学品生物安全 • 临床实验室生物安全 •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安全 • 基因工程生物安全 • 放射性实验生物安全
实验动物的分级 一级:普通级动物 大动物(比格犬、恒河猴、小型猪等) 豚鼠、家兔 二级:清洁级动物 豚鼠、家兔 大、小鼠均为二级以上 三级:无特定病原体(SPF)动物 豚鼠、家兔 大、小鼠 四级:无菌级动物 裸鼠、无菌豚鼠、无菌大小鼠
实验动物使用过程生物安全的相关因素 • 动物因素 • 完整的资料 • 品种、品系、遗传背景或其来源清楚 • 微生物检测状况 • 质量合格证号、生产许可证号 • 实验环境和设施的配备 • 隔离检疫室、饲养室、实验处置室、储存室等 • 实验操作者因素 • 严格做好防护,穿工作服、戴帽子、手套、口罩
动物实验安全注意事项 • 不同级别的动物在相应的环境中进行实验 • 不得将普通级动物带进屏障环境中实验 • 不得将带出屏障环境的实验动物,再带回屏障环境 • 特殊改造的实验室 • 涉及传染性、中毒性、放射性、致癌性、致突变或致畸性动物实验
实验动物废弃物处理 • 无污染的实验动物尸体 • 及时装入专用塑料袋密封后,当天送回动物中心,不得随意丢弃 • 已污染或具有危险性的动物尸体及组织 • 按规定收集、分离、包装标识后,当天送回动物中心,统一运输到特定场所焚烧
被动物咬了怎么办? • 凡不能确定伤人动物是否健康,应立即对受伤部位进行彻底清洗和消毒,越早越好,24-48小时内 • SPF级动物咬伤,建议注射破伤风及流行性出血热抗毒素 • 彻底冲洗 • 肥皂水、清水、碘制剂或乙醇等,冲洗20分钟 • 严格消毒 • 2~3%碘酒或75%酒精涂于伤口 • 酌情处置 • 未伤及大血管的伤口不要缝合及包扎 • 较大伤口或比较严重的浅部伤口,清创消毒后,先用狂犬病免疫血清或球蛋白浸润伤口,数小时后(不低于2小时)再予缝合包扎 • 伤口深而大者 放置引流条,并使用抗生素和破伤风抗毒素以控制感染 • 接种疫苗 • 越早越好。已受伤一段时间而未接种狂犬病疫苗者,也应按接种程序接种疫苗
化学品生物安全 危险化学品标志
危险化学品的分类 • 爆炸品受热、受压或撞击时产生爆炸或燃烧,如叠氮钠、TNT • 压缩和液化气体 受热、撞击或强烈震动时,导致容器破裂爆炸或气瓶阀门松动漏气,酿成火灾或 中毒,如氧气泄漏时可能引起火灾;氮气、二氧化碳泄露可能引起窒息 • 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高温、摩擦、撞击等易燃烧,甚至爆炸,如硝酸盐等 • 易燃液体乙醚、乙醇、乙醛、苯、甲醇等 • 易燃固体自燃和遇湿易燃,如金属钠、红磷等 • 有毒品 通过呼吸道、皮肤和消化道进入体内,引起刺激、过敏、缺氧、昏迷和麻醉、致癌、 致畸、致突 变、尘肺等 • 腐蚀品 强酸(浓盐酸、浓硫酸)、强碱(氢氧化钠)或其他腐蚀品(氯化铜、甲醛溶液) • 放射性物品钋、镭、钴等,高毒甚至剧毒
化学品的储存 • 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下储存化学品,须远离高热源,如烤箱;避免阳光直射,如靠近窗台 • 定期目测原料和包装容器:颜色、是否溢出、腐蚀等 • 不得将化学品存放在实验台上,防止被碰倒 • 不得将化学品存放在地面上,即使是临时放置也不允许 • 不能将通风橱用作化学品的存放地,以免破坏通风橱的通风效果 • 不得将易漏有害性或腐蚀性化学品存放在视力水平以上的药品架上
危险就在你身边! 核酸技术: • 强诱变剂,嵌入碱基分子中导致错配,高致癌性 • 赛百盛称“未发现其有致癌作用”,但有报道其与吖啶橙(强 致癌剂高度相似其安全性有待进一步评价) • 潜在致癌物质,吸入时毒性最强,使用时应戴口罩,通风橱中 进行 • 含有苯酚,毒性和刺激性,皮肤接触后立即用大量去垢剂和水 冲洗 • 致癌剂,易挥发,损害肝和肾 溴化乙锭(EB) Golden view 焦碳酸二乙酯(DEPC) Trizol /Tri-reagent 氯仿(三氯甲烷)
危险就在你身边! 蛋白技术: Western blot • 中等毒性物质,可致癌,累积毒性,不易排毒,主要引起神经、 • 生殖与发育的毒性 • 有毒,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切勿吸入粉末 • 对黏膜、上呼吸道组织、眼睛和皮肤有极大危害性,吸入可致命 • 强神经毒性,防止误吸,操作时快速,存放时密封 丙烯酰胺 NN-亚甲双丙烯酰胺 过硫酸铵(APS) 四甲基乙烯二胺(TEMED )
危险就在你身边! 蛋白技术: Western blot • 吸入、咽下或皮肤吸收而危害健康 • 吸入、咽下或皮肤吸收而致命 • 有毒,刺激性,高热分解放出有毒气体造成眼睛的严重损伤 • 神经麻醉作用,引起脑水肿 二硫苏糖醇(DTT ) 苯甲基磺酰氟(PMSF) 十二烷基硫酸钠(SDS) 甲醇
危险就在你身边! 蛋白技术:免疫组化 • 毒性非常大,可因吸入、咽下或皮肤吸收,操作时应非常小心 • 微毒类,主要是对中枢神经系统的麻醉作用,能刺激眼睛 • 毒性,危害不可逆性,吸入或皮肤吸收,应在通风橱操作 • 毒性大,致癌,腐蚀性,易挥发,也通过皮肤吸收 叠氮钠(NaN3) 丙酮 吉姆萨(Giemsa) 甲醛(福尔马林)
危险就在你身边! 细胞培养技术: • 对皮肤有极强的渗透性,与蛋白质疏水基团作用,导致蛋白质变性,具有血管和肝肾毒性,吸入高挥发浓度可致头痛,晕眩 二甲基亚砜(DMSO)
临床实验室生物安全 • 临床样本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潜在传染性 • 血液传播性病原体(如HBV和HIV)的操作应在BSL-2下进行 • 应由受过培训的人员采集患者的血样 • 操作时应戴手套及眼睛和粘膜的保护装置 • 血液和血清应当小心吸取,不能倾倒 • 适当的消毒剂来清洗喷溅和溢出的标本 • 感染性废物应经过灭菌和焚烧处理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安全 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分级 • 一级生物安全实验室(BSL-1) • 对健康成年人已知无致病作用的微生物 • 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BSL-2) • 对人或环境具有中等潜在危害的微生物 • 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BSL-3) • 主要通过呼吸道使人传染上严重甚至致死性疾病的微生物,已有预防疫苗 • 四级生物安全实验室(BSL-4) • 对人具有高度危险性,尚无有效疫苗或治疗方法的微生物
基因工程实验室操作注意事项 基因工程生物安全 • 所存在的危害是潜在的 • 应了解基因工程基本原理、实验目的及所操作生物的属性 • 充分认识所用菌种、受体、载体、目的基因、基因操作方法和基因工程产品的安全性 • 生物材料和垃圾排放以前需高压消毒
放射性实验室生物安全 放射性物质的危害 • 急性放射病 • 皮肤放射损伤 • 凝血、造血功能障碍 • 癌症 • 遗传性疾病
放射性实验室基本防护规程 • 放射性核素实验应在符合防护要求的专门实验室和专用工作台进行 • 连续从事放射性操作1个月以上应配带剂量仪 • 遇到少量放射性液体溅洒在手脚等情况时,立即用吸水材料吸干,再用湿布由外向里反复擦洗 • 短半衰期的放射性废物主要用放置衰变法处理 • 长半衰期的放射性废物采用焚烧法或埋存法处理 实验室不具备放射性核素实验条件
常用仪器使用的注意事项 离心机 • 在装载离心管后应正确平衡 • 离心管应始终牢固盖紧 • 放置好离心管后盖上盖子才可开始离心 • 离心机放置高度应使实验人员能看到离心机内部 • 有危险性的微生物,必须使用可封口的离心桶
常用仪器使用的注意事项 磁力搅拌器 • 烧杯、瓶子应确保没有裂缝 • 搅拌时用盖子或保鲜膜封盖 • 有毒物品应在通风橱中进行 • 因玻璃容易破碎,故建议使用塑料容器
常用仪器使用的注意事项 高压蒸汽消毒锅 • 灭菌条件组合 • 134oC 3min,126oC 10min,121oC 15min,115oC 25min • 注意事项 • 受过培训的人员负责消毒和日常维护 • 物品应放在空气能排出并具有良好渗透性的容器中,包装稍松散 • 待温度下降到80oC 以下后才可打开门取出物品
常用仪器使用的注意事项 冰箱与冰柜 • 应定期除霜及清洁,清理出破碎的物品 • 清理时应戴厚橡胶手套,必要时进行面部防护 • 储存在冰箱内的容器应标明内装物品的名称,日期和储存者 • 不能放置易燃物品 • 应当保存一份冻存物品的清单
常用仪器使用的注意事项 超净工作台 • 提前30分钟开台内紫外灯杀菌后,再提前20分钟开风机 • 工作台面上,不要存放不必要的物品,以保持工作区内的洁净气流正常流动,不受干扰
常用仪器使用的注意事项 微波炉 • 运转时,人需保持1米以上的距离,切忌用眼睛观察运转情况,以免受到微波等的损害 • 加热结束,戴好防护手套再取出加热后的物品 • 不可将金属容器和带金银边的器皿放入炉中加热,应选择耐热玻璃制品、陶瓷制品或微波炉专用盛器
注意:请遵守执行 • 带回实验室的动物应及时处理,不得长时间留在实验室,严格防止实验动物逃出 • 使用一次性注射器,用过的针头禁止折弯、剪断等,禁止用手直接操作 • 感染性物质不能使用移液管反复吹吸混合 • 细胞培养房废弃物应及时处理 • 废弃物应经过高压灭菌后在其他地方焚烧后再处理,或在指定垃圾场掩埋 • 污染的器械应完全浸泡在盛有适当消毒液的防碎容器中 • 生物安全柜在使用中不能打开玻璃观察挡板 • 操作有毒物品应在通风橱中进行
注意:请遵守执行 • 工作期间必须穿专用白大褂、戴防护手套,必要时 戴穿防护服、防护镜、头部保护罩等 • 实验结束后收拾、清洁台面,洗手 • 不得将实验室有毒(或可疑有毒)物品带入办公室,不得戴手套在办公室接听电话,使用电脑等 • 不得在实验室进食 遇到问题,不知如何处理时,一定立即向知情同学请教或老师汇报,不能擅自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