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1

壹、政黨政治

五、政黨政治與選舉制度. 壹、政黨政治. 一、政黨的意義與功能 二、政黨制度的類型. 貳、選舉制度. 一、選舉的意義與選舉權行使的原則 二、選舉制度的類型 三、我國選舉制度分析. 參、選舉活動. 一、競選活動的法律規範 二、影響選民投票行為的因素 三、如何改善我國的選舉文化. 肆、公民投票. 一、公民投票與民主政治 二、公民投票的運作 三、公民投票的優點與缺點. 貳、選舉制度. 一、選舉的意義與選舉權行使的原則 (一)定義 (二)對民主政治的意義 (三)選舉權行使的原則

hamlet
Download Presentation

壹、政黨政治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五、政黨政治與選舉制度 壹、政黨政治 一、政黨的意義與功能 二、政黨制度的類型 貳、選舉制度 一、選舉的意義與選舉權行使的原則 二、選舉制度的類型 三、我國選舉制度分析 參、選舉活動 一、競選活動的法律規範 二、影響選民投票行為的因素 三、如何改善我國的選舉文化 肆、公民投票 一、公民投票與民主政治 二、公民投票的運作 三、公民投票的優點與缺點

  2. 貳、選舉制度 一、選舉的意義與選舉權行使的原則 (一)定義 (二)對民主政治的意義 (三)選舉權行使的原則 二、選舉制度的類型 (一)依照選民可圈選人數區分 (二)依照選舉規則區分 三、我國選舉制度分析 (一)行政首長 (二)民意代表

  3. (一)選舉的定義 • 選民基於自由意志,以投票方式產生 政治領袖或代議士的一種制度。

  4. ㈢選舉對民主政治的意義: 1.是公民最基本的政治參與方式、提供人民 影響政府政策的機會。 2.選舉是取得正當性的方式。 3.選舉是解決衝突的機制。 4.選舉有助於責任政治的展現。

  5. 1.普通 2.平等 3.直接 4.無記名 (四)選舉權行使的原則 凡達法定年齡, 除有精神病、 受禁治產宣告、 未達居住年限等 特殊原因外, 不分貧富、地域 、宗教、黨派、 性別、種族, 都有投票權 一人一票, 票票等值 由選民親自投票 ,不必經由他人 代表選民投票 即「秘密投票」。 但一般投票有時 採記名投票, 例如在議會當中, 有些議案的投票 採記名投票方式, 確保民意代表對 人民負責、人民 可監督民意代表

  6. 貳、選舉制度 一、選舉的意義與選舉權行使的原則 (一)定義 (二)對民主政治的意義 (三)選舉權行使的原則 二、選舉制度的類型 (一)依照選民可圈選人數區分 (二)依照選舉規則區分 三、我國選舉制度分析 (一)行政首長 (二)民意代表

  7. 依選民可圈選人數 單記制 連記制 限制連記制 相對多數決制 二、選舉制度 的類型 多數決制 依選舉規則區分 絕對多數決制 比例代表制 並立制 混合制 聯立制 補充 選舉制度對政黨政治發展的影響

  8. ※補充: ⒈單一選區制和複數選區制 ⑴單一選區制/小選區制 按應選出的代表數,將全國劃分為相當於代表 數的選區,每一個選舉區只選出一位代表,由 得票最多的人當選。 英國下議院、美國眾議院議員均採此選舉制度。 較有利於大黨。 單一選區界線的劃分,關係各黨派利益的重分 配,因此選區劃分過程可能造成政黨、地方派 系與現任民意代表間利益的衝突。(「傑利蠑螈」)

  9. 傑利蠑螈(gerrymander) • 意義:為自己的政黨的利益,改劃選舉區; 不公正的操縱或欺騙。 • 緣起:1812年美國麻州州長傑利(Elbridge Gerry,1744-1814)規劃的不規則選區。

  10. ※補充: ⑵複數選區制/大選區制 一個選區可選出兩個以上的代表(議員),稱為複數 選區制。 複數選區制又可分為兩種: A.大選區單記制:一個選區可選出數個代表,但 選民只能投一票,這種制度對小黨及無黨派之 獨立參選人較為有利。因候選人只要能在選舉 區中爭取到一定票數的支持,便有當選機會。 B.大選區連記制:一個選區可選出兩個以上代表, 選民投票可連記同數候選人,這種制度可能使 大黨囊括較多議席。

  11. 1.單記制 (一)依選民可圈選人數區分 ⑴亦稱單記投票法。 ⑵每一選舉人,在二名以上候選人中只能圈選一人。 ⑶例如:應選名額一名,候選人有十人,每一選舉人只能圈選一名。

  12. 2.連記制 (一)依選民可圈選人數區分 ⑴亦稱連記投票法。 ⑵每一選舉人,在應選出的名額內,選舉自己所支持的人。 ⑶例如:應選名額五名,候選人有十人,每一選舉人最多可圈選五名。

  13. (一)依選民可圈選人數區分 3.限制連記制 ⑴亦稱限制連記投票法。 ⑵應選名額在三名以上,每一選舉人按照應選名額連記一部分,不選出足額人數以示限制,其連記額數以【 應選出人數過半】為原則。例如:應選名額九名,每一選舉人可以圈選五名,不得超過限制之額數。 ⑶但《人民團體選舉罷免辦法》則規定,以集會方式的選舉,其限制連記額數為應選出名額之二分之一以內。例如:應選名額九名,每一選舉人可以圈選四名,不得超過限制之額數。

  14. 4.單記制、連記制、限制連記制比較 (一)依選民可圈選人數區分

  15. 依選民可圈選人數 單記制 連記制 限制連記制 相對多數決制 二、選舉制度 的類型 多數決制 依選舉規則區分 絕對多數決制 比例代表制 並立制 混合制 聯立制 補充 選舉制度對政黨政治發展的影響

  16. (二)依選舉規則區分 1.多數決制 ⑴規則:以候選人為對象投票,獲得多數選票者即可 當選的選舉制度,依據當選所需票數多寡, 區分為相對多數決制與絕對多數決制。 相對多數決制 1.多數決制 絕對多數決制

  17. 單一選區相對多數決制 相對多數決制 1.多數決制 複數選區相對多數決制 絕對多數決制 相對多數決制 當選原則:只要候選人的票數領先即可當選,依應當 選名額可分為「單一選區相對多數決制」 和「複數選區相對多數決制」。 優點:手續簡單明瞭、計算方式簡單。 缺點:沒有過半數選票也能當選,有【代表性不足】 問題存在

  18. 單一選區相對多數決制 A.應選名額為一名的單一選區(又稱小選區),選民只有一票投給諸多候選人中的一名。 B.得票最高者(未必過半數)即可當選,因此又稱為「贏者全拿」(winner-take-all)。 C.實例:我國總統、直轄市長、縣(市)長選舉。

  19. 複數選區相對多數決制 A.應選名額多於一名的複數選區(又稱大選區),選舉時應視當選名額的多寡,候選人以得票數的高低依次當選。 B.實例:我國地方民意代表選舉。

  20. 絕對多數決制 當選原則:候選人一定要得到過半數的選票才能當選, 希望修正相對多數決的缺點,確保當選者 具有較高的民意支持。 常見作法:「兩輪投票」 優點:當選者有較高的民意支持,確保代表性。 缺點:第一輪經常無人能獲絕對多數選票,而須再舉行 第二輪投票,頗為浪費時間且勞民傷財。

  21. 兩輪投票 A.以法國的總統選舉為例,第一輪投票時, 如有候選人獲得過半選票,則該當選人即為當選。 B.但如沒有任何一位候選人得到過半選票,則由 得票數最高的兩位進入第二輪投票。

  22. 依選民可圈選人數 單記制 連記制 限制連記制 相對多數決制 二、選舉制度 的類型 多數決制 依選舉規則區分 絕對多數決制 比例代表制 並立制 混合制 聯立制 補充 選舉制度對政黨政治發展的影響

  23. (二)依選舉規則區分 2.比例代表制 ⑴規則: 以政黨為對象投票,各黨在選前提出一份排序的 候選人名單,供選民抉擇。 各政黨按其得票比例,分配議會中的席次,各黨 再依名單的順序依序當選。 依政黨得票比例分配席位,因此只適合大選區, 不能用於小選區。而且此種辦法選民只能選黨 不能選人,所以無政黨支持者無法參加競選。

  24. (二)依選舉規則區分 2.比例代表制 ⑵影響及修正方式: 影響:易造成小黨林立;在議事運作上,會因各種 利益、政黨之間不能取得共識,導致議事無 效能,甚至政局不穩定的現象。 修正方式:政黨分配 【「門檻」】(threshold)。 例如德國眾議院的選舉,得票率5%以上的政 黨,才可參加眾議院席次的分配。

  25. (二)依選舉規則區分 2.比例代表制 ⑶優點: 能避免多數決造成的選票浪費,較能充分的反映民意。 得到一定的支持即可獲得席位,小黨較易生存。 ⑷缺點: 政黨能更明顯表達其意識形態及原則,促使政黨分裂, 比較偏激、極端的政黨容易產生。 小黨林立,政見分歧大,增加政治的不穩定性。 ⑸實例: 歐陸國家(瑞士、荷蘭、比利時等)普遍採行此種選舉制度。

  26. 實例演練 下表為卡通黨比例代表制候選人名單

  27. 投票結果:各政黨得票比例 請問:卡通黨哪些候選人可以當選? A:編號1-10號都當選

  28. 並立制 混合制 候選人 政黨 聯立制 (二)依選舉規則區分 3.混合制 (1)規則: 部分議員以多數決制產生,另一部分則是按政黨 比例代表制的方式產生。 採取混合制的國家,大多採行兩票制,選民握有 兩張選票,一票選人,一票選黨。 (2)依照政黨比例代表當選名額分配之計算方式分為 「並立制」和「聯立制」。

  29. 1.並立制 A.分開計算區域選舉與政黨比例代表的席次。 B.可能使在單一選區獲得超量代表的政黨,在比例代表制的部分也能再度得到席次,因此有利於大黨,小黨僅能維持一定微小的力量。 C.典型的代表國家:日本。

  30. 日本並立制圖示 投票予政黨 各黨依得票比例分配議席 選舉人 兩者無關 兩張票 投票予小選區候選人 各選區得最高票者當選

  31. 實例演練 • 某國的國會議員選舉採取日本的並立制,該國眾議員共有100席,其中70席由單一選區選出,30席政黨比例選出。 • 選舉結果:星光黨的政黨得票比例為30%,在單一選區當選17席。 • 請問:星光黨還可以得到多少政黨比例的席次?在眾議院總共有多少席次? • 依比例代表制可獲得的席次:30×30%=9 • 9+17=26 • 在眾議院共有26席

  32. 2.聯立制 A.兩票緊密連結,以政黨得票率為準,來決定各政黨應得的席次,再扣除各黨在單一選區中以當選的席次,再來分配比例代表席次。 B.強調政黨之得票率與席次分配比例相符,因此較有利小黨生存。 C.典型的代表國家:德國。

  33. 德國聯立制圖示 投票予政黨 各黨依得票比例分配議席 選舉人 兩張票 各黨議席已確定 但誰當選? 投票予小選區候選人 最高票者當選 不足名額由比例代表名單當選

  34. 實例演練 • 某國國會議員選舉採取德國的聯立制,該國眾議員共有100席。 • 選舉結果:星光黨的政黨比例為30%,在單一選區當選17席。 • 請問:星光黨依政黨比例當選的還有多少席次? • 星光黨全國總席次:100×30%=30 • 扣除單一選區的代表30-17=13 • 還有13席政黨比例的席次

  35. 選舉制度對政黨政治發展的影響: 杜弗傑法則(Duverger’s law) 在《政黨論》提出選舉制度影響政黨體系三大定律 一輪投票 單一選區相對多數選舉制 易形成兩黨制 兩輪投票 易形成兩極化 的多數制 絕對多數選舉制 政黨名單比例代表制 易形成多黨制

  36. ※結果大不同—2008第七屆立委選舉 • 現行並立制的席次分配結果

  37. ※結果大不同—2008第七屆立委選舉 • 若採聯立制的席次分配結果

  38. 貳、選舉制度 一、選舉的意義與選舉權行使的原則 (一)定義 (二)對民主政治的意義 (三)選舉權行使的原則 二、選舉制度的類型 (一)依照選民可圈選人數區分 (二)依照選舉規則區分 三、我國選舉制度分析 (一)行政首長 (二)民意代表

  39. (一)行政首長 1.中央:總統與副總統 ⑴採「單一選區相對多數制」: 總統與副總統的選舉,必須搭配參選,以全國為 一個選區,由各組候選人登記競選,以得票最高 的一組當選,故只須一輪投票。 ⑵如果只有一組候選人參選時,其得票數須達 選舉人總數的20% 以上,方為當選。

  40. ⒉地方:直轄市長、縣(市)長、 鄉(鎮、市)長、村(里)長 (一)行政首長 • 採「單一選區相對多數制」,選出一位擔任首長的公職人員。

  41. (二)民意代表 1.中央:立法委員 ⑴二次大戰後迄2007年:受到日本殖民統治的影響,採行「單記非讓渡投票制」(Single Non-transferable Vote, SNTV),又稱為「有限投票制」。 單記:指選區所應選出之代表數大於一名,但選民 投票時只圈選一名,投票之後,依候選人所 得票數高低依次當選。 非讓渡:指不管候選人得到多少票,不能將多餘的 選票讓渡給其他候選人。 當時並非所有選區都是複數選區,澎湖、金門、馬 祖、嘉義市、台東等地因人口較少,都是只分配到 一個議席的單一選區。

  42. (二)民意代表 1.中央:立法委員 ⑵自2007年第七屆起:採混合投票制的「並立制」 修改原因:單記非讓渡投票制易形成候選人為爭取 選票而凸顯派系,造成極端政治、鼓勵 地方派系運作、助長賄選與黑金政治等 缺點。 依2005年6月7日憲法增修條文,第七屆起名額減半 為113席,採行「單一選區兩票制」,其中 由區域選區選出73席,採單一選區多數決制產生, 全國不分區名額34席使用政黨名單比例代表制產生 (另有6席原住民議席)。

  43. 我國立法委員產生與特殊保障機制

  44. 2.地方:直轄市議員、縣(市)議員、 鄉(鎮、市)民代表 (二)民意代表 • 採複數選區相對多數制 。 ※複數選區相對多數制(亦稱複數選區單記非讓渡制) 1.不管候選人得到多少選票,均不能將多餘選票轉移或讓渡給 其他的候選人,以有別於愛爾蘭、澳大利亞等國所實施的 「單記可讓渡投票制」。 2.我國第七屆立法委員改採單一選區兩票制後,有學者提出地 方民意代表也應改成單一選區兩票制,但在選區劃分及重新 計算地方民意代表名額上有困難,因此仍維持現行的複數選 區相對多數制。

  45. 試題演練--題組一 • 各國存在多種選舉方式,而過去研究也顯示不同選舉方式下,政黨、候選人以及選民會有不同的考量。首先,從政黨的角度來看,在(甲)之下,政黨有較高的意願提名不同類型與不同選民基礎的候選人,以拓寬其訴求以及吸引更多不同來源的選民,婦女也因此擁有較多的機會被政黨提名出線。同時,在此制度下政黨提名婦女的風險成本也相對地減少。當選區規模愈大時,政黨提名女性候選人的風險愈小,此乃不同於實施(乙)的情形,在(乙)下政黨於該選區提名婦女,則必須排除掉所有男性候選人。 • 其次,由選民的角度來看,選民較易接受女性候選人成為眾多選擇之一,而非唯一的選擇,(乙)之下選民的策略性投票容易導致少數與弱勢候選人遭到犧牲,(甲)顯然提供選民較多的選擇機會。 • 最後,由女性參與意願的角度來看,她們也因為較易被政黨與選民接受,而有較高的意願參選與當選。請問:

  46. 試題演練--題組一 ( )1.根據上述說明,請問(甲)、(乙)分別代表 何種選舉方式? (A)單一選區相對多數決制、政黨名單比例代表制 (B)政黨名單比例代表制、單一選區相對多數決制 (C)單一選區絕對多數決制、單一選區相對多數決制 (D)單一選區相對多數決制、單一選區絕對多數決制 B

  47. 試題演練--題組一 ( )2.根據上述資料,下列何種推論為正確? (A)制度乃是可長可久、中立而客觀的 (B)國會議員的社會代表性往往受到選舉制度的影響 (C)選民易受到候選人的鼓動,而做出不理性的選擇 (D)政黨提名候選人的選舉過程,不會因選舉方式改 變而受到影響 B

  48. 試題演練—題組二 • 「單一選區兩票制」也稱為「混合制」,即單一選區相對多數決制和比例代表制的混合,選民有兩票的選擇,第一票是選擇候選人,第二票是選擇政黨,此制度另可區分為「聯立制」與「並立制」。 • 若某國政府體制為內閣制,國會選舉採取「單一選區兩票制」,總席位為200席,其中區域小選區與政黨比例席位各佔一半,在某次大選中各政黨(紅、白、黃、綠)之得票率以及小選區席位分配如下表,請回答以下問題:

  49. 試題演練—題組二 ( )3.請問各政黨( 紅、白、黃、綠) 所獲得 的總席位分別為何? (A) 60、115、18、12 (B) 60、100、29、11 (C) 65、105、19、11 (D) 65、115、14、6 C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