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5

生命議題

生命議題. 隧道 生命記事. 蘇飛淨 9525354 張志豪 9525357. 生命. 「不要害怕你的生命會結束,而要害怕它從未開始。」 ---- 格雷斯 ‧ 漢森. 生命. 「當我七歲進入小學時,我才發現我跑步總是最後一名 … 。」飛淨 「小時,每每盯著同學手上的十塊錢,快樂的去福利社,我只能羨慕的看著他們 … 。」志豪. 生命. 而我們仍如其所是的接受這樣的自己 我們看見自己生命中缺的那一角時,都曾試著用不屬於自己的方式 -- 填成一個不屬於自己的圓 而以為那就是自己 直到我們深刻的讓那個缺角在身上留下印記時 …. 那才是「自己」. 而這就是生命教育

hamlet
Download Presentation

生命議題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生命議題 隧道 生命記事 蘇飛淨9525354 張志豪9525357

  2. 生命 「不要害怕你的生命會結束,而要害怕它從未開始。」 ----格雷斯‧漢森

  3. 生命 • 「當我七歲進入小學時,我才發現我跑步總是最後一名…。」飛淨 • 「小時,每每盯著同學手上的十塊錢,快樂的去福利社,我只能羨慕的看著他們…。」志豪

  4. 生命 • 而我們仍如其所是的接受這樣的自己 • 我們看見自己生命中缺的那一角時,都曾試著用不屬於自己的方式 --填成一個不屬於自己的圓 • 而以為那就是自己 • 直到我們深刻的讓那個缺角在身上留下印記時…

  5. 那才是「自己」

  6. 而這就是生命教育 尊重生命、體驗生命、 關懷生命、實踐生命 --服務學習

  7. 生命教育 • 認知與體驗生命的意義和價值、尊重生命、愛惜生命、實踐生命 • 為自己行為負責、具有人文、社會、正義關懷。 • 擴展「終身學習」提供多元化的經驗及不同的觀點供學習者參考。

  8. 範圍:生命的瞭解、生命倫理探究、生涯發展規劃、生活藝術提倡、生死教育推廣、臨終關懷、悲傷輔導、安寧療護、預立遺囑等議題範圍:生命的瞭解、生命倫理探究、生涯發展規劃、生活藝術提倡、生死教育推廣、臨終關懷、悲傷輔導、安寧療護、預立遺囑等議題

  9. 工作模式:各級學校實施生命教育課程、社區機構、團體、個別諮商、校園自殺憂鬱防治、生命教育種子、教師培訓計畫研習、體驗實踐課程、工作坊及個人或團體靈性修養之指導、心理治療、強化親職教育。

  10. 1.九年一貫課程分為七大學習領域其中,第二項為【生命教育活動】1.九年一貫課程分為七大學習領域其中,第二項為【生命教育活動】 2.融入大專院校通識教育中 3.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中華民國人文社會科學白皮書)2000中,預計在2007年成立生命倫理中心。

  11. 美國:「死亡教育與諮商學會」(ADEC)是國際最大的死亡學領域組織,建立「死亡教育師」證照。會員有154個國家,目前有2000多名會員。美國:「死亡教育與諮商學會」(ADEC)是國際最大的死亡學領域組織,建立「死亡教育師」證照。會員有154個國家,目前有2000多名會員。 • 加拿大:「死亡和諮商教育中心」(CEDB)之年會,邀請美洲、亞洲及歐洲的專家,包括死亡學、緩和疼痛照顧、悲傷輔導、兒童與死亡、自殺等議題研究。

  12. 生命教育學會 • 是目前為止民間中專門致力於生命教育的學會 • 內容有「生命教育師資培育課程實驗暨種子師資培育計畫」的種子學校招募、工作坊。 • 出版台灣生命教育學刊

  13. 我最感到遺憾的是,在他要過世的時候,不讓我進去裡面,就是他接受急救的時候,我在外面等著,而他竟然就這樣死了…一個人孤伶伶的,真希望那時候我在他旁邊握著他的手…一個人死去,我想他也覺得寂寞吧。我最感到遺憾的是,在他要過世的時候,不讓我進去裡面,就是他接受急救的時候,我在外面等著,而他竟然就這樣死了…一個人孤伶伶的,真希望那時候我在他旁邊握著他的手…一個人死去,我想他也覺得寂寞吧。 --節錄自「葬禮」

  14. 安寧療護:人生旅程的休息站 • 為何需要安寧療護(Hospice)? • 台灣自1982以來,癌症高居首位,每年死於癌症者三萬人以上,醫學界統計,每三至四人中就有一人在一生中某一時間注定要罹患癌症,在大醫院統計,每四床中就有一人因癌症住院。

  15. 安寧療護:人生旅程的休息站 • 癌症末期病患,在痛苦時,通常只要求安樂死、自求解脫、有被遺棄的感覺,或依一般醫療方法而未有尊嚴、未被尊重的感覺。

  16. 安寧療護:人生旅程的休息站 • 安寧療護暨緩和醫學 主要針對癌症末期病患 提供臨終照顧、症狀緩和治療、 心理和宗教支持與家屬的關心

  17. 安寧療護:人生旅程的休息站 • 安寧療護暨緩和醫療 也照顧癌症末期以外, 其他末期疾病需要症狀解除、 心理支持等疾病末期病患及家屬。

  18. 安寧療護現代定義 • 是一種組織化的醫護方案,注重團隊精神照顧,為臨終病人及家屬提供緩解性及支持性的照顧。

  19. 你是重要的,因為你是你,你一直活到最後一刻,仍然是那麼重要,我們會盡一切努力,幫助你安祥逝去,但也盡一切努力,令你活到最後一刻。你是重要的,因為你是你,你一直活到最後一刻,仍然是那麼重要,我們會盡一切努力,幫助你安祥逝去,但也盡一切努力,令你活到最後一刻。

  20. 安寧療護的特點與內涵 • H-Hospitality 親切、愛心 • O-Organized Care 團隊照顧 • S-Symptom Control 症狀控制 • P-Psychological Support 精神支持 • I-Individualized Care 個別情況照顧 • C-Communication 溝通、互動 • E-Education 教育

  21. 安寧療護的理念(一) • 工作人員以醫療團隊運作的方式照顧病患與家屬。 • 以整個家庭為照顧單位。重視病患與家屬之感情與感愛,使生死兩相安。 • 出生及死亡皆自然法則。絕對不加工。 • 照顧計劃皆由整個團隊決定。 • 減輕痛苦,使病患平安走完人生最後一程。

  22. 安寧療護的理念(一) • 是達到莊嚴死亡的地方,有人性的地方。 尊重生命尊嚴及臨終者權利。 • 是活到最後,非等死、等到最後。何時回家居家照顧,不同家庭有不同需要。

  23. 安寧療護的理念(二) • 以照顧為主的理念,滿足臨終者深心靈的需求。 • 尊重生命尊嚴,尊重瀕死病人的權利。 • 重視生命品質,使病患平安走完人生最後一程。 • 重視臨終病患與家屬之感情與感受。

  24. 安寧療護五全 • 全人照顧-身、心、靈完整醫治照顧。 • 全家照顧-不只關心病患,也關心家屬。 • 全程照顧-不只照顧到臨終者,也幫助 家屬度過整個憂傷期。 • 全隊照顧-結合醫、護、神職、社工、心理及 義工等人員共同照顧臨終者及家屬。 全社區照顧-結合社區資源、志工共同協助個 案及家屬。

  25. 安寧療護的目標 • 解除或減輕因末期病症所引起的痛苦和不適。 • 幫助病患在人生旅途的最後日子活得更豐富更有尊嚴。 • 幫助病患與家屬把握時間增加親情、去除怨對,完成心願,相互道別。 • 在病患生病及過世後,為家屬提供支持及輔導。

  26. 國內發展歷史 • 1980-安寧療護(Hospice Care)觀念引進 • 1990 -馬偕醫院成立第一個安寧病房,同 年並成立財團法人中華民國安寧照 顧基金會,積極推廣此事業。 1994-財團法人佛教蓮花臨終關懷基金會。 1995-行政院衛生署大力主導發展,並訂定名 稱為「安寧療護」。 2000-安寧緩和醫療條例

  27. 國內實例--馬偕安寧療護教育中心 • 組織架構

  28. 國內實例--馬偕安寧療護教育中心 • 安寧團隊運作方式

  29. 國內實例--馬偕安寧療護教育中心 安寧病房照顧層面: 1.身體照顧 2.心理社會方面 協助渡過及面對死亡的過程 減輕家庭危機、增進正向的互動 擴大支持系統(如親族、社會資源義工的提供) 遺族悲傷及哀痛輔導 3.心靈方面

  30. 國內實例--馬偕安寧療護教育中心 • 照護內容: • 初步訪談與評估 • 擬定照顧方案、方向及初步執行可行性 • 親族討論會:邀請病患重要家人與小組成員一起開會,以了解病況、表達期望、澄清疑惑、討論病患照顧技巧、方法,確定較為明確之照顧方案。

  31. 國內實例--馬偕安寧療護教育中心 • 與病患本人討論治療計劃與溝通,在修正治療紀錄。 • 治療內容: • 症狀及疾病治療:緩和及支持治療 • 心理治療:意義治療、諮商治療、宗 教治療、音樂治療。

  32. 國內實例--馬偕安寧療護教育中心 • 病房迴診:小組工作人員定期或不定期、個別或一起探視患者及家屬,評估及分析身、心、靈問題,討論與治療協助方案。 • 個案定期檢討會:每週至少一次一同討論每一個個案照顧現況、困難及共同解決方案。

  33. 國內實例--馬偕安寧療護教育中心 • 再次親族討論會:必要時再邀請親朋好 友與小組成員討論問 題及解決方案。 • 臨終照顧:依病患及家屬意願,配合宗教信仰照顧身體、心靈輔導、遺體處理及親友哀傷輔導。

  34. 國內外現況亞洲 • 台灣:安寧照顧基金會合約醫院49間醫院。安寧病房(共24家)。 • 香港:白朗寧HOSPICE、南朗醫院、靈實醫院等十四家 • 日本:14家HOSPICE(加各種共40家,例如附設於醫院中) • 大陸:天津肺科醫院、天津醫科大學附屬醫院、關懷病房約30家

  35. 國內外現況 • 美國:獨立式安寧院44%,安寧病房33%,居家照顧17%,護理之家及其他4% • 英國:有住院病房者236家,居家照顧者70家,日間安寧照顧(Day Hospice)251家,1988設專科醫師。

  36. 悲傷輔導 • 悲傷並不絕望, 可貴的是從悲傷中學習, 並保有因愛而脆弱的心。

  37. 悲傷輔導 • 悲傷輔導是協助人們在合理時間內,引發正常的悲傷,並健康地完成悲傷任務,以增進重新開始正常生活的能力。

  38. 悲傷輔導的目標 • 協助面對失落 • 協助當事人處理已表達或潛在的情感 • 克服失落後再適應過程中的障礙 • 鼓勵當事人以健康方式告別,坦然將情感投入新的關係中

  39. 輔導原則與程序 • 協助當事人體認失落。 • 幫助當事人界定並體驗情感。 • 幫助當事人在失去逝者的情況中活下去 • 尋求失落的意義。 • 給予充分的時間去悲傷。 • 闡明正常的悲傷行為。 • 允許個別差異。 • 查防衛及調適型態。 • 界定病態行為並轉介。

  40. 悲傷輔導的迷思 • 悲傷輔導是不需要的,時間會沖淡一切? • 悲傷輔導是一種割斷依附關係的漸進過程。危機處理是協助生者在短期內減除危機障礙和促進生活適應能力。事實上,危機只是一種暫時的現象,所有的危機必須有結束的一天。但是對某些人來說,悲傷卻是長期的疼痛,需要時間來療傷,更需要持續的支持。

  41. 悲傷輔導的迷思 • 悲傷輔導是在揭瘡疤,只會造成二次傷害而已? • 回顧逝者會使喪親者增加失落的現實感,但是,學生需要安全的環境,他們害怕二度被遺棄的感覺,易使學生自信心低落及自我價值受損。除此之外,陪伴學生一同回憶、說說想念的話,都會讓學生知道自己不孤單。

  42. 輔導方式 • 在各種人生必經的死亡經驗中,最痛苦的有三種人,介入的方式亦不同: • 老年喪子/女 • 中年喪偶 • 幼年失親

  43. 新聞:梅嶺翻車 現場家屬哭斷腸 • …一下子就這樣失去了三個家人,兒子媳婦還有小孫子,錢爺爺的眼淚沒有停過,大家的心,也跟著揪結在一塊…。

  44. 無賴型悲傷 以無助、悲嘆、哭泣、訴苦、算帳等方式來尋求家人之注意與重視 無助型悲傷 把情感上的失落與痛苦,掩藏於外表的理性(「事情已經過去了」)與冷靜(「埋首於工作」) 之中,造成家人外人甚至自己的錯覺 傾聽/提昇問題解決 設計情境,安排當事人走出生活圈,進入社區,參與活動或學習新興趣 情緒之表達與宣洩 訴說、回憶與引發故事訴說之情境;或藉助一些儀式(如喪禮、做頭七 老年 喪子女

  45. 國內相關 狀況補充 • 北護癒花園 • 園藝治療 ( Horticulture therapy)的延伸,該療法的特色是透過植栽的情境或參與園藝活動,幫助求助案主(client)發展社會、心理、生理層面的調適機制,進而改善其身心靈狀態

  46. 國北護癒花園 • 計劃目的: • 一是提供社會民眾花園情境與服務 • 二是運用資源彰顯悲傷諮商的特色 • 三是彰顯學校特色與國際接軌

  47. 國北護癒花園 • 做法: 透過本計畫結合本校附近社區資源,如具有特色的社區文化工作室、里民服務中心等,並結合專業上的資源,如醫護機構、教育單位等,同時,經由廣大的參與活動,讓所有民眾參與規劃與熟悉運用這項資源,達成計劃目標。

  48. 國北護癒花園設施 • 教學廣場 • 自我照護區 • 眼淚池 • 心靈諮商區 • 追思平台 • 沙坑 • 家庭追思丘

  49. 國外狀況 • 美國:約1960年代在大專院校正式教導,擴及於中學、家庭、社會。悲傷轉導相關課程。 • 美國:「死亡教育與諮商學會」(ADEC),建立「悲傷諮商師」證照。 • 加拿大:著名的「死亡和諮商教育中心」年會,內容也包括悲傷輔導等議題課程。

  50. 婚姻 家庭關係 親密關係 婦產議題 不同年齡層對死亡概念或心理知識發展 協助釐清死亡相關法律 死亡學與宗教或哲學的關連性問題 死亡倫理與法律 死亡的文學、藝術 建立臨終或安寧療護模式 協助擬定公共衛生計畫或創傷重建計畫 其他 跨領域整合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