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0 likes | 678 Views
第十二篇 多基因遗传病. 第三节 哮喘. 第二节 糖尿病. 前 言. 第一节 精神分裂症. 前 言. 一些常见病或多发畸形,有家族聚集现象,但患者同胞发病远低于 1/2 或 1/4 ,发病还受到 环境因素 的影响。这种发病有一定多基因遗传基础的一类复杂疾病,称为 多基因遗传病 。也称为 复杂性状 或 复杂疾病 。. 第一节 精神分裂症. 第一节 精神分裂症( schizophrenia , SP ). 联想障碍 联想过程缺乏连贯性和逻辑性是精神分裂症的特征性症状。 2 、情感淡漠、情感不协调
E N D
第十二篇 多基因遗传病
第三节 哮喘 第二节 糖尿病 前 言 第一节 精神分裂症
前 言 一些常见病或多发畸形,有家族聚集现象,但患者同胞发病远低于1/2或1/4,发病还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这种发病有一定多基因遗传基础的一类复杂疾病,称为多基因遗传病。也称为复杂性状或复杂疾病。
第一节 精神分裂症 第一节 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 , SP) • 联想障碍 联想过程缺乏连贯性和逻辑性是精神分裂症的特征性症状。 2、情感淡漠、情感不协调 欠关心和体贴;反应迟钝,对生活和学习兴趣减小;情感日益淡 漠;丧失对周围环境的情感联系,情感倒错 。 一、临床特征
第一节 精神分裂症 3、意志活动减退、缺乏 活动减少,缺乏主动性,行为变得孤僻、被动、退缩。 4、幻觉、妄想和紧张 幻觉、妄想和紧张症症候群并不是所有的精神分裂症病人均 具备。精神分裂症的幻觉和妄想内容较荒谬和脱离现实。 5、缺乏自知力 不承认自己有病,也不愿意接受治疗
第一节 精神分裂症 画家梵高为精神分裂症患者
第一节 精神分裂症 《华尔兹》 Camille Claudel
第一节 精神分裂症 杨丽坤
第一节 精神分裂症 二、遗传因素 SP与遗传有关的依据: 患者子女患病机率为35%~68%,正常人群仅为0.86%~1% 遗传度:70%~80% 同卵双生发病一致率比异卵双生发病一致率高4-6倍
第一节 精神分裂症 有关SP的染色体畸变与细胞遗传学研究早在20世纪60年代 即已开展。已报道的染色体异常类型包括: ⑴脆性染色体畸变; ⑵染色体相互易位; ⑶部分三体; ⑷倒位; ⑸缺失; ⑹非整倍体;
第一节 精神分裂症 近年来,应用关联分析方法和分子遗传学基因检测技术,发 现精神分裂症有以下主要易感基因: DRD3基因 -多巴胺过量是导致精神分裂症的主要原因 5-HTR2A -通过受体接到来调节人的神经活动 HLA KCNN3
第一节 精神分裂症 DRD基因(dopamine receptor ) • 多巴胺为重要的神经递质,对调节人体的精神-神经活动具有重要作用。 • 临床上很多SP治疗药物均为多巴胺受体阻断剂; • DRD2定位于11q22.1-22.3,141位C缺失可能与SP相关; • DRD3定位于3q13.3,在端脑、边缘系统等表达,调节感情与思维; • DRD4定位于11p15.5,51位C→T可能与SP发生相关。
第一节 精神分裂症 5-HTR2A基因(5-hyhdroxytryptamine type 2a-receptor,5-HTR2A) • 5-HT是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通过受体介导来调节人的神经活动; • 临床上使用的一些抗精神分裂症新药,均是特异性地作用于5-HTR2A而产生药效的; • 定位于13q14,基因产物为G蛋白偶联受体 • 分布于带状核、嗅结体、新皮质等
第一节 精神分裂症 HLA基因 • 定位于6p21.31 ; • 某些SP患者存在自身免疫现象,推测HLA可能参与精神分裂症的发病过程; • 研究证实HLA-A1、A2、A9、B5、CW4、DR8精神分裂症呈正相关; • HLA-DR4、DQB1与精神分裂症呈负相关。
第一节 精神分裂症 其他相关基因 茶酚-O-甲基转移酶(catechol-O-methyltransferase,COMT,22q11.2) KCNN3(1q21,钙离子激活的钾离子通道家族成员之一 ) 细胞色素P450(cytochrome P450,CYP,7q21.2-q21.3) 载脂蛋白E(Apolipoprotein E,ApoE,19q13.2) 单胺氧化酶基因(monoamine oxidase,MAO,Xp21.3)
第一节 精神分裂症 三、SP发生的环境因素
第二节 糖尿病 第二节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 一、临床表现 • 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代谢异常综合征; • 以慢性持续血糖升高为共同特征; • 伴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代谢紊乱; • 伴急、慢性并发症; • 有绝对或相对的胰岛素缺乏;
第二节 糖尿病 二、糖尿病的分型: 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IM) 自主神经类型疾病。常发生于中年以后,称为II型糖尿病,患者一般都较肥胖,起病缓慢、症状较轻。 1997年ADA/1999年WHO分型标准 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DIM) 自身免疫性疾病。也称为I型糖尿病或青少年型糖尿病,常在青少年期就发病,起病急、症状重且易发生酮症酸中毒,患者消瘦,必需使用胰岛素控制病情; GMD(妊娠期DM)
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DIM) 1型DM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这类患者由于胰岛β细胞膜上HLA-Ⅱ类基因异常表达,使得β细胞成为抗原递呈细胞,在环境因素(病毒感染等)作用下,免疫反应被激活,自身分泌胰岛素的胰脏β细胞作出攻击并杀死他们,导致胰岛细胞炎症,结果胰脏并不能分泌足够的胰岛素,演变而成为DM。
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IM) 多为植物神经类型,表现为副交感神经张力增加,交感神经张力减弱导致低血糖倾向及多吃、肥胖。 随年龄增长,出现胰岛β细胞数目减少,胰岛素分泌缺陷或终未器宫对胰岛素产生抗性,导致糖尿病。
第二节 糖尿病 1型DM和2型DM主要特征比较
第二节 糖尿病 坏 疽
第二节 糖尿病 二、遗传因素 与遗传有关的依据: • 家族史:25%-50% • 遗传度:75% • 同卵双生:45-96% ,异卵双生:3%
第二节 糖尿病 糖尿病的候选基因: 核基因 胰岛素基因 定位于11p15,3个外显子、2个内含子组成,目前发现5个位点的突变与糖尿病发生有关。
第二节 糖尿病 胰岛素受体基因 定位于19p13,22个外显子和21个内含子,突变后受体蛋白改变,影响与胰岛素的特异性结合。
第二节 糖尿病 • 葡萄糖激酶(GCK)基因 • GCK是糖代谢的一个限速酶,如果葡萄糖激酶功能缺隐或表达减少将使肝脏葡萄糖利用受阻; • GCK基因定位于7p,10个外显子,多发生错义突变,GCK结构改变,酶活性降低; • GCK的突变可导致一种青少年起病的成年型糖尿病 。 HLA多态性 各种HLA等位基因本身并不一定直接导致糖尿病,但可能协同糖尿病的易感基因发挥作用。
第二节 糖尿病 线粒体基因 mtDNA中tRNA基因3243位点A→G突变与NIDIM相关。
第二节 糖尿病 三、环境因素 肥胖 使外周靶组织的细胞膜胰岛素受体减少,而且伴有受体后缺陷,使 胰岛素的生物效应降低,导致血糖升高。 感染 柯萨奇B4病毒、腮腺炎病毒、脑心 肌炎病毒 、胰岛感染,β细胞破坏 拮抗激素 胰高血糖素 其它 应激 、缺乏体力活动、药物等
第三节 哮 喘 第三节 支气管哮喘(bronchial asthma) 外源性哮喘 刺激因素为抗原性的 内源性哮喘 刺激因素非抗原性因素 一、临床特征 临床特点是发作性伴有哮鸣音的呼吸困难,长期反复发作常 并发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
第三节 哮 喘 二、遗传因素 • IgE调节基因 IgE高亲和力受体β链(FcεRI β)基因定位于染色体11q13区; 第14号染色体上T细胞抗原受体(TCR)基因。 • 决定支气管高反应性的相关基因 β2-肾上腺素受体ADRB2基因第16位和27位发生突变,与哮喘的一些临床特征有关。 如16号位精氨酸被替换成甘氨酸(Arg16→Gly16)、27号位的谷氨酰胺被替换成谷氨酸(Gln27→Glu27)、34号位缬氨酸替换成蛋氨酸(Met34)、164号位的苏氨酸被替换成异亮氨酸(Thr164→Ile164)。
第三节 哮 喘 其他哮喘易感基因 哮喘特异基因,如白介素9( IL-9)定位于5q31-33 决定非特异性IgE合成倾向的基因 决定个体吸入抗原后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能力的基因
第三节 哮 喘 哮喘连锁的候选基因和染色体定位
第三节 哮 喘 三、环境因素 外源性哮喘 吸入性过敏原、食物、药物 吸烟 花粉 动物毛屑 尘螨
第三节 哮 喘 易诱发哮喘的食物 • 海鲜 • 含人工添加的食品 • 豆类 • 核果类 • 含咖啡因者 • 某些水果:芒果,草莓,番茄等 • 含酒精的饮料 • 其他:如蛋,牛奶,香菇等
第三节 哮 喘 易诱发哮喘的药物 • 解热止痛药 如阿司匹林 • 镇咳药与镇痛药 如可待因、吗啡与镇痛新等 • 降血压药 如利血平、胍乙啶等 • 抗心律失常药 如心得安、心得舒、心得静、心得平等 • 利尿剂 如速尿、利尿酸、安体舒通、双氢克尿塞等 • 抗胆碱酯酶药 如新斯的明、吡斯的明、酶抑宁及加兰他敏 • 抗生素与生物制剂 如青霉素、链霉素与菌苗、疫苗、抗血清、抗毒素及酶制剂等
第三节 哮 喘 内源性哮喘 呼吸道感染、冷空气刺激;运动性哮喘;精神性哮喘 冷空气刺激 剧烈运动 情 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