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0 likes | 675 Views
第 9 课 成吉思汗与忽必烈. 学习目标 识记:蒙古族的兴起;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元朝的统一;行省制度和民族融合; 了解:忽必烈的改革措施, 理解:元朝统一的进步性和文天祥抗元的正义性。. 《 沁园春 · 雪 》 (毛泽东手迹). 一、成吉思汗统一蒙古. 1 、蒙古的兴起:. 蒙古族是生活在我国 北方的一支古老的游牧民族。. 没有逃避的地方,只有冲锋打仗; 没有平安幸福,只有互相杀伐。 —— 《 蒙古秘史 》. 蒙古包→. 材料反映了 12 世纪蒙古草原的什么局面?.
E N D
学习目标 识记:蒙古族的兴起;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元朝的统一;行省制度和民族融合; 了解:忽必烈的改革措施, 理解:元朝统一的进步性和文天祥抗元的正义性。
1、蒙古的兴起: 蒙古族是生活在我国北方的一支古老的游牧民族。 没有逃避的地方,只有冲锋打仗; 没有平安幸福,只有互相杀伐。 ——《蒙古秘史》 蒙古包→ 材料反映了12世纪蒙古草原的什么局面? 材料反映:12世纪时,各个部落在蒙古大草原上经常进行争夺奴隶和财富的战争。社会动荡不安,人民遭受深重的灾难,渴望统一,过上和平安定的生活。
1、蒙古的兴起: 从以上图片中,可发现蒙古族是一个怎样的民族? 蒙古族是一个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民族,过着游牧和狩猎生活。
2、蒙古的统一: 以铁木真为首的部落统一蒙古草原
成吉思汗(1162~1227年) 又称成吉思可汗,蒙古帝国奠基者。名铁木真,姓孛儿只斤,乞颜(奇渥温)氏族。按蒙古起名传统,铁木真全名应为奇渥温·孛儿只斤·铁木真。 元太祖成吉思汗 1206年建立蒙古汗国
3、蒙古建国: 成吉思汗骑射图 汗国:由可汗主宰的国家 成吉思汗骑马图 可汗:古代鲜卑、突厥、回纥、 蒙古等族最高统治者。 成吉思:蒙语为“强大”、“大海” (1)、1206年铁木真建立蒙古汗国 (2)地点:斡难河源(今蒙古境内) (3)铁木真就是成吉思汗
由其三子窝阔台即大汗位 成吉思汗去世后 元太宗窝阔台 成吉思汗对外战争图 波斯史学家拉施特丁《史集》 成吉思汗去世后,由其三子窝阔台继大汗位。在位期间,积极对外扩张战争。 战俘图 波斯史学家拉施特丁《史集》
侵略性质 客观沟通中西的联系 蒙古骑兵作战图
元世祖忽必烈 忽必烈(1215~1294),成吉思汗的孙子。1260年即蒙古大汗位。1271年定国号为元。新国号取《易经》“大哉乾元”之意,表示国家极其广大。1272年,定都大都(今北京)。是继秦、西晋、隋唐之后的中国封建社会结束大分裂之后的大统一王朝。
蒙古汗国 1206年 元 朝 1279年统一中国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 建立的统一的封建王朝 金 大理 西夏 西辽 吐蕃 南宋 1、元朝的建立 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 1272年定都大都(今北京) >>>> >>>> >>> 1276年元军攻占临安 南宋政权灭亡 中都 >>> >>>>> >>>>> 临安 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统一
1、元朝的建立 (1)蒙古扩张:成吉思汗病故后,蒙古军队先灭西夏,接着和南宋联合灭金。 (2)元朝建立: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次年定都大都(今北京)。 (3)元灭南宋:1276年,元军攻占南宋都城临安
2、元朝的统一 (1)统一中国:1279年,消灭南宋残余势力 (2)抗元斗争:文天祥坚持抗元斗争 (3)元朝统一的意义: ①结束五代以来多个政权并立的局面,实现了全国大统一。 ②加强中央对全国各地区的统一管辖,加强中央与地方、中原与边疆的联系,促进了民族融合,是历史的进步和发展。
文天祥被俘处(广东海丰五坡岭) 1278年12月被叛徒陈懿出卖被捕 文天祥 1236~1283 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原名云孙 字履善 又字宋瑞 自号文山 文天祥纪念馆(江西吉安)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沉浮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扬子江 文天祥 几日随风北海游,回从扬子大江头。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问题探究:元朝的统一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而文天祥组织了抗元斗争,却又受到后人的敬佩,这是为什么?问题探究:元朝的统一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而文天祥组织了抗元斗争,却又受到后人的敬佩,这是为什么? 答:不畏强暴,坚贞不屈的崇高气节。
有人说:“既要肯定元灭南宋统一全国,又要赞扬文天祥抗元,这不是自相矛盾吗?”你是怎样认为的呢?有人说:“既要肯定元灭南宋统一全国,又要赞扬文天祥抗元,这不是自相矛盾吗?”你是怎样认为的呢? 前者是从我国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发展方面来谈的:元朝统一全国,是历史的进步,应加以肯定。 文天祥抗元的正义性则是从肯定他反对元统治者得民族掠夺、民族压迫的角度而言的。
3、忽必烈的改革措施及影响 中央 中书省 宣政院 政 治 管理全国佛教事务和 藏族地区军政事务 管理全国政务 措 施 地方 行中书省 澎湖巡检司 管理琉球(今台湾岛) 和澎湖列岛的专门机构 地方最高行政机构 经济 ①重视发展农业生产 ②推广棉花种植技术(棉布成主要衣料) ③治理黄河水患、贯通南北大运河 影响: ①巩固了元朝统治,②促进了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③大都成为国内外闻名的大城市。
中书省 宣 政 院 辖 地 琉球 元朝疆域图(行省制度)
元代台湾称为 “琉球”。元世祖设立“澎湖巡检司”,管理台湾和澎湖的各项具体事务,隶属福建泉州同安县(今厦门),加强对台湾和澎湖的管辖。
元磁州窑白釉黑花婴戏图瓷罐 元代瓷器
元朝社会经济恢复和发展的原因 1.元朝统一,社会安定,人民交往、交流加强,有利于经济发展; 2.元世祖的改革,建立起一套有利于社会经济恢复和发展的制度; 3.元朝统一,推行开放政策,有利于中外经济、政治、文化交流; 4.元朝鼓励农业,推广植棉。治理黄河,畅通交通等。
1、背景:元朝的统一,促进了民族融合。 2、民族融合的含义: 民族融合指民族间的自然融合它是民族间经济、文化以及生活习惯密切联系的结果,是中国历史上的进步现象。 3、民族关系发展的表现
草原上的骆驼 蒙古人征服西夏后,从那里学会了牧养骆驼的技术。
活字印刷(排版) 维吾尔人 居住在天山南北的畏兀儿(今维吾尔)人学会了活字印刷术。
黄道婆 黄道婆墓园
元朝蒙古官僚和仆从图(反映蒙古官僚的生活已经汉化)元朝蒙古官僚和仆从图(反映蒙古官僚的生活已经汉化) “胡人有妇解汉音,汉女亦解调胡琴。” ——元末反映蒙、汉人民融洽关系
北京东四清真寺,一说建于元朝至正六年(1356年)。元朝,回族形成,信仰伊斯兰教,在中国各地建造许多清真寺。元大都中的回人占人数的十分之一,城内的清真寺达30多座。北京东四清真寺,一说建于元朝至正六年(1356年)。元朝,回族形成,信仰伊斯兰教,在中国各地建造许多清真寺。元大都中的回人占人数的十分之一,城内的清真寺达30多座。
元朝亦集乃城清真寺 位于今内蒙古阿拉善盟额济纳旗东的清真寺遗址。它是元朝聚居在这里的回族商贾的礼拜寺,也是内蒙古草原上最早的清真寺。
1.蒙古族是我国北方的古老游牧民族 2.铁木真统一蒙古 3.铁木真建立蒙古汗国 成吉思汗 统一蒙古 1.西夏和金的灭亡 2.忽必烈改国号为元及定都大都 3.元朝统一中国与文天祥抗元 4.忽必烈的改革措施及影响 忽必烈建立元 朝和统一中国 1.民族关系发展的背景(原因) 2.契丹、女真与汉族的融合 3.回族的形成 民族关系 的表现
练一练 1.铁木真被蒙古贵族尊推为( )。 A.君主 B.皇帝 C.国王 D.成吉思汗 2.元朝都城大都在今天的( )。 A.北京 B.南京 C.开封 D.洛阳 3.蒙古族建立的朝代是( )。 A.元朝 B.隋朝 C.唐朝 D.宋朝 D A A
4.在元军向南推进过程中,领导南宋军民顽强抵抗的将领4.在元军向南推进过程中,领导南宋军民顽强抵抗的将领 是( ) 。 A.宗泽 B.岳飞 C.文天祥 D.郑成功 5.元朝形成的新民族是( )。 A.羌族 B.蒙古族 C.回族 D.鲜卑族 C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