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8

燕飛計畫

品質. 多元. 團隊. 創意. 高師大教學卓越計畫內涵與成果. 燕飛計畫. 燕飛. 燕成. 燕起. 高雄師大 副校長 吳連賞. 一、轉型背景與籌備

Download Presentation

燕飛計畫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品質 多元 團隊 創意 高師大教學卓越計畫內涵與成果 燕飛計畫 燕飛 燕成 燕起 高雄師大 副校長 吳連賞

  2. 一、轉型背景與籌備 師資培育法(教育部於93年5月5日修正公告)實施後,師資培育已達多元並在漸趨飽和的現實衝擊下,師範院校的校務發展、學生未來出路,以及學校定位等方面,必須思索如何在日益緊縮的教育市場中,藉由轉型發展出更寬廣更多元的競爭力。教育部針對師範校院未來的轉型及發展方面之議題,成立「師範院校轉型發展指導委員會」並於93年8月17日召開第一次會議,獲致三項轉型目標的共識:1.促進學校體質的改善,提昇學生素質與學校之競爭力。2. 從單純的培育師資邁向兼顧培育師資與社會發展所需的人力。3. 發展具有特色之教育學術型大學,以迎向國際化潮流之挑戰。 基於上列精神與共識,本校轉型的工作重點為研訂本校轉型發展中、長程計畫,其中主要項目包含系所調整、跨領域學程、學生第二專長培育、國際學術交流等方向與策略、提供師資培育數量調節、師範院校轉型發展之諮詢與建議,以協助本校改善體質,提升競爭力。

  3. 而具體部分,諸如系所如何由師資培育系統轉換成為非師資培育系統?如何針對現有師資特色發展出具有競爭力的綜合性大學?又如此的發展與轉換需要多少的經費支持?近年來由於教育政策之改變、高等教育市場的開放,勢必面對一場自由競爭下的空前挑戰。為因應此外在客觀環境之變遷,發展學校特色、提高競爭力、有效轉型顯然已成為本校未來努力發展的重要目標。而具體部分,諸如系所如何由師資培育系統轉換成為非師資培育系統?如何針對現有師資特色發展出具有競爭力的綜合性大學?又如此的發展與轉換需要多少的經費支持?近年來由於教育政策之改變、高等教育市場的開放,勢必面對一場自由競爭下的空前挑戰。為因應此外在客觀環境之變遷,發展學校特色、提高競爭力、有效轉型顯然已成為本校未來努力發展的重要目標。 本校轉型方向以符應國際潮流的趨勢、合乎國家社會發展的需求並孕育學術研究的本土化。在全球資本的快速流動、技術提昇的日新月異下,同時轉型也要配合此一不斷變動的過程,以符合國際潮流的趨向。人才的培育與系所的發展,應與國家社會的發展策略密切配合,使人力資源之養成合乎經濟成長的需求。在此基礎下,讓學術研究積極邁向本土化,以在地的經驗及原生性知識為根基,與西方理論思潮及實踐相對話,拓展學術研究的獨特性,創造教育學術為主的綜合大學型態。

  4. 二、轉型定位 以優質化師資培育為基礎;全方位教師進修為核心;多樣化獨 特系所為特色;雙校區管理經營為重點;培育國家發展所需之教 育、科技與產業人才,發展成為具有高度競爭優勢的教育型、開放 型、綜合型之一流大學。 三、轉型規劃與執行 近五年來因應師資培育多元化的衝擊,本校也積極推展轉型工 作,其中國文學系原有三班,停招一班,改成立華語文教學研究所 與經學研究所;工業科技教育系原有二班,停招一班,成立光電與 通訊工程學系與工業設計學系,同時為因應產業界需求,於2000年 及2002年分別設立二年制物理系應用電子組及二年制工業科技系資 訊技術組。近六年來並陸續設立電子工程系、軟體工程學系、視覺 設計學系、體育系所、事業經營學系、資教所、輔導與諮商所、溝 通障礙所、環教所、台灣語言及教學所、視覺傳達設計所、生物科 技系、復健諮商所、半導體研究所、科技管理研究所、台灣歷史研 究所、客家文化所及人力知識與管理研究所等18個非以師資培育為 主之系所,發展更趨多元。

  5. 因應本校配合2005-2007年師資培育量減少百分之五十之教育部既定政策,本校自94學年度起,包括物理、化學、工業科技教育、數學及音樂、美術、教育、特教、體育、國文、英文、地理等系已規劃出師資培育與非師資培育雙軌制分流課程,在積極邁向轉型過程中亦同步進行課程改革。各學系轉向非師資培育之教學重點為:物理系朝向應用物理發展,著重光電子學、高速元件、天線工程、奈米科技;化學系著重光電化學及特用化學之應用領域發展;工教系著重資訊傳播與教育傳播領域之教學;數學系則朝向計算數學、機率統計和財務數學發展;音樂系教學重點兼重展演、創作與學術發展;美術系已定向發展出務實、開放、現代的教學特色,特重學生的創造力激發,善用尖端媒體,開發新藝術走向。教育系強調教育行政及教育人才之訓練,特教系重視特教人才及身心障礙客服業人力培育,體育系強化體適能人才及運動管理能力養成,英語系重視英語教材與教學媒體業能力與翻譯訓練,地理系著重城鄉規劃及地理資訊系統人才培育,國文系強化應用中文人才培育以及作文能力、文化創意產業及編輯採訪人才培養。因應本校配合2005-2007年師資培育量減少百分之五十之教育部既定政策,本校自94學年度起,包括物理、化學、工業科技教育、數學及音樂、美術、教育、特教、體育、國文、英文、地理等系已規劃出師資培育與非師資培育雙軌制分流課程,在積極邁向轉型過程中亦同步進行課程改革。各學系轉向非師資培育之教學重點為:物理系朝向應用物理發展,著重光電子學、高速元件、天線工程、奈米科技;化學系著重光電化學及特用化學之應用領域發展;工教系著重資訊傳播與教育傳播領域之教學;數學系則朝向計算數學、機率統計和財務數學發展;音樂系教學重點兼重展演、創作與學術發展;美術系已定向發展出務實、開放、現代的教學特色,特重學生的創造力激發,善用尖端媒體,開發新藝術走向。教育系強調教育行政及教育人才之訓練,特教系重視特教人才及身心障礙客服業人力培育,體育系強化體適能人才及運動管理能力養成,英語系重視英語教材與教學媒體業能力與翻譯訓練,地理系著重城鄉規劃及地理資訊系統人才培育,國文系強化應用中文人才培育以及作文能力、文化創意產業及編輯採訪人才培養。

  6. 四、發展特色 1.累積豐碩的教育、學術及典範教學成果 本校向為優質化師資培育大學,五萬餘名高師校友在教育界均有 優異表現。96年教學卓越計畫訪評、96年師培評鑑、95年大學系 所評鑑、95年通識教育評鑑及94年大學評鑑等共計五項評鑑,本 校均被評為績優,顯示長期奠定累積的教育學術成果豐碩,深獲 肯定。本校長期實施的校務行政「目標管理」(MBO)具顯著績 效。各系所徹底落實創新化、微型化、精緻化的典範教學,亦贏 得極佳的口碑,為本校邁向卓越發展之重要基石。 2.結合學術社群發展教學與研究 本校積極推動跨領域學術合作,強調學術社群跨領域教學與支 援,鼓勵教育、文學、科技學院進行跨學術整合,培養跨領域之 優秀人才。近年來因應內外環境改變,成功完成轉型,既保有師 培優良傳統,也擴充非師培系所,並成功完成前瞻創新的院系所 架構。 3.重視校際與區域聯盟培育精英 本校特重視校際與區域合作,並加入「高雄學園」及「燕巢大學 城校際整合」,首度與高雄縣政府簽署策略聯盟合作,加強燕巢 校區之開發與管理;另與高雄科博館、文化中心、史博館等及多

  7. 所高中學校機構策略聯盟,協助進行學術研究與評鑑,提升組織效 能;同時參與全國學術資源倍增行動方案聯盟;積極協辦高雄市重 大建設與活動,如2009年世界運動會;與中小學校合作推動教師 實習。近年來,更積極成立各種教育人員與市民進修班隊,增進 工作品質與市民素養。 五、轉型重要成果 1.近四年來,本校因應師資培育多元化的強烈衝擊,全力積極規劃 並落實推動轉型工作,希望能有效提升本校學生畢業競爭力。本 校已善用教育部 94-96年之轉型補助款積極有效提升教學 設備與 教學品質,從最近五年(即民國92、93、94、95、96年)畢業生之 就業率調查結果,各師資培育學系的教師職場就業率,扣除男生 服兵役及升學就讀研究所後,均維持在50~80%之間,若計算各非 師資培育系在一般就業市場的就業率,則全校畢業生之就業率一 直維持很高的比率,數據清楚顯示本校傾力投入的轉型工作已獲 致相當可觀的成果。

  8. 2.近三年(94-96)的轉型發展補助款也有效支持轉型系所逐漸邁向綜合 大學,近五年來本校非師資培育學系與相關研究所的擴充與轉型也 有非常卓越的表現,目前已設有教育學院、文學院、理學院、科技 學院及藝術學院共五個學院,全校非師資培育系所包括光電與通訊 工程系、工業設計學系、電子工程學系、生物科系、軟體工程學 系、事業經營學系、人力與知識管理所、客家文化所、台灣語言及 教學所、環境教育所、聽力學與語言治療所、輔諮所、視傳所、資 教所等,不但 招生狀況良好,報到率均在90-100%之間,各系所 畢業生的出路與競爭力也都表現傑出,獲得業界好評。 3.而因應師資培育減量50%之既定政策,本校自93年度起,各學院各 系所均戮力進行師培與非師培雙軌分流課程,並同步進行全方位課 程改造與教學創新,目前各院、系、所課程架構均能全面跟上時代 脈動與社會需求,培育出務實、開放、有創造力、有競爭力的畢業 生。 4.藉由近三年轉型補助款、本校自籌款與獎勵大學教學卓越經費的挹 注,已使本校辦學品質有效提升,其成果主要表現在四個面向:

  9. (1)第一個面向是完善化課程改革機制,各系所傾力課程改革,除納入專家、學者及校友畢業生外,並訂有定期諮詢改善機制,95-96年並已在各學院開設奈米生物科技、永續發展教育、通訊資訊、光環境開發與設計及數位虛擬設計等共5個學程,對學生培養第二專長與獲取跨領域專長助益甚大;同時也開創多元而且創新的通識課程,並設有教學助理,推動協同教學,且與策略聯盟文教機構安排參觀訪視與戶外教學,跨校與跨機構資源整合成效卓著。(1)第一個面向是完善化課程改革機制,各系所傾力課程改革,除納入專家、學者及校友畢業生外,並訂有定期諮詢改善機制,95-96年並已在各學院開設奈米生物科技、永續發展教育、通訊資訊、光環境開發與設計及數位虛擬設計等共5個學程,對學生培養第二專長與獲取跨領域專長助益甚大;同時也開創多元而且創新的通識課程,並設有教學助理,推動協同教學,且與策略聯盟文教機構安排參觀訪視與戶外教學,跨校與跨機構資源整合成效卓著。 (2)第二個面向是建構完善的教學與學習的軟硬體環境,重要成效包括充實圖書館之圖書設備,架設數位化教學與學習平台,學生可以24小時全天候學習不設限,並充實各項專業實驗室和設備。

  10. (3)第三個面向是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成績、外語能力與基本能 力,除了全力落實成績考查與預警機制外,並建構較為完善 的國際化學習環境,包括設置和平、燕巢兩個校區的英語自 學中心、建立外籍英語教師學習諮詢制度,提供免費英語加 強班,頒訂獎勵辦法、鼓勵共教共學共讀,促進跨國多元文 化交流及培育國際親善大使。同時訂定學生基本能力檢定, 包含每年進行英語能力檢定及各系所自訂畢業門檻。 (4)第四面向是建構完整的優質輔導機制,在生涯輔導方面-包含 中小學實習及產業界參訪與實習;建置畢業生就業率與滿意 度調查;學習輔導方面-強化同儕輔導、舉辦學習策略工作 坊、成立學生自主學習社群;心理輔導方面-強化心理諮商及 培養自主學習與生涯規劃;最後加強健康體適能訓練。大致 已營造了全方位的學習環境,已具體有效的提升學生基本能 力、國際視野、職涯競爭力,並繼續朝向身心健康的全人教 育目標邁進。

  11. 六、自籌校務基金與其他補助 本校配合轉型需要,除了教育部94-96學年度所補助的6,375萬之 轉型經費之外,本校因應各學院各學系的需求,上述三年的轉型補 助款並不敷需求。因此,由研發處詳細調查各學院配合轉型之不同 需要,經自行籌措財源,總計自94-96學年本校校務基金共自籌了 10,118萬元補助各學院,對各院系所因應轉型所需添購的設備,提 供了積極而正面的助益。 總之,轉型與創新發展已成為師範教育院校再發展的重大要務, 本校傾全校各單位的力量推動轉型工作,整體校園氛圍與組織革新 已然氣象一新,其中最重要的活水正是此三項特別預算的支持,一 為上述近6,375萬(含93年度本校校務基金補助)的教育部轉型補助 款,其次是本校校務基金自籌款10,118萬元,還有另一項是教育部 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畫,95及96學年度本校共獲11,177萬元的補 助,這三 項經費合計,共達27,671萬元,詳如下表所示,這些經費 的投入對本校轉型的助益甚大。

  12. 現況 改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5個學院19個學系33個碩士班10個博士班日間部學生5,128人學生總數8,073人(含進修部學生)校地63.9公頃 成立高雄師範學院 3個學院7個學系3個碩士班1個博士班學生3,000人校地63.9 公頃 3個學系學生251人校地12.65公頃 成長與蛻變:教學單位組織變革 • 近八年(89-97年)全力投入轉型工作,教學組織大幅變革,已建立合理經濟規模,未來將充分利用雙校區經營管理特色與優勢的地理區位,努力邁向卓越 民國97年~ 民國78年 民國56年

  13. 本校各學院系所架構 14

  14. 計畫分燕起、燕成、燕飛三年三期 • 高師大以優質化師資培育為基礎,全方位教師進修為核心,多樣化獨特系所為特色,雙校區管理經營為重點,以「培育國家發展所需之教育、科技與產業人才,發展成為具有高度競爭優勢的教育型、開放型、綜合型一流大學」為目標。 • 燕飛計畫是取本校「燕巢」校區之「燕」字為主體,採應變靈巧、種類多樣、吉祥的飛燕為整體意象,期待培育出多元、專業、具執行力、堅韌合群的新世紀人才為鵠的。 • 藉由教學卓越計畫的實施,讓學校能更系統地培育羽翼豐滿自在遨翔的職場飛燕,再輔以強大的校園支持系統為後盾,提供飛燕開展及續航力,並期待燕歸回饋且提攜乳燕,使校園與各界產生良性互動循環,得以永續經營。

  15. 行動指導原則 SWOT分析 使命 創 意 教 多 學 元 核 心 專 價 業 品 值 質 三大任務 圖一 95年度教學卓越計畫架構 教學價值鏈: 四大目標八大主計畫 新世紀具競爭力之教育與社會人才 ●因應資訊化全球化與知識經濟時代 ●建立學生專業優勢與堅實競爭力 ●邁向全人教育,提升品德與思考創造能力 建立教師專業發展與典範教學 構建全方位數位教學環境 建立多樣化模組專業學程 促進產學合作與生涯職能發展 創意 教學 環境 營造 課程 整合 學習 效能 創造人文社會跨領域紮根教學 營造國際化教學環境 形塑健康與博雅全人教育 建立學習資源與知識管理平台 卓越計畫管理機制 ●目標管理 ●控制管理 ●综效及融合管理 教學卓越計畫發展委員會

  16. 行動指導原則 教學價值鏈: 五大目標、十大主計畫 使命 創 意 教 多 學 元 核 心 專 價 業 品 值 質 卓越計畫管理機制 三大任務 SWOT分析 圖二 96年度教學卓越計畫架構 新世紀具競爭力之教育與社會人才 ●因應資訊化全球化與知識經濟時代 ●建立學生專業優勢與堅實競爭力 ●邁向全人教育,提升品德與思考創造能力 促進產學合作與職涯競爭力 建置跨領域模組專業學程與效益評估 開啟多元視野的藝術烏托邦 構建全方位學習資源與數位教學環境 促進優質教學與有效學習 優質 教學 環境 營造 課程 整合 全人 發展 學習 效能 建構、實驗與推廣研究生計畫本位學習課程 創造人文社會跨領域紮根教學 營造國際化教學環境 建立學習資源與知識管理平台 形塑健康與博雅全人教育 ●標竿管理 ●目標管理 ●控制管理 ●综效及融合管理 教學卓越計畫發展委員會

  17. 教學卓越計畫之執行成果

  18. 一、本校「教學卓越-燕飛計畫」旨在建構教學卓越環境、營造全方位的學習環境。一、本校「教學卓越-燕飛計畫」旨在建構教學卓越環境、營造全方位的學習環境。 二、在建構教學卓越環境上,本校已完成並研擬四個支援系統:(第一年燕起期、打地基的紮根工作) (一)建立制度和相關辦法(含獎勵、補助和教學協助) (二)增購與建置專業教學軟硬體環境(含各種配套) (三)規劃和落實能反映教師教學評量、教師評鑑於教師升等之機制(含教師檔案、教師評鑑、教學評量與教師升等之結合) (四)研擬和實施各取所需的全方位教師增能措施與機制。詳見下圖三

  19. 圖三 建構教學卓越環境 制度與相關辦法 獎勵辦法 優良教師獎勵辦法 優良導師辦法 研究獎勵 補助辦法 教材教學研究補助 獎勵教師開發教材辦法 卓越教師禮聘辦法 教學協助 減授時數辦法 教學與課程助理 增聘師資 教師增能機制 專業教學軟硬體環境 教師升等 新進教師研習 數位教學平台 微型教學教室 教學增能教室 教學資源書籍、教學光碟、 教學軟體、評鑑軟體 教學卓越手冊 教學發展中心網站 教學發展中心卓越教學電子報 圖書館教學與研究電子資料庫 教師評鑑(校審50%) 教學 研究 輔導、服務 代表作 (外審50%) 教師專業社群 Mentor 新進教師輔導 個別教學諮詢 教學專業成長活動教學方法、課程設計、班級經營、學習評量等 協助數位教材製作 科技融入教學 建立教學輔導系統 找出不同 領域資深優秀教師領航(mentor teacher) 教師檔案數位化 教學大綱 教材上網 教學滿意度 內 外 教務處、教學發展中心

  20. 三、在營造全方位的學習環境上,本校目標聚焦在提升學生基本能力、國際視野、職涯競爭力及心身健康的全人教育。詳見下圖四。

  21. 圖四 營造全方位的學習環境 課程規劃與整合 課委會與選課機制 2 6 5 深化及創新人文社會課程: 1. 國語、台語等語文教學 2. 客家文化資源整合 3. 自然與人文地理、地理教育與地理技術 多元而創新的通識課程: 1. 設教學助理 2. 協同教學、參觀訪視 3. 跨校、跨機構資源整合 跨領域學程: 培養學生第二專長、 提升職涯競爭力 優質輔導 生涯 輔導 • .中小學實習 • .產業界參訪與實習 1 學習資源軟硬體環境 畢業生就業率與滿意度調查 目標 7 3 8 1.同儕輔導、新生輔導 2.學習策略工作坊 3.論文統計諮詢 4.學生自主學習社群 學習 輔導 充實圖書館之圖書設備 國際視野 職涯競爭力 全人教育 基本能力 架設數位化教學與學習平台: 24小時全天候學習不設限 心理 輔導 1.強化心理諮商 2.自主學習與生涯規劃 充實各項專業實驗室和設備 健 康 體 適 能 訓 練 師 生 互 動 時 間 學生提升學習效能、學習成績、基本能力 4 學生基本能力檢定: 1. 英語能力檢定(CSEPT) 2. 各系所自訂畢業門檻 國際化學習環境: 1. 英語自學中心 2. 外籍教師英語諮詢 3. 免費英語加強班 4. 獎勵辦法、共教共學共讀 5. 跨國多元文化交流 6. 國際親善大使 成績考查 預警機制

  22. 四、教學產出績效與實施成果

  23. 畢業生高就業率 校務行政與教育類組評鑑績優 校友表現傑出 系所評鑑表現最佳 建構完整的教學輔導計畫 實施畢業英檢門檻 模組化學程規劃,提高職涯競爭力 各系訂定畢業資格檢定 雙專長與雙學位的學習規劃,每年百分比持續提高 師培\非師培系雙軌課程改造 教學產出績效與實施成果

  24. 擴增非師培系所,創造差異化特色 成立數位教學中心,建構全方位數位教學環境 加強產學合作提升職涯競爭力 成立「教學發展中心」,整合教學資源,建立教學支援系統 提供全方位職涯進路,建立校友支援系統 建立永續推動機制、制度及組織面調整具體成果

  25. 結語:提供飛燕開展及續航力 • 「燕飛計畫」是以全新的教育思維,因應新的競爭型態。在數位科技的國際學園裡,強調人文價值的重塑與學習效能的創新,激發全校師生終身學習的精神,適才適性地提供多樣化專業整合學程,以創新具典範的教學方法,結合校園、各界產業及校友等團隊力量,讓本校培育的畢業生都能充份掌握世界思潮與全球脈動,開創個人生涯與職涯的藍海。 • 高師大透過計畫的執行,營造出國際化、數位化、具創意、有效能、重分享、有品保的教學與學習環境;教師充滿熱情活力及教學專業知能;學生擁有健康體魄、博雅的人文涵養與專業能力;行政人員因服務教師與學生有所成就而愉悅滿足;學校、各界產業與校友系統緊密聯結,互助互惠良性循環。預期將可使高師大的教學研究,成為學生發展職涯優勢競爭的堅實基礎。

  26. 簡報完畢 敬請指教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