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1

实验中医学 上海中医药大学 方肇勤 ( 2006-9-18 )

实验中医学 上海中医药大学 方肇勤 ( 2006-9-18 ). 第一章 绪 论 欢迎辞。 开课的背景: 实验中医学发展现状和新时期中医药人才知识结构的需求。. 本课程的沿革: 中医基础实验、实验中医学讲义、实验中医学教材、课程的分化。. 《 实验中医学 》 系列教学的 3 本教材. 2001 年初学生在讲台上汇报各自的实验结果 2004 年学生模拟答辩. 九十年代中期教学实验室 九十年代后期教学实验室 2003 年新校区教学实验室. 开课后 政府及有关高校的领导、专家给予的充分肯定和支持,获得了系列荣誉:

Download Presentation

实验中医学 上海中医药大学 方肇勤 ( 2006-9-18 )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实验中医学 上海中医药大学 方肇勤 (2006-9-18)

  2. 第一章 绪 论 欢迎辞。 开课的背景:实验中医学发展现状和新时期中医药人才知识结构的需求。

  3. 本课程的沿革:中医基础实验、实验中医学讲义、实验中医学教材、课程的分化。本课程的沿革:中医基础实验、实验中医学讲义、实验中医学教材、课程的分化。 《实验中医学》系列教学的3本教材

  4. 2001年初学生在讲台上汇报各自的实验结果 2004年学生模拟答辩 九十年代中期教学实验室 九十年代后期教学实验室 2003年新校区教学实验室

  5. 开课后政府及有关高校的领导、专家给予的充分肯定和支持,获得了系列荣誉:开课后政府及有关高校的领导、专家给予的充分肯定和支持,获得了系列荣誉: 2006年国家十一五教材(《实验中医学》) 2006年国家十一五教材(《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中医药研究中的应用》) 2005年国家精品课程(《实验中医学》,含《中医学综合实验》、《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中医药研究中的应用》) 2004年上海市精品课程(同上) 2003年国家理科基地名牌课程(《中医学综合实验》) 2001年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实验中医学》) 2001年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实验中医学》)

  6. 如何学好《实验中医学》: 1.积极思考和讨论。对中医学的理解、中医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中医学面临的挑战、中医学如何发展、中医学发展的方向,等等。大家会有许多想法,谈出来,互相切磋。 2.希望多阅读。实验中医学内容丰富,远远不是一本教材可以概括的。

  7. 第一节 实验中医学的性质、内容、任务 一.性质 定义:实验中医学是用科学实验的方法研究和发展中医学的一门科学。 此定义涉及的4个层次:

  8. 1.实验的定义 实验是指科学上为阐明某一现象而创造特定的条件,以便观察它的变化和结果的过程。 这是因为自然状态下,影响到所观察对象,如人、实验动物的因素太多,不创造特定的条件,所观察的变化可能由一些其他因素所引起。比如肥胖,有遗传、运动、睡眠、饮食、工作、情绪、社会环境等许多因素引起,不把条件限制,就不能确定肥胖的成因,也难以观察不同治疗或预防方法的区别。 一些事例可以帮助我们理解:

  9. 实验就是为了调查一个或多个自变量对一个或多个因变量的效应控制过程。自变量由实验者操纵,因变量是被观察和记录的变量。而实验给调查者提供消除或尽可能减少额外变化的最好机会。实验用来检验理论,重复和扩展以前的发现,或者表明以前的研究不能被证实,部分观察什么会发生。(B.H.坎特威茨等. 实验心理学) 实验实际上只是促成的观察。 实验者应当怀疑和不抱成见,永远保持精神的自由。 实验研究的出发点是假设或理论。([法]克洛德·贝尔纳. 实验医学研究导论. 1865)

  10. 实验的目的之一是发现。 发现——就是看见大家都看见的和思考没有人思考过的。(ALBERT SZENT-GYORGYI) 科学的根本目标是理解事物的本质(卡茨),而培根认为,科学应该以改进人类生活为己任,有用性第一,知识的增长次之。(B.H.坎特威茨等. 实验心理学) ——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

  11. 实验的优点和重要性: 自然观察法的缺点:1)其描述性致使无法评估事件之间的关系。2)有时所提供的资料不太充足。3)没有严格地维持在描述的水平上,却经常出现对观察结果的解释。(B.H.坎特威茨等. 实验心理学) (缪勒-莱伊尔错觉)

  12. 除了假设的提出者,没有一个人会相信假设;但是,除了实验的操纵者,却每个人都相信实验。(W. I. B. BEVERIDGE) 《实验心理学》经常把“实验心理学”与“科学心理学”互用(B.H.坎特威茨等. 实验心理学) ,体现了作者的观点——传统的心理学成为了科学。

  13. 实验的局限: 各方面都优越的研究方法是不存在的……关键是要选择最适合于被检验假设的研究方法。如果……是关于自然环境中发生的行为,那么自然观察法将比严格控制的实验研究更适合;相反,如果理论假设能够通过相关法或者实验法合理地验证,那么就该运用实验研究方法。 该著认为自然观察法中,无干扰观察、测量法更好。(B.H.坎特威茨等. 实验心理学)

  14. 2.中医学的定义 1)首先是传统医学。 世界卫生组织曾对传统医学作过如下定义:“不论是否能解释,它是用于诊断、预防和消除身心和社会失衡的全部知识和实践的总结。它主要是依靠世代相传的实践经验和观察的结果,这些经验和结果不论是口头流传的或是文字记载的。”(1976年) “它是在现代医学传播和发展以前就已存在几百年的医疗实践的总结,而且至今还在应用。这些实践由于各国的社会传统和文化不同而存在很大差异。”(1996年)

  15. 2)传统医学向现代化的过渡。过渡期的医学。这点十分重要,但一直被忽略。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和政府的引导支持下,传统的中医学焕发出生机,迅速发展、壮大,其标志之一便是实验中医学的中兴,实现了与现代医学的接轨,并不断缩小两者间的差距,使古老的中医学注入了现代科学的新生命。2)传统医学向现代化的过渡。过渡期的医学。这点十分重要,但一直被忽略。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和政府的引导支持下,传统的中医学焕发出生机,迅速发展、壮大,其标志之一便是实验中医学的中兴,实现了与现代医学的接轨,并不断缩小两者间的差距,使古老的中医学注入了现代科学的新生命。 结论:1)当代中医学已不仅仅是传统医学。2)当代中医学所处的环境与以往有很大的不同,包括日益强大西医的竞争、疾病谱的改变、科技文化的发展、社会的变迁、国力和中医药从业人才的改变,等等,与以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时代提出了新的要求,创造和提供了新的环境、条件,包括人才。这样的现状和趋势值得重视。

  16. 3.实验中医学与实验针灸学、中药药理学的区别3.实验中医学与实验针灸学、中药药理学的区别 这两门学科是实验中医学分化得最早的学科。 实验针灸学主要研究经络及其传感的本质,针灸、推拿以及建立在经络理论基础之上的不同诊疗方法的本质和规律。 中药药理学研究单味中药和复方的药理,与实验中医学中普遍运用复方的区别在于两者的着眼点或目的不同:中药药理学的着眼点在药,研究药的作用机制和开发新药,而实验中医学则以药为干预因素,通过药的干预,来探究有关生理、病理、治则、治法、预防、养生等等。

  17. 4.什么叫研究和发展中医学 中医学要不要发展、如何发展、如何高效地发展? 通过几十年的探索,形成了比较一致的认识,即实验中医学以中医学为研究对象,以现代科学技术方法为主要研究手段,用以挖掘、解释并丰富中医学伟大宝库,加速中医学的现代化。其基础包括传统中医、现代中医、现代西医;要求顺应社会和中医药学自身发展的规律;要提高中医药的竞争力。比如治疗上是最安全的、最有效的、最方便的、最廉价的,以及有特色的。

  18. 二.《实验中医学》的内容 注意,这里所讲的内容是教材上的,实际内容要丰富得多。目前发展出许多新技术、新方法,新理论,这我们这本教材中显然容纳不了,因此要求大家多参考其他参考书。 《实验中医学》的内容主要包括四个部分,请看教材目录: 1.实验中医学的基本方法。 2.不同实验对象的研究方法。 3.当前实验中医学研究所应用的主要学科及其主要实验研究方法的现状和典型范例。 4.实验指导。

  19. 那么为什么这样安排?有以下一些想法: 1.基本方法 包括两个方面:中医学所特有的,以及一般医学、其他科学共有的。 读书上的内容。

  20. 其中,中医的内容十分重要,关系到学科生存的前提。学科的特征和社会的分工。其中,中医的内容十分重要,关系到学科生存的前提。学科的特征和社会的分工。 目前突出的问题是,一旦采用现代方法研究,往往把中医给忘了,或者加一点中医的话来点缀。这样的研究,于中医药何益?一些研究连中医的内容都没有搞清楚,研究什么? 所以这是前提。而历来成为我们教学的薄弱环节,学生中医学学习得不扎实。

  21. 2.不同实验对象 实验对象不同,往往方法也会有相应的改变。 1)人。有了几千年的记录。大家接受,没有问题(但是,当代有许多限制)。 2)实验动物。基本为中医界所接受。也有不同意见。大家的观点如何? 包括证的动物模型,了解多少,利与弊? 中医药能不能用动物研究,动物研究是不是唯一手段。

  22. 以肿瘤为例: 大复方有效,拆方有效,单味药有效,到:单味药的有效部位、有效成分有效,再到:不同组合以及不同组合成分之间的配伍。要求不断研究下去。问题是: 人观察不便,许多实验不能做,费用大,不能用作模型,研究观察周期长。动物要方便得多。可以逐一展开。 3)细胞。许多人还不接受。我们以后讨论。

  23. 3.主要手段 基本研究思路和概念有了,实验研究对象了解了,接下来是考虑采用什么方法、技术观察研究。 本节介绍了一些目前常用的方法。要求大家复习这些技术,如果以前没有接触过这些技术,则建议参考有关技术专著。重点放在如何在中医药研究中的应用。

  24. 4.实验指导 该章节作为实验内容,不安排在这次36学时理论教学内。其理由主要有: (1)学校这两年技能培训型实验大量开设出来,许多实验技术与本教学内容重复,这样造成了教学资源的浪费。 (2)涉及的实验技术面广、难度大、教学成本高。因此,综合考虑下来,我们把该部分调整,不再讲授和实验操作,部分内容拍摄成教学录象,供学生观摩。实验操作部分改上“中医学综合实验”(或称《实验中医学》二)。 (3)理论的重要性和不同实验课程的选择。

  25. 三.任务 实验中医学的任务是验证和发展中医学。 1.验证中医学。中医学对生命的认识、对生理病理的认识、对不同的诊疗手段、养生方法的论述等是不是符合实际,是不是有效,需要给予验证,阐释其机制。例如,历代对某一疾病的防治积累了丰富的资料,有不同的治则、治法,不同的单方、验方,不同的剂型、剂量等,哪些是有效的,哪些效果要优越些,不同方法的适应证有何不同,有没有地域、季节差异等等,只有通过反复的实验才能给予验证,并解释其原理。迄今为止,实验中医学的工作主要集中在这一领域。

  26. 2.发展中医学。在中医学丰富的文献资料中记载着大量的观察到的现象、假说,有同有异,有详有略,这类现象、假说有待实验给予验证、发展、完善,推陈致新。这就是通常意义上说的整理和发掘祖国医学宝库。青蒿素的发明便是一个典型的范例。2.发展中医学。在中医学丰富的文献资料中记载着大量的观察到的现象、假说,有同有异,有详有略,这类现象、假说有待实验给予验证、发展、完善,推陈致新。这就是通常意义上说的整理和发掘祖国医学宝库。青蒿素的发明便是一个典型的范例。

  27. 通过实验发展中医学还表现在通过实验去发现新的现象,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假说,进行新的发展。在实验中医学蓬勃发展的今天,许许多多的研究已经有了丰富的积累,逐步向着生命科学的纵深发展,不少项目已经接触到生命科学的前沿,继续下去,势必将揭示和阐释新的生命现象,从丰富中医学。据统计,现代技术革命的成果约有90%来自基础研究,西医学近50年的医学成就亦来自基础医学的发展,中医学的发展亦不能例外,而且这一发展势头已十分明朗。中医学的发展也愈来愈依靠实验中医学的发展,而发展中医学已成为实验中医学首要的使命。通过实验发展中医学还表现在通过实验去发现新的现象,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假说,进行新的发展。在实验中医学蓬勃发展的今天,许许多多的研究已经有了丰富的积累,逐步向着生命科学的纵深发展,不少项目已经接触到生命科学的前沿,继续下去,势必将揭示和阐释新的生命现象,从丰富中医学。据统计,现代技术革命的成果约有90%来自基础研究,西医学近50年的医学成就亦来自基础医学的发展,中医学的发展亦不能例外,而且这一发展势头已十分明朗。中医学的发展也愈来愈依靠实验中医学的发展,而发展中医学已成为实验中医学首要的使命。

  28. 第二节 实验中医学发展简史 本节要求自学。 实验中医学面临的最大的思想阻力是怀疑中医学实验的必要性、重要性。其依据主要是:中医学来自于临床,中医学的优势在临床,中医学与西医学不同(中医学是经验医学而西医学是实验医学,中医学治疗的是人而西医学治疗的是病),实验研究会削弱中医学。 实际上,一个多世纪前的西医也面临过这样的阻力,发展一度也很困难。当时的学者是如何看待这样的现象的呢?

  29. 部分西医学历史上的事件 贝尔纳指出: 科学上的无知和对医学思想的某些错觉是实验医学发展的一个障碍。 经验主义医学和实验医学不是毫不相容的;相反,它们应该是彼此不可分的。 依据观察获得经验和作观察与作实验不是一回事。 ([法]克洛德·贝尔纳. 实验医学研究导论. 1865)

  30. 持先验观点的人则根本不去注意其他的观点和事实。例如,如果他们认为地球是扁平的,那么船舶离港远去时渐渐从底到顶消失的事实他会完全地熟视无睹。(B.H.坎特威茨等. 实验心理学) ——历史上,许多学科不同程度地存在这样的现象,发展和阻力。很遗憾,当代的中医界还不同程度地存在。希望我们的同学不要这样。

  31. 以上涉及到一个著名学者和他著名的著作:[法]克洛德·贝尔纳(Claude Bernard,1813-1878)。实验医学研究导论(或译为实验医学研究导言,1865) (1)对于一般读者来说,该书是知识史上的分水岭,标志着医学从一门基于经验学且略带神秘色彩的行业,一下子转变成为一门以科学事实和可以通过实验加以考证的职业。就个人而言,它使我相信:医学是科学探索中一个令人震颤的领域。(詹姆斯.阿德尔斯坦 ,[美]约翰.肯尼思.加尔布雷思,等. 哈佛书架——100位哈佛大学教授推荐的最有影响的书)

  32. (2)[美] M·亨利(哲学家、教育家、《不列颠百科全书》编委会主席)主编《西方世界的伟大著作》,该著收集了137本书,贝尔纳《实验医学研究导言》位于其中。 另外两个事例: (3)巴黎医院中的医生们在1800年前后“由于把对尸体的事后生理调查分析与对患者的痛苦的临床描述”结合起来,而“在医学中引起的一场革命”——在实验中理解生命过程。(威廉·科尔曼《19世纪的生物学》1977)——现代西医的早期。 (4)医学科学家有责任广泛了解迅速积累和不断增长着的新知识。(鲁道夫·卡尔·菲尔绍《细胞病理学》(1858))该书预示着生物学中一场革命的到来。

  33. ——当代的现代西医学是这样走过来的,由经验医学发展到科学医学。中医学呢?——当代的现代西医学是这样走过来的,由经验医学发展到科学医学。中医学呢? 一些教训是明显的: 1)西方科学革命、工业革命以来,尤其是清末,我国国力衰落,整体科技水平落后。 2)思想禁锢、学术封闭、厚古薄今。 3)信息闭塞,夜郎自大。 4)对当代科学发展的无知,轻视实验研究。 5)学术浮夸,急功近利,坐而论道,动口不动手。

  34. 第三节 学习实验中医学的注意事项 抓住4条: 1.首先要学好实验中医学,要有扎实的中医基础理论功底 这是实验中医学的出发点、基础,中医基础理论学得不扎实,掌握不好,连研究的对象、特点和出发点都把握不住,实验便无从谈起,也不难想象这样的实验会得出什么样的结论,会有什么样的意义。

  35. 例如: 李东垣的“阴火”是什么? 胃气是什么?胃气与舌苔、胃气与脉象、胃气与面色,这些胃气是什么? 没有搞懂,贸然研究,费时费力费钱,不可取。 因此要求多读历代原著。光看教材不行。 对具体有兴趣的领域,可以集中进行古典文献研究。

  36. 2.认识到实验的局限性和相对性 1)每一个或一组具体的实验都有其特殊的目的,是为这个目的而设计的,因而就不免有其局限性; 2)方法本身的缺陷; 3)各实验环节的可靠性、稳定性,以及掌握方法不好; 4)研究者自身的学识,对实验的结果数据处理、分析的不尽完善,往往会扩大其实验的局限性。

  37. 3.在学习本教材时要注意运用“再发现”的学习方法3.在学习本教材时要注意运用“再发现”的学习方法 用心体验,用心读书,批判性阅读:不同实验中医学实验过程的机会,去切身体验整个过程,以培养读者独立开展研究的能力。在阅读本教材或课堂听讲时,希望考虑以下几个问题,即: 问题是如何提出的;如何在设计前开展调研;某一实验方法的来龙去脉;会遇到哪些问题、困难;哪些知识可以借鉴;哪些方法、技术可供借用;如何对实验数据去分析、论证;要注意哪些问题;存在哪些问题;进一步研究的方向、思路是什么;如果是你,将如何去做,等等。 总之,要求进入角色,去参与每一个实验的整个过程,不断的思索、探究,以有效地培养独立开展实验中医学研究的能力。

  38. 如何研读医学文献,有人归纳如下: 1.作者的目的是什么? 2.实验要验证的假设是什么? 3.如果我来验证这个假设,我的实验设计是什么? 4.我的方法比作者好吗? 5.作者的方法确实能验证假设吗? 6.实验的自变量、因变量和控制变量各是什么?

  39. 7.使用作者的被试仪器或材料和程序,我对实验结果的预测是什么?7.使用作者的被试仪器或材料和程序,我对实验结果的预测是什么? 8.作者的结果意外吗? 9.我如何解释这些结果? 10.从我对结果的解释中,能得出的启发和应用是什么? 11.谁的解释能更好地说明数据,是我的,还是作者的? 12.对于结果的启发和应用方面,谁的讨论更有说服力,是我的,还是作者的? (B.H.坎特威茨等. 实验心理学)

  40. 4.增加阅读面,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如何尽快地、尽可能周全地获得某一领域的最新知识,如何高效地获得相关学科的方法技术,获取有关信息,已成为实验能否预期成功和能否获得成果的重要因素。

  41. 课后作业 李东垣 “阴火” 的概念是什么(内涵和外延),有哪些表现,如何治疗,用药特点? 建议: 1、仔细查阅《内外伤辩惑论》、《脾胃论》。 2、计算机网上检索,看看学术界有哪些观点。 下次课堂上讨论。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