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7

第七章 受污染环境的修复

第七章 受污染环境的修复. 第六节 表面活性剂及共溶剂淋洗技术. 4 尾砂土壤中金属的化学形态.

ham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七章 受污染环境的修复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七章 受污染环境的修复

  2. 第六节 表面活性剂及共溶剂淋洗技术

  3. 4 尾砂土壤中金属的化学形态 重金属不同的形态产生不同的环境效应,对植物的有效性也不同。土壤中金属的化学形态受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主要影响因子有土壤理化性质(pH值、氧化还原电位(Eh)、有机质含量、金属含量、土壤矿物质)和污染时间等。其中碳酸盐结合态的重金属最易受到pH值的影响,Fe/Mn氧化物结合态的重金属在缺氧条件下极不稳定,而硫化物和有机物结合态的金属容易被降解而释放到自然环境中去,对于存在于土壤晶格中的残留态重金属,自然条件下在一定时间内很难被释放出来。土样连续萃取分析得到四种重金属各种形态的相对百分含量(图1)。

  4. 图1 尾砂土壤中重金属分步萃取形态百分比

  5. 土壤中可交换态的重金属浓度决定了重金属对生态环境在短期内的影响;如果重金属以晶格形态或是硫酸盐形态存在,对生物产生影响可能需要很长的时间,但是可交换态存在的重金属很容易释放出来,并在短期内对生物产生影响。土壤中可交换态的重金属浓度决定了重金属对生态环境在短期内的影响;如果重金属以晶格形态或是硫酸盐形态存在,对生物产生影响可能需要很长的时间,但是可交换态存在的重金属很容易释放出来,并在短期内对生物产生影响。 如果危险指数DI>1,表示当地生态环境的安全已经受到威胁。所研究的10个矿区尾砂土样的DI值都大于1,最大的是1#永州土样,达到了306.13,最小值是6#锡矿山土样1.67,说明所有尾砂可能都对周边生态环境造成了污染。土样DI值按从高到低的顺序排列为:1#,10#,5#, 7#,9#,2#,3#,4#,8#,6#。

  6. 6结论 (1) 土样中重金属含量很高,样品中重金属含量超过了保障农林业生产和植物正常生长的土壤临界浓度; (2) 各种重金属在样品中的主要存在形态各异:Pb主要以Fe/Mn氧化物结合态和残留态形式存在,可交换态与碳酸盐结合态的Pb含量极少,但是1#永州土样中可交换态的Pb高达69%,对周边环境造成极大影响;Cd主要以残留态存在,其它形态没有呈现必然的规律性;大部分的Cu主要以硫化物和有机物结合态存在,其次是残留态,最少的存在形态是碳酸盐结合态;Zn的主要存在形态是硫化物和有机物结合态与残留态; (3) 根据土样的PI值和DI值分析,建议尽快进行修复的矿区是:1#永州铜矿、5#宝山铜铅锌矿、10#湘潭锰矿和7#冷水江铅锌矿,其它矿区也需要修复。

  7. 二、微生物还原Cr(Ⅵ)的特性与机理

  8. 铬的环境污染 制革工业中铬的利用率仅为60-70%,废液中残存25%-30%,约10%左右在水洗、挤水等工序中排出,随污水排放到江河湖海中,造成严重污染 。 含铬废水、废气、废渣使土壤和水体受到大面积的污染 工业上对铬及其化合物需求量的增加,使铬盐生产迅速发展,这也导致了大量铬渣和含铬废气的产生。 铬及其化合物广泛应用于电镀、制革、印染等行业,导致大量含铬废水排放。 通常,每生产1吨金属铬会排放约10吨铬渣,每生产1吨铬盐排放3-5 吨铬渣。据统计,全国每年排放铬渣约60万吨,历年累积600万吨,经解毒处理或综合利用的不足17%,严重污染土壤1250多万吨,在重金属污染种类中,铬污染的普遍性排在第2位,仅次于铅 。

  9. 铬污染的危害 在含铬废水和铬渣中,存在着大量的水溶性六价铬。六价铬的毒性极强,被列为对人体危害最大的八种化学物质之一,是国际公认的三种致癌金属物之一,同时也是美国EPA公认的129种重点污染物之一。在我国,铬及其化合物也被列入优先污染物黑名单,成为了重点防治的污染物之一。 • 六价铬具有强氧化作用,经吸收进入血液后,在红细胞内部与生物大分子反应,导致红细胞携带氧的机能发生障碍,引起内窒息而出现缺氧症状 。 • 铬对水生生物的生长、繁殖等生理活动有明显影响。如铬(Ⅵ)和铬(Ⅲ)皆可抑制鱼体中乳酸脱氢酶、琥珀酸脱氢酶、苹果酸脱氢酶和异柠檬酸脱氢酶等呼吸代谢酶的活性。 • 铬还可引起农作物产量下降 。农作物中积累的铬通过食物链对人类健康造成威胁。 相比之下,三价铬的毒性小,易于以Cr(OH)3沉淀,对环境的危害小,因此,将六价铬转化为三价铬是减少铬污染危害的重要途径,如何有效地将六价铬还原为三价铬也成了铬污染治理中的关键问题。

  10. 传统物理、化学方法 含铬废水的处理一般是将六价铬还原为三价铬,使其形成Cr(OH)3沉淀去除。含铬废水的传统处理方法根据废水是否回收利用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处理含铬废水,使其达到排放标准,如化学还原法、电解法、二氧化硫还原法等;另一类是处理后废水可以回收利用,有的还可以回收铬酸,如钡盐法、离子交换法、活性炭吸附法等。 化学法(药剂还原法、铁氧体法、铁屑铁粉处理法、钡盐法)、离子交换法、电解法、膜分离法、吸附法 上述物理、化学方法对处理含铬废水有一定效果,但在不同程度上存在处理费用高,化学试剂使用量大,易产生二次污染等缺点。目前,用生物法处理含铬废水已得到人们的广泛认可。

  11. 生物法 生物吸附法 指利用具有生物活性或死亡的微生物体或非生物活性的生物质的化学结构和成分特性来吸附水溶液中的铬,再通过两相分离来去除废水中铬的方法。用生物吸附法处理含铬废水成本低,方法简单,操作简便,但目前多处于实验研究阶段,还没有大规模用于生产实践。 纯种微生物还原法 指利用处于生长状态的高效功能菌对铬(Ⅵ)的酶催化还原、菌体代谢产物对Cr(Ⅵ)的还原以及菌体对铬(Ⅵ)的静电吸附、络合、絮凝和沉淀等作用,使Cr(Ⅵ)转化为Cr(Ⅲ)沉淀下来,经固液分离,实现废水净化。这种方法处理含铬废水是在微生物的生长代谢活动过程中完成的。

  12. 纯种微生物还原法 假单胞菌(Pseudomonas)、芽孢杆菌(Bacillus)、肠杆菌(Enterobacter)等。 Cr(Ⅵ)还原菌的分离、筛选 国内外的研究重点 碳源、pH值、Cr(Ⅵ)初始浓度、温度、菌体细胞浓度、溶解氧、共存阴离子、共存重金属离子。 微生物还原Cr(Ⅵ)的影响因子 间接机理:指微生物通过其代谢产物与Cr(Ⅵ)的作用来还原Cr(Ⅵ)。 Cr(Ⅵ)的生物还原机制 直接机理:酶促机理即微生物体内的某种或某些还酶能催化Cr(Ⅵ)还原,这些酶统称为Cr(Ⅵ)还原酶。 Ackerley等研究了几种功能蛋白酶对Cr(Ⅵ)的还原特性,提出了还原酶催化Cr(Ⅵ)还原采取的两种模式,即单电子传递和双电子传递模式,如ChrR还原酶通过单电 子传递模式先将Cr(Ⅵ)还原为Cr(Ⅴ),再通过双电子传递模式将中间物Cr(Ⅴ)还原为最终产物Cr(Ⅲ)。

  13. 纯种微生物还原法 存在的问题 许多微生物虽然具有Cr(Ⅵ) 还原能力,但生长速度慢,导致铬(Ⅵ)的还原速率慢,处理周期较长;另外,微生物易受Cr(Ⅵ)毒性的影响,很多菌种只能处理低浓度Cr(Ⅵ),而实际铬污染环境中Cr(Ⅵ)的浓度往往超出了这些菌种所能承受的最大铬(Ⅵ)处理浓度,这就限制了还原菌种在实际铬污染治理中的应用。因此,筛选获得更多新的高效还原菌很重要; 微生物还原Cr(Ⅵ)的机理尚没有定论。目前,虽然对酶的催化转化作用和代谢产物的还原作用有些认识,但仅局限于对少数菌种的研究,对微生物还原Cr(Ⅵ)的机理研究还不够深入 ; 需要对微生物还原Cr(Ⅵ)的特性有比较深入全面地了解,从而为有效调控Cr(Ⅵ) 的生物还原过程以获取最佳处理效果提供科学依据。

  14. 微生物还原Cr(Ⅵ)的特性与机理研究 • Cr(Ⅵ)还原菌的分离、筛选和鉴定 • 分离菌Cr-4和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还原Cr(Ⅵ)的特性与机理 • Fe(Ⅲ)对异化型铁还原菌——产黄纤维单胞菌(Cellulomonas flavigena )还原Cr(Ⅵ)的影响 重点介绍内容

  15. 微生物还原Cr(Ⅵ)的特性与机理研究 1. Cr(Ⅵ)还原菌Cr-4的分离、筛选和鉴定

  16. Cr(Ⅵ)还原菌的分离、筛选 分离源:采取长沙铬盐厂铬渣堆填埋场附近的泥铬渣作为分离源。 Cr-4菌株对Cr(Ⅵ)的还原相对最好,因此选取Cr-4作为鉴定菌种。

  17. Cr(Ⅵ)还原菌的鉴定 细胞形态 细胞呈粗大杆状,两端平切、呈竹节状排列 。

  18. 微生物还原Cr(Ⅵ)的特性与机理研究 2. 分离菌Cr-4和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还原Cr(Ⅵ)的特性与机理

  19. 微生物对重金属的抗性机制   当微生物受到一定浓度的重金属影响时,其细胞膜成分和通透性会发生改变,以增强菌体对重金属的抗性。  某些微生物可以通过运输、结合与转化等方式使细胞内重金属减少、毒性减弱并对重金属产生抗性等生理代谢过程来实现重金属的生物解毒。研究表明,不同类型的微生物具有不同的解毒抗性机制,如真核微生物,主要通过利用金属硫蛋白(metallothionein,MT)螯合体内重金属,以减少破坏性较大的活性游离态重金属的存在;而原核微生物则通过减少重金属的摄取,增加细胞内重金属的排放来控制细胞内金属离子浓度。  一些菌种能耐高浓度的Cr(Ⅵ)就是通过增加CrO42-和Cr2O72-的外排,减少菌体细胞内Cr(Ⅵ)富集来加强菌体自身对Cr(Ⅵ)的抗性。 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 PA01)体内位于质粒pUM505上的抗Cr(Ⅵ)基因ChrA,真养产碱杆菌(Alcaligenes eutrophus)体内位于质粒pMOL28上的抗Cr(Ⅵ)基因ChrA和ChrB,对减少菌体细胞内Cr(Ⅵ)的吸收起调控作用。Alvarez和Pimentel等分别对铜绿假单胞菌(P. aeruginosa PA01)体内抗性基因ChrA的这一调控作用作了进一步研究和证明。Alvarez等发现菌体带有含抗Cr(Ⅵ)基因ChrA的质粒pCR0616时,其细胞膜外囊富集的CrO42-量是不含该质粒的菌体的4倍多。Pimentel等发现将含有抗Cr(Ⅵ)基因ChrA的重组质粒pEPL1转移到菌体内加快了菌体对CrO42-的外排。

  20. 菌体对Cr(Ⅵ)的抗性 Cr(Ⅵ)对菌体细胞生长的影响 Cr-4菌体 铜绿假单胞菌 10mg/L的Cr(Ⅵ)对菌体的生长影响较小;当Cr(Ⅵ)浓度为40mg/L时,菌体的生长表现出了明显的滞后现象,而当Cr(Ⅵ)浓度达到100mg/L时,菌体在所测的24h内没有出现生长。 当Cr(Ⅵ)浓度为12.5mg/L和25mg/L时,细胞生长量与对照(无Cr(Ⅵ))相差较小。在含Cr(Ⅵ)50mg/L的培养基中,菌体的生长趋势仍较好,但细胞生长量在实验所侧24h内一直低于对照。当Cr(Ⅵ)浓度达到100mg/L和125mg/L时,细胞生长量明显降低。

  21. 菌体还原Cr(Ⅵ)的影响因子 碳源的分解代谢 碳源不仅可以为微生物提供必要的营养物质,还可为微生物还原Cr(Ⅵ)提供电子体。 有机物的分解代谢过程中,主要通过一组Krebs循环(TCA循环)反应序列产生电子传递体。 葡萄糖 进入Krebs循环前需被降解转化为丙酮酸 苹果酸脱氢酶 苹果酸 + NAD+ 草酰乙酸 + NADH + H+ 苹果酸 琥珀酸脱氢酶 琥珀酸 + FAD 延胡索酸 + FADH2 琥珀酸 苹果酸和琥珀酸是Krebs循环的中间产物,可以直接进入Krebs循环参与反应。 NADH给出电子的能力与FADH2不相同

  22. 菌体还原Cr(Ⅵ)的影响因子 碳源的影响 铜绿假单胞菌 Cr-4菌体 添加苹果酸的效果最好,其次为葡萄糖,最后是琥珀酸。

  23. 菌体还原Cr(Ⅵ)的影响因子 碳源的影响 分别添加苹果酸和琥珀酸的培养液其细胞生长量均比添加葡萄糖的培养液高,而根据以上Cr(Ⅵ)的还原结果,添加琥珀酸的还原效果反而比添加葡萄糖差。 碳源促进菌体生长时却不一定促进Cr(Ⅵ)的还原。碳源对微生物还原Cr(Ⅵ)的促进作用的强弱可能与碳源是否适宜作为微生物还原Cr(Ⅵ)的电子供体更有关。 Cr-4菌体 铜绿假单胞菌

  24. 菌体还原Cr(Ⅵ)的影响因子 培养基初始pH值的影响 Cr-4菌体 铜绿假单胞菌 培养基初始pH为7.0-11.0时的还原效果比初始pH为4.0-6.0时的还原效果要好很多。

  25. 菌体还原Cr(Ⅵ)的影响因子 Cr(Ⅵ)初始浓度的影响 Cr-4菌体 铜绿假单胞菌

  26. 菌体还原Cr(Ⅵ)的影响因子 菌液接种量的影响 Cr-4菌体 铜绿假单胞菌 菌液接种量越多,Cr(Ⅵ)浓度下降得越快,在相同的时间内Cr(Ⅵ)的去除率高。

  27. 菌体还原Cr(Ⅵ)的影响因子 Zn2+和Cu2+的影响 Cr-4菌体 铜绿假单胞菌 注:a组 对照(无Zn2+和Cu2+),b,c组 25、100mg/L Zn2+,d,e组 25、100mg/L Cu2+ 25mg/L的Zn2+对分离菌Cr-4还原Cr(Ⅵ)没有显著影响,100mg/L的Zn2+该菌还原Cr(Ⅵ)产生了抑制作用,而两种浓度的Zn2+对铜绿假单胞菌还原Cr(Ⅵ)都有抑制作用。 Cu2+离子对Cr(Ⅵ)的还原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28. 细胞生长与Cr(Ⅵ)还原的关系 随着细胞生长量的增加,Cr(Ⅵ)逐渐被还原,当Cr(Ⅵ)还原至较低浓度时,菌体的生长量显著增加。 细胞生长量的变化与Cr(Ⅵ)的还原表现出了较好的相关性。二者相互促进。 Cr-4菌体 铜绿假单胞菌

  29. 完整菌体细胞对Cr(Ⅵ)的还原 铜绿假单胞菌 Cr-4菌体 Cr(Ⅵ)浓度逐渐下降,虽然总铬也有所下降,说明菌体对铬有吸附作用,但溶液中总铬浓度的减少比Cr(Ⅵ)少得多,说明溶液中Cr(Ⅵ)浓度的下降主要是菌体对Cr(Ⅵ)的还原作用引起的,而并非菌体的吸附作用引起。

  30. 培养代谢液对Cr(Ⅵ)的还原 Cr-4菌体 铜绿假单胞菌 含葡萄糖培养菌体24h后过滤除菌的培养代谢液对Cr(Ⅵ)有较好的还原作用,而含苹果酸或琥珀酸培养菌体24h后过滤除菌的培养代谢液中Cr(Ⅵ)浓度没有发生明显变化,这说明菌体利用葡萄糖作碳源还原Cr(Ⅵ)时,产生了能还原Cr(Ⅵ)的代谢产物;利用苹果酸或琥珀酸作碳源还原Cr(Ⅵ)时,并没有代谢产物参与Cr(Ⅵ)的还原,Cr(Ⅵ)的还原完全由菌体通过自身的生理活动来完成。

  31. 胞内粗酶液对Cr(Ⅵ)的还原 Cr-4菌体 铜绿假单胞菌 胞内粗酶液对Cr(Ⅵ)具有还原作用,说明菌体还原Cr(Ⅵ)存在酶促机理。 添加葡萄糖或NADH时Cr(Ⅵ)还原得更快,说明二者对粗酶液还原Cr(Ⅵ)有一定的促进用。

  32. 菌体还原Cr(Ⅵ)前后的形态变化 Cr-4菌体 a c b d 注:(a,b)为还原Cr(Ⅵ) 前,(c,d) 为还原Cr(Ⅵ)后

  33. 菌体还原Cr(Ⅵ)前后的能谱分析 Cr-4菌体 b 在培养基初始pH=9.0还原50mg/L Cr(Ⅵ) a 还原前菌体 c 在培养基初始pH=7.2还原50mg/L Cr(Ⅵ) 菌体在培养基初始pH为9.0还原Cr(Ⅵ),没有铬峰出现。而菌体在初始pH为7.2还原Cr(Ⅵ)后,有一个弱的铬峰出现,说明菌体在这种pH条件下还原Cr(Ⅵ)时吸附了少部分铬,而且,与还原前的能谱图相比,其Na峰和K峰明显减弱,说明菌体可能通过阳离子交换作用吸附了三价铬。

  34. 菌体还原Cr(Ⅵ)前后的能谱分析 铜绿假单胞菌 比较还原前后的能谱变化,可以发现还原Cr(Ⅵ)后有一个弱的铬峰出现,而相应的钠峰和钾峰有所下降,说明菌体还原Cr(Ⅵ)时可能通过阳离子交换作用吸附了少量三价铬。

  35. 处理工业废水 Cr-4菌体 对不断补充含Cr(Ⅵ)废水但未同时补充液体培养基的试验组,菌体对第一批废水的处理效果较好,但加入第二批废水时,处理效果较差。而对于同时补充液体培养基的试验组,连续处理四批含Cr(Ⅵ)废水,其处理效果都较理想。 Cr-4菌株处理含Cr(Ⅵ)废水时Cr(Ⅵ)的去除效率高于铜绿假单胞菌。Cr-4菌株最快可在24h完全去除废水中的Cr(Ⅵ),而铜绿假单胞菌最快时也需要36h。 铜绿假单胞菌 注:1组 仅加入含Cr(Ⅵ)废水,2组 同时加入液体培养基,3组 同时加入液体培养基和0.5g湿菌体

  36. 分离菌Cr-4和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还原Cr(Ⅵ)的特性与机理 小 结(1) • 分离菌Cr-4对Cr(Ⅵ)有较好的抗性。在含Cr(Ⅵ)50mg/L的液体培养基中Cr-4菌体细胞形态没有受到影响;在含Cr(Ⅵ)125mg/L的液体培养基中,24h内Cr-4菌体有较明显的细胞生长量。而铜绿假单胞菌对Cr(Ⅵ) 的抗性比Cr-4菌体弱。40mg/L的Cr(Ⅵ)对铜绿假单胞菌的细胞形态产生了毒性影响,有部分菌体的细胞形态出现了明显的分裂与穿孔;在Cr(Ⅵ)浓度为100mg/L的液体培养基中,铜绿假单胞菌24h内没有出现明显生长。 • 碳源和培养基初始pH对菌体还原Cr(Ⅵ)有重要影响。三种外加碳源:葡萄糖、苹果酸和琥珀酸均能明显促进两种菌体对Cr(Ⅵ)的还原,其中苹果酸的效果最好,葡萄糖次之,最后为琥珀酸。菌体在培养基初始pH为7.0-11.0时的还原效果明显比培养基初始pH为4.0-6.0时好。 • 两种菌体在Cr(Ⅵ)初始浓度为10-80mg/L范围内,均能有效还原Cr(Ⅵ),但Cr (Ⅵ) 去除率随初始浓度升高而降低。在菌液接种量0.5%-5%范围内,接种量越多,Cr(Ⅵ)还原越快,Cr(Ⅵ)去除率也越高。

  37. 分离菌Cr-4和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还原Cr(Ⅵ)的特性与机理研究 小 结(2) • Zn2+和Cu2+对两种菌体的影响不同,较低浓度的Zn2+(25mg/L)对分离菌Cr-4还原Cr(Ⅵ)没有明显影响,较高浓度的Zn2+(100mg/L)则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而对铜绿假单胞菌还原Cr(Ⅵ),低浓度的Zn2+就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Cu2+的影响与Zn2+不同,低浓度和高浓度Cu2+都明显促进两种菌体对Cr(Ⅵ)的还原。 • 两种菌体还原Cr(Ⅵ)的机理相似。菌体还原Cr(Ⅵ)存在酶促机理,且菌体以不同碳源为电子供体还原Cr(Ⅵ)时,其机理又不相同。分离菌Cr-4和铜绿假单胞菌利用葡萄糖作碳源还原Cr(Ⅵ)时,其中有代谢产物对Cr(Ⅵ)的间接还原作用,而利用苹果酸或琥珀酸作碳源还原Cr(Ⅵ)时,Cr(Ⅵ)的还原主要通过菌体自身的生理活动来完成,没有代谢产物的作用。 • 菌体在培养基初始pH =7.2(分离菌Cr-4)或7.0(铜绿假单胞菌)还原Cr(Ⅵ)时,通过阳离子交换吸附了Cr(Ⅲ),但分离菌Cr-4在培养基初始pH=9.0还原Cr(Ⅵ) 时,没有吸附Cr(Ⅲ)。

  38. 微生物还原Cr(Ⅵ)的特性与机理 3. Fe(Ⅲ)对异化型铁还原菌——产黄纤维单胞菌(Cellulomonas flavigena )还原Cr(Ⅵ)的影响

  39. 异化型铁还原菌 环境中一些微生物利用金属氧化物做呼吸作用的最终电子受体,在氧化有机物或氢气的同时将金属还原,这一过程称为异化金属还原(Dissimilatory Metal Reduction)过程 。 异化作用与细胞将金属离子摄入而造成金属还原的同化作用不同。以Fe(Ⅲ)氧化物为例,在同化作用中,Fe(Ⅲ)还原后被结合进各种细胞成分(如酶、辅酶、磁小体等);而在异化作用中,Fe(Ⅲ)被用作电子受体,还原产生的Fe(Ⅱ)积聚在细胞外。 对Fe(Ⅲ)起异化还原作用的微生物通常被称为异化型铁还原菌。

  40. 研究依据 Cr(Ⅵ)既可以被微生物还原,也可以被化学还原剂如Fe (П)和S2-等还原,而Fe (П)可以通过微生物对Fe(Ⅲ)的异化还原作用获得。因此,可考虑利用微生物还原Fe(Ⅲ)氧化物产生的Fe (П)来还原Cr(Ⅵ),其还原过程可用以下方程式表示(以C3H5O3¯和Fe(OH)3的反应为例): ¾C3H5O3¯+3Fe (OH)3=¾C2H3O2¯+3Fe2++¾HCO3¯+2H2O+5¼OH¯ (1) 3Fe2++HCrO4¯+8H2O=3Fe (OH)3+Cr(OH)3+5H+(2) 从以上方程式可以看出,微生物通过氧化有机物将Fe(Ⅲ)还原为Fe(Ⅱ)(方程式(1)),生成的Fe(Ⅱ)作为还原剂将Cr(Ⅵ)还原为Cr(Ⅲ),自身又被氧化为Fe(Ⅲ)(方程式(2)),而Fe(Ⅲ)又继续被微生物异化还原。这样,反应(1)和反应(2)可以循环进行,即Fe (Ш)和Fe (П)之间的氧化还原在微生物和Cr(Ⅵ)的作用下可循环进行,Cr(Ⅵ)在这一循环过程中不断被还原,用少量的铁就能还原大量的Cr(Ⅵ)。同时,若这种异化型铁还原菌本身还能还原Cr(Ⅵ),则Cr(Ⅵ)的生物还原和化学还原可同时进行,这种双重作用将提高Cr(Ⅵ)的还原效率。

  41. 产黄纤维单胞菌对Cr(Ⅵ)、Fe(Ш)的还原 未接种菌液的处理样Cr(Ⅵ)浓度没发生变化,而接种了菌液的处理样Cr(Ⅵ)浓度逐渐下降,这说明产黄纤维单胞菌对Cr(Ⅵ)有还原作用。 Fe (П)浓度随时间逐渐升高,说明该菌种能有效的将Fe(Ш)还原成Fe (П)

  42. Fe(Ш)对Cr(Ⅵ)还原的影响 接种菌液且加入FeCl3的处理其还原效果更好, Cr(Ⅵ)的浓度由10mg/L下降到1mg/L以下,Cr(Ⅵ)去除率达到90%以上;而仅加入菌种无FeCl3的处理其Cr(Ⅵ)的最终浓度为4.31mg/L,Cr(Ⅵ)的去除率仅为56.9%。

  43. 不同形态Fe(Ш)对Cr(Ⅵ)还原效果的影响 加入纤铁矿或FeCl3时,Cr(Ⅵ)的还原效果较好,其中FeCl3的效果又比纤铁矿更好。加入赤铁矿的处理其对Cr(Ⅵ)的还原比纤铁矿和FeCl3差 ,与不加入任何Fe (Ш)的处理(58.4%)无明显差异。 不同形态的三价铁氧化物在异化型铁还原菌还原Cr(Ⅵ)中所起的作用有差异 。

  44. 不同形态Fe(Ш)对Cr(Ⅵ)还原效果的影响 加入纤铁矿或FeCl3的处理其溶液中的Fe (П)浓度有升高的趋势,而加入赤铁矿时Fe (П)浓度变化不大,这说明微生物对赤铁矿中Fe(Ⅲ)的还原极少。

  45. Cr(Ⅵ) 、Fe(Ш)初始浓度对Cr(Ⅵ)还原的影响 在相同Cr(Ⅵ)初始浓度下,随着Fe(Ш)初始浓度的升高,即Fe(Ш)/ Cr(Ⅵ)初始浓度比增大时,Cr(Ⅵ)的去除率也相应提高。

  46. Fe(Ⅲ)对异化型铁还原菌——产黄纤维单胞菌(Cellulomonas flavigena )还原Cr(Ⅵ)的影响 小 结 • 产黄纤维单胞菌对Fe(Ⅲ)和Cr(Ⅵ)具有还原作用。添加Fe(Ш)对产黄纤维单胞菌还原Cr(Ⅵ)有促进作用,能加快菌种对Cr(Ⅵ)的还原,提高Cr(Ⅵ)的去除率。 • 不同形态的Fe(Ш)对还原效果的影响有差异。添加纤铁矿和FeCl3能促进菌种对Cr(Ⅵ)的还原,但添加赤铁矿对菌体还原Cr(Ⅵ)无明显促进作用。 • 在不同的Cr(Ⅵ) 、Fe(Ш)初始浓度下,Cr(Ⅵ)的去除率有所不同。当Fe(Ш) /Cr(Ⅵ)的初始浓度比较高时,Cr(Ⅵ)的去除率也相对较高。 • 产黄纤维单胞菌还原处理Cr(Ⅵ)的过程中, pH的变化与Cr(Ⅵ)浓度变化趋势的还原较为一致,pH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菌体的还原活动。

  47. 三、化学修复

  48. 1 相关概念 • 原位修复 • 异位修复

  49. 重金属污染土壤原位清洗技术示意图

  50. 异位化学萃取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工艺图 • 图中:1-污染土壤;2-干净土壤;3-需化学萃取处理的土壤;4-粉碎机;5-传送带;6-湿洗机;7-处理水;8-矿石筛;9-选筛;10-重金属回收;11-水力旋流器;12-过滤器;13-螺旋分离器;14-化学萃取搅拌器;15-框板压滤机;16-压滤液储存器;17-电解槽;18-萃取液投加装置.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