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5

第 4 單元第 3 課

第 4 單元第 3 課. 東方表演藝術遊. 學習重點 本課帶領你: 從史詩到戲劇 。 認識印峇里島傳統表演與宗教的關聯。 認識日本傳統表演藝術的特色。 認識東方與西方不同的文化。. 「行萬里路,勝讀萬卷書」,旅行時,除了遍覽各地的山水風光、名勝古蹟,還可親身參與當地的文化藝術活動,不但能夠豐富知識、開拓視野,更可身歷其境的印證書本中的閱讀心得。. 從史詩到戲劇.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 4 單元第 3 課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4單元第3課

  2. 東方表演藝術遊 • 學習重點 • 本課帶領你: • 從史詩到戲劇。 • 認識印峇里島傳統表演與宗教的關聯。 • 認識日本傳統表演藝術的特色。 • 認識東方與西方不同的文化。

  3. 「行萬里路,勝讀萬卷書」,旅行時,除了遍覽各地的山水風光、名勝古蹟,還可親身參與當地的文化藝術活動,不但能夠豐富知識、開拓視野,更可身歷其境的印證書本中的閱讀心得。

  4. 從史詩到戲劇 許多文明古國家的傳統表演藝術大部分與宗教祭祀和神話傳說有關,尤其是戲劇,內容上有許多都是從史詩或神話中取材的。例如,印度傳統的「梵劇」,有許多劇本便取材自印度兩大史詩《摩訶婆羅達》(Mahabharata)和《羅摩衍那》(Ramayana),前者描寫兩個家族之間的戰爭,後者則是英雄的冒險故事。 ▼《摩訶婆羅達》劇中人物造型

  5. 峇里島的舞蹈表演 文化的交流和相互影響,在世界各地不同民族間、不同時期中都不斷發生,深受印度文化影響的峇里島也是如此,特別是表演藝術,更可發現印度文化的影子。  在峇里島旅行時,經常可以看到以「甘美朗」伴奏的傳統舞劇或新編的舞蹈表演,傳統舞劇多半擷取自印度兩大史詩的片段,例如俗稱《猴舞》的《凱恰克舞》(Kechack),便是描寫《羅摩衍那》史詩中羅摩王子得到神猴兵團的幫助,從邪惡之王手裡奪回愛妻的經過。故事中的神猴,就像《西遊記》裡的齊天大聖孫悟空一樣,具有神奇的能力。

  6. 《羅摩衍那》舞劇改編自印度同名史詩,結局皆大歡喜。《羅摩衍那》舞劇改編自印度同名史詩,結局皆大歡喜。

  7. 巴龍舞是描述聖獸巴龍與巫后蘭達善惡之間勢不兩立的故事。巴龍舞是描述聖獸巴龍與巫后蘭達善惡之間勢不兩立的故事。

  8. 峇里島的舞蹈表演者。

  9. 日本的傳統戲劇 目前仍經常演出的日本傳統戲劇,大致分為「能劇」(Noh Theatre)、「歌舞伎」(Kabuki)和「人形淨琉璃」(Ningyo Joururi)三大類。「能劇」是原本在宮廷或寺院中演出,以音樂、舞蹈表達對神明崇敬的歌舞劇,另有穿插其中表演的「狂言」(Kyogen),是以對白為主的即興笑鬧短劇;「歌舞伎」是充滿市民風情的古典戲劇,具有男扮女裝的特色;「人形淨琉璃」則是一種以三味線(三絃)伴奏的人偶傀儡戲。這些都是日本表演藝術的重要文化資產,彼此之間也有著相互影響的關係。

  10. 歌舞伎 日本各種傳統戲劇 能劇 人形淨琉璃 狂言

  11. 歌舞伎中「女形」:歌舞伎的表演最早是由女性扮演,後來才由男性改裝演出,稱為「女形」或「女方」。歌舞伎中「女形」:歌舞伎的表演最早是由女性扮演,後來才由男性改裝演出,稱為「女形」或「女方」。

  12. 當西方遇見東方 大提琴與歌舞伎共舞 著名的華裔大提琴家馬友友,和日本歌舞伎演員板東玉三郎,曾經合作拍攝《馬友友的巴哈靈感——追尋希望》。這是一部表現大提琴演奏家和歌舞伎演員如何共同創作的影片,前半部記錄了兩位藝術家溝通創作理念的過程,後半部則是創作成果的演出。

  13. 國王與我 表演藝術中經常可以見到不同程度的東西方文化交流,例如:電影《國王與我》(The King and I, 1956),便具有這樣的特色。

  14. 《國王與我》是根據十九世紀暹羅(今之泰國)國王,為了讓宮中后妃和子女學習西方文化,聘請英國女子安娜(Anna)擔任皇家女教師的真實故事所改編的。在電影中,國王為了展現學習西方文化的成果,特別在招待各國大使的晚宴中,安排了一場改編自美國小說《黑奴籲天錄》(Uncle Tom’s Cabin)的表演,但以泰國傳統的舞劇形式演出,表現出東西方文化交流的特殊風貌。

  15. 經過這一趟東方表演藝術之旅,是否能感受到不同文化相互激盪、影響的結果呢?下次出國旅行,別忘了運用觀察力,深入了解各種文化的特色喔!經過這一趟東方表演藝術之旅,是否能感受到不同文化相互激盪、影響的結果呢?下次出國旅行,別忘了運用觀察力,深入了解各種文化的特色喔!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