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 likes | 308 Views
台灣保育動物. 402 之作. 台灣獼猴. 學名: Macaca cyclopis ( Swinhoe ). 分類: PRIMATE 靈長目 Cercopithecidae 獼猴科. 1. 形態特徵. 2. 生態習性. 3. 棲地分布. 4. 面臨問題. 下一個動物. 形態特徵. 1. 頭圓臉平,全身毛被厚軟. 2. 冬為暗石板色,夏為橄欖綠色. 3. 腹面為濃灰白色,股間有紅棕色肉墊, 尾部粗長。. 台灣彌猴. 生態習性.
E N D
台灣保育動物 402之作
台灣獼猴 學名:Macaca cyclopis(Swinhoe) 分類:PRIMATE 靈長目 Cercopithecidae獼猴科 1.形態特徵 2.生態習性 3.棲地分布 4.面臨問題 下一個動物
形態特徵 1.頭圓臉平,全身毛被厚軟 2.冬為暗石板色,夏為橄欖綠色 3.腹面為濃灰白色,股間有紅棕色肉墊, 尾部粗長。 台灣彌猴
生態習性 本種為群居性動物,約10至30隻左右,活動以樹林上層為主,白天活動,清晨和黃昏為其覓食高峰;遇危險會發出短促之吼聲或搖動枝幹來警告同伴;雜食性,但以植物之果實、嫩莖葉為主,攝食種類會隨著季節改變而改變,偶而會吃昆虫。 台灣彌猴
棲地分布 為台灣特有種。廣泛分布於各山區,海拔高度 可由 100公尺至 3,200公尺棲息環境以濃密之 天然林為主,喜出現於裸露之岩石或水源地附近。 台灣彌猴
面臨問題 些許的捕捉 台灣彌猴
台灣黑熊狗熊 學名:Selenarctos thibetanus formosanus (Swinhoe) 分 類:CARNIVOR 食肉目Ursidae 熊科 1.形態特徵 2.生態習性 3.棲地分布 4.面臨問題 下一個動物
形態特徵 全身黑色粗毛,體壯肢粗,前後肢具五趾,尾短,胸前有白色短毛構成呈V字形之白斑。 台灣黑熊
生態習性 本種是台灣最大型陸生動物,雜食性,以植物之葉子、嫩芽,果實及蟲蛹為主食;除了交配期或撫育小熊期外常獨居;白天洞內休息,夜晚外出覓食;活動範圍大,善爬樹,力氣大,敏捷性差;不過攻擊性特強,速度快;不冬眠,但可能會移至較低海拔覓食。 台灣黑熊
棲地分布 為台灣特有亞種,棲息地以海拔1,000 ~3,500 公尺之森林地帶為主。 台灣黑熊
面臨問題 棲息地干擾;小族群量;盜獵;現有野生族群有隔離的現象。 台灣黑熊
黑長尾雉帝雉、海雉、烏雉 學 名:Syrmaticus mikado (Ogilvie-Grant) 分 類:鶉雞目 GALLIFORMES雉科 Phasianidae 1.形態特徵 2.生態習性 3.面臨問題
形態特徵 雄鳥72~87公分,雌鳥46~52公分;翼長雄鳥 21.5 ~ 23,雌鳥 18.5 ~ 21.5 公分;尾長 雄鳥 52 ~ 60 公分,雌鳥 17 ~ 21 公分。 雄鳥全身大致深藍黑色而有光澤,背以下各羽 有藍色羽緣,翅膀有一白色翼帶,次級飛羽末 端白色;尾羽甚長,有白色橫紋。胸、腹部之 紫藍色羽毛在適當的光線下,羽緣會閃光而呈 現魚鱗狀寶藍斑紋。眼部為裸露的皮膚呈血紅 色。雌帝雉體型較小,全身大致為橄欖褐色帶 有淺色縱斑。頭至頸部暗橄欖綠褐色,眼周裸 露皮膚暗紅色。背部羽毛之羽軸為白色或黃白 色;上背及覆羽有黑斑及褐色蟲蠹斑。飛羽棕 黑色,有橙褐色橫斑。尾較短,尾羽栗色有明 顯之黑色橫斑。胸、腹部羽毛褐色,有黑色斑 點或白色箭頭形斑紋。 黑長尾雉
生態習性 為台灣特有種,棲息於台灣的中、高海拔山區 的針闊葉混合林、針葉林及箭竹草原中。性謹 慎,遇干擾時常緩緩躲入草叢中,較少驚飛。 領域性強,常單獨行動。習慣邊走邊覓食,食 性極廣,包含木本、草本植物之嫩芽、果實、種子及昆蟲和蚯蚓等。 黑長尾雉
面臨問題 因為過量獵捕與干擾使其族群量大減而被列名1981年鳥類保育紅皮書,至今仍只維持數千隻 黑長尾雉
台灣大鍬形蟲 學 名:Dorcus formosanus Miwa 分 類:COLEOPTERA 鞘翅目 Lucanidae 鍬形蟲科 形態描述:頭部前方兩側各具一突起;前胸背板前緣呈弧狀凹入。翅鞘具縱紋。前腳脛節外緣有鋸齒狀刺突;中腳脛節中央具一刺狀物,後腳則無刺。 生態習性:夜間聚集於樹幹有樹液滲出處,有趨光性。 棲地分布:台灣特有種,分佈於全島山區,從海拔200公尺到2,000公尺皆有發現。面臨危機:棲地破壞,非法捕捉壓力大。
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提供 台灣水鹿 學名:Cervus unicolor swinhoei (Sclater) 分 類:ARTIODACTYLA 偶蹄目 Cervidae 鹿科 1.形態特徵 棲地分布:為台灣特有亞種,分布於海拔 1500 公尺以上之原始森林中,中央山脈及花東山區較多。 面臨問題:捕捉壓力。 2.生態習性 形態特徵:本種是台灣最大型草食性動物,冬季體色為黑褐 3.棲地分布 生態習性:為群居動物,公鹿喜單獨行動;清晨與黃昏為活動高峰;棲息於森林,喜活動於高山水源地或近溪流草原地;草食性,以樹葉及嫩草為主食。民間養殖族群不少。 色,頭、耳為黃褐色,夏季體色為黃褐色;眼下具眼下腺,於生氣或興奮時張開;雄鹿有叉角,一歲不分枝,二歲後分枝,每一支鹿角最後形成三尖二叉,鹿角每年硬化後會脫落重長. 4.面臨問題